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之奇諫假道

2015-05-18 19:21
月讀 2015年5期
關鍵詞:晉國國君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a。宮之奇諫曰b:“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c。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p>

公曰:“晉,吾宗也d,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e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f,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g。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h?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i?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絜j,神必據我?!睂υ唬骸俺悸勚?,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k。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l,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m。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p>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

注釋:

a 晉侯:指晉獻公。 復:再次。魯僖公二年(前658),晉國曾向虞國(在今山西平陸東北)借道進攻虢國(在今山西平陸)。 假道:借路。

b 宮之奇:虞國的大夫。

c 翫(wán):同“玩”,疏忽,輕視。

d 宗:同一宗族。晉國、虞國、虢國都是姬姓,屬同一祖先。

e 大伯:即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 虞仲:周太王的次子。 大王:即周太王。 昭:古代宗廟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子在左稱為昭,子之子在右稱為穆,如此交替。即三、五、七、九……奇數代為昭,二、四、六、八……偶數代為穆。太王是周朝始祖后稷的第十二代孫,為穆,其子當為昭。

f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王季為后稷的第十三代孫,為昭,其子當為穆。

g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部門。

h 桓、莊:桓叔和莊伯,分別是晉獻公的曾祖父和祖父。

i 偪:同“逼”,逼近,威脅。

j 絜:同“潔”。

?k 繄(yī)物:這件物品。

l 馮:同“憑”,憑借,依靠。

m 臘:即臘祭,年終舉行的合祭諸神的一種祭祀。

大意: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國國君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要是滅亡了,虞國一定會跟著滅亡。晉國的這種貪心不能讓它增長,這支侵犯他國的軍隊不可輕視。上一次借路已經過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著,嘴唇沒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說的就是虞、虢兩國互相依存的關系啊?!?/p>

虞國國君說:“晉國,與我國同宗,難道會加害我們嗎?”宮之奇回答:“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長子和次子,太伯不聽從父命,因此不讓他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是周文王時執掌國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勞,因功受封的典策還在盟府之中?,F在晉國要滅掉虢國,又怎能愛惜虞國呢?再說晉獻公愛虞國,還能勝過愛桓、莊之族嗎?桓、莊這兩個家族有什么罪過,可晉獻公把他們殺害了,還不是因為他們的勢力對自己有威脅,才這樣做的嗎?近親的勢力威脅到自己,還要加害,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呢?”

虞國國君說:“我的祭品豐盛清潔,上天一定會保佑我?!睂m之奇回答:“我聽說,鬼神不隨便親近某人,而是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里說:‘上天對人不分親疏,只是保佑有德的人。又說:‘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還說:‘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是相同的,但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會被神接受。如此看來,國君沒有德行,百姓就不會親近他,神靈也不會保佑他。神靈所憑依的,在于德行。如果晉國消滅虞國,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獻給神靈,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

虞國國君不聽從宮之奇的勸阻,答應了晉國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帶著全族的人離開了虞國。他說:“虞國的滅亡,不要等到歲終祭祀的時候了。晉國只需這一次行動,就不必再出兵了?!?/p>

冬天,十二月初一,晉滅掉虢國,虢國國君丑逃到東周的都城。晉軍回師途中安營駐扎在虞國,乘機發動進攻,滅掉了虞國。

【解讀】

選文論述了魯僖公五年(前655)宮之奇勸諫虞國國君之事。當時,晉國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為的是趁虞國不備而一舉兩得,即先吃掉虢國,再消滅虞國。具有遠見的虞國大夫宮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國國君不能同意借道之事,并有力地駁斥了國君對宗族關系和神權的迷信,指出國家的存亡在人不在神,應該實行德政,確保民和。然而虞國國君不聽勸告,最終落得亡國的下場。古語云“兼聽則明”,整個事件虞國國君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他堅持自己所謂的“正確理論”,即使在賢臣苦口婆心的開導下仍然執迷不悟,落得這個下場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左傳》全名《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一般認為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的。全書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春秋時代各國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高希)

猜你喜歡
晉國國君
甘拜下風
師曠勸學
翳桑之報
狂泉
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狂泉
淺談技工院校UG/NX4.0教學
國君買馬
休戚相關
不食周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