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小斷塊邊水油藏分段分策開發探討

2015-04-13 08:12李顯榮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砂組新井采出程度

李顯榮

(中石化股份勝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廠,山東 壽光262714)

1 概況

1.1 地質概況

八面河油田北一區位于東營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斷裂鼻狀構造帶東北部傾末端,區域內有8個含油小斷塊,主要含油層系為下第三系沙河街組的沙三段和沙四段,動用含油面積4.98Km2,石油地質儲量608.6×104t,油藏類型為復雜小斷塊邊水油藏,主要依靠天然能量開發。

北一區1988年10月投入正式開發,共經歷了開發試采階段、滾動開發調整階段、產量遞減階段、二次上產階段和產量二次遞減5個階段。

1.2 存在問題

北一區經過多年的開發,目前開發特征表現為單井日產油低、綜合含水高、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高,開發效果逐年變差。

從分砂組開發效果統計表來看,沙三上段、沙三中段砂體水淹嚴重,沙四段砂體動用效果較差,縱向上層間差異顯著(表1)。

表1 北一區分砂體開發效果統計表

北一區經過多年的開發,油層普遍水淹嚴重,造成老區內部調整難度加大,主要表現為:新井選井難度越來越大,措施井效果變差且類型逐漸單一化,無新增經濟可采儲量投入生產,后備儲量薄弱,加之井況問題因素的制約,使得區域穩產形勢嚴峻,開發效果變差。因此,需開展此類油藏的研究,改善區域整體開發效果。

2 分段分策的基本內涵及主要做法

北一區屬于復雜小段塊邊水油藏,沙三段整體儲層物性好,沙四段儲層物性差,早期為了提高開發效果,整體挖潛沙三段,造成縱向上層間差異明顯。鑒于早期開采現狀,采取分段開發、分策治理的原則,結合多種開發管理方法,注重開發技術決策的整體性,提高區塊開發效果,實現油藏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

2.1 沙三段開發的主要做法

北一區沙三段儲層物性好、采出程度高、綜合含水高、采液強度大,邊水推進速度快,產量遞減快;沙四段儲層厚度薄、采出程度低,層間差異明顯。為充分挖潛各層剩余油,提高砂體開發效果,需采取分段分策的開發方式。

沙三段油藏埋深較淺,物性較好,早期強化開采,目前砂體水淹嚴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潛方式是充分利用現有老井,實施措施挖潛,進一步提高砂體的采出程度。

2.1.1 利用老井補孔,挖潛主力油砂體剩余油

歷年來,補孔一直以動用狀況比較好的主力油層為主,隨著采出程度的不斷提高,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增大了補孔的難度。

2012年結合生產資料、動態監測資料等對剩余油進行綜合分析,對沙三段實施補孔措施,共3井次,均取得顯著效果(表2)。如角12-斜232井,于2012年3月補孔主力油砂體,初期日產油20.6t,目前保持在2.5t以上。

表2 老井補孔效果統計表

2.1.2 采取放差提液,充分釋放油層產能

提液是在主力砂體進入高含水開發后必要的增油措施,是拉動剩余油、提高砂體最終采收率的主要手段。

2012年精心選擇供油面積大,累積采出少,剩余油富集,具有較好的物質基礎的油井進行下電潛泵提液,共實施2井次,取得較好的增油效果。如,角12-斜230井油層物性好供液能力強,井區采出程度僅為14.8% ,2012年10月實施提液后,日產油能力提高到11.6t,提液效果顯著。

2.2 沙四段開發管理的主要做法

沙四段整體上采出程度低,是主要的挖潛對象(圖1)。調整原則是根據剩余油分布特點,采取整體研究、分塊調整、逐步實施的原則,提高整體動用程度。具體調整思路是通過重新落實構造、儲層再認識、開采特征相結合制定相應調整對策,選擇配套工藝,部署工作量及實施。

圖1 沙四段各斷塊剩余可采儲量柱狀圖

根據潛力大小,2011年優選了揚二塊進行調整,見到了明顯的效果。2012年選擇了角10-斜6塊進行整體調整,其余塊零散調整。具體以角10-斜6塊沙四段整體開發的做法進行介紹。

角10-斜6塊根據含油疊合性及本身構造,縱向上分兩套層系開發。其中,S41砂組單獨一套,S42-6為一套。平面上,利用老井措施及部署新井,完善層系井網,實施注水開發,油井酸化生產。

2.2.1 S41砂組挖潛做法

S41砂組儲層有效厚度1.2~3.4m,普遍較薄,平均2m,物性普遍較差。歷史上5口井有曾采歷史,只有2口井見到工業油流,采出程度低(5.6% )。目前盡管有2口井生產,但均與物性較好的沙三段合采,處于未出力狀態。針對這一情況,采取鉆探新井、側鉆井、老井恢復、堵水等方式提高砂體的開發效果。①鉆探新井,完善S41砂組生產井網及落實各小層產能。2012年為了充分落實S41砂組各小層的含油性及進一步挖潛各小層剩余油,部署1口新井、1口老井側鉆。其中,新井角10-斜651井在S41砂組鉆遇3.6m/2層油層,2012年4月酸化投產S413,0.8m/1層,日產油1.0t。②利用老井恢復,提高開發效果。2012年對角10-斜6塊沙四段油井進行逐井排查,查閱并分析其生產歷史和未射開油層潛力,結合停產前生產狀況及所在砂體采出程度提出老井恢復方案,提出老井恢復1口。角10井于2012年5月恢復,初期日產油5.0t,目前日產油2.0t,挖潛效果較好。③利用老井卡采,充分挖潛層內剩余油。由于沙三段物性明顯好于沙四段,油井在合采時,沙四段處于未出力狀況,可對沙三段高液高含水的油井進行堵水單獨挖潛沙四段油層。如角10-斜60井,2012年6月對擠堵后酸化S412,單采,初期日產油2.1t,目前日產油2.9t,均見到了較好的增油效果。

通過調整,目前S41砂組開井5口,日產油8.8t,采油速度提高到0.13% 。從整體來看,S41砂組整體調整效果較好,有效的提高了砂體的開發效果,為下步的工作方向提供了依據。

2.2.2 S42-6砂組挖潛做法

S42-6砂組儲層展布有效厚度較薄,油層物性較差。調整前有3口油井,1口注水井,生產特征表現為初期油井具有較高產量,但能力不足,油量下降快。

北一區受八面河基底斷層、廣南水庫兩組斷裂系統影響,大、小斷層發育,構造破碎,儲層橫向變化大,導致三維地震資料S44-6砂組地震反射層連續性差,構造認識難度大,構造形態至今仍未全面落實,有進一步深入研究剩余油的潛力。2012年結合實際鉆井資料和新三維地震資料,應用地質-地震技術對角10-斜6塊沙四段重新開展油田地質綜合研究,進一步落實其構造和儲層分布狀況,尋找出了滾動擴邊和內部調整潛力。①利用新三維資料成果實現滾動開發,進一步提高砂體開發效果。通過新三維地震資料,對S44-6砂組構造進行重新解釋,發現角10-斜6塊沙四6砂組原來的一條近東西向南掉斷層遮擋控制的油藏,重新解釋為由東部1號北掉斷層(控油);西部2號南掉斷層控制的兩條斷層遮擋控制的油藏,即重新解釋后儲層向西部延伸,含油面積擴大。為了落實滾動區的含油性及儲層展布特點,2012年在滾動區域部署2口滾動井,鉆探后都獲得成功。其中:角3-斜9井在沙四6砂組鉆遇油層7.6m/6層,2012年8月投產S461,日產油9.2t;角3-斜11井在沙四段6砂組油層鉆遇油層3.6m/2層,2012年8月投產S461,日產油8.2t。通過鉆探新井,落實了西部沙四段6砂組擴邊區域產能,及S45-6砂組新增疊合含油面積0.21km2,新增石油地質儲量17.6×104t。②采取內部鉆探新井加密井網的方式,挖潛高部位剩余油。針對沙四段6砂組東部區域,在構造東部無生產井點控制,形成剩余油富集區,具有鉆探加密井網的潛力,因此在高部位部署角3-斜8井,該井在沙三中、沙四段1、3、4、5、6砂組均鉆遇油層,于2012年3月投產,初期日產油10.2t,累計增油1 446t。

角10-斜6塊沙四段通過對綜合調整,日產油由調整前的7.9t上升至32.6t,日增油24.7t,采油速度由0.5%上升至1.9%。

3 分段分策開發管理取得的效果分析

3.1 取得的效果

1)2012年,根據新三維重新解釋構造、綜合地質研究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北一區共完鉆新井5口,投產5口,累計增油4 047t,完成了預定目標。

2)2012年,通過深化地質認識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在北一區老井措施30井次,有效25井次,有效率達83.5%,累計增油7 427t,完成了預定目標。

3)實施分段分策開發管理后,日產油由實施前的107t上升到132t,日增油25t;采油速度由0.51%提高到0.73%,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2 取得的經濟效益

通過該項目的研究,2012年創直接經濟效益2 490萬元,該項目到目前仍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4 結論

1)沙三段油井進入特高含水開發階段,加強剩余油橫向拉動,提高砂體最終采收率,提液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需要選擇合理的提液井,把握主要影響因素,以提高措施效果。

2)沙四段油層物性較差,油井大多需采取酸化工藝改造儲層后可獲得較高產能。沙四段6砂組以下構造破碎,斷層復雜,可利用新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構造,尋找復雜斷塊油藏的滾動擴邊潛力。

3)分段分策管理方法在北一區復雜小斷塊開發實踐中取得的開發效果證明,該方法可在八面河油田同類油藏開發管理上進行推廣應用。

[1]顧岱鴻,何順利,田冷,等.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4,16(06):37-39.

[2]王丕烈,李真,程建軍.義東油田大81-4復雜小斷塊綜合調整措施[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4,11(4):51-52.

猜你喜歡
砂組新井采出程度
延長油田南部長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實驗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關系協調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關系協調工作效率
新老井貫通通風系統安全風險防范措施
采出程度對內源微生物驅油效果的影響研究
聚合物驅油田交替注聚參數優化研究
斷砂耦合對阿爾伯特凹陷北部轉換帶油氣富集的控制作用*
二氧化碳驅油注入方式優選實驗
新井試井曲線類型預測新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