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防害 打造綠色果園

2015-04-13 20:58張晗戈珊劉巖松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5年2期
關鍵詞:抗藥性柑橘博士

張晗+戈珊+劉巖松

他在柑橘重要害蟲(螨)成災機制及防控技術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并為祖國農業做出巨大貢獻;他躬身科技研發與產業生產相結合,不斷將自己的是科研成果付諸實踐;他在困難面前從不輕言放棄,而是毅然勇登光輝頂點。他是學生眼里學習的榜樣,依靠的后盾;是領導眼里知識淵博,德行兼備的中流砥柱;是同事眼里不懼艱難,工作態度積極的領頭羊,他就是重慶市柑橘危險性有害生物檢測鑒定中心副主任冉春博士。

科研創新碩果豐

柑橘,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種水果,在我國南方廣泛種植,因其果肉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制品,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2/3,因此受到眾多果農的偏愛。然而,柑橘雖好,但在種植中卻有一大缺陷,即由于其為常綠果樹,掛果期長達7個月以上,導致病蟲害種類繁多,尤其是紅蜘蛛、黃蜘蛛等害螨,不僅給果樹造成極大傷害,也使柑橘的品質和產量大大降低,這給果農帶來了諸多煩惱。多年來,冉春博士一直致力于柑橘重要害蟲(螨)成災機制及防控技術研究,在柑橘全爪螨抗藥性分子機理及可持續控制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且取得階段性成果,得到橘農的廣泛歡迎。

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十八大報告對“三農”問題作了深刻闡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新舉措,進一步發展了黨關于“三農”的理論與政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冉春博士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植物保護研究室副主任,重慶市柑橘危險性有害生物檢測鑒定中心副主任,農業部田間藥效試驗殺蟲劑技術負責人,國家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柑橘主要病蟲害持續控制基礎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重要工作人員,重慶市昆蟲學會理事,重慶市柑橘學會理事,重慶市科技特派員等職,深感責任重大。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秉持著服務三農,為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做貢獻的原則,深入研究柑橘重要害蟲(螨)成災機制及防控技術,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得到農業科學界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獲省部級獎勵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

憑借著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冉春博士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和重慶市重大專項等課題近20項,主持制定農業行業標準1項。其中“柑橘介類害蟲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2010年-2011年度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植物性螨類控制劑的開發研究與應用”獲得2009年度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植物的殺螨活性及螨類控制劑的研究”獲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植物源農藥—果圣(0.5%苦參堿.煙堿)研制、應用及產業化”獲得200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柑橘害螨天敵飼養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2012年度重慶市科委鑒定成果。

另外,冉春博士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時,筆耕不綴,先后發表《Analysis of transcriptom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of the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 (Acari: Tetranychidae)》、《Susceptibility and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of five field populations of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cari: Tetranychidae) to four acaricides》、《Susceptibility and esterase activity in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cari: Tetranychidae) after selection with phoxim》、《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殺螨劑的敏感性》、《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雙甲脒的敏感性及其兩種酶的生化特性》、《柑橘全爪螨對雙甲脒的抗性選育及其P450基因差異分析》、《幾種代謝酶基因與柑橘全爪螨對雙甲脒抗性的關系》、《柑橘全爪螨不同種群γ氨基丁酸受體基因差異性分析》、《不同柑橘種質資源對橘全爪螨抗性評價》、《柑橘全爪螨HSP90基因克隆與序列分析》、《牛蒡L1-2組分對柑橘全爪螨的毒性和幾種代謝解毒酶的作用》、《取食不同柑橘種質資源對柑橘全爪螨藥劑敏感性及酯酶同工酶的影響》、《應用微量滴度酶標板監測柑橘橘全爪螨抗藥性的研究》、《不同柑橘種質資源對柑橘全爪螨羧酸酯酶活性及其抗藥性的影響》、《不同柑橘品種上柑橘全爪螨的生長和種群動態差異》等50余篇專業學術論文。作為主編和副主編出版《柑橘病蟲害防治彩色圖說》、《柑橘主要病蟲害簡明識別手冊》和《中國現代柑橘技術》專著3部,為柑橘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

科技成果的實現不僅將冉春博士的個人價值不斷放大,同時,為橘農增產增收,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以螨治螨,綠色環保

多年來,冉春博士將科研惠農作為自己終生奮斗的目標,他深知只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于是,他將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斷應用于自己承擔的科研項目,真正為橘農帶來了實惠。目前,他承擔著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中主要項目包括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抗藥性捕食螨人工繁育生產與橘園示范應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柑橘重要病蟲害可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科技部星火計劃課題“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以及農業部田間藥效試驗(殺蟲劑)項目。

在從事多年的柑橘病蟲害防控研究中,冉春博士了解到,由于柑橘的病蟲害種類繁多,很多橘農不得不依靠多種化學殺螨劑防治紅蜘蛛等害螨,然而,這一做法卻導致螨的抗藥性越來越強,使化學農藥施用次數越來越多,一般年需噴藥3~5次左右,甚至達10次或更多,但仍然控制不住紅蜘蛛的猖獗危害,這既造成用工和生產成本增多,又給果品質量安全留下隱患。因此,改革創新柑橘栽培管理技術,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農藥防治柑橘害螨,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

經研究發現,柑橘害螨紅蜘蛛的天敵有120種以上,其中捕食螨45種以上,在南方柑橘園捕食紅蜘蛛等害螨的捕食螨主要有尼氏鈍綏螨、德氏鈍綏螨、紐氏鈍綏螨等,人工繁殖形成商品的有柏氏鈍綏螨、胡瓜鈍綏螨等。鈍綏螨是蜱螨亞綱、寄螨目、植綏螨總科、植綏螨科的一類捕食螨,雌螨體長為0.3~0.9毫米,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澤,取食后體色隨食物顏色而異,飽食紅蜘蛛后呈紅色,有4對細長的足,行動敏捷。推廣利用人工繁育的、有明顯效果的捕食螨,可有效用于防治柑橘害螨,從而減少農藥的施用,使柑橘達到綠色健康標準。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冉春博士發現,有時候捕食螨的使用不能達到全部消滅害螨的要求,需要同時施加一定的農藥,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這就產生了柑橘害螨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冉教授承擔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抗藥性捕食螨人工繁育生產與橘園示范應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冉春博士介紹說,該項目在建立捕食螨抗藥性評價體系和分子標記技術的基礎上,優化了抗藥性捕食螨規?;庇に嚵鞒?,建立起抗藥性捕食螨高效繁育技術,形成了《抗藥性捕食螨生產技術規程1套,建成捕食螨生產中試線1條,生產車間150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袋。優化了適應柑橘不同品種、不同立地條件、害螨基數等的捕食螨田間釋放技術參數,完善了果園抗藥性捕食螨輕簡化釋放技術。項目實施期間,在重慶忠縣和奉節縣建立了核心示范區2個,示范面積3000畝,在重慶、四川等省市輻射推廣12萬余畝,培訓果農1000余人次。生產銷售抗藥性捕食螨600余萬袋,銷售收入500余萬元。

該項目研發的抗性捕食螨高效繁育技術在國內外都處于領先地位,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在該技術的基礎上,他們成功建成了抗藥性捕食螨商業化生產線,生產的捕食螨對菊酯和有機磷類農藥抗性倍數均超過500倍,有效解決了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的矛盾,顯著提高了“以螨治螨”的防治效果和水平。因此,該項目集成的技術及生產的產品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項目的實施已經初見成效,首先,項目實施顯著降低橘園化學農藥的施用量,提高了柑橘果品品質,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2012至2014年推廣應用600余萬袋捕食螨,實現農民增收9600萬元。其次,項目實施大大減少了農藥對實施區土壤和水域的污染,切實發揮了綠色環保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打破我國柑橘出口面臨的非常嚴峻的“綠色壁壘”、提高我國柑橘生產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能力,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冉春博士表示,該項目真正做到了幫助橘農“以螨治螨”,同時,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其順利實施主要得益于科研單位努力進行科研技術攻關,政府主管部門給予政策、經費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農技推廣部門在技術上進行大力推廣。該項目最終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良好機制,實現了抗藥性食螨按訂單批量生產,真正起到服務我國柑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作用。在此產學研結合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為我國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應用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科技惠農,意義非凡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的推動,而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則需要農業科技人員不斷的創新開拓,更需要農業科技的廣泛推廣與實施。

2014年5月,冉春博士與西南大學校長助理王進軍教授、西南大學植保學院院長劉懷教授,以及兩名研究生一行六人專程來到重慶萬州,指導萬州區開展柑橘綠色防控工作。期間,王進軍教授、劉懷教授在甘寧鎮西部農業柑橘園內為三峽職業學院學生近五十名師生和區植保站十多名技術員親授以螨治螨防治課。冉春博士將西南大學與中國柑橘研究所共同研究新篩選出的抗藥力強的5000袋巴氏小綏螨帶到園內釋放,以此來推動萬州柑橘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使萬州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國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前列,為當地橘農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冉春博士知道,目前我國柑橘的病蟲害防治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創新防治和管理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的推廣應用。他說,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就冉博士而言,除了廣泛推廣自己的研究的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為國家培養領域內的高新人才,從而為祖國的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要積極組織培訓橘農,讓橘農真正掌握柑橘的科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真正結出品質一流、綠色健康的果實,讓橘農真正體會到豐收的喜悅。

勤勉如他,堅毅如他,厚重如他,奉獻如他。他,冉春博士,必將在農業科研創新之路上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猜你喜歡
抗藥性柑橘博士
吃柑橘何來黃疸——認識橘黃病
制冷博士來幫忙
澳大利亞谷物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神奇博士感冒了
莘縣地區灰霉病菌對腐霉利的抗藥性研究
博士蚊
柑橘大實蠅綜合治理
“五及時”柑橘凍害恢復技術
雜草抗藥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進展
柑橘實蠅防治一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