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之角,固齒印記

2015-04-28 20:56馬拉松sean
戶外探險 2015年5期
關鍵詞:帕特里克貝斯賽段

馬拉松sean

對帕特里克來說,騎車就是,“就好像你和一個火箭綁在一起的感覺似的,你騎上車子也是這范兒。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能100%的從自行車上得到?!彼忉尩?。盡管沒有傳統線剎,他騎過許多高山的隘口、讓人筋疲力盡的爬坡、充滿危險的下坡,他用自己的腿和腳踏板讓飛轉的車輪降速、停下—用后輪在瀝青路面上制動。但是就算時速到了83公里每小時,他都從未失去控制。

帕特里克將他的死飛冒險提升到另一個層面,從瑞士的瀝青路轉場到厄立特里亞陡峭的沒鋪瀝青的路面。這個在國際社會上鮮為人知的國度1993年才正式建立。他把非洲的冒險之旅拍成了電影,將他運動的非凡勇氣和創造才能盡然展現。

你知道東非的厄立特里亞嗎?如果知道,你絕對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大多數人對這個詞都聞所未聞,更不要說在地圖上找出這個地方在哪兒。那么為什么一個全球性的死飛活動要選擇在這里舉辦呢?帕特里克·西貝斯給出了這樣兩個理由:首先,厄立特里亞位于一個多山地帶,全國境內遍布讓人嘆為觀止的盤山公路。其次,這個國家有著悠久的騎車傳統,雖然這至今仍然不為世人所知。

帕特里克·西貝斯因為使用死飛騎行穿越一些險要的山地而名聲鵲起,但他在厄立特里亞的挑戰可能將要成為他最新的代表作。西貝斯最近發布了他即將上映的電影《阿斯瑪瓦》的預告片,《阿斯瑪瓦》(ASMAWA)不僅僅是一部關于“歐洲少年”騎著死飛飛馳在非洲的山路上的電影。它更像是一個講述一位單純的運動員去探索新世界的故事—但不僅僅是他自己。

這部電影記錄了他的騎行旅途以及跟非洲當地人的接觸?!白杂滓詠?,我就感覺到自己跟厄立特里亞國這個地方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關聯。我的許多家人和朋友都到過這個地方,他們去幫助那些剛獨立的國家完成基礎建設,或是投身公益事業。我從他們那兒聽到了很多關于人性美好的故事,他們在那片土地上遇到了很多年輕人,都希望這些年輕人能擁有光明的未來”。他表示道。迫不及待想要觀看整部電影了吧?可以先看看預告片,看西貝斯騎上/騎下斯泰爾維奧山口(Stelvio)的彩蛋視頻。

OUTDOOR:為什么選擇厄立特里亞?

帕特里克·西貝斯:我一個朋友的女友是在瑞士出生的,她老家是厄立特里亞。在2010年夏天,他去到這個國家參加婚禮。那次旅行結束之后他給我看了一些蜿蜒在山間的公路的照片,拍攝于首都阿斯瑪拉(Asmara),這座城市海拔2350米,下面就是紅海。這些山路上遍布著急轉彎,主要是駱駝商隊、超載的卡車和滿載著人的巴士在使用這些公路。公路的最后一段朝向一個可怕的沙漠??吹竭@條公路后,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沖動想要在這條路上試試手,因為我感覺這是我去體驗前人所未曾體驗的好機會。

OUTDOOR:你怎么去的厄立特里亞?

帕特里克·西貝斯:我組織了一支隊伍,我們一起策劃了紀錄片的拍攝理念—把死飛帶離城市支脈。這其中當然也會穿插我的故事,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應該讓全世界都知道厄立特里亞的故事。這是一個擁有著古老歷史卻被世界遺忘的國度,在這個國家,自行車運動比足球更加受歡迎。我開始對它進行研究,讓自己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國度。我從沒去過非洲或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我對于將要發生什么完全沒有概念。文化差異、飲食、緊急醫療救助和安全保護等等,我們在準備階段就把這些因素都提前考慮進去了。

OUTDOOR:厄立特里亞的人對你們的到來作何反應?

帕特里克·西貝斯:他們十分禮貌、友好。我們團隊中的一些人曾經到過非洲,他們告訴我這里的人難搞定、要求嚴格之類的一些八卦。至于這個拍攝項目,大多數我們接觸到的人都不明白我們為什么要帶著死飛來到這里。他們笑著說我們一定瘋了。不過,他們都是蠻有趣的人。很多人主動提出給予我們幫助,有一個人甚至提出要把自己的賽車借給我們,因為他覺得我們騎的死飛沒有傳統剎車,不可能走得了去馬薩瓦港(Massawa)的下坡公路。

OUTDOOR:你們在厄立特里亞待了10天時間,從阿斯瑪拉到馬薩瓦難道能夠在一天之內騎完?

帕特里克·西貝斯:騎車只需要半天時間而已。然而,我們想要一路了解厄立特里亞以及他們豐富的騎車文化。如今,在人口稠密、人與人關系密切的世界里,幾乎沒有事物能處于世外桃源的狀態。但厄立特里亞就是一個例外。大多數生活在非洲之外的人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國家,更不要說知道它在這個星球上的具體位置。其實,厄立特里亞是非洲國家中自行車文化最悠久的一個,生產出過整個非洲大陸質量最好的賽車。這難道不足以讓人驚嘆嗎?人們需要了解這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這一切記錄下來。這件事兒如此重要,我們做的可不僅僅是拍攝一部關于一個歐洲小伙在非洲騎行的電影。

OUTDOOR:在山路下坡前你做了哪些準備?

帕特里克·西貝斯:我并不能完成理想中的訓練量。瑞士的冬天很冷,降雪量大得難以想像,我只能通過在家騎騎行臺保持身體狀況。出發兩周前,我去到艾戈勒(Aigle)的室內場館進行訓練,這也是我惟一的一次專業訓練。到了厄立特里亞以后,我跟一些當地的賽車選手一起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天的訓練,騎往西部的低地。通過中間人的介紹,我得以跟厄立特里亞國家隊的隊員們一起騎車穿越阿斯瑪拉的街道。當我闖紅燈的時候,他們不會跟著,而是停在原地不停朝我大喊“停下”。幾次之后,他們也開始跟我一起闖紅燈,在這樣的小惡作劇中獲得一些樂子。這樣的經歷實在有趣得很。

OUTDOOR:從阿斯瑪拉到馬薩瓦的下坡山路給你帶來怎樣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戰?

帕特里克·西貝斯:在陌生的地形騎行103公里,其中60公里都是陡峭的下坡,這能激發出你全身的能量。騎車時我從不把腳抬起,而是踏著踏板,控制好車速。上車之后,我就像是從里到外換了一個人。我需要保持清醒和專注,在這里騎行跟在普通公路上可不一樣。你不能放任車輪滾動,只顧著享受周圍的美景。騎沒有傳統線剎的死飛意味著要提前預估三秒之后要發生的狀況。做出預判和評估需要你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一刻也不能放松。體力上我恢復得很快,但精神上的恢復則需要多耗費一天時間。

OUTDOOR:這趟旅途中什么體驗給你帶來最大的影響?

帕特里克·西貝斯:應該這樣說,整個探險過程是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對自己最有影響的一次體驗。我了解并愛上了一個國家,我一定會回來的。我從這個陌生又熟悉的文化中受益良多。我結交了許多把我當做兄弟的朋友,認識了許多把我當做運動員來尊敬的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我的成長都是非常顯著的。對此,我感到自豪而欣慰。

厄立特里亞,自行車版圖的新大陸

厄立特里亞成立于1993年,之前與意大利、埃塞俄比亞留下了各種復雜的關系。因為和埃塞俄比亞接壤,非洲大陸常見的領土糾紛就少不了。兩國在十多年前讓這個新生國家的經濟長時間低迷。而與意大利的聯系,讓厄立特里亞或多或少有了一些自行車的元素。

從阿斯馬拉到紅海海濱的馬薩瓦,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距離,一路走過去卻是驚心動魄。這是東非高原的邊緣,從高山之巔的首都阿斯馬拉,一路下降,到達紅海之濱,落差達到兩千多米,這里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地方,不過因為意大利人曾經在此殖民,所以依然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公路和鐵路,于是,走在阿斯馬拉周邊的道路,你也許會有一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環意比賽的感覺。這就是厄立特里亞,一個對于絕大多數國人來說可能相當陌生的國度,一個只有二十余年歷史的新生國家。

厄立特里亞自行車,也許是世界上最奇異最勵志的故事之一,在厄立特里亞的崇山峻嶺里,在那些貧窮的村莊中,沒有偉大的過去,也很難說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厄立特里亞自行車卻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非洲自行車發展最好的國度,橫掃了多項非洲賽事冠軍,包括非洲大陸的洲際錦標賽冠軍,而他們的車手也進入了綠刃車隊、歐洲汽車車隊、MTN-庫貝卡車隊的優秀車隊。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讓這個貧窮落后甚至大部分人溫飽都無法解決的國家,成為自行車強國的呢?

自行車運動在厄立特尼亞受歡迎的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只有去過才更了解那份熱情。

在東非大陸最東端的厄立特里亞幾乎是一個“島嶼”,外國人要去首都阿斯馬拉,必須乘坐高達一千多美元的航班,國內的政權也并不開放。但就是這個看起來很閉塞的國度,你在大街上坐輛出租車,司機會和你侃侃而談自行車,也許比起魯尼、梅西等足球明星,他們更知道阿姆斯特朗和克里斯·弗魯姆。在足球盛行的非洲大陸,自行車能與足球平起平坐甚至地位更高,簡直是難以想像。

厄立特里亞車協的主席曾經驕傲地說:“自行車是我國的第一運動”,地位相當于乒乓球之于中國,柔道之于日本,跆拳道之于韓國。在阿斯馬拉,你可以隨處見到騎車的人,甚至你可以在電視里收看環法的轉播!在阿斯馬拉,有大約一千位注冊自行車手,每到周末,自行車賽事會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這個只有600萬人口的國家,有數百位職業車手,而如今,有六位厄立特里亞車手效力于洲際職業車隊和世界巡回賽車隊。但是對于其他的厄立特里亞車手來說,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在這個全球最窮困的國度,一個職業車手的平均薪水也不過130美元一個月,偏僻、貧瘠、語言劣勢等等,讓更多厄立特里亞車手難以邁出國門。

不過幸運的是,厄立特里亞有自行車的傳統。之前我們已經說過,意大利人曾經殖民該國,帶來了自行車文化。而早在1946年, 第一屆環厄立特里亞自行車賽就開始了,這個歷史甚至遠超很多如今的世界巡回賽。雖然隨后因為時局變化和戰亂動蕩,這項比賽取消了很多年,但是自行車賽事的薪火卻傳承了下去。即使在被埃塞俄比亞吞并,比賽減少,愛好自行車的人們依然創辦了其他賽事,通過自行車來宣示這個民族的存在,直到2001年,比賽再次復辦。

環厄立特里亞賽如今已經是該國最重要的賽事,比賽長度也從最初的五個賽段變成10個賽段,足跡遍布該國,從紅海之濱的橫風賽段,到炎熱的沙漠賽段,再到東非高原的山地賽段,無數的年輕人因為這項比賽的影響而喜歡上自行車運動(當然這也和他們缺乏其他體育賽事有關),所有的該國優秀車手都經過了這項比賽的歷練。2013年非洲年度運動員,自行車手納特奈爾-貝爾哈內(Natnael Berhane )就是看著環厄立特里亞賽長大的,當時他一天只能吃一餐飯,而自行車是他的“水和面包”。順便說一句,在2006年,環厄立特里亞賽的總冠軍也不過拿到了670美元的獎金,大多數車手因為營養不良又矮又瘦(因為東非常年干旱,糧食歉收,而且這種瘦是骨瘦如柴的瘦,不是如康塔多那樣的有著肌肉的瘦),很難達到歐洲車探的標準,但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擋當地人對自行車的熱愛。

猜你喜歡
帕特里克貝斯賽段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南墻貝斯15首原創曲目及創作背景
丘陵競速
2020年環意大利自行車賽 賽道難度再提升
2020年 環西班牙自行車賽將從荷蘭發車
粉紅色的小企鵝
特制魚鉤
誰完成了帕特里克的作業
投 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