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看待外資撤離與制造業轉移

2015-04-09 19:17
紡織導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波士頓咨詢公司外資制造業

春節期間,一個老話題再次被拋出。有媒體報道,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大金、夏普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制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撤離中國的步伐。

2008年以來,“外資撤離”這一話題似乎從未跌出媒體版面,尤在春節前后著墨更多。更有人斷言,中國制造業熬過了2008,卻熬不過2015。

回顧過去三十年,亞洲、拉美、東歐作為低成本區域以及歐美日作為高成本區域的格局主導了制造業的投資決策和資源流向。事實上,近年世界各國的勞動力成本、能源價格、勞動生產率、匯率等多個因素都已發生迅速變化,全球制造業格局的確正在改寫。

歸根到底,影響企業運營的成本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人力、資源和資金。波士頓咨詢公司2014年8月的一份調查顯示,2004-2014年是快速變化的十年,部分國家的薪資水平以10%~20%的速率增長;勞動生產率在一些國家實現翻倍,在另一些國家卻出現衰退;一些國家相對于美國的能源成本提高了50%~200%;匯率劇烈波動。由此導致一些傳統的低成本區域正在或已經失去優勢競爭地位,一些高成本區域正在奪取高地,還有一些區域優勢依然堅挺。

回到紡織工業,成本因素帶來的調整尤為明顯。特別是南亞、東南亞國家利用成本優勢占取中國市場,中等支數純棉紗加關稅價格進口為17800元/噸,優勢明顯。其次是經濟發達的原紡織大國恢復紡織生產。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在美國每1美元的制造成本,如在中國制造需要花費96美分,如果將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制度環境考慮在內,則這種差距可被忽略。據調查,美國2013-2014年即新增棉紡錠(頭)100萬錠,而且87%是噴氣渦流紡紗機,實現了全自動粗細絡聯,用工少,成本低,加上棉花質量高,產品質量有保證。2013年6月中旬首批16英支棉紗出口中國,其加進口關稅的價格為17200元/噸。

雖然有一些外企撤離中國,但也不必過度擔心。一是,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依然保持增長,據統計,2014年中國(1275.6億美元)首次超越美國(860.3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外商投資國,2015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三成。二是,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正在迅速提高,2006-2011年間,亞洲薪資水平的年增長速率是發達經濟體的14.25倍,其成本優勢將逐步稀釋。三是,外資撤離與中國經濟轉型有關,撤離的企業主要是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與具有較強科技含量但競爭力顯著下降的企業。

理性觀之,中國紡織工業面臨的遠非“世界末日”,而是大有可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需更為理性地取勢、明道、優術。比如說,更好發揮產業聚集效益、配套優勢,合理實現產業區域轉移;通過自主研發和海外技術引進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正在實現彎道超車;借鑒美國工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的做法,建設智能工廠,施行卓越制造,實現制造業服務化、專業化……

見微知著,而不能杞人憂天。歷史,從來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其波瀾壯闊的畫卷。有理由相信,在經歷主動抑或被動的轉型之痛后,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指日可期。

猜你喜歡
波士頓咨詢公司外資制造業
2019長三角制造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制造業企業100強
30%女性控制世界30%的財富
女性控制世界30%的財富 兩性收入差縮小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