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中國制造2025》

2015-04-25 06:55文|張
今日中國 2015年7期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綠色

文|張 莉

解讀《中國制造2025》

文|張 莉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參觀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

“中國制造2025”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通過10年的努力,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為到2045年將中國建成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中國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任務、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推動“中國制造2025”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政府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大勢,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其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通過10年的努力,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為到2045年將中國建成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背景和意義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也是一國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德國憑借強大的制造業優勢依然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受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德國提出的“工業4.0”被譽為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金融危機后,各國都開始高度重視制造業的發展,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并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制造業回流”,英國提出了“高價值制造業戰略”,日本提出了“產業復興計劃”、法國提出了“新工業法國”等。制造業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大國競爭的關鍵。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也需直面這場競爭,以大國戰略思維和戰略布局,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大而不強”,一直是困擾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難題。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生產國,產值占全世界的20%,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過210多種,但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電力、煤炭、建材等15個行業,技術水平普遍比國際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技術差距主要在于技術指標水平低、數字化技術運用低、自動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較高技術的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和計算機等高新技術出口產品中,國內企業獲得授權的專利數也還不足40%。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多數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世界知名品牌中,中國產品的品牌寥寥無幾,幾乎沒有占領發達國家市場的知名品牌。中國迫切需要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出口具有中國自主品牌的產品。

中國作為一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的發展中國家,制造業落后于早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也是客觀必然,但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建成由完整的原材料能源工業、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國防科技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組成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和豐富的產業配套能力,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出口產品占世界總出口的比重達到12%。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出口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為19%,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25%。家電、皮革、家具、羽絨制品、陶瓷、自行車等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這些都成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堅實基礎。

推動“中國制造2025”旨在通過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中國的制造強國進程。對現階段的中國,其戰略意義尤其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順應國際經濟發展的大勢。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產業結構的演進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趨勢,以技術和服務為主要拉動力的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信息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加速,綠色經濟成為主流,中國需要加快跟進。二是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地位。國際分工已由產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發展,歐美國家將加快自身“再工業化”進程,進一步發揮在新技術、新產品領域的創新優勢。中國需要逐步向國際分工中高端發展,謀求參與國際分工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提升。三是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國際競爭已全方位展開,圍繞制造業的技術、品牌、生產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化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將進一步增加對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控制和主導。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唯有提升制造業的發展層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如《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所言,中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必須放眼全球,加緊戰略部署,著眼建設制造強國,固本培元,化挑戰為機遇,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目標和任務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吨袊圃?025》行動綱領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確立了更明確的目標,即中國建設制造業強國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十年,要進入世界制造強國之列;第二個十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中等水平;第三個十年,即到2045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第一個十年,又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到2020年,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穩固全球制造業中心地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優勢產業;到2025年,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形成一批跨國集團和優勢產業集群,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明顯提升。

根據行動綱領,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需完成九大任務,包括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爸袊圃?025”的目標和任務與德國“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相比,重點在于提高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這與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基礎和現實條件是相符合的,并沒有將目標和任務定的過于“高大上”,而是更多立足于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升。

德國與美國因為制造業本身就在中高端,國內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資本充足度都較強,其目標和任務要明顯高于中國。美國、德國的制造業發展計劃,核心是“制造+信息化+服務”,具體表現為“軟硬兼施”,即以軟件為主導,以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提升制造業研發和生產水平;雙管齊下,以制造+服務延長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以柔性的定制化和個性化服務將制造業與消費者直接連接;互聯網+制造,以電子商務的渠道和網絡信息技術將制造業與市場緊密相連??梢?,德國與美國是在實現中國制造第二個甚至是第三個十年的目標和任務。因此,中國制造并不是要和德國、美國的制造業計劃相比拼,而是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走好自己的路。

九大任務可以提煉出六個關鍵詞,這六個詞相加就是“中國制造2025”的內涵,即“創新+融合+品牌+綠色+服務+國際化”。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也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內生力量,政府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為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盎ヂ摼W+”就是實現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推動智能制造,以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為中國制造的產品拓展營銷渠道。品牌是中國商品綜合品質的體現,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中國制造需要更多的品牌產品,甚至是國際品牌產品來支撐。綠色制造是中國制造的必由之路,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業將逐漸被淘汰,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主流,將服務融入產品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銷售與售后服務,使商品與服務資源獲得最優化使用,形成制造+服務的最優化效應。推動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化,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利益最大化。

路徑和措施

提高創新能力是“中國制造2025”的首要任務?!吨袊圃?025》行動綱領明確提出,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其具體路徑包括: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等。提高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水平,并非僅采取這些措施就能達到,關鍵還在于理念創新,要摒棄對傳統路徑的依賴,既要能夠引進和利用國際先進的技術創新成果,還要重視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的推廣和產業化,形成全社會鼓勵創新、重視創新的氛圍。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行動綱領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一言概之,就是要推動互聯網+制造業,通過互聯網制造業的融合,引領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物聯網+工業,云計算+工業,移動互聯網+工業,網絡眾包+工業等模式,通過互聯網與工業的聚合裂變,實現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邁進。

品牌建設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品牌是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中國制造業的品牌塑造面臨三重困境:一是中國企業品牌意識不足,打造品牌的能力不夠;二是中國企業品牌難以打入國際市場,難以與具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品牌抗衡;三是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品牌受到惡意打擊,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利用中國品牌進行資本炒作等?!吨袊圃?025》提出了加強品牌建設的路徑,包括: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完善質量監管體系以及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等。品牌建設包含質量和營銷多個層面,只有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中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融入企業的文化價值、經營理念與產品特色,才可能打造出被市場接受與認同的品牌。

推行綠色制造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保障。綠色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的減排整體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5%。對于碳排放總量長期處于世界前列的大國而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唯有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制造的路徑包括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到202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推動綠色制造的關鍵是要全社會都形成綠色發展的理念,否則,發展綠色制造的企業可能會因為成本高而不去采取綠色發展模式,在市場上難以與后者競爭。因此,要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強化綠色監管,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環保監察,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引導所有生產者從事綠色生產。

此外,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國際化、強化工業基礎、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都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支撐。在此基礎之上,行動綱領還提出了要重點發展十大領域和實施五項重點工程。十大領域分別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五項重點工程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同時,提出了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保障措施,包括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以及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

要實現和完成“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和任務需要采取多種路徑和措施,甚至各個地區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基礎和特色采取相應的路徑和措施,不能盲目趨同,一蹴而就。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國際環境之下,制定制造業發展計劃,要貫通生產、流通和消費,不能將生產制造孤立于供應鏈體系之外,尤其是不能將重點鼓勵性產業集中在某一個甚至某幾個領域,否則,很可能又重復產能過剩之路,甚至形成中國制造的產量第一,但市場需求卻不高的局面。所以,在各地執行《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時,還是要鼓勵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更要避免在國際市場低價傾銷,自相殘殺。推進《中國制造2025》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市場主體乃至各個領域的共同努力。

張莉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員

要實現和完成“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和任務需要采取多種路徑和措施,甚至各個地區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基礎和特色采取相應的路徑和措施,不能盲目趨同,一蹴而就。

安徽合肥美的洗衣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電子分廠車間

猜你喜歡
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綠色
綠色低碳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