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015-04-10 11:22
關鍵詞:通識大學英語教學

劉 立

(沈陽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遼寧沈陽110034)

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劉立

(沈陽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遼寧沈陽110034)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出發點的教育。在通識教育背景下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高校必修課程的大學英語,其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的目標相契合,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管理層和英語教育者需要在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估、師資培訓、課程管理方面做出改革和創新,以期將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通識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19世紀教育家紐曼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universal knowledge)的地方?!边@句話道出了大學教育應重視通識教育,即對人的全面的培養。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必須接受的教育。盡管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起步較晚,但日益引起重視,并且在一些高校取得一些成效。作為高校一門必修通識課程的大學英語,多年來一直在嘗試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然而收效并非盡如人意。那么如何在通識教育背景下有效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體的改革途徑和實施策略是什么?這些都是當代英語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圍繞上述問題做出一些思考,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一、通識教育的內涵

“通識教育”的英文表達法為“general education”。在西方,通識教育的產生是與大學教育緊密相連的,它是以“大學生學習的課程是否應該有共同的部分”為理由提出來的,是針對高等教育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越來越專門化的現實狀況提出來的,并將之廣泛運用于大學教育實踐。第一個把它與大學教育聯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國博德因學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帕卡德教授認為這是一種古典的、文學的和科學的,一種盡可能綜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目前,中外專家學者對通識教育的解釋由于角度不同,眾說紛紜。盡管通識教育的概念多種多樣,通識教育的內涵很豐富,很難給它下一個標準的定義,但是通識教育應該有屬于它自身而又能反映其本質內容的概念。我們看一下狄爾登(R.F.Dearden)對通識概念的理解,他認為通識教育有三個涵義[1]:

一是指對全體普通學生的教育,而不是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的教育,如為智力遲鈍的學生或天才學生提供的教育;

二是指提供通識性傳統科目的教育,而不是提供專門化的教育。與這一通識教育相關的思想是“寬廣(breadth)”和“平衡(balance)”;

三是發展普遍性的能力,是指可以遷移的跨學科的適應性能力,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個別科目的技能。

狄爾登對通識教育內涵的界定是我們厘定通識教育概念內涵的基本落腳點。同時,前人對通識教育的解釋使我們可以全面地領悟通識教育的內涵:通識教育是在近代高等教育領域有重大影響的一種教育思想與實踐,是通識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實踐的統一,是大學生必須接受的職業性和專業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它的內容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能力、態度與價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健全的個人和負責任的公民,它的實質是培養通融識見、和諧發展的人。

通識教育是以人為出發點的教育,有學者稱之為“全人教育”,不僅要重視當下教學實踐,努力促成各類教學活動與學生成長之間的適應性,還要立足長遠,從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維度努力加強教育活動與培養“完備的人”之間的聯系。只有在這樣的教育進程中,才會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使教育在科學與人文的充分結合中,更好地協助每個學生成就他們心中完美的自我。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的關系

(一)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目標相契合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性質和目標: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

通識教育對傳統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習得的培養目標提出批評,倡導教育培養健全的、和諧發展的人,這是高等教育活動的出發點?!敖逃龖敶龠M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使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保?]為了充分發揮教育在促進個人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上的價值,學校應將目標放置在“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不同的責任”[4]。這是超越國界、回歸人本又能兼顧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論述,代表全球教育改革的一致方向,為所有學校面向未來的發展提供引導。在這樣的教育目標的指引下,美國哈佛大學致力于通識教育的構想和實施,并且為全球各大學通識教育的實施起到了示范性作用。1945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專題報告《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即美國高教史上著名的《紅皮書》(The Red Book),揭開了哈佛大學全面實施通識教育的序幕。該報告指出,美國高等教育要克服過分專門化傾向,加強學生學習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遺產,通過通識教育幫助人“有效地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適當的判斷并區別不同的價值觀念”。通識教育目標是賦予人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各種知識、能力、思考、信念、修養等的教育,培養情感和智力全面發展的人,使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5]。1941-1948年,美國的另一份報告書《美國民主社會中的高等教育》也反映了與《紅皮書》一致的觀點。歸納起來,美國的通識教育大致圍繞著三個目標展開:一是認識性目標,通過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方法論或探究方式的認識,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二是價值性目標,要讓學生了解自身的政治責任,認識民主政治,能夠做出道德判斷,擁有正確的人生觀,關注人類共同面對的困境;三是文化性目標,具有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能力。美國通識教育的目標和成功的實踐值得其他國家高校學習和借鑒。

比較而言,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在已有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大學英語的學科特點,加之通識教育的目標,我們可以將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重新表述如下: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旨在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和社會公民,即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寬廣的知識面,具有高效的口語和書面英語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高雅的審美情趣、文學藝術鑒賞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對倫理價值的鑒別和判斷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它具有兩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整體培養功能(integrative)。工具功能是指人們用英語這門語言來進行聽說交流、閱讀、寫作、翻譯、查閱文獻等,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整體培養功能是指英語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整體培養功能真正促使大學英語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育人目標相通。同樣,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和目標已經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培養具有高水平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多學科知識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著力點。吳鼎民教授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套車”的構想,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的通識教育理念,即把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系統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使之變成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課程,融合英語語言學習、技能訓練和跨文化交際,學生能夠通過英語獲取多學科基礎知識[6]。大學英語教學的通識教育功能還可以從美國大學的通識課程中彰顯,比如美國哈佛大學通識課程的六個領域之一就是外國語言和文化,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課程之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有一門課程也是外國語言與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傳授外國語言與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學無疑是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

通識課程實施是指將通識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通識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雖然通識教育已逐漸被我國高等教育界所認知,但關于通識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我國還遠未認識到位,關于通識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一些基本問題也亟待深入探討和總結。對于大學英語這門通識課程而言,要根據培養目標精心設計培養途徑,探索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一)課程結構合理化

要實現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必然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核心領域——課程。依據上述對通識教育的理解和圍繞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應該體現出多元化和邏輯性。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除了必修的綜合英語類的讀寫課和聽說課外,有的學校還象征性地開了幾門選修課,但在沒有經驗、沒有積累、沒有指導的情況下,淪為了沒有規劃、沒有精心設計的“大雜燴”或“大拼盤”,學生聽幾次課,交幾次作業,或期末隨意弄成一篇論文交上去,就可以輕松獲得學分。老師也不敢太認真,以免選課人數不足而取消這門選修課。這樣的選修課表面上受歡迎,實則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鑒于這種局面,大學英語課程結構必須做出調整,課程設置必須涵蓋這樣的幾類:一是基礎階段的綜合英語類,二是培養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實踐類,三是提高中外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等人文知識的文化修養類;四是涉及商貿、旅游、廣告、文秘等方面的實用英語類。就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而言,筆者認為,課程結構的設計,應該在有限的學分、時間限制下,精心設計少而精的幾門“核心課程”作為第一步,要以綱帶目逐漸形成配套課程,而不是泛濫成災地弄一大堆泛泛的選修課。比如,除了綜合英語課程外,還可以先開設“英語演講與辯論”、“英美報刊選讀”、“大學英語寫作”、“大學英語口筆譯”、“英美文學賞析”、“中外文化比較”、“商務英語”等這樣的核心課程,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及自己的水平選修。開課教師一定要有相應的能力和水平,確保真正做到拓寬學生的人文視野,提升其文學文化修養,提高藝術鑒賞力、價值判斷力和思辨能力。隨著經驗的積累,以后可以本著人性原則、導向性原則和適應性原則開設大學英語系列通識課程。

通識課程分為正式通識課程和非正式通識課程。正式通識課程是指以學科或教材形式出現的,通過文本課程以及課堂教學來達成通識教育目的的通識課程;非正式通識課程的開展往往是因校因時因地而異的,一般內地大學廣泛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各種競賽活動等都是通識教育非正式通識課程的極好內容和有益形式[7]。非正式課程又被稱為“隱性課程”或“第二課堂”。上述所列課程即屬于正式課程。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可以延伸到課外,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英語競賽、英語講座、英語匯演、英語沙龍、英語電影節、英語廣播、英語和外國文化交流月活動、海外實習等,以此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完成。由于課后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完成作業階段常常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可以建立網絡自主學習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8]。開展基于網絡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有必要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的優秀部分,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這里所說的網絡自主學習,是指教師指導下的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一方面,教師確定教學任務,學生以自己的進度完成任務,這主要體現在聽、讀、寫方面。比如,教材聽力+VOA/BBC新聞、教材課文語言點+結構分析、網上寫作并提交、學唱英文歌曲、webQuest等。另一方面,教師安排合適的時間進行面授輔導,以說、寫、測為主,主要是基于任務的輔導、答疑、口語活動、作文講評、單元測試等。再者,課后作業是自學+合作學習,即互相監督合作完成各項作業,教師檢查,重在讀、說、聽、寫方面的訓練。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表現方面,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

此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變得可行的現實。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源自美國,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隨后這種教學模式逐漸在美國流行起來?!胺D課堂”的核心思想是教師創建教學視頻來實施教學。其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教師利用優質開放的教育資源創建與自己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視頻,大多數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通過網絡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第二,重構學習過程。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信息傳遞階段和吸收內化階段?!胺D課堂”的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第三,復習檢測方便快捷。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后面緊跟著的四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情況,需要的時候會及時介入,針對性地給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教學視頻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于學生一段時間之后的復習和鞏固。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得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實證性的資料,有利于教師真正了解學生。正如英特爾(INTEL)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在2011年度英特爾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年會中所說:“翻轉課堂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保?]“翻轉課堂”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創造了人性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同時,“翻轉課堂”發展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傳統課堂先教后練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學后練,把知識的傳遞安排在課前,把知識的內化安排到課內,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其結構發展了學生安排學習的能力、思維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樹立了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

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和強大的動力,開展基于網絡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成為必然?,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廣受師生歡迎,也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關于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借鑒哈佛經驗將課程編為低級組、中級組、高級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科和課程內容的特點,采取課堂講授、小組主題討論、演講、辯論、角色表演等多種教學方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豐富了教學內容,還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和思辨的機會,其意義遠超出語言學習的范疇。此外,還應注意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開放、民主、自由的教育環境,師生合作完成教學。

(四)教學評估的改進

教學評估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陀^、科學、準確的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對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起重要的作用,同時,對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也起到推進作用。在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應增加形成性評估的比重,形成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生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估以及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教師平時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的態度及效果、英語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等方面并做好記錄;學生自己就上述方面做出客觀評價,學生之間就這些方面互相給予公正的評價,教務部門可以通過聽課、競賽、訪談、座談和其他各種活動中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價。這樣的記錄、監督和評價能夠給學生學習動力,促進其有效學習。當然,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體系會助力于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五)師資培訓的強化

一門通識課程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依賴于高水平高素質的英語教師隊伍。他們不僅應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還應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和寬廣的知識面,具有先進的國際化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所以,應該加強大學英語教師的國外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國際化水平、職業素養、人文素質,讓教師以高超的英語語言水平、高尚的師德和淵博的人文社會知識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此外,應該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要求教師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學會利用新的的手段、新的技術去獲取知識,從互聯網上有效地發現有價值的資料,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教學工具。鑒于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普遍的價值,依托計算機和互聯網開展的教學活動,將會為有效地解決進入信息社會英語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開辟新的途徑。因此,要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增強其信息意識,提高其信息能力,在教學中做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

(六)管理制度的完善

通識課程如果沒有科學的組織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實施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校需要成立如“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通識教育的專門管理機構,從而對通識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實行有效的管理。管理機構可在各個學院下設小組分會,由該學院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所有小組分會都要包括各個系和部門的教師和學生代表。還要制訂系統完整的通識教育課程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通識教育與通識教育課程的發展,通過制度規范并加強對學生選課和上課的指導。

結語

通識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已引起中國教育界的充分重視。通識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是強調通過統整的知識培養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為健全的人。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朝這個理想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前進,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成熟的理論指導和相應的政策與制度。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一直踐行通識教育的理念,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中不斷改革創新,不僅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也提高其文化素養及批判與鑒賞能力。當然,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仍很漫長,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鑒一些國際和國內高校的成功案例,也需要高校管理層和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實質性的助推作用。

[1]Dearden,R.F.Theory and Practice in Education[M].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4:7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5.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6.

[5]李成明.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歷史發展[J].東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2):117-121.

[6]吳鼎民.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套車”構想與高素質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05(4):65-67.

[7]張壽松.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論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11.

[8]金霞.網絡自主學習與面授輔導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5(8):19-23.

[9]楊偉杰.翻轉課堂:轉變與挑戰[J].教學與管理,2013(10):93-95.

【責任編輯楊抱樸】

H319.1

A

1674-5450(2015)01-0135-04

2014-08-15

2011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JG11DB250);2012年度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JG2012-ZD021)

劉立,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猜你喜歡
通識大學英語教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大學求學的遺憾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