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三無”科學家怎樣摘取諾貝爾獎

2015-05-14 12:16東亮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5年12期
關鍵詞:三無青蒿素瘧疾

東亮

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揭曉,因為發現了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而每年挽救了數百萬人生命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85歲高齡的她,也是第一位摘取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繼莫言之后,再度圓了國人的諾獎夢。她曾因以身試藥毀了身體,自幼被寄養在外地的女兒,一直不愿喊她媽媽……如此一位“拼命三娘”,既沒博士學位和留學經歷,也不是兩院院士,因此被人戲稱為“三無教授”,她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臨危受命母女兩散

屠呦呦之名緣于《詩經·小雅》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這不僅令人驚嘆,從父親為她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就注定要與這種神奇的蒿草連在一起。

1930年,屠呦呦出生浙江寧波市,是家中5兄妹中唯一的女孩。少女時期的她長相清秀,成績中上等。因在小時候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她對中醫一直很感興趣。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醫學院。畢業后,她被分配在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丈夫李廷釗與屠呦呦是中學同學,曾到前蘇聯留學,回國到北京時,見自己曾經暗戀的女孩尚未結婚,就大膽表白,于是兩人順理成章結婚?;楹?,李廷釗在北京的鋼鐵研究院工作,兼管一切家務。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屠呦呦,在生活中是個粗線條。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就焦急地打電話向丈夫求助。李廷釗騎著自行車趕了很遠的路,冒著小雨來到妻子的單位宿舍,從桌子到皮箱,他一邊尋找一邊收拾那些雜亂的物品,證件找到了,原本亂七八糟的房間也被他拾掇得井井有條。

還有次,屠呦呦從寧波回北京,火車??客局姓军c時,她下車散步。結果,火車開走了,她竟被落下了。于是又帶著哭腔給丈夫打電話:“我的包還在火車上呢,這可怎么辦?”

類似的事發生多了,同事們笑話她:“你真是被丈夫慣傻了,除了工作啥也不會啊?!彼z毫不生氣,“他也說我這個傻媳婦如果離開了他,難保不會被餓死?!?/p>

盡管在生活上是個馬大哈,但工作中的屠呦呦十分嚴謹。1969年,中醫研究院接到了“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那是一個大型軍事計劃的一部分,代號523,志在幫助北越政府“打擊美帝”。

原來,在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時期,作戰士兵常常被瘧疾所累,戰斗力受到嚴重影響。于是,多國政府都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瘧藥物的研發上,但都一籌莫展。

1967年5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聚集北京,就瘧疾防治藥物和抗藥性研究工作召開了協作會議,就此啟動了代號為“523項目”的計劃。

國家對“523項目”十分重視,組織了來自60多個研究機構和單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研發,這其中就有來自中醫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醫藥協作組,主要從中醫角度開展實驗研究。

當時受“文命”影響,相關領域的學術權威統統靠邊站,時年39歲的屠呦呦因工作能力突出而臨危受命,成為課題攻關的組長。

瘧疾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10多億人口生活在瘧疾流行區,每年上百萬人死于瘧疾。因瘧原蟲對喹啉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這種蟲媒傳染病的防治,重新成為全球醫藥界的研究課題。

60年代以來,美、英、法、德等國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始終沒滿意的結果。我國從1964年就開始了對抗瘧新藥的研究,但一直到屠呦呦加入研究組的1969年,仍沒任何重要發現。

屠呦呦加入“523”項目時,丈夫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工作。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咬牙把不到3歲的大女兒送到別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送回了寧波家鄉。

“青蒿素之母”以身試藥

接受了中草藥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后,屠呦呦帶領團隊首先從歷代醫籍、本草、地方藥志入手,還走訪了大批老中醫。他們以鼠瘧原蟲為模型,檢測了200多種中草藥方和380多個中草藥提取物。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在我國南北方都很常見的植物,長在山野里,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

青蒿素就來自于這種菊科艾屬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它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可達68%。但這個抑制率十分不穩定,甚至在后續的實驗中,抑制率顯示只有12%-40%。這是怎么回事呢?屠呦呦和團隊成員都陷入了困惑。

當時,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世界公認的難題,從蒿族植物的品種選擇,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廢,從浸泡液體的嘗試篩選,到提取方法的反復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輕的同事們熬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體會過無數次碰壁挫折。

“北京的青蒿質量非常不好,我們改用四川的;梗和根莖中提取不出青蒿素,我嘗試用葉子,事實證明葉子里才有;至于提取方法,我是通過翻閱古代文獻,特別是東晉名醫葛洪的著作《肘后備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我意識到常用煎熬和高溫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壞了青蒿的有效成分!”屠呦呦回憶道。于是她改進提取方法。屠呦呦和同事們把買來的青蒿先泡一泡,再將葉子包起來用沸點較低的乙醚浸泡。

直到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才第一次用乙醚成功制取出青蒿素,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鼠瘧猴瘧的抑制率達到了100%!而在此之前,她和同事們在實驗中已失敗過190次。

做完動物實驗發現100%有效后,屠呦呦和同事們又做出大膽決定: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先把青蒿素試用到自己身上,以試驗藥的毒性!“人家抗美援朝還自愿犧牲呢,這算什么?”屠呦呦率先試藥,同事們也毫無畏懼地緊隨其后……經多次親身實驗,效果十分喜人。

隨后,屠呦呦一行攜藥赴海南昌江地區試用,從間日瘧到惡性瘧,從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了30例青蒿素抗瘧成功。

接著,在全國各地的大力協助下,屠呦呦等人進一步擴大臨床驗證,至1977年,共治療2099例瘧疾,全部獲得臨床痊愈,使青蒿素真正成為一種令人矚目的新型抗瘧藥!不久后,中國推廣青蒿素類抗瘧藥,瘧疾在中國逐漸絕跡。

幾年后,青蒿素類復方抗瘧藥“蒿甲醚”研發成功,并獲得國際專利,隨即走出國門,惠及全世界。

但這些成就,并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升級版”的雙氫青蒿素,其抗瘧療效為前者的10倍。

十幾年來,青蒿素類抗瘧藥成為全球億萬瘧疾患者的“救命藥”,沒有它,地球上每年將增加數百萬亡魂;它被稱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學創舉”,其重要性堪比“兩彈一星”……作為我國研制成功的全球唯一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它也是數億外國人眼里的“中國第五大發明”,非洲、東南亞人用它保命,美國人、歐洲人等也不得不靠它求安全!

“三無教授”摘取諾貝爾獎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榮獲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在紐約的頒獎典禮上,這位既沒有留學經歷和博士身份,更沒有兩院院士耀眼光環的中國老太太,容光煥發。這是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首次頒予中國科學家,她因此被稱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

在評價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重大意義時,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委夏皮羅說:“屠呦呦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治療方法,轉化為今天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目前已有數億人因此受益,未來這一數字還會不斷增長!”

但這位科研巨人,在生活中卻稱得上是一位“失敗的母親”。自幼被送到外地寄養多年的大女兒,被屠呦呦夫婦接回北京后,一直不愿喊爸媽,母女之間的疏離感至今尚在。屠呦呦知道,女兒怨恨她當年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

“情非得已??!”老人撫摸著家中隨處擺放著的女兒和外孫們的照片說,當年的她別無選擇,因為青蒿素就是黨和國家賦予她的使命。大女兒至今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行政教務工作,很少回國。

小女兒更是前兩年才把戶口從寧波老家遷回北京,她雖然留在京城工作,平時對父母的照顧也很周到,但屠呦呦也能感覺到,她們并不像別的母女那樣親密無間,有的只是親情和責任?!昂⒆舆€不會說話,就被我們‘流放到寧波許多年,心里難受呢……”老人喃喃地說。

由于當時長期做實驗,長期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病,女兒?;丶医o她熬中藥,看著孩子日漸花白的頭發,屠呦呦時常想心疼地擁她入懷。但這位性格倔強的老人,一直沒這么做。她只會將深沉的母愛,不露痕跡地給予孩子們。

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后,在一片叫好聲中,人們也發現了這位卓越女科學家的“身份獨特”之處,她既非博士更非院士,竟然只是中醫研究院一名普通的研究員。于是,屠呦呦為何會成為“三無教授”的非議接踵而來。

事實上,由于“523項目”是在援外備戰的背景下提出,具有軍事機密的性質,項目的研究結果不允許向外公布。加之“文革”期間,科研工作者不能公開署名發表科學論文。種種原因,導致這項工作在當時并不被外人所知。

沒有文獻,沒有出版記錄,便無從證明屠呦呦是發現青蒿素的主要貢獻者。即使后來她獲得拉斯克獎,還是有很多人站出來想要分一杯羹。畢竟,實驗發現是課題組團結合作的成果。人們紛紛提議,獎項應該為集體所有,而不能只歸功于一人。

對于屠呦呦的“三無”身份,身邊的人也一直替她鳴不平?!八l現青蒿素已40年了,盡管一直沒得到應有的榮譽,但她始終默默無聞地工作,并致力于研究青蒿素。屠呦呦是個純粹的科學家,尤其不善交際?!彼睦吓笥?、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說。

另一位老同事則稱,屠呦呦是那種持之以恒的科學家,不浮躁,不像有些學者什么時髦就搞什么?!八容^直率,只講真話,不會拍馬屁,不管在私下里還是會議上,她同意的意見馬上就會肯定;不同意就直言相見,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p>

直到2015年10月5日,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揭曉,85歲的屠呦呦名列其中,關于其身份的爭論才塵埃落定,“實至名歸”、“遲來的榮譽”,也成為許多學者對這位“中國青蒿素之母”的蓋棺定論。

那晚,屠呦呦在家中看電視時,通過《新聞聯播》才獲知自己摘取了諾獎的消息。

“523”項目是個龐大的計劃,有很多人作了貢獻,這毋庸置疑。諾獎評委會將大獎頒給屠呦呦,其依據三個“第一”:第一個把青蒿素帶到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個做了臨床試驗。

屠呦呦此次獲諾獎打破了幾個中國紀錄:第一個未獲博士和院士頭銜、研究工作中也沒有發表過“SCI”論文的科學家??梢哉f,當年她是在三流條件下創造出了世界領先的一流成果!同時這也投射出中國科技界及人才評價體系的不足。當下,科研項目申請程序過于復雜繁瑣、評估考核過于頻繁,在考評機制上過分看重論文數量,包括院士評選亦難逃這些窠臼。相比之下,屠呦呦老人于寧靜中致遠,從她的成功,對制度弊端進行了理性批評。

編輯/楊曉琴

猜你喜歡
三無青蒿素瘧疾
中國榮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無瘧疾”認證
能迅速殺死傳播瘧疾蚊子的轉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瘧疾日
——“零瘧疾從我開始”
非洲“兩蘇”地區瘧疾預防與治療
“三無”小區樓頂漏水 社區可出面申請維修金
人文護理對“三無”精神病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
切莫盲信所謂的“青蒿素食品”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
——青蒿素
一個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機理及其對雞球蟲病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