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三三制”政權對我國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啟示

2015-05-30 10:48陳朋親
理論觀察 2015年8期
關鍵詞:三三制協商民主協同發展

陳朋親

[摘 要]“三三制”政權遵循人民主權原則,發展選舉民主;而對重大事項開展廣泛協商,發展協商民主;實現了第一次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偉大嘗試,對我國政治民主改革有著重要意義?!叭啤闭嘣趫猿贮h對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領導,做到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進人大與政協兩大主體協同發展,完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等方面對促進新時期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具有深刻意義和啟示。

[關鍵詞]“三三制”政權;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8 — 0030 — 03

“三三制”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一個偉大嘗試,一次偉大的政治實踐,是抗日革命根據地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形式。1940年3月6日,由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發布了名為《抗日根據地政權問題》的指示,“根據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的原則,在人員分配上,應規定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薄?〕這是我黨第一次提出“三三制”原則。從此,“三三制”政權組織理念與實踐向全國抗日革命根據地推行,中國共產黨舉起了實行民主的旗幟?!叭啤闭嗤ㄟ^民主選舉和各政黨、無黨派人士進行充分的民主合作,進行廣泛的協商,豐富了我國民主的形式與內容,促進了根據地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我國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而胡錦濤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薄?〕更是將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作為我國兩種重要的民主形式,所以通過分析“三三制”政權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協同發展,對新時期二者的協同發展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以便更好的完善我國的政治制度,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

一、“三三制”政權中的選舉民主

選舉民主具有較長的歷史,對人類影響至深。主要是指人民通過手中的選票,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舉政府官員或代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選舉民主使得每個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每個公民都可以按照自己政治偏好做出理性的選擇。

選舉歷來民主政治建設起點站,“民主的第一著,就是老百姓來選擇代表他們出來議事管事的人。如果有人輕視選舉,或者說不要選舉,那就等于不要民主,不要民主,就等于不要革命?!薄?〕“三三制”政權中選舉民主主要體現在:第一,通過制定各項條例或規定保證選舉的進行?!叭啤闭嘟ㄔO制定如1937年《中國共產黨陜甘寧邊區委員會關于選舉運動的指示信》和《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1939年《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1941年《陜甘寧邊區選舉委員會組織規程》和《陜甘寧各級參議會選舉條例》等等,通過這些條例規程對選舉過程的各項工作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解釋說明,保障了選舉工作的開展。第二,選舉覆蓋范圍大,并且具有平等性。 “凡滿18歲的中華民國公民,處漢奸賣國賊被依法剝奪公民的冒犯外,不分性別、職業、民族、階級、黨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齡、財產的差別,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4〕以及政府機關代表有選民平等選舉產生,實行無記名投票,公民不受任何的限制,都能夠平等參與選舉,人民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意志來進行選擇。這樣既擴大了根據地的選舉范圍,使得根據地的公民都能夠參與選舉,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也使得選舉成為一項普遍的政治活動。第三,選舉形式多樣化。根據根據地群眾的識字程度,采取不一樣的選舉方式,確保每一名群眾都能夠參與選舉活動。如對有一定文化的實行選票方式,在選票上填寫自己中意的候選人;對識字較少或完全不識字的采取“畫圈、畫杠的方法來投票。最有趣的還有投豆法、背箱法,投豆法是在候選人背后放一個斗,選民愿意選誰就在他的后面放一粒豆,最后通過豆來計算選票;背箱法就是由工作人員背箱子親自到他們面前請他們投票,這樣即使在農忙時節也不耽誤選舉的進行〔4〕”?!叭啤闭嘟ㄔO中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選民參與率,真正實現選舉民主,組成抗日民主政權,管理本地區的事務,促進抗戰的勝利。

“三三制”政權的選舉民主是我國在特殊情況下民主政治領域的偉大嘗試,也是根據地民主政治改革和其他經濟社會的變革重要制度,保證了根據地政權的民主性質,團結和調動了人民群眾積極性,改變了根據地農村社會的政治秩序,對抗戰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在全國樹立了選舉民主的鮮明旗幟,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開啟了新的征程。

二、“三三制”政權中的協商民主

協商民主是20世紀興起于西方政治理論的一種民主形式,是出于對選舉民主的一些弊端與不足,需求解決其局限的對策,提出協商民主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協商民主引入中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十八大的基礎上提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5〕。這體現了我黨高度重視協商民主的發展,它也是我國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重要議題。協商民主是“指以公共利益為目標,以公民參與為主體,以公共協商為核心,以平等理性為保障,通過對話、討論、辯論、妥協、審議與交流,形成合法決策的一種民主形式,具有合法性、平等性、多元性、責任性、公開性、參與性和集體理性等特征”〔6〕。協商民主最大限度地實現廣泛平等的參與公共事務協商,體現通過理性的交換意見,可以達成共識,作出合理的決策。

“三三制”政權首先就強調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在人員分配上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中間派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叭啤闭嘟ㄔO中充分考慮黨內外人士意見,就重大事項進行廣泛協商,體現了協商民主的價值追求和制度規范。第一,擴大協商主體范圍。陜甘寧邊區政府通過頒布《陜甘寧施政綱領》對邊區的政權建設作出詳細規定,保障邊區人民的各項權利,同時引入各界人士參與政權建設,重大事項不再是由共產黨直接決定,而是開展廣泛的協商,讓參與協商的主體包括工農分子、地主、富農、商人等,涵蓋了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使其都能站在公共利益角度說話辦事,實現公共政策利益效應最大化。第二,協商民主形式多樣化?!叭啤闭嘀袇f商形式有參議會、群英會、座談會等。參議會是各級政府最高的權利機關,通過參議會就重大事項廣泛征求意見,并保障議員非議員都有發言權;參議會召開前都會事先公布議題,使議員或群眾代表有足夠時間調查研究,更好代表群眾利益,達成共識。群英會主要就是邀請英雄或模范人物參加各級參議會,參與重大問題的協商。座談會主要針對黨外人士,用于聽取黨外人士對公共政策的意見建議,并與他們就公共問題進行協商。邊區政府通過這些形式,開展廣泛的協商,促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第三,平等尊重各方協商意見。中國共產黨制定各種各樣的政策來保證各黨派、無黨派、群眾都可以參與到政權建設中來,就重大事物也和他們進行廣泛的協商,充分尊重各階層人員的意見,既尊重他們意見的表達權也使其意見都有平等的政治影響力,而不流于形式。

“三三制”政權,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從實際出發,通過開展協商民主,使得根據地政權基礎得到加強,參政的范圍得到擴大,有利于團結各革命政黨、各族人民積極的投身到抗戰中去,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了抗戰的勝利。

三、“三三制”政權中的二者協同發展

“三三制”政權以選舉民主為基礎,同時在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時又進行廣泛的協商,有效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程度,這是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適應了當時抗戰的需要和社會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通過二者協同發展,團結各階層、階級,有效的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使得根據地成為全國民主建設的典范和可復制的“陜甘寧民主模式”。

第一,選舉活動中與協商民主的協同。中共西北局在1945年10月針對選舉問題發出指示:“一方面要限制自己黨員在權力機關中不超過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要求確保黨的領導,不能讓一個反共反民主的分子鉆入政權機關,特別是鄉村政權,必須確保政權掌握在能代表鄉村人民利益,能為人民服務的人員手中,至于數目的比例要根據鄉村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而不是機械地執行〔7〕”,在選舉前就候選人的勞動素質、政治素質等資格條件、選舉方式、地點、動員宣傳進行協商,確保選舉的順利進行;選舉中對于選舉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選舉流程、選舉人的產生進行廣泛的協商;選舉后對選舉結果不符合“三三制”原則及選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真正體現民意,維護各界利益。第二,公共決策中二者的協同發展。決策前, 深入群眾的生產生活中,了解民眾意見和訴求,就參議會議題進行廣泛協商,并通過表決(票決)確定議題;決策中,就公共議題在群眾中開展廣泛的討論、協商,匯集各方民意,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表決,通過公共政策并實行;決策后,就政策的實行情況加以檢查,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對于不符合情況的或執行困難大的,通過協商后表決是否允許這些地區不執行這項政策。第三,參議會履職中二者的協同。參議會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是抗戰時期的最高一級的權力機關,各個根據地都相應成立了參議會,具有地方立法、選舉監督罷免、決議、審批等權力。參議會在履職中,采用先協商后表決,通過再協商再表決,真正體現民主政權。如參議會閉幕后,參議員為更好的履職,深入最底層,聯系群眾,聽取群眾的聲音,對政府工作人員是否稱職、政策是否執行、執行情況如、上級有否來檢查工作等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并形成議案交參議會討論協商,并進行表決,再監督與協商,最后進行表決評議,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為民服務。

根據地“三三制”政權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極大調動了除共產黨外的各黨派、無黨派與各界人士的積極性,提高了各級政府的工作效率,在民主政治建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為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典范。

四、啟示

“三三制”政權,是通過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方式,充分尊重人民主權,各項事務進行廣泛的協商,充分調動了根據地各階層、階級的積極性,使得根據地政治面貌煥然一新,鞏固了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叭啤闭?,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圍繞民主與團結兩大主題,最大程度的讓群眾參與到重大事項的討論、交流、協商中來,采取集體行動,這種將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方式團結了億萬群眾擁護黨的領導,為抗戰勝利提供了中堅力量。

第一,堅持黨在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中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事業的領導核心,它自成立以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自身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考驗并不斷發展壯大〔8〕”,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在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中的領導,它是推動二者協同發展的根本保障?!叭啤闭嘀?,始終保持著黨的領導地位。1940年3月,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中指出:“必須保證共產黨在政權中的領導地位,使占有三分之一的共產黨員在質量上有優越條件”, 〔9〕也就是說,黨要加強自身建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實行正確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維護根據地政權穩定。黨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加強黨對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領導,有利于二者更好的實踐,更好的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做到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選舉民主是由人民直接選舉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公職人員,從而組成各級行政機關、權力機關,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協商民主是就公共事務進行廣泛的協商,公民通過平等的對話平臺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社區的民主管理,是一種民主決策機制。而在當前我國復雜的國情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和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更應該做到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叭啤闭嘀阅軌虻玫饺嗣袢罕姷膿碜o就是選舉中堅持協商,協商中引進選舉。堅持發展選舉民主,激發各族群眾的政治活力,增強人民對政權的政治認同,在選舉中有協商,拓寬民主選舉空間,保證選舉民主的有效進行。在決策中廣泛征求意見,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進行廣泛協商后進行表決,使各項政策更加科學、民主。在協商中要堅持選舉民主,使協商結果形成共識,保證協商民主的健康發展,完善我國政治制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加強我國人大與政協兩大主體的協同發展。人大和政協在我國屬于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兩大主體。人大是我國各級政府的權力機關,是人民意志的表達場所,政策的決定機關;政協是我國重要的政治協商機構,是人民重要的參政議政重要場所。人大主要落實人民主權原則,政協主要協調內部不同矛盾,人大和政協的協同發展,可以拓寬民眾參與渠道,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叭啤闭嘀袇⒆h會的作用及履職給我們人大和政協的履職提供了寶貴經驗,人大代表履職可以引進政協的協商民主的實踐形式,政協可以采用人大的表決形式,提高效率。在我國,人大的建設可以吸取協商民主的優勢,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以利于人大代表收集民意,整合民意,完善人大制度建設;政協可以吸收選舉民主的長處,引進票決方式,以至更快的形成共識,節約協商成本,提高效率。加強人大與政協兩主體的協同發展,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更加有序、健康發展。

第四,完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懊裰靼ㄒ幌盗械倪^程,如果說選舉民主關注管理者(統治者)的產生,那么協商民主關注的是管理過程?!?0〕”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管理者,但很難保證管理過程中的民主;同時,管理過程中的民主離開選舉民主也很難保證。因此,只有完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民主全過程的發展,促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叭啤闭?,制定各項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條例,對選舉活動開展進行規定,對怎樣協商進行說明,鞏固了根據地政權建設。選舉民主的決策形式簡單、方便,易于操作,有利于政策的出臺,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暴露出許多的弊端與不足,以多數人決定為核心,違背了少數人的意志。而協商民主就是尊重少數人的權利,要求每個公民都能夠參與到決策中去,通過交流、溝通、對話、審議、協商等方式就重大事項發表自己的意見建議,形成共識。選舉民主需要達到法定的人數參與選舉,而協商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這就要求建立健全選舉機制與協商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協商民主。同時完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的程序化建設,通過可操作的程序來推進二者的協同發展,促進政治現代化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進入全面深化發展時期,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作為兩種重要的民主形式,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需要將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發展,而不是簡單的相加,要在實踐上有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精神的體現,我們也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政治文化,實現二者更好的協同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C〕//毛澤東選集(合訂本),700.

〔2〕胡錦濤.在慶祝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09-21

〔3〕中共延安地委統戰部,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所.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去統一戰線和“三三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4〕趙曉耕,何民捷.“三三制”和“三個代表”——從《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說起〔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5-27.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30.

〔6〕李廣民,張懷勛.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比較〔J〕,理論研究,2011,(01).

〔7〕西北局關于選舉問題的指示(1945年10月5日)〔C〕//中央檔案館,陜西省檔案館編.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編(1945年),1994.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013年修訂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燕繼榮,民主:選舉的,還是協商的?〔EB\OL〕.(2010-01-16)http://www.chinarefrom.net/2010/01/16/9593.html.

〔責任編輯:張 港〕

猜你喜歡
三三制協商民主協同發展
“三三制”政權下陜甘寧邊區基層黨建與鄉村民意的互動博弈
適應“三三制”培養模式的化工基礎實驗教學改革
山東省旅游產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協同發展探析
新時期鄉村基層民主政治發展中的協商民主問題探究
協商民主與政治協商
構建“三三制”推動資產合理配置和節約規范使用
政治生態視域下我國政協協商民主的創新對策探討
我國傳統政治文化與協商民主制度的互動關系探析
“三三制”解讀商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