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OC及其應用研究

2015-05-04 21:52李小琴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4年12期
關鍵詞:網絡技術云計算

李小琴

摘要:本文探討了基于現代網絡技術、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MOOC的產生、發展、特點、作用及其關鍵技術,介紹了現今MOOC的最主要的兩種模式即cMOOC模式和xMOOC模式,以及兩種模式相結合而成的hMOOC模式,探討了MOOC對現代教學的作用,并對MOOC至現今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對MOOC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MOOC 云計算 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4)12-0106-01

1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發展,MOOC中文譯作慕課,它起源于加拿大,后于美國得到迅速發展。2012年秋天,Coursera計劃提供100門甚至更多免費的“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和成人學員,它主要以視頻的形式呈現課程的講授,但同時可以橫跨網站、社交網絡,博客平臺,要求互動,且采用相關技術實現了不同于以前的大學公開課而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此外采用相關技術來彌補師生缺少互動的缺陷外,通過學生的互動來提高學生的協作。2013年MOOC引入中國,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MOOCS,在線和面授結合的教學方法,以MOOCs平臺為支撐,碎片化知識體系結構為在線課程構原則,進行進階式教程設計、課程建設、教學運行與教學管。在線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網絡環境、教學平臺、網絡課程、資源中心、應用服務、評價認證和質量保證等七個方面,因為MOOC依然沿襲著這些要素,并得到較好的實現。

2 MOOC特點

MOOC為普通的蕓蕓眾生提供了免費且優質的教學環境,促進了教育的平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MOOC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主要的不同點有如下三點。其一,MOOC以“微課”的形式出現,每節課持續時間10-20分鐘,有利于學習者靈活掌握時間,也有利于其集中注意力;其二,參與人數眾多。MOOC降低了獲取知識的成本,大學間的教學質量和競爭因MOOC而變得敏感而透明,促進了大學教學的改革;有利于降低大學教育大眾化對教學資源的壓力;其三,開放性的特點。

MOOC的興起有利于促進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轉變,有利于“以教為本”轉變為“以學為本”,有利于促進從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本、以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為本?,F階段由于技術等各方面的原因,MOOC平臺的應用,與傳統教學比較而言不足主要有兩點:師生交流效果欠佳;教學效果能一定程度上把握,但及時掌握并及時指導效果也欠佳。

3 MOOC相關技術

MOOC可分為兩種,即cMOOC和xMOOC。cMOOC出現于2008年,強調教學資源共享和同伴學習,基于連通主義學習理論基礎,它強調知識的創新和分享。它 提出了適合數字時代基于網絡的分布式認知過程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模式;xMOOC出現于2011年,它借助于互聯網,引入商業模式,突破了百年來高等教育堅固的“知識產業鏈,它強調的是知識的高效率傳播。Udacity(盈利性質的公司)、Couresera(盈利性質的公司)、edX(非盈利性質的公司的平臺)被稱為MOOCs三駕馬車,屬于XMOOC。而hMOOCs則是上面兩種模式和傳統大學的教學結合起來,被稱為MOOC3.0。英國計劃采用hMOOC,并與學分掛鉤。另外一種趨勢是將MOOC資源引入大學課堂。圣何塞州立大學在這方面進展非常超前,已經開始與edX和Udacity一起實施這種混合模式的試驗項目[1]。Couresear與安提大學合作,安提大學認可MOOC課程的學分,其它大學也表示也在一定限度內考慮認可MOOC部分課程的學分。2013年1月喬治亞州立大學系統的理事會制定的一項政策,鼓勵所屬系統的院系推出認可本校學生修學其他學校MOOCs課程學分的措施,體現了美國大學制度對MOOC的兼容性。

4 MOOC應用

在MOOC中,學生可以免費注冊,自主學習,資源豐富,時間自由,能交流的學員可能更多些,同時對學員的學習能動性要求更高。方便,靈活,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和視頻間的互動。師生互動包括老師對提問的異步一對多的解答,也包括論壇的在線交流;而生生互動包括學生間對課程的資料的學習交流,對考試測驗的交流。課程有時效,有自動評分系統,定期有作業,學生的需求和能動性對學習的效果影響更大。學習者參與學習的原因以自我驅動為主,有較高的主動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目的選擇課程,并將課程資源按照個人需要進行個性化組合,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李炳德等(2001)提出的“教學活動七要素”:目的、課程、方法、環境、教師、學生和反饋(評價)。而cMOOC在課程教學目標上的不清晰、在教學內容的可變性、對教學過程的不監控,以及過于強調知識的創造過程等,都對教師和學習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老師館扮演在線導學的腳色,同時促進自己的知識更新,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評價方面,老師,或者MOOC課程設計者俄由于十分注重學習者參加MOOC學習的三個階段,即學前、學中、學后的三種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而促進了教學的改進。此外,MOOCs的引入加大了老師間的競爭,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技能發展。這是因為,MOOCs的發展,教學占據了教學的主戰場,除了學生的名師大家,而教學水平或知識等方面弱了則成了“助教”。對學生的教學方式方面,促進了教師從填鴨子式轉變為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個性的“知識探究”式。

教師通過MOOC學習,可以不出家門就能聽世界頂級大學的教授講課,可以改善我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環境等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方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促進教育的發展。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網絡授課的能力,在網絡技術環境下的教與學的能力,同時也為MOOC建好人才儲備。

5 結語

連通主義認為傳統知識存儲結構大多處于知道什么,怎么去做的層次;而網絡時代的知識則是“我要成為什么”,“知道去哪找”,“知道怎么改變”;由此, MOOC的出現有其必然性,是網絡技術催化下的積累到強烈的呈現。隨著物聯網等技術,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MOOC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鄭雅君,陸昉.MOOC3.0朝向大學本體的教學改革[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1):5-9.

猜你喜歡
網絡技術云計算
實驗云: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