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策》:古代雄辯和謀略第一書

2015-04-13 19:38鐘岳文
月讀 2015年3期
關鍵詞:戰國策魏王

鐘岳文

《戰國策》的成書及流傳

《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整理的戰國時期國別史料匯編,主要記載了戰國時代縱橫家的謀略和論辯之辭。

戰國時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當時齊、楚、燕、韓、趙、魏、秦等國之間,斗爭尖銳而頻繁。一個國家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求得生存,除了富國強兵之外,尤其需要有合適的謀士為國君出謀劃策,并肩負出使各國的使命。于是,當時出現了專門從事外交策略研究的人,他們講求如何揣摩國君的心理,運用縱橫捭闔之術,約結盟國,孤立和打擊敵國,他們“出奇策異智”,可以折服千軍萬馬,可以“運亡為存”,可以左右幾個國家的局勢,從而在戰國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這些人被稱為縱橫家。

當時的縱橫家,比較著名的有公孫衍、張儀、蘇秦、虞卿等人,他們雖然在政治上的見解有所不同,卻都有著淵博的學識,特別是對外交游說之術非常重視。為了切磋說動國君的技藝,展現自己的謀略和外交才能,他們不斷地收集歷史資料儲以備用,并把自己在各國間從事的外交活動記錄下來用以反思,有的甚至還親自擬作,以練習雄辯的技能?!稇饑摺分械拇蠖鄶滴恼戮褪沁@樣產生的。

然而,在西漢末期以前,這些縱橫家留下的文章并沒有形成一部系統完整的著作,更沒有《戰國策》這本書。西漢末年,光祿大夫劉向奉詔校書,見到了皇家圖書館中許多記載縱橫家說辭的寫本,內容龐雜,編排體例不一,文字也錯亂難讀。劉向認為這些都是戰國時期游說之士的策謀,反映了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紛爭的歷史,很有史料價值,便對其進行校正、刪減和補充,最后采用國別體,分為東周、西周、秦、楚、齊、趙、魏、韓、燕、宋、魏、中山十二國,將其編撰成書,共三十三卷,取名為《戰國策》。劉向曾說:“臣向(指劉向)以為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笨梢?,《戰國策》的書名是劉向整理后所加,策是策謀的意思,后世有人將其理解為書策(寫字用的竹簡),則與劉向的原意不合。

《戰國策》成書后,東漢學者高誘為它作注,和原書一起流傳。但由于此書反映的是縱橫家的思想,與封建社會倡導的儒家主流思想不一致,因此一直未受到重視,在流傳過程中逐漸有所散佚,到北宋時原書已缺十一卷。后經著名文學家曾鞏細心訪求,才重新補足三十三篇之數。南宋時,姚宏搜羅了多種《戰國策》版本,加以校訂整理,并作了續注,流傳至今,通稱“姚本”。與姚宏同時,鮑彪也注釋此書,他的工作有不少缺憾,元代吳師道又為其作補正,和鮑注一起流傳,通稱“鮑本”。我們今天常用的《戰國策》屬于“姚本”系統,但也將鮑彪等人的注釋加入其中以便參考。

后世對《戰國策》的評價漸趨公正

前面已經談到,《戰國策》宣揚的是縱橫家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這與封建社會長期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沖突,即使是整理者劉向也認為該書的思想與儒家不同,只是由于其內容和文采還頗具價值,才加以整理。因此他所持的熱情并不高,書中有些篇章內容大致相同,只是字句或繁或簡,反映了他“除重復”做得不夠徹底。

宋代蘇洵、蘇軾父子雖喜好《戰國策》的文章,卻從來不敢給予公開的贊許。曾鞏則把《戰國策》中的言論和策謀斥為“邪說”,“為世之大患”。南宋葉適則說《戰國策》中十之七八是“儇陋淺妄之夸說”,攪亂了道德禮義,“為學者心術之巨蠹”(《學習記言》)。到了元明清時期,學者在談及《戰國策》一書時,基本都是排斥其思想而稱贊其文章,很少做全面評價。像清代陸隴其就說《戰國策》“文章之奇,足以悅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心術”。

可見,由于受到儒家正統觀念的影響,古人大多視《戰國策》為離經叛道之書,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更沒有對它做過客觀公正的

評價。

現代學者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戰國策》,從而對這部書的內容和思想有了較為正確的認識,評價也漸趨公允。

就內容來說,《戰國策》有著很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這部書向世人展現了戰國時代的社會狀況,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史記》時所述戰國之事多取材于此。據學者統計,《史記》征引借鑒《戰國策》之文有149處之多?!皯饑弊鳛樘囟ǖ臅r代名稱也始于《戰國策》。至于《戰國策》的文采則是古今學者都贊賞的,甚至有“文辭之最”的美譽,對后世史傳文和議論文的寫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思想來說,《戰國策》中記載有些策士為了追名逐利朝秦暮楚,有些策士為報私怨撥弄是非相互傾軋,施展計謀坑害對方,有些策士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為“知己者”拼死賣命,甚至做出刺殺等極端行為,如豫讓為智伯報仇刺趙襄子、聶政為嚴遂報仇刺韓傀,這種思想行為的產生雖有其歷史原因,卻對后世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是應該予以批判和否定的。

但書中也對憂國愛民、破舊立新、重用賢人等思想進行了贊頌,這是值得繼承的。比如,王斗當面諷刺齊宣王好馬、好狗、好酒、好色,唯獨不好有才能的人,更不懂得憂國愛民。齊宣王聽后頓時悔悟,任命了有才能的人就任官職,齊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又如,趙武靈王勇于沖破趙國貴族集團的重重阻力,棄舊圖新,實行了“胡服騎射”,趙國實力由此強盛。這種“觀時而制法,因事而制禮”的改革思想,至今仍值得肯定。再如,姚賈勸秦王在用人問題上應當取其所長、避其所短,魯仲連對孟嘗君提出要“人盡其才”,這些見解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反映出古人在用人方面的樸素辯證觀。

《戰國策》中的語言論辯藝術

《戰國策》中記載的縱橫家們馳騁辯說、議論風發之辭,可謂“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蛉詢烧Z一針見血,或長篇大論縱橫捭闔,或單方陳詞條分縷析,或雙方對辯詞鋒凌厲,呈現出蔚為奇觀的論辯風采,其藝術特色和技巧對今天我們辯論、演講、談話以及回答他人提問仍有借鑒價值。

首先,言語有氣勢,善用鋪張。

鋪張,即把事物各個方面盡可能全面而廣泛地論列陳述。無論是演講還是辯論,言語表達全面縝密、有自信、有氣勢,會讓對方知道你是有備而來,不敢稍加怠慢,從而加強說服力和感染力?!稇饑摺で夭咭弧酚涊d了蘇秦游說秦惠王的話:“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段話用詞華麗,頗具氣勢,充分顯示出蘇秦對秦國各方面情況有著詳細的研究和透徹的了解,從而增強聽者對他的信任和好感。

其次,恰當地引史據典。

言論講究有理有據,有理就是講道理,有據就是擺事實。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提倡從歷史的經驗中獲得啟示,找到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因此,一個人如果能恰當地運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人物和事例作為論據,并信手拈來古代的經典名句作為道理,不僅可以使自己的言辭更具說服力和真理性,同時可以展現自己淵博的才學和謙謙君子的風范。據統計,《戰國策》中引用古人的事跡達143次,像蘇秦在游說秦王時,就舉了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和齊桓公的例子來證明要統一天下,非戰不可。而《戰國策》中縱橫家們引用《詩經》《周易》《尚書》《春秋》等典籍中的句子和生活俗語來講道理的也隨處可見。這些名句和俗語不需要過多的分析和講解,聽者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效果上起到了以一當十的作用。

第三,巧妙運用意深趣濃的寓言。

寓言,就是用假托故事或以物擬人的手法,使人從中獲得啟示。在論說中我們不僅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要考慮對方心理和承受力,避免事與愿違,而巧用寓言說明道理則是達到目的的最佳途徑?!稇饑摺ぱ嗖叨分杏涊d趙惠王將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阻止惠王出兵,惠王對蘇代的勸說必存戒心,這為蘇代的勸諫設下障礙。若直言相勸,恐難以消除惠王的防備之心,甚至可能被當作敵人對待。于是蘇代以“鷸蚌相爭,漁者得利”的寓言,形容燕、趙和秦三國的關系,讓惠王思考其中的道理:攻打燕國對趙國百害而無一利,最終燕趙只會如鷸蚌一樣落入漁父強秦之手?;萃趼牶蠓艞壛顺霰?/p>

念頭。

最后,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去說明道理。

有些道理直接闡述,難以把問題講明白,而借助打比方則既提高了言語的表達效果,又便于對方的理解?!稇饑摺こ咚摹分杏涊d楚襄王不聽莊辛勸告,親信小人,荒淫恣肆,結果遭到了秦國的連年進攻,兵敗地削。情急之下他又問莊辛如何是好。莊辛則用蜻蛉、黃雀、天鵝自以為沒有憂患卻終遭殺身之禍來作比喻,意在強調國君不應喪失警惕,而要勵精圖治才能保邦興國,若一味貪圖享樂和安逸必將身死國破的道理。三個比喻由小而大,步步緊逼,頃襄王聽后“顏色變作,身體戰栗”,其明理設喻之效,不言而喻。

《戰國策》寓言故事三則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讀作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類似壺)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齊策二》)

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先,把一壺酒賜給門客。門客相顧商議:“這酒,幾個人喝不夠,一個人享用卻有余,讓我們各在地上畫一條蛇,先畫成的請飲此酒?!庇袀€門客率先完成,取過酒壺準備先喝,他左手持壺,右手又在地上畫了起來,并說:“我還可以為蛇添上腳呢?!鄙吣_尚未畫完,另一門客也畫好了,于是奪過他手中的酒壺,說:“蛇本無腳,你怎能給它硬添上腳呢?”便喝了那壺酒。這個寓言本來是齊國使者陳軫勸說楚國大將昭陽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只會招致殺身之禍。如今,人們用“畫蛇添足”來諷刺那種不顧客觀實際而做出多余舉動的人,意在提示人們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有具體的規律性,不能隨意改變,不然就會弄巧成拙。

三人成虎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嬍[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保ā段翰叨罚?/p>

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行前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饼嬍[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饼嬍[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饼嬍[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明顯的,但是如果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好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魏都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背后毀謗我的人可能也不止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饼嬍[講這個寓言意在勸誡魏國國君要明辨是非,不要聽信讒言。但魏王卻沒有做到。當太子充當人質期滿回國后,龐蔥再未能獲得魏王的召見。如今我們用“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

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讀作háng,道路)。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背荚唬骸熬?,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背荚唬骸榜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枚??!背荚唬骸坝秒m多,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呱??!贝藬嫡哂?,而離楚愈遠耳?。ā段翰咚摹罚?/p>

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蔽艺f:“您既然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面,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蔽艺f:“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路費多?!蔽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他又說:“我的車夫善于趕車?!边@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遠??!原文中的“臣”指魏國大臣季梁,他聽說魏王準備攻打趙國,以武力建立霸業、取得威信,急忙以這個寓言進行勸諫,認為這樣做不僅不會實現愿望,而且會離愿望越來越遠?!澳限@北轍”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必須有正確的方向,否則主觀努力愈大,距離所要達到的目的愈遠。

猜你喜歡
戰國策魏王
三人成虎
高枕無憂
背道而馳
如何看待謊言
背道而馳
在層層深入中培養思考批判能力——以《戰國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學為例
背道而馳
當《戰國策》遇上《甄嬛傳》
《戰國策》所見邯鄲成語典故
《戰國策》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鄭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