?

為香港“自由行”正名

2015-03-25 02:16陳水仙
世界博覽 2014年19期
關鍵詞:港人旅客香港

陳水仙

香港的緊張與謹慎的心態可以理解,因為在過去十多年有大量內地孕婦以旅游為名進入香港產子,給當地醫院造成負荷,而且占用了本地的資源,乃至香港當局宣布公立與私立醫院從2013年起停收“雙非孕婦”(即夫婦皆非香港人)。

但是,這樣的謹慎也造成了一個問題:把所有的孕婦都拒之門外,也不管到底是意圖赴港產子的,還是只是想去旅游的。

近些年,香港內地矛盾不斷,內地消費者到香港搶購奶粉、內地游客在香港地鐵進食、內地兒童在香港街頭小便,包括被港人斥做“蝗蟲”的雙非孕婦等等,港人與內地游客的爭論一直沒有消停過。而這一切的爭論,都直指十年前開放的自由行。

自由行的作用或許被高估

開放自由行的大背景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因為世界經濟大氣候的不景氣而陷入低谷。在香港商界、學者等各界的呼吁下,特區政府形成了“類自由貿易區”的構想,2001年11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赴京述職期間,正式向中央領導人提出建立這一構想,并得到支持。

從2002年開始,兩地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磋商,終于在2004年1月1日起,CEPA(《內地與香港和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實施,將香港、澳門與內地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根據CEPA條款,內地首批允許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居民個人赴港旅游。

根據媒體的數據,目前國內已有49個城市開放了自由行,訪港人數也從2004年的426萬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746萬人次,占內地訪港游客總數4074萬人次的67%。與大量游客訪港相伴的是,游客購物開支占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04年的4.5%,攀升至2013年的22.2%。而香港特區政府預計,2017年,訪港旅客會超過7000萬人次,“保守估計”2023年超過1億人次。

由此可看,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繁榮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是,在無窮無盡的爭吵中,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當年開放自由行的初衷,它變成了雙方互相指責的由頭——港人指責內地人赴港旅游帶來諸多陋習與麻煩,內地人指責港人歧視同屬于中華民族的同胞。

實際上,自由行帶來的好與不好都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巨大。對于“內地拯救香港”的說法,這頗傷了不少港人的心。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年六月撰文說,據香港方面統計,目前所有訪港旅客對本地經濟貢獻每年約800億港元,占香港本地生產總值3.9%,當中已包括酒店、餐飲、運輸、零售等行業。他認為,這樣的數據肯定稱不上“依賴”個人游。而且,訪港旅客為旅游業及香港的相關行業提供了約22萬個工作崗位,占香港總就業人口6%,當中很多是低技術職位。

對于香港經濟“過度倚賴”內地的說法,曾俊華說,這是完全漠視了香港過去半個世紀經濟發展的軌跡與歷史,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兩地經濟融合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看見對方擔當的重要角色。兩地經濟從來不是一種“誰依賴誰”的關系,而是雙方基于歷史、地理等因素,利用對方優勢、彌補本身不足的互惠關系。

從曾俊華的話語,足可見港人的獨立與自尊。

自由行沒那么壞

但是同樣的,自由行的負面作用,也被高估。如今港人對自由行的意見在這幾個方面,一是自由行導致物價上漲,與本地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餐館、小商店難以為繼;二是自由行導致交通擁堵,人潮涌動,就像一位已經移民加拿大的港人抱怨的,“香港到處是游客,我和朋友們不再外出聚會,我也不知道該去哪里購物;物美價廉的商店消失了,剩下的商店里人滿為患,買衣服、鞋子及必需品都好像打仗一樣?!比莾鹊赜慰筒桓叩乃刭|給文明香港帶來諸多困擾,游客在香港地鐵進食、與兒童在香港街頭小便所引發的罵戰就是最集中的表現。

是到了為自由行正名的時候了。如果說“內地拯救香港”的話傷了香港同胞的自尊,那么用“蝗蟲, 滾出去”的斥責會不會傷了慕名前來旅游的內地同胞的心呢?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鄭宏泰博士研究自由行,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由行導致香港物價上漲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物價上漲的原因很多,除了租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導致來自內地的原材料漲價;其次是香港實施最低工資制,人工成本增加。他還認為,自由行推出兩年后,人民幣匯率改革起步,與美元掛鉤的港元不斷貶值,所以造成誤解。

而對于市民同樣切身感受的交通與人潮擁堵問題,在香港工聯會旅游聯業委員會舉行“香港旅游發展危與機”研討會上,香港智庫組織“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以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為例說,“自由行平均每天有30萬人,外籍家庭傭工總數加起來也超過30萬人,這些外傭習慣在周六、周日走到街上聚集,也沒人說造成阻礙或帶來影響?!?/p>

文明開放的港人,為何近幾年會對內地人態度急轉,甚至給人一種怒目相對的感覺?而可以對比的是,同樣在CEPA中開放的澳門,面積只有32.8平方公里,面對眾多內地自由行旅客的涌入則沒有傳出斥責的聲音。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鄭宏泰博士道出緣由,一是2008年后中央政府對港澳自由行政策寬緊做出不同調整,二是兩地對內地依賴程度不一以及民眾對國家認同情感強弱有異。

“雖然香港在民生經濟等層面與內地唇齒相依,但不少民眾仍認為香港體制優越、競爭力較強,毋須只向內地全面靠攏,甚至有另一些聲音認為香港應盡量開拓與其他經濟體合作,以免經濟、產業或旅客來源過于單一等問題,因而對自由行旅客所帶來的各種效益較不認同或視而不見,對由此衍生的問題則表現得較不能容忍?!编嵑晏┱f。

調整的可能

香港民眾的抱怨引發政府高層的關注,十年后的現在,無論是香港亦或是中央政府都在探討調整自由行的可能性。

去年初就從港府傳出“政府正檢討自由行政策,會考慮香港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消息,今年5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策略發展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中,主動詢問對限制內地游客人數的意見,并提出削減20%自由行旅客的想法。這一“試水溫”的談話像一枚重磅炸彈引發爭論,在第二天,他不得不解釋,“昨日確實討論過有關減少自由行的事情,但現階段政府還沒有建議,只是在聽取各方面意見?!?/p>

中央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要求港澳辦和國家旅游局研究香港接待旅客的市場容量,希望雙方達到共贏。4月,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透露,將來要對“個人游”和“一簽多行”的政策進行評估,有些會做小的調整,以保證內地有需要的游客可以到港,同時也不會給香港的市民帶來很多的不便,使“個人游”這項政策繼續帶來好處,并減少負面影響。

由此可看,自由行的調整正在決策層醞釀中,但何時出臺新措施以及什么樣的新措施,無法得知。但在香港,調整自由行已經是熱議的話題,不少港人對此獻計獻策。香港“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建議特區政府引入旅客入境稅,向每名經陸路入境的非香港居民征收100港元的入境稅。陳偉業稱,入境稅可令水客數目大減,并緩解走私對市民日常生活以及交通帶來的影響。

但是,無論是限制游客入港或是征收入境稅,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因為從來沒有聽過一座旅游城市是靠這兩種措施來管理的。正如同梁振英所說的,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僅要處理好香港與內地的關系,香港自身內部問題更亟待解決,比如說旅游配套設施停滯不前、接待能力不夠等問題。

世界上游客眾多的城市不止香港一座,驅逐游客的旅游城市卻很少見,或許承擔大壓力的香港應該看看無數旅游城市的經驗。就拿意大利羅馬來說,羅馬面積為1285平方公里,比香港大不了太多,但被稱為旅游“天堂中的天堂”的羅馬,每年游客數量劇增,2013年羅馬機場接待中國乘客數量已經超過50萬,而羅馬機場官方表示,將更加注重滿足中國游客的需求。羅馬機場至今已經建立中文版網站,提供有關機場服務、城市間航班信息、機場店鋪及新開張店鋪的消息。為了應對客流高峰來臨,羅馬機場還在各個服務臺配備了會說中文的服務人員,及時幫助中國游客解決問題。

香港與內地,需要雙贏,需要攜手前行,而這雙贏,靠的是寬容與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智慧。endprint

猜你喜歡
港人旅客香港
非常旅客意見簿
香港之旅
展與拍
港人北上吸毒活動分析及防控對策研究
給小旅客的禮物
香港
閩港人多語現象之初探
長水港人行景觀橋方案設計
金旅客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