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渣葉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2015-04-03 20:51孫冬梅汪夢霞
世界中醫藥 2015年1期
關鍵詞:水提物黃酮類黃酮

孫冬梅 汪夢霞

(1 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廣州,510095; 2 廣東省中醫藥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廣州,510095;3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10405)

布渣葉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孫冬梅1,2汪夢霞3

(1 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廣州,510095; 2 廣東省中醫藥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廣州,510095;3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10405)

目的:本文對椴樹科植物布渣葉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析和藥理作用進行文獻調研整理,為布渣葉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提供參考。方法:查閱近20年國內外有關布渣葉化學成分、質量分析以及藥理作用方面的報道,對其進行分析和綜述。結果:布渣葉含有多種類型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黃酮類,黃酮類成分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尤其在調血脂方面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缺少其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結論:對布渣葉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利于開發新的藥物和充分利用廣東道地藥材資源。

布渣葉;化學成分;質量分析;藥理作用;綜述

布渣葉為椴樹科植物破布葉MicrocospaniculataL.的干燥葉[1],又名布包木、麻布葉、蓑衣子、爛布渣、破布葉、破布樹、薢寶葉、山茶葉等[2],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如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印度、越南等地也有分布,兩廣地區資源較豐富。生長在山坡灌叢中、丘陵或平地路旁,均野生,栽培較少[3-4]。布渣葉性微酸,涼。歸脾、胃經。具有清熱消滯、利濕退黃的功能,用于感冒,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濕熱食滯之脘腹痛,食少泄瀉,濕熱黃疸[1],是“廣東涼茶”“王老吉”“甘和茶”“六合茶”“仙草爽涼茶”等多種涼茶類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5]。近年來,布渣葉越來越引起藥學研究者的重視,相關報道較多,本文對其化學成分,質量分析和藥理作用進行了總結。

1 化學成分

曾聰彥等[6],通過不同極性的溶劑對布渣葉進行提取,采用沉淀反應或顏色反應,來檢測布渣葉中可能含有的化學成分。通過理化鑒別試驗,初步認為布渣葉可能含有黃酮、生物堿、三萜、甾體、揮發油、有機酸等成分。此項實驗為后來的化學成分研究提供了基礎。

1.1 黃酮類 黃酮類是布渣葉中的主要成分,得率約為0.1%。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抗腫瘤、抗菌病毒、保肝等活性作用。畢和平等[7]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布渣葉各部位的總黃酮,結果葉片中總黃酮含量最高。因此選擇布渣葉入藥。馮世秀等[8]用不同極性的溶劑萃取布渣葉乙醇提取物,通過柱層析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方法進行分離純化后,共分得8個單體化合物,經分析鑒定,分別為:1)異牡荊苷、2)牡荊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異鼠李素3-O-β-D-蕓香糖、5)佛來心苷、6)異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異佛來心苷、8)山柰酚-3-O-β-D-[3,6-二-(對羥基桂皮酰)]葡萄糖苷,此8個化合物為首次從布渣葉中分離得到。羅集鵬從布渣葉中得到了11個黃酮及其苷類成分,且對其中3個黃酮類成分進行了鑒定,分別為:異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Κ-D-葡萄糖苷、山柰酚-3-0-β-D-[3,6-二-(對羥基桂皮酰)]葡萄糖苷。楊茵等[9]采用多種方法對布渣葉進行分離純化,并結合光譜學方法鑒定所得化合物的結構,其中的異鼠李素、山柰酚以及化合物表兒茶素、山柰酚3-O-β-D-(6-O-反式對羥基桂皮酰)葡萄糖苷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曾聰彥等[10]通過柱色譜和HPLC方法分離純化,得到牡荊苷、異佛來心苷、異鼠李素3-0-β-D-蕓香糖苷等8個黃酮類化合物。潘天玲等[11]對13個不同產地布渣葉樣品用AI(NO3)3-NaNO2-NaOH體系比色法測定其總黃酮含量。結果各地總黃酮含量差異較大,含量最高者為廣西來賓,為55.22 mg/g;含量最低者為海南儋州,為11.2 mg/g;平均含量為27.06 mg/g。

大孔樹脂對黃酮類化合物有較好的分離富集性能。李坤平等考察了12種大孔樹脂對布渣葉總黃酮的富集純化性能,實驗結果顯示D101、NKA和HPD 300型大孔樹脂對布渣葉總黃酮成分具有一定的吸附分離作用。李坤平等對采用大孔吸附樹脂富集純化布渣葉總黃酮的過程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樣品經大孔樹脂處理后,其指紋圖譜基本沒有發生變化,但各峰的濃度有所變大,表明處理過程中主要成分沒有損失,而總黃酮部位得到了富集。潘天玲等,通過正交試驗法優化提取工藝參數,以總黃酮得率為指標,以乙醇為提取溶劑,比較了超聲波提取和溶劑回流提取工藝,結果表明,兩種工藝總黃酮得率結果相當。劉曦等[12]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表面活性劑輔助熱回流法提取黃酮類物質,得率為15.73%;而單獨熱回流提取法、超聲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黃酮得率分別為9.01%、9.16%、10.21%,說明該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1.2 生物堿類 石玲艷[13]用沉淀法和TLC法檢驗布渣葉時,認為該植物含有生物堿。羅集鵬曾從布渣葉分離出3種生物堿,但未做具體研究。Bandara KA等[14]報道從布渣葉樹皮和莖中分離一個哌啶類生物堿。Aguinaldo等[15]從菲律賓布渣葉的葉中分離另一個哌啶類生物堿。羅集鵬等[16]對布渣葉的氯仿提取部位采用柱層色譜分離,經不同濃度的丙酮-石油醚洗脫,共分得4個生物堿類成分,經鑒定,分別為布渣葉堿Ⅰ、布渣葉堿Ⅱ、布渣葉堿Ⅲ和布渣葉堿Ⅳ,其中化合物Ⅱ、Ⅲ和Ⅳ為新化合物。

1.3 萜類 馮世秀等[8]用不同溶劑萃取布渣葉乙醇提取物,通過柱色譜和HPLC方法分離純化,分離得到了2個三萜成分,經鑒定分別為無羈萜Ⅰ、阿江欖仁樹葡萄糖苷Ⅱ。三萜類化合物在布渣葉中的含量較低。有研究報道阿江欖仁樹葡糖苷II具有中等強度的抗自由基致氧化作用[17]。胡姱等[18]采用柱色譜及制備液相色譜等方法進行分離,得到了2個單體,鑒定為黑麥草內酯、氫吐葉醇,均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單萜類化合物。

1.4 甾體類 胡姱等[18]采用柱色譜及制備液相色譜等方法,分離得到了豆甾醇和β-谷甾醇,均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發現。

1.5 揮發油類 畢和平等[19]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布渣葉的揮發油,其油得率為0.63%,并鑒定了其中的15種成分,大多為脂肪酸和烴類化合物。宋偉峰等[20]對所提揮發油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鑒定了32個成分,并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了各成分的相對含量,主要為長鏈脂肪酸類、醇類和酮類等化合物。該實驗為布渣葉揮發油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學基礎。

1.6 有機酸類 楊茵等[9]采用柱色譜以及制備性高效液相色譜等多種方法對布渣葉進行純化,對分得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分別為異香草酸、對香豆酸、阿魏酸、脫落酸,此4種成分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胡姱等[18]對首次從布渣葉中分離得到的香草酸、丁香酸、咖啡酸甲酯成分進行了報道。

1.7 其他類 石玲艷[13]用理化鑒別檢驗了酚類、鞣質、糖類成分;曾聰彥等[6]通過不同極性的溶劑對布渣葉進行提取,用茚三酮試液檢驗氨基酸、鹽酸-鎂粉試液+1%氫氧化鈉試液檢驗蒽醌類、Keller-Kiliani反應檢驗強心苷類,這些反應均為陽性,說明其含有這些化合物。

2 質量分析

2.1 薄層色譜鑒別 石玲艷[13]用薄層色譜方法鑒別布渣葉,結果有3~4個斑點顯生物堿反應,在紫外燈檢視下,有一個斑點呈亮藍色。曾聰彥等[21]建立的薄層色譜鑒別總黃酮類、生物堿類兩類成分的方法,斑點清晰,可行性較好。李潔等[22]以牡荊苷、異牡荊苷和水仙苷為對照品,對16個不同產地來源的布渣葉進行薄層鑒別分析,從譜圖上可以看到對照品10個大小不等的熒光斑點。羅文匯等[23]以山柰素、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為對照品,對15個不同產地的布渣葉進行薄層分析,從圖譜上可顯現與對照品一致的斑點。盧鵬等采用TLC法對14批布渣葉藥材進行定性鑒別,結果有13批藥材可顯與所用對照品相同的斑點。

2.2 指紋圖譜

2.2.1 高效液相指紋圖譜 曾聰彥等[24-25]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布渣葉中山柰素、槲皮素進行含量測定,在測定槲皮素含量時,采用甲醇提取的方法來制備供試品溶液,取得良好效果。然后分別用水浴回流提取與超聲提取處理樣品,結果發現槲皮素總含量,水浴回流法比超聲提取法高近一倍,說明回流更有利于提取黃酮類成分,分析認為選定水浴回流提取的方法較好,可用于該藥材的質量評價。李坤平等[26]前期研究采用HPLC法測定了布渣葉中的槲皮素、山柰酚和異鼠李素3種水解黃酮苷元的含量,但是藥材中存在的大多是其碳苷或氧苷[8-11],而在酸水解過程中,碳苷一般不發生水解,同時酸濃度、水解溫度和水解時間等因素均直接影響到最終黃酮苷元的結構與濃度變化[27],所以測定其苷元的含量未能從本質上反映出藥材的質量,因此,李坤平等[28]進行了布渣葉中牡荊苷和異鼠李素-3-O-Κ-D-蕓香糖苷含量的分析研究,前者是布渣葉中典型的黃酮碳苷,具有顯著的抗腫瘤和抑菌活性[29],后者是黃酮氧苷,具有很強的抑制腫瘤EVB-EA病毒活性[29];且不同產地的布渣葉藥材中二者的含量均較大,能夠作為布渣葉藥材的質量控制指標。中藥材由于受生長環境和采收季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藥材性狀和化學組成不盡相同,測定其總成分或某幾個成分的含量尚未能真正反映原藥材的質量,為了更加科學地評價和控制中藥材質量,研究者往往采用色譜指紋圖譜技術對藥材的化學成分群進行測控[30]。李坤平等[31]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取自9個不同產地的布渣葉藥材中的黃酮類成分進行了分析,在所得的色譜指紋圖譜上,9個樣品均顯示出18個色譜峰,此18個色譜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的數據間具有很好的相似度,結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紋圖譜可用于布渣葉藥材的質量控制。盧鵬等[32]分析測定了廣東、廣西等14個地區14批布渣葉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并運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軟件進行評價,經分析,有5批的相似度在0.82~0.90之間,其他均高于0.90,證明布渣葉整體質量的穩定性良好。

2.2.2 其他方法 孫冬梅等[23]采用紅外光譜法對15個不同產地布渣葉進行鑒別分析,得到了16個特征峰,認為此方法可作為布渣葉的一種質量控制方法。譚梅英等[33]以紫外一階導數光譜指紋圖譜為依據,采用聚類分析法對30份布渣葉樣品和4種葉類(荷葉、人參葉、桑葉、馬藍葉)中藥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紫外光譜結合聚類分析法可以將布渣葉和其他4種葉類中藥準確地鑒別出來。

3 藥理作用

3.1 調血脂作用 陳淑英等通過實驗初步觀察了布渣葉水提液對小白鼠吸收脂質和對高脂造型大白鼠血脂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布渣葉水提液灌胃的小鼠血中3H-膽固醇量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說明布渣葉水提液能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喂布渣葉水提液的大鼠血清中TC、TG降低的同時,血中HDL、HDL/TC的比值則顯著升高,表明布渣葉能促進肝合成或分泌HDL增加。

3.2 解熱作用 曾聰彥等[34]用干酵母致大鼠發熱的模型,然后稱取一定量的布渣葉用水煎煮,配置成高、中、低濃度的布渣葉水提物,實驗顯示注射酵母5 h階段,中低濃度的布渣葉水提物與空白組比較,能顯著降低大鼠體溫;注射酵母7 h階段,高中濃度的布渣葉水提物與空白組比較,能顯著降低大鼠體溫,說明布渣葉水提物有較好的的解熱作用,并能促使大鼠體溫變化維持在正常水平。

3.3 退黃作用 曾聰彥等[34]利用高、中、低劑量的布渣葉水提物對α-萘異硫氰酸萘酯中毒誘導小鼠黃疸模型進行灌胃給藥,通過結果觀察能顯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總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的含量,并能抑制ALT、AST、ALP活性,說明布渣葉水提物有較好的退黃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明確布渣葉的活性部位,戴衛波等[35]對布渣葉不同提取部位進行了α-萘異硫氰酸萘酯誘發黃疸模型小鼠的影響比較,選取布渣葉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剩余水層部位,灌胃給藥,和模型組比較,剩余水層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能顯著降低T-BIL的含量,且能顯著降低肝臟指數,由此可知,布渣葉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層部位為布渣葉退黃作用的有效部位,為開發布渣葉用于治療黃疸提供了藥理實驗數據。

3.4 鎮痛作用 曾聰彥等[36]觀察了布渣葉水提物對疼痛的抑制作用,通過灌胃給藥觀察高、中、低3組不同劑量布渣葉水提物對小鼠熱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在熱板法實驗中,低劑量組在藥后60 min、120 min以及高、中劑量組在藥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能明顯降低熱板對小鼠刺激致痛閾值升高;在扭體實驗中,除低劑量組外,對醋酸致小鼠腹腔疼痛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布渣葉水提物有良好的鎮痛效果。

3.5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曾聰彥等[37]以高、中、低劑量布渣葉水提物灌胃,通過墨水推進實驗和大鼠胃液分泌實驗來觀察布渣葉水提物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實驗顯示高、中劑量組能提高小鼠小腸的推進率,但無統計學意義;高、中劑量組能降低胃液pH值;低劑量組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通過此次實驗初步證實了布渣葉水提物具有一定得促進小腸蠕動和非常明顯的促消化作用。為了進一步明確活性部位,戴衛波等[38]通過比較布渣葉不同提取物對大鼠分泌功能的影響予以確認。將大鼠隨機分為布渣葉石油醚部位組、乙酸乙酯部位組、正丁醇部位組和水層部位組、空白組以及香砂養胃組。連續給藥7 d,經胃液分析,觀察到正丁醇部位和水層部位能增加胃液的分泌量、降低胃液的pH值及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由此推斷布渣葉正丁醇部位和水層部位是布渣葉影響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主要活性部位。

3.6 抗炎作用 梅全喜等[39]采用腹腔注射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實驗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實驗,觀察布渣葉水提物低、中、高劑量對炎性反應的影響,由實驗結果可知,高、中、低劑量組均能顯著的抑制由醋酸引起的組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高、中劑量組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實驗顯示布渣葉水提物具有抗急性炎性反應作用。

3.7 心血管作用 羅集鵬等[40]發現布渣葉有顯著的增加離體豚鼠心冠脈流量的作用,并進一步對其心血管藥理作用做了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布渣葉水提液能增加心冠脈血流量,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長缺氧鼠的存活時間,且對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也有保護作用。陳艷芬等[41]以異丙腎上腺素誘導大鼠急性缺血損傷模型,來探討布渣葉總黃酮對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及作用機制。結果表明布渣葉總黃酮對ISO誘導的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提示此結果可能與黃酮類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有關。

3.8 抗衰老作用 DOK等[42]研究發現,用布渣葉提取物作為皮膚美容劑、食品及飲料的添加劑,可防止皮膚的老化。

3.9 殺蚊作用 Bandara KA等[43]發現布渣葉氯仿和甲醇提取物對伊蚊屬蚊子的幼卵的生長和毒性有抑制作用。兩者生物活性相當,合并這兩個部分,得到有效成分為哌啶類生物堿,生物堿類成分對蚊子的抑制作用更強。

4 安全性試驗

布渣葉是廣東涼茶主要原料之一,臨床上也常用,均未見其有不良反應的報道。但布渣葉的毒性究竟如何,一直缺乏實驗研究驗證,梅全喜等用內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實驗觀察布渣葉抗內毒素作用。實驗結果顯示,布渣葉水提物高、中、劑量組,對減少ip大腸桿菌O55B5內毒素所致小鼠死亡數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表明布渣葉水提液具有抗內毒素休克死亡作用;在此次實驗中,布渣葉水提物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為91.76 g/kg。另有文獻報道布渣葉LD50>10.00 g/kg時亦未發現不良反應。

趙敏等[44]進行了布渣葉對小鼠骨髓微核試驗、小鼠精子畸形試驗、鼠傷寒沙門氏菌實驗和大鼠致畸試驗,結果均顯陰性,表明在此實驗條件下布渣葉無致突變和致畸作用。

5 討論

近年來,對布渣葉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研究者從布渣葉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析、藥理作用和毒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瘜W成分的研究不僅僅只限制于定性研究,而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譜等技術手段對某些化學成分進行了含量測定;而在化學成分種類研究也從開始只對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涉及到了揮發油類、生物堿類、有機酸和萜類等成分,隨著布渣葉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將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控制布渣葉及其產品的質量。在藥理作用方面,主要針對布渣葉的清熱消滯、利濕退黃以及心血管、降脂、抗衰老等方面展開了研究,為臨床用藥提供了依據。安全性評價試驗結果表明,布渣葉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為臨床用藥安全提供了保障。雖然布渣葉的研究范圍和內容都在不斷提高,但依然還有深入探討的必要?;瘜W成分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黃酮類,含量測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黃酮類中槲皮素、山柰酚、牡荊苷和異鼠李素等成分上,而對其生物堿、有機酸、氨基酸、揮發油等未有深入研究,如布渣葉含揮發油成分大多具有抗感冒、抗菌、抗病毒等功效,若對此類成分開展研究,則有助于更好的開發布渣葉的藥用價值。對藥理作用研究方面大部分僅明確了藥用活性部位,如發現布渣葉有較好的調血脂作用,但沒有明確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的開發利用藥用植物資源。布渣葉為廣東道地藥材,是民間常用藥物,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臨床療效肯定,因此,布渣葉的研究與應用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值得對其化學成分、質量分析、藥理作用等方面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技術出版社,2010:88-89.

[2]曾聰彥,田素英,梅全喜,等.布渣葉的性狀與顯微鑒別[J].中藥材,2009,8(32):1211-1212.

[3]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S].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66-68.

[4]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詞典(下冊)[M].上海:上??萍汲霭嫔?1986,18-41.

[5]楊琳.仙草爽涼茶的研制[J].飲料工業,1999,2(6):29-32.

[6]曾聰彥,吳惠妃,郭展榮.布渣葉化學成分定性鑒別的實驗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3):175-176.

[7]畢和平,韓長日,王芳,等.分光光度法測定破布葉總黃酮[J].廣東化工,2006,33(3):43-45.

[8]馮世秀,劉梅芳,魏孝義,等.布渣葉中三萜和黃酮類成分的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8,16(1):51-56.

[9]楊茵.布渣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時藥,2010,21(11):2790-2792.

[10]曾聰彥,戴衛波.布渣葉化學成分研究新進展[J].海峽藥學,2010,22(9):12-14.

[11]潘天玲,李坤平,林贊菲,等.不同產地布渣葉總黃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9,25(5):452-454.

[12]劉曦,陳惠丹,金凌潔,等.十二烷基硫酸鈉輔助提取布渣葉中的黃酮類物質[J].生物加工過程,2012,10(4):42-46.

[13]石玲艷.破布葉的化學鑒別方法[J].廣西中醫藥,1993,16(2):40-41.

[14]Bandara KA.Insecticidal piperidine alkaloid from microcos paniculata stem bark[J].Photochemistry,2000,54(1):29-32.

[15]Guinaldo.A major piperidine alkalodine from microcos philippinensis[J].Photochemistry,1990,29(7):2309-2313.

[16]羅集鵬,張麗萍,楊世林,等.布渣葉中生物堿類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2009,44(2):150-153.

[17]Pawar R S,Bhutani K K.Effect of oleanane triterpenoids from Terminalia arjuna-A cardioprotective drug on the process of respiratory oxybrust[J].Phytochemistry,2005,12(5):391-393.

[18]胡姱,李軍,屠鵬飛.布渣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2,5(43):844-846.

[19]畢和平,韓長日,梁振益,等.破布葉葉片中揮發油的化學成分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7,27(3):124-127.

[20]宋偉峰,羅淑媛,李瑞明,等.布渣葉揮發油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J].現代醫院,2012,12(9):12-14.

[21]曾聰彥,吳惠妃,郭展榮.布渣葉薄層色譜鑒別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1):14.

[22]李潔,羅文匯,尹建華,等.布渣葉中黃酮類成分薄層色譜指紋圖譜研究[J].江西中醫藥,2012,3(43):67-68.

[23]羅文匯,孫冬梅,譚志燦,等.布渣葉的薄層色譜鑒別及紅外光譜分析[J].中國藥業,2012,12(21):15-16.

[24]曾聰彥,李依信,梅全喜,等.HPLC法測定布渣葉中山柰素的含量[J].中醫藥學報,2010,5(38):87-89.

[25]曾聰彥,李依信,梅全喜,等.HPLC法測定布渣葉中槲皮素的含量[J].今日藥學,2010,4(20):17-19.

[26]李坤平,潘天玲,周宏兵,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布渣葉的3種水解黃酮苷元[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0,9(46):1060-1062.

[27]XU Ren-sheng.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M].Beijing:Science Press,2004:1551.

[28]李坤平,潘天玲,高崇凱,等.HPLC法測定布渣葉中牡荊苷和異鼠李素-3-O-Κ-D-蕓香糖苷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10,30(10):1746-1749.

[29]Ito H,Miyaka M,Nishitani E,et al.Antitumor promoting activity of polyphenols from Cowaniam exicana and Coleogyne ram osissima[J].Cancer Lett,1999,143(1):5.

[30]周玉新.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29.

[31]李坤平,高崇凱,李衛民.布渣葉藥材中黃酮的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分析[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1,2(47):194-197.

[32]盧鵬,陳偉韜,陳浩桉,等.布渣葉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2,5(23):567-569.

[33]譚梅英,譚志燦,孫冬梅,等.基于紫外光譜和聚類分析法結合的布渣葉鑒別研究[J].海峽藥學,2012,7(24):62-64.

[34]曾聰彥,梅全喜,高玉橋,等.布渣葉水提物解熱退黃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房,2011,11(21):973-974.

[35]戴衛波,梅全喜,曾聰彥,等.布渣葉不同提取部位降酶退黃試驗[J].中醫藥學報,2009,6(37):24-26.

[36]曾聰彥,梅全喜,高玉橋,等.布渣葉水提物鎮痛藥效學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8(27):1757-1758.

[37]曾聰彥,鐘希文,高玉橋,等.布渣葉水提物對小鼠及大鼠胃腸功能的影響[J].今日藥學,2009,8(19):11-15.

[38]戴衛波,梅全喜,曾聰彥,等.布渣葉不同提取部位對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響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0,3(21):606-607.

[39]梅全喜,戴衛波,曾聰彥,等.布渣葉水提物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0,23(1):16.

[40]羅集鵬.布渣葉的藥學研究與臨床應用概述[J].中藥材,2008,31(6):935.

[41]陳艷芬,楊超燕,李坤平,等.布渣葉總黃酮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J].中草藥,2013,8(44):1003-1007.

[42]DOIK,NIIHO D.An tioxidant for use in skin externalp reparation such as cosmet icse.g.milky lotion,contains extract from plant belonging to microcosm as active ingredient[J].Photochemistry,2003,12(8):562-566.

[43]BandaraKA.Vijaya Kumar,Ulla Jacobsson,et al.Insect icidalp iperidine alkaloid from microcosm paniculata stembark[J].Photochemistry,2000,54(1):29.

[44]趙敏,陳瑞儀,譚劍斌,等.布渣葉致突變和致畸作用的研究[J].毒理學雜志,2013,6(27):486-489.

(2014-11-21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Advanc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icrocos Paniculata

Sun Dongmei1,2, Wang Mengxia3

(1GuangdongProvince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095,China;2Guang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ResearchandDevelopme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095,China; 3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standards for further study and development on microcos paniculata.Methods:Literatures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quality analysi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 paniculata were analyzed and reviewed. Results:M. paniculata contains multiple types of components, and most researches focused on flavonoids, which had multiple bioactive substance, especially in regulating blood-lipid, but the researches on other mechanism were very few.Conclusion:Further studies on M. paniculata would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new drugs and making use of the resource.

Microcos paniculata; Chemical constituents; Quality analysi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view

廣東省中醫藥局建設中醫藥強省課題(編號:20142012)

孫冬梅(1969—)女,碩士,主任中藥師,主要從事中藥質量評價研究,Tel:(020)83482683,E-mail:wmxyong@126.com

R284.1;R285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5.01.039

猜你喜歡
水提物黃酮類黃酮
鬼針草水提物對大鼠腎結石改善作用
MS-DAIL聯合MS-FINDER鑒定中藥黃酮類化合物
天麻水提物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及其真偽鑒別
HPLC法同時測定白梅花中6種黃酮類成分
HPLC法同時測定固本補腎口服液中3種黃酮
MIPs-HPLC法同時測定覆盆子中4種黃酮
DAD-HPLC法同時測定龍須藤總黃酮中5種多甲氧基黃酮
枇杷葉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遺傳毒性
瓜馥木中一種黃酮的NMR表征
丹參水提物對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