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交通智慧疏導系統 破解交通擁堵治理難題

2015-04-29 00:44侯樹展
杭州·黨政B 2015年10期
關鍵詞:行者交通流路網

侯樹展

交通擁堵是城市道路資源供、需矛盾的集中體現,與城市運行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是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交通擁堵的發生特點來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交通擁堵在空間上仍舊以局部區域擁堵、局部路段擁堵為主。以杭州市為例,根據“杭州市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的數據,杭州市城區早晚高峰的交通擁堵里程占路網總里程的 12%~13%,擁堵分布呈現區域性、路段性、時段性等特征,路網交通流時空分布嚴重不均衡,路網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而在時間上則以偶發性擁堵為主。通過對 2011 年以來杭州市城區交通擁堵路段分布數據的分析發現,主城區發生交通擁堵的路段累計占監測路段總長度的 57%以上;有60%以上曾經發生過交通擁堵的路段交通擁堵的發生概率都小于10%,而僅有不到10%的路段交通擁堵的發生概率大于50%。

2013 年,浙江省向城市病“開刀”,將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列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之首,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省委、省政府提出,通過五年治理,使全省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觀,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全省各地市高度重視治堵工作,相繼出臺了多種治堵方案和措施。

從道路資源的角度來講,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仍舊需要遵循“適度增加供給、配合限制使用、全面提高使用效率”的方針,強化智慧交通背景下先進交通疏導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技術、政策等方法和手段推進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治理和解決。

大多數城市的路網交通分布呈現嚴重的聚集性,路網系統的通行能力仍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在當前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設的高峰時期,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拓展和集成應用來改善路網交通流的分布、提高現有路網的通行能力,已經成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途徑之一。

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結構框架

基本原理:

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從出行者的角度出發,借助物聯網技術在出行者、道路檢測設備、管理者之間構建了一個網絡化的平行連接體系,所有系統組成者均作為交通信息采集與分享的交通信息物聯網節點存在,交通信息在三者之間自由流轉,徹底改變了當前交通信息不對稱的管理現狀。

出行者直接從交通信息物聯網中獲取與到達目的地相近和相關節點的實時和預期交通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出行者終端建立效率最優的出行路徑方案,并將執行的出行方案反饋給交通信息物聯網絡,從而實現出行者主動選擇出行路徑,避免過量交通聚集。管理者也通過對路段交通運行狀態及出行選擇信息的實時監測,將必要的管控信息集成到特定路段的交通信息物聯網節點,引導道路使用者有效執行管控指令。

通過系統的運行最終實現交通流在城市道路網絡中的自適應合理、均衡分布,從而提高通行效率。

主要特點:

交通擁堵疏導的主動性。城市交通擁堵智慧疏導技術將交通檢測設備、道路使用者等全部納入分布式交通信息采集與分享物聯網系統;出行者不再完全依賴于交通管控中心發布的交通信息,而是直接從交通自動檢測物聯網中的相近和相關節點獲取實時的交通信息,并通過出行者終端建立實時的、效率最優的出行路徑方案,從而達到主動干預出行者的路徑選擇、避免過量交通聚集、緩解或解決交通擁堵的目的。

交通流量分布的均衡性。交通擁堵智慧疏導技術本質是通過對交通流分布的誘導,實現路網交通流的均衡分布。該系統利用集交通信息采集與分享、實時出行指引、信息反饋等于一體的分布式交通信息物聯網絡,為出行者主動獲取交通信息、制訂出行方案、反饋出行路徑選擇信息等提供支持。

交通信息流動的雙向性。出行者在利用該系統提供的交通流、出行者選擇、交通管控等交通信息并作出效率最優的出行路徑的同時,將路徑選擇結果反饋給交通信息物聯網,最終實現交通信息在物聯網中的雙向自由流動。

功能定位:

系統除具備基本的路徑導航功能外,重點在促進交通流量在路網的均衡分布、提高通行效率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系統的功能需求描述遵循全面性和一致性的原則。從出行者的角度出發,從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管理、交通出行指引等方面,全面解析了城市道路使用者、管理者對該系統的需求,并對用戶需求進行分類匯總,研究提煉系統的總體需求。

城市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本質功能是出行者主動獲取相關路段和區域的實時和預期交通信息,制訂和選擇效率最優的路徑選擇方案,并將路徑選擇信息反饋給交通信息物聯網絡。這不同于已有交通誘導系統以交通管控中心為核心、出行者被動接受交通信息的功能模式。

結構組成:

基于城市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運行原理,從滿足出行者、管理者等需求的角度出發,分析提出了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形成以物聯網技術收納所有交通檢測設備、出行個體及管理中心等作為網絡的節點,各節點間相互獨立并實現信息共享的構成模式。

遵循輸入、運行、輸出三要素系統的構成模式,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功能需求特點,分層次逐級分解,將系統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各個結構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在系統結構組成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各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明確信息在系統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流動特點。

構建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對策建議

加強智慧交通建設的頂層設計。智慧交通建設是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的重要飛躍,其提供的服務將覆蓋交通運輸的全部領域。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是其中出行者路徑主動選擇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研究符合構建暢通、安全、舒適、高效、可持續的城市智慧交通的客觀需求。 智慧交通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自上而上的規劃、研究、設計和協調,在統籌考慮系統的各個層次和各個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的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技術研究,實現既有規劃指導、又有實現手段的循環發展機制。

推動關鍵技術研究。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基于實時和預期交通信息為每個出行個體制訂出行方案,并通過個體路徑選擇信息的反饋對其他個體的路徑選擇行為施加影響,最終實現整個路網系統中交通流量的均衡分布。其系統構成復雜,相關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對系統要素進行逐層分解,開展針對性的專項研究,從而建立起必要的技術支撐體系。

積極開展試點工程建設。交通擁堵智慧疏導系統的建立可以提高交通信息的利用率,并避免過度利用。該系統通過將出行者的路徑選擇信息反饋給交通信息物聯網絡,影響其后出行者的路徑選擇行為,從而避免交通出行在特定路段的過度聚集,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在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要借智慧城市建設的良好契機,積極開展試點工程建設,在工程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推動相關技術的優化升級。

制訂有效的政策保障措施。交通擁堵智慧疏導技術從出行者的角度主動改善交通流在道路網絡中的分布均衡性,其研究和應用將進一步豐富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理論,促使以交通管控機構為中心的被動管理模式向以出行者主動均衡道路使用為核心的主動管理模式轉變,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但是其建設和完善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積極制訂和落實支撐智慧交通發展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政策,拓寬投融資渠道,保障智慧交通建設的順利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由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歡
行者交通流路網
做“兩個確立”的忠實踐行者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
打著“飛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網還有多遠
省際路網聯動機制的錦囊妙計
首都路網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網運行狀況
路網標志該如何指路?
交通流隨機行為的研究進展
路內停車對交通流延誤影響的定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