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現代大學的理念和制度

2015-05-30 11:04賈俊濤
文教資料 2015年18期

賈俊濤

摘 要: 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學制度。辦學理念與管理制度已經成為一所大學的重要內涵。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傳統大學制度和理念已經與當今學術開放自由的大時代格格不入,存在諸多沖突。為了與時俱進并維持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活力與勢態,著眼于現代化大學制度與理念的建設,深入了解傳統與現代大學制度理念的區別與改革面臨的諸多難題已經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主要任務,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 大學理念 現代大學 制度變革

現代大學制度與理念改革的種種問題已經成為社會聚焦的熱點話題,先進的辦學理念是高校管理制度的基礎,理念創新也是制度改革的著力點,尤其是在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管理制度更應適應時代發展與變化的需求,這就對辦學理念的先進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傳統大學理念與制度已不適合現在的高等教育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95后”這一新群體加入到了大學的集體中,人們普遍感受到了大學發展的危機,有的認為是制度問題,提出重新構筑大學管理制度,有人認為是大學理念的缺失,提倡樹立大學新理念。這些問題促使我們不得不加緊思考和解決傳統大學理念與現代高等教學所發生的矛盾與沖突。新一代的“90后”需要的是更加開明、自由的學習環境與教學理念,傳統的大學理念與制度已經不適用于新生代,這就要求我們賦予大學教育新的內涵思想,由理念到制度,由內到外完成革新,總結出一套適合于新時代的大學教育理念以及制度,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大學不應僅僅是研究知識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應該著重于人格、價值觀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理念是一所大學的靈魂,也是發展的風向標。如果辦學理念出現偏差,沒有一流的大師與教育機制,也就不會有一流的大學。由此,中國“非一流”的大學,需要更新理念,清醒地認識到本校的特性,采取一些“接地氣”的措施,腳踏實地地解決新一代帶來的新問題,與時俱進,這才是大學發展的根本保障。然而,當前在我國高教界,卻存在著一些有悖于大學理念的現象,如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所謂綜合性大學,抑或是宣揚教育產業化論點,忽視大學教育理念的共性。大學理念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風向標,理念不正則校風不正,人才不興,因此傳統大學理念與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地方大學更新制度理念成難題

教育部部署了國家教育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其內容之一就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4月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要求?,F代大學制度建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大學制改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教育是人才培養之根本,牽扯到教育問題,就要牽扯到教育資金的跟進與技術學術方面的支持,這是一個十分難纏的問題。我們將會在中國特色大學制度改革的道路上越行越遠,正是由于改革速度的加快,使許多地方大學面對著這樣的困境:辦學無自主權,被等級制度限制。

(一)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困難之一是教育資源分配問題,從很多小的方面觀察,可以管窺當下地方高水平大學的困境與突破,困難之一是規模過大,管理的壓力也大,而且在資源分配上不僅不占優,反而吃虧。比如,某些名額的分配,按高校劃分等級,可同等級的高校還存在著規模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名額的分配不能滿足高校的需求,而不同規模的學校名額卻相同,較小規模的學校在教育資源上反而占有了更大的優勢??傊?,規模帶來的效應,個中好壞,不少大學是深有體會的。所以,北京工業大學的報告以“國家和區域發展的戰略需求倒逼高校從‘以量謀大轉到‘以質圖強”為題[1],雖然這所大學在許許多多的方面無法趕上諸多名校,卻看清了當下的復雜局勢,尋到了目前困境的拐點。

(二)不能保證辦學的自主權

困境之二是辦學沒有自主權。(1)正因為高校沒有辦學自主權,導致一個高校并無權利辦出自己的特色,造成了個體優勢不明顯,整體水平也較差的松散局面。(2)教由政管,雖然不至于到了全無自主的地步,但是高水平人才與設備的引進,以及教學環境的改善都牽扯到了資金問題,在這方面又受財政廳、人事廳的限制,這一情況導致了教育水平的發展直接受制于政策的抉擇。蘇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卓君提出的改革建議中羅列了兩級政府應該下放的權力清單,中央政府的學位權、課程專業設置權,地方政府的編制權、人事權、資源分配權、薪酬權、學費定價權等等,都在這份權力清單中[2]。廣西大學校長趙艷林呼吁教育部應該更關注地方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他說,現在大學都在制定章程,但大學章程的落實卻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顯而易見,依目前地方高校在人財物上少得可憐的自主權,難以落實大學章程,而如此大學章程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場自娛自樂。

(三)等級制度的束縛

困境之三是被等級管理左右。雖然本土的大學在本土或許占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當面對森嚴的等級制度,呈金字塔狀由上而下地進行教育資源的分配,導致許多專業水平已達一流水平的高校無法分配到相應的教育資源,造成了211、985院校永遠比專業水平更高的普通本科類院校更具招生優勢,限制了教育先進水平的進一步發展,使得教育水平總是跟著等級提升才能提升這一現象。

三、高校深化綜合改革面對著諸多的問題

所謂深化改革并不意味著“一刀切”“齊步走”,一味地追求建設綜合性大學的名頭并未給學校教育的發展帶來什么好處,帶來的卻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局面。但它也提醒我們,綜合改革不是盲目攀比與看齊,基于自身,從中求出內涵,走出自己的道路,才是改革的要義。理想的大學的基礎要有一套理想的管理辦法和教學方案,更要有切合實際的辦學理念,理想大學的建設基礎在于四個方面,一要有與一流大學看齊的設施,如實驗室,圖書館,機房,等等;二要有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三要有合理的辦學理念與辦學制度;四是有特色的管理機制。我們現在的改革還不應大談特談深度,而應務實一些,先以滿足這些基本條件為第一目標[3]。理想的體制應該做到:教學由懂教育的人來操辦,保證大學在國家憲法和法律框架內具有自主辦學權,保證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教育體制還比較滯后,大部分的體制都是生搬硬抄出來的,所以我們要走自己的路,就要革舊迎新,拋棄陳舊無用的東西,接受新潮實用的觀念。不僅要參考他山的辦學理念,也要有中國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對教育體制的改革,不能僅僅做些表面的修補,中國的大學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走自己的革新道路,就應該保證教育的自主權,改革才能有力度,改革有了力度。才能藥到病除,辦出自己的特色。大學是一個面向全世界的機構,必須具有更高更新的要求與標準。我認為,真正的大學,要由高水平的,懂教育的人來辦。一個合格的大學,為了研討學術與高深之理論,應該遠離媒體。中國的大學是在一個逐步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慢慢地摸著石頭過河、一腳深一腳淺的過程,并在摸索中逐漸成熟。

目前,國內的學習風氣很值得考究,學位評議機制存在一些問題,評論一位學士學術的高深,不應只考慮論文的數量,正如西方學者所說,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卻從沒有發過論文。如只關注論文發表的情況,將導致我國學術氛圍的浮躁和虛假。想真正地革除這一現象,還是要將新的理念及機制,由上而下地貫徹下去,革新的效果才會由深而淺地表現出來。如評比機制不改,學術氛圍不正,則大學不能起到育人的真正作用,也就談不上什么面向全世界,綜合多元化的發展了。

四、中國特色大學制度這一理念與現代大學制度并不沖突

現代大學制度在中國運行,其所孕育的內涵與理念在當代的大環境下沒得到外展,所以對于現代大學制度還有太多未確定的謎,所謂理想的中國特色大學制度,只要一日沒有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就依然只是理想。從源頭上講,現代大學制度誕生于中世紀的教會學校,而中國的現代大學應該說是建立于1928年的國立清華大學。而中國自從國立清華大學建立之后便一直在探索自身的建設模式,一直到建國之前。中國實際上形成了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并存的局面,而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存在時間很短但標本意義特殊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所以從此處可以看出,中國本身的傳統大學制度并不是沒有發展,暫時施行的大學制度也并不是直接嫁接過來的空中樓閣,我國的教育機制探索是有一定基礎的。

在當下時代,大學是一個美好的詞語,理想化的大學是有著濃濃的學術氣氛,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美麗的象牙塔。洪堡的柏林大學因重視“學術自由”以及“教學與科研的統一”而被認定為現代大學制度的源頭?;蚴且驗閷ψ杂啥_放的學術氛圍的向往,人們常常把理想中的現代大學制度等同于西方的大學制度。但有一些人以中國特色大學制度排斥開放的、先進的辦學理念。這種故步自封的口號,體現了一些人對現代大學制度的歪曲理解,是改革面對的最大問題,因為哪里都不會缺少這部分自執己見的人。中國特色大學制度實然上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一種特殊形態,是現代大學制度在流傳到中國后,吸收了本土的獨特特點而形成的,簡而言之,無論是哪種模式,教育機制與辦學理念的改革都是為了規避管理模式僵化,運行機制單一的問題,其目的是一樣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有四個特征,即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和民主管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主體逐漸多元化,大學面對的是日漸成熟的政教系統,其中各部門的分工也會日漸明確。政府是大學的舉辦者,黨政在工作之中應起到領導作用,而是否應該履行相應的教學義務取決于校長及教授本身。說到底,公立大學的所有權雖然屬于國家的,但公立大學本身存在一定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黨政起到的作用是確定大的教學方向并通過監督與修改教育方針施行宏觀調控的作用。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權利在兩種制度中都有很明確的要求。由此可見,中國特色大學與現代大學制度,無論在章程還是理念等方面并不沖突,僅僅是中國特色大學制度在現代大學制度的基礎上多了一些接地氣的要求和改變。

五、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一,評判現代大學制度改革的成功與否應有兩個方面:(1)現代大學制度是否能夠保證辦學自主權的實施。大學組織與制度的變革不應該脫離社會的宏觀變化,這兩者應該是相互對應的,社會發生了宏觀變化,大學組織與制度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2)教學科研才是大學的主題,培養人才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所以教育質量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各個大學不要將一些與教學無關,不利于個人成長的東西帶進校園,諸如部分社會服務和調查??偠灾?,評判大學的最終標準要看大學培育出了什么水平與類型的人才,看這些人才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培養各界的優秀人才,就需要相應的高水準的教師與充裕的教育資源。這些條件得到了保障,才能培養出各類優秀的人才。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穩定而靈活的辦學經費,二是管理的體制機制,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現代大學制度。

第二,就是“一校一章程”的實施。大學章程是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主要載體,是一個大學的“憲法”,它規定了一個大學的最終辦學目的與大政方針,更決定了大學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大學制度的日漸成熟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承接大學上層的制度建設,向下影響學員之間的學術氣氛。首先,完成大學獨立的章程,將各項標準規范化,明顯責任與分工。一是章程必須明確規定政府和大學的關系,明晰政府和大學的權責;二是章程必須明確規定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尤其要規范大學內部各群體的權力關系,包括黨委與行政的關系、行政人員與學術人員的關系、行政人員與學生的關系等。其次,要保證章程的效用,就應保證章程“大法律”的地位,只有保證了法律地位才能確保章程切實實施,使現代大學制度不會只是一紙空文。一是完善《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明確大學章程在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的承上啟下地位,明確大學章程的法律效力[4]。二是盡快完成大學獨立章程的建設,做到“一校一章程”。獨立辦學的前提是要有獨立的章程,有了章程之后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改革與制度的建設。

大學理念與大學制度的改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是高等教育事業新時代新發展的新要求,不可一蹴而就。而且一所大學的理念與管理制度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項工作完成得如何,不僅關系到每一位學子的一生,更關系到國家人才儲備與科技各個領域的發展進程。因此,必須重視這項工作,將它作為系統工程合理地規劃與建設。

參考文獻:

[1]盧曉中.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會及對中國的影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

[2]李少華.大學理念與現代大學制度[J].高等教育管理???,2005.04:(15-20).

[3]周光禮.大學的自主性與現代大學制度[J].大學教育科學,2003(4):1-4.

[4]謝延龍.大學理念與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N].江蘇,2014.04:(1-20).

項目:本文為山東政法學院十八屆四中全會會議精神專項項目《高等政法院校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5F18Z)階段性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