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房產調控政策全面轉向

2015-05-30 10:48智谷趨勢
精英 2015年5期
關鍵詞:行政化常態住房

智谷趨勢

目前來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向下調整是長期的、趨勢性的,導致房地產市場調整的也是系統原因,不是一兩個政策放松就能扭轉過來。中國政府已經完全改變了房地產調控的取態,由采取行政舉措抑制發展,改為去行政化,甚至通過各種政策工具予以鼓勵。

3月底,中央密集出臺房地產救市新政,表明房地產調控政策全面轉向。

多項新政帶有明顯“救市”色彩

3月底密集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包括以下三項:

首先是國土部發布新規,在一定條件下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調整套型結構,對不適應市場需求的住房戶型做出調整,滿足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根據市場狀況,研究制訂未開發房地產用地的用途轉換方案,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引導未開發房地產用地轉型利用。這一政策給了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更大的彈性。

其次是央行、住建部和銀監會聯合發文,將居民自住和改善性第二套住房房貸首付比例調整為不低于40%,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

第三是財政部、國稅總局發布公告,從2015年3月31日起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將從2011年初開始實施的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免征期限,從五年縮短到了兩年。

通過上述系列救市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從土地規劃、房貸、限購及稅收等諸多方面對房地產市場予以松綁,但從宏觀經濟數據以及各地反饋看,房地產救市的效果并不明顯,難以扭轉市場持續下行的趨勢。

“救市”層級上升

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從2014年一直延續至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各項數據均指向這一點。

2015年1~ 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4%,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8.9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1.7%,土地成交價款下降30.2%;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16.3%和15.8%。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3922萬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1753萬平方米,繼續創歷史新高。

總體來看,國內房地產市場呈現土地儲備、投資開發與商品房銷售“三降”,商品房庫存創新高的局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這樣的“三降一高”都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常態,困擾著地方經濟與房地產企業的發展。

去年下半年以來,從地方政府開始,國內各級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房地產救市政策。

先是二三線城市陸續放開限購,截至2014年底,在全國46個實施限購的城市中,除了北上廣深和三亞,其余41個城市都宣布取消或放松限購。緊接著,地方第二輪救市從限購轉向支持房貸需求,涉及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放松首套房認定、放松公積金貸款及財政補貼等內容。

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進一步轉冷,“救市”的層級由地方上升至了中央。去年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發布通知,全面放寬對房地產市場的信貸限制,明確“認貸不認房”,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

房地產市場調整趨勢未改變

目前來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向下調整是長期的、趨勢性的,導致房地產市場調整的也是系統原因,不是一兩個政策放松就能扭轉過來。

首先,過去支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除了規模龐大的剛需,還有銀行系統、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投機者和投資者等眾多參與者,從宏觀上來說,房地產市場是靠著龐大的信用透支迅速做大的?,F在,這一信用擴張周期已經結束,不可能短期內又被吹起來。

其次,由于周期性調整,許多投資者和投機客已經撤離房地產市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購買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即使在全國絕大部分城市都放開限購,并且銀行提供比較優惠的信貸條件的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除了北上廣深等少數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恐怕依舊是門前冷落鞍馬稀。

第三,中國經濟新常態以及愈加嚴格的政府債務及預算管理,已經縛住了地方政府搞土地財政的手腳。缺少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國內房產市場將缺少土地市場這塊基礎,幾乎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繁盛起來。

第四,中央持續反腐敗,已經極大地震懾了容易滋生腐敗的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地方官員們的發展思路和工作膽量都已經改變了很多。他們不太會像過去那樣來冒風險,做與新常態不合拍的事。

房地產企業待轉型

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中央及各級政府連續救市釋放出來的信號值得關注,表明中國政府已經完全改變了房地產調控的取態,由采取行政舉措抑制發展,改為去行政化,甚至通過各種政策工具予以鼓勵。

這種態度轉變的背后,是政府財政對于土地市場的依賴,以及房地產市場在大環境改變的情況下,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在未來,粗放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將被迅速淘汰出市場,取而代之以更為精細與專業化的開發、持有和運營。在房地產新常態下,市場競爭的關鍵不再是快速拿地、快速開發與快速銷售,而需要房地產企業通過整體規劃,為房地產項目注入內涵與價值,競爭環節整體向后移動。

在此期間,房地產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將出現明顯分化,那些具有特色的房地產開發商將脫穎而出。誰的資源整合能力更強,誰能將項目打造得更具有整體性和吸引力,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得先機。這也對房地產企業的創新與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系列房地產救市政策推出,中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正式進入了去行政化的下半場,市場的出清將進一步加快,優勝劣汰效應也將更加明顯。對于優質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講,除了守住穩健經營的底線,避免在新常態下采取過于激進的經營策略外,更重要的事情應當放在怎樣創新,如何為房地產項目注入特色和吸引力上。國內城市尤其是產業新城的結構多較為單調乏味,缺少特色與內涵。這恰恰是新常態與去行政化條件下,房地產企業的機遇所在。

猜你喜歡
行政化常態住房
聚焦兩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產稅!
走街串巷找住房
高校行政化與去行政化探析
出版與印刷(2016年3期)2016-02-02
“新常態”需要新舉措
我眼中的醫改新常態
主動適應新常態 積極爭取新作為
新常態下的艱辛與希望
去行政化 必越的關山
“去行政化”破冰試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