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言細節和動作細節在紀錄片《幼兒園》中的運用

2015-04-10 11:48
宿州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紀錄片細節小朋友

鮑 繁

1.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新聞系,安徽合肥,230011;2.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合肥,230011

“細節雖細,但它的容量大,含義深”[1],細節的作用在于它所帶來的現場感和真實性,因為它“是從生活中觀察分析而捕捉來的,它概括了事物的特征”[1]。紀實性(即本質的真實)是紀錄片的靈魂,細節在刻畫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優勢突出,有人斷言,紀錄片可以沒有完整的情節故事,但卻不能沒有打動人心的細節,由此可見,細節描寫是紀錄片創作繞不開的一個課題。一般而言,細節包括神態細節、動作細節、語言細節、物件細節、環境細節等五種類型,那么這些不同類型的細節在紀錄片中是如何應用的呢?張以慶的紀錄片《幼兒園》中的語言和動作具有較高的紀錄片藝術特色,因而對《幼兒園》中的語言和動作兩種類型的細節在紀錄片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1 語言細節

人聲(對話與獨白,包括一般“語言”修辭中運用的語詞、聲調、語氣等元素)在影像中的表現比書面形式的詩歌、小說等藝術形式具有更直接的感性呈現。也正是“語言”的使用,使得這些對話與獨白的內容得以更加“形象化”和更為“藝術化”的展現。因此,影視作品創作中,特別是在紀錄片的創作中,人物的語言作為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思想觀念的重要細節而備受重視。語言細節具有反映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展現人物的思想觀念和個性特征、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藝術表現力三大功能作用。紀錄片《幼兒園》在對語言細節魅力的發掘上,堪稱典范。在對全片的語言細節進行梳理之后,發現作者通過三個層次語言細節內容的展現,對幼兒園以及幼兒園的孩子們進行了多維度的觀察和塑造。這三個層次的語言細節內容分別是童真童趣的展現、所受成人世界影響的映射、所處時代背景的反映。

1.1 展現童真童趣

獨具特色的語言細節能夠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藝術表現力,兒童的語言有兒童所處人生階段的獨特性,該片抓住了兒童的語言特點,將兒童世界的特有情趣表現出來。例如,片中的一個內容片段是一個小朋友一直嚷著要回家。大家對他的“我要回家”這句話一定印象深刻,正是這個語言細節在不同場景中的反復出現,塑造了一個剛剛進入幼兒園,還不能適應新環境的小朋友形象。他雖然一直嚷著要回家,但是對待吃蘋果這件事情一點都不馬虎,兩件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或許吃東西和回家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拔乙丶摇边@樣一個語言細節在這個特定情景中的表達充滿了童真童趣,讓人會心一笑。

還有一處語言細節展現的是兩個小朋友關于星期幾的探討。女孩說:“……今天星期三,后天星期四,明天星期五”。男孩回答“對的呀”,這個男孩是無意中做出的錯誤判斷,還是有意而為之的善意謊言,這里無從考證,但是這并不妨礙由這些語言細節帶給觀眾快樂的感受。這兩處語言細節的展現,不僅讓觀眾感受到這些小朋友的天真可愛,還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

從慣性生活思維出發,幼兒園被認為是一個不受外界影響的凈土,幼兒園里的孩子天真無邪、純凈無瑕,那么真的是這樣嗎?作者通過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真相并非完全如此。如前所述,人物的語言能展現人物的思想觀念,不管是否承認,在這些幼兒園小朋友們生動的語言里,能夠看到成人社會對他們的思想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引出了這部紀錄片展現的語言細節內容的第二個層面——所受成人世界的影響。

1.2 映射成人世界

紀錄片《幼兒園》中小朋友們充滿童稚的語言里滲透著成人的思想觀念。片中的一個小朋友對另一個小朋友說:“看到你都心里煩”,還有一個小朋友自言自語道:“我好煩呀”,這些語言表達顯然是對成年人某種負面情緒表達的模仿。再比如語言細節“你給我坐著”則是對某些成年人對孩子進行的簡單粗暴教育方式的模仿。面對你會對什么人說“我愛你”這個問題,被提問的小男孩表情尷尬,扭過臉回答“不好意思說,因為惡心”。這種思想觀念的根源正是來自于他周圍的成年人,這些成年人不僅認為對別人說“我愛你”這種行為是可恥的,而且還將他們的這種觀念有意無意地傳達給了孩子。通過以上語言細節的運用,作者展現了一個和多數觀眾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幼兒園。這里作者的觀察已經逾越事物的表象,接近事物的本質。作者在進一步觀察中發現,這些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僅受到周圍成人社會的影響,而且通過電視等現代媒體,整個世界都在對他們產生著影響,這一點同樣在這些小朋友的語言里得到印證。

這就引出了這部紀錄片展現的語言細節內容的第三個層面——對所處時代背景的反映。

1.3 反映時代背景

紀錄片《幼兒園》的拍攝周期橫跨2001年至2003年3個年度,在此期間,世界上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美國的911事件、日本和韓國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還有中國的“非典”事件。雖然有的事件發生地遠在大洋彼岸,但由于電視等現代媒體的廣泛存在,也使這些幼兒園孩子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天下大事。當然,這些大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的談資。換句話說,孩子的語言映射著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比如,世界杯期間,兩個小男孩吃飯時還在熱火朝天地探討球賽的情況。雖然,通過他們的談話觀眾能了解到,他們連黃牌和獎牌的區別都還沒弄明白,但這并不影響他們關注的熱情。再比如,在被問到非典型肺炎的典型癥狀時,那個男孩回答:“……干咳,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他一本正經甚至還有些官方化的語言讓人覺得可愛又可笑,他的語言不僅反應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同時還折射出主流媒體對小朋友的語言以及思想所產生的影響。有的小朋友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事件的態度,比如911事件期間,小朋友們就用兒歌“開飛機,丟炸彈,炸死美國的王八蛋”表達了對911事件的某種觀點。這一處細節的展現讓人深思。

該片通過各種各樣生動的語言細節的展現,不僅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小朋友形象,同時還傳遞了作者觀察到的結果:其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純凈得像一張白紙,他們有童真的一面,同時也身處社會環境中,受到周圍的成人世界甚至是整個世界大環境的影響。作者并沒有對他所觀察到的這個結果侃侃而談,而是運用這些小朋友們的“只言片語”,將作者的思想觀點“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到整個紀錄片當中,使一切都顯得這樣貼切自然。

2 動作細節

動作細節是身體特別是四肢表現出來的細節。在小說中,“對人物的細節描寫主要體現在語言和動作兩個方面”[2],可見,動作細節和語言細節一樣,也是小說中塑造人物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清末小說《儒林外史》中,“讀者們莫不對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根手指頭卻遲遲不肯斷氣的場面印象深刻”[3],作者用“伸出兩根手指頭”這個傳神的動作,塑造了“中外文學史上著名的‘四大吝嗇鬼’之一”[3]的嚴監生形象。

當代的影視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充分借鑒了文學作品中小說成熟的創作手段,使動作細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魅力再次得以發掘和展現。相關的專家學者對此也多有論述。匈牙利電影理論家伊芙特皮洛提出“電影思維的主要工具是形體動作”[4],“電影思維的素材只能是動作”[4]等著名論斷。前蘇聯電影理論家普多夫金也曾提到:“人物的全部思想意圖只有通過具體的動作形式才能清楚生動地表現出來?!保?]這些電影理論從各個角度揭示出動作細節在電影創作中,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突出的作用。紀錄片《幼兒園》中對于動作細節的運用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2.1 展現人物身心狀態

人物的狀態包括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比如,在紀錄片《最后的山神》中就著力展現了孟金福爬白樺樹、取白樺樹皮、騎馬以及使用老式獵槍打獵這些動作細節。作者的意圖不言而喻,是想用孟金福爬樹這類的動作細節來展現已經六十多歲的孟金福依然身手矯健,此時“無聲勝有聲”(采用畫面而不是解說詞來表現),孟金福良好的身體狀態得以鮮活展現。

前文所述電影理論先輩的論斷,其核心理念就是人物的動作能夠準確地反映人物的精神狀態,因為人物的行為由其自身的思維發出,行為的過程亦受到人物思維的控制。紀錄片《幼兒園》中小班入學第一天,一個小男孩歇斯底里地哭喊著、掙扎著,竭盡全力從幼兒園老師的手中掙脫出來,但沒能成功,不得已要求親人“再抱我一下”,還是沒有得到親人的響應,最后只能做無力的掙扎。第一次離開父母親人,這在他看來應該是最可怕、最痛苦的事情,因此,他掙扎,歇斯底里地哭喊,這里的動作細節把他當時的拒絕和反抗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再比如該片中,一個暖暖的午后,那個曾經一直嚷著要回家的小朋友,手里打著拍子,聽著京劇,享受這一刻的悠閑和愜意,跟隨音樂的節拍,手指輕敲手臂打拍子這個動作細節生動傳神地展現了小朋友此刻的悠閑自得的心理感受。

2.2 刻畫人物性格

在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畫方面,人物的動作細節與語言細節一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紀錄片《阮奶奶征婚》講述的是年過八十的阮奶奶通過婚介所為自己征婚的故事。八十高齡仍不忘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這是一個什么個性的老太太?片中的一段上樓的細節讓阮奶奶不同于尋常老人的性格得以體現:一天,阮奶奶接到婚介所的通知,邀約來見一位外地慕名而來的應征者,一個長鏡頭記錄了她不停歇地一氣登上四樓,不停歇地直奔婚介所,期間速度如風的上樓動作,生動地展現了一位身體健康、做事果敢利落的老太太形象。

紀錄片《幼兒園》中,一個小男孩試著把椅子摞起來,但反復嘗試后仍然沒有成功,最后他只好惆悵地放棄。這里的動作細節展現了男孩努力實現目標的執著精神,同時也暗示了小朋友們未來成長道路的不平坦。片中有一個叫馬玉蘭的小朋友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她的名字經常會被不同的老師叫到,而且每次被老師叫到的時候,她都在“干壞事”,不是“在桌子上亂畫,就是把腳放在桌子上和椅子上”……這一系列的出格動作細節刻畫了這個女孩不拘泥于規則以及近乎頑劣的性格特征。片子還多次展現一個男孩打人的動作過程,每次打人出手又快又狠,不是打出血就是用牙咬出印,而且,即便是他動手打別人也會傷心地先哭,顯示出打人的不得已和委屈,這些動作細節不僅展現了這個男孩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性格特征,而且也提醒人們關注家庭小環境和社會大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等問題。

2.3 傳遞人物情感

前蘇聯蒙太奇學派奠基人愛森斯坦有句名言:“畫面將我們引向感情,又從感情引向思想?!币簿褪钦f,畫面中展現的典型動作不僅能夠傳遞情感,還能由感性的情感引發人們理性思考。紀錄片《幼兒園》中就有典型體現。比如,片中用特寫展現了一雙緊握在一起的小手的細節,緊接著,鏡頭疊化至中景,原來是兩個小朋友睡覺時緊握在一起的手,看到這里,成人影片中常見的脈脈溫情彌漫于整個畫面,讓人內心為之一震。通覽全片,觀眾會發現這個叫賈毅哲的男孩和這個叫茜茜的女孩通過一系列的動作細節,為觀眾上演了一部感人的友情戲。例如,在得知賈毅哲被別的小朋友打傷時,茜茜在第一時間趕到男孩的身邊探訪,期間,作者用特寫捕捉到茜茜輕撫男孩臉龐表示慰藉的動作。作為一種補償,當天的午餐,老師多給了賈毅哲兩個丸子,也多給了茜茜一個丸子,這時茜茜立刻把多給的丸子分給了賈毅哲,男孩并沒有辭讓,而是很自然地接過女孩遞過來的丸子吃起來。作者通過片中此類動作細節的多處展現,讓觀眾在被這兩個小朋友純真澄澈的友情打動的同時,反觀和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從而使眾生的心靈得以滌蕩。

縱觀全片,并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但并不妨礙觀眾興致盎然地看完全片,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所在。其中的語言細節和動作細節最大化地彰顯了影視作品中視聽語言帶來的現場感和真實性,進一步凸顯了紀錄片的本體特質。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進行了立體而生動的刻畫,塑造了一批鮮活、有生命力的小朋友形象,讓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同時,亦有理性的反觀思考。一篇成功的佳作,不可缺少獨具匠心的細節,細節使電視畫面有了靈氣、更具魅力,是細節讓作品主題升華,增加作品的厚度,讓它更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6]。

[1]李謙.細節的魅力:淺談《藝術人生》欄目的細節創作[J].電視研究,2003(6):52-53

[2]詹長青.真實 典型 簡潔:談人物動作細節描寫[J].初中生,2007(27):13-14

[3]王冬云.淺論動作細節描寫中的手[J].現代語言(文學研究),2010(7):155-156

[4]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47-82

[5]鄒璇,動作的具體邏輯與抽象邏輯:論電影藝術中的動作性思維形態[J].電影評介,2008(23):57

[6]何曉詠.細節的魅力[J].東南傳播,2006(1):61-62

猜你喜歡
紀錄片細節小朋友
以細節取勝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留心細節處處美——《收集東·收集西》
細節取勝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