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板工藝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2015-05-30 10:48史小娟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5年1期
關鍵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

史小娟

摘 要:人造板工藝學是木材科學與工程的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緊跟人造板工業的發展趨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是人造板工藝學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人造板工藝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案,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人造板工藝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1-001-02

“人造板生產工藝學”是木材科學與工程的一門必修專業課。為了適應人造板工業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落實“寬口徑、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筆者結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實施,對人造板工藝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進行了研究和初步實踐探索。本文總結了教學改革實踐中的經驗,以期拋磚引玉。

一、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滯后

人造板是木材工業中技術最密集、用途最廣泛、最具發展潛力的產品,是衡量一個國家木材工業、木材科技水平重要標志。人造板工藝學主要講授人造板加工的原料、設備和工藝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是一門應用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教學中,主要講解人造板的原料、原料加工、施膠、成型、熱壓以及后期加工等方面的內容。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造板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不斷涌現,如:秸稈人造板、PLS、重組木(竹)、膠合木(竹)、木(竹)塑及其他工程木(竹)等新產品及其生產工藝技術已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1】。但是,由于教學大綱、教材、課時等的影響,這些新內容在課堂上很少涉及。傳統的人造板生產工藝教學內容滯后于實際生產企業技術,畢業生難以適應企業和社會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重復

人造板工藝學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將傳統的“三板”進行了整合,三者貫通在一起講授,不同內容則分開講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造板工藝學的課時只有48學時,這樣在短短的幾周內,將講授整個制備工藝。內容太多,學生抱怨,教學效果差。此外,部分內容與其他課程有重復,如原料性能、木片制備、基本單元制備設備、干燥、基本單元運輸裝置、施膠原理、鋪裝機、熱壓機等內容,與木工機械、木材學、氣力運輸機械、膠黏劑等課程內容交叉,學生上課沒有新鮮感,教學效果差,教學質量無法提高。

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存在問題

“人造板工藝學”課程傳統教學方法是灌輸式,即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一邊聽,一邊記筆記。在這種方式下,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和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課程主要內容集成,多媒體課件是知識灌輸的載體和主要方法、手段【2】。通過播放課件,教師講授相關知識,學生通過看PPT,記筆記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但是,教師上課時往往由于授課內容多,多媒體播放速度較快;加之,多媒體上顯示的內容有限,使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后卻腦子空空,知識傳授過程就像坐過山車。這種教學方式與中、小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并無多大區別,從根本上忽視了大學生的主觀性,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其結果表現為考試中,學生將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工藝等都混淆了,搞錯了。因此,教學效果較差提升空間有限。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2013年“人造板工藝學”課程獲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級教改項目以后,課題組的教師針對存在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和研究。根據2014版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專業課程知識要應用性強、更新速度要快。在人造板工藝學教學大綱修訂時,要求相關基礎課、專業課教師一起討論,將內容重復、交叉部分的知識進行刪減、協調。如對人造板工藝學課程內容進行精減時,考慮濕法生產纖維板工藝產生的大量廢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大多數企業破產或改產的現實,將這部分內容削減,而將纖維板的生產工藝改為以干法生產工藝為主,在綜合實習時對照干法工藝生產線講解二者工藝的不同之處,使學生對濕法生產工藝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會做到心中有數;再就是根據我國木材供需情況和人造板生產發展狀況,適當減少膠合板生產工藝部分的課時,以膠合板生產工藝為重點,板子的后期處理部分讓學生自學。在講解刨花板部分時,木片生產所涉及的設備,與干法生產纖維板時采用的設備完全一樣;還有板坯成型部分與干法纖維板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因此,將這些重復部分的內容削減,這樣用多出來的課時講以前沒時間講的無機膠粘劑刨花板和非木質人造板生產工藝等內容,以適應人造板市場的需要,為我國的人造板工業培養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使我們的學生出去有用武之地,也為我們專業的發展前途出一分力。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完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钴S課堂氣氛改變單一的PPT課件教學方式,采用“PPT+視頻+實物”等綜合的方式避免講課內容的枯燥、抽象,營造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課堂氛圍,解決學生“動嘴不動手”,“老師講:學生看”,“老師忙,學生閑”;“老師滿堂灌,學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的問題【3】。安排適當課時以學生的自學、學習成果展示取代教師的一言堂;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時空和交流的平臺,實現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根本轉變。在制訂新的教學大綱時,將學生討論也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老師可以將讓學生討論的題目或要點提前一周或兩周給學生布置下去,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準備PPT,然后在課堂上分組讓學生講授自己的觀點,然后分組討論,最后老師對學生們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比如:我們在施膠和后期加工兩處各增加一次討論課,這兩部分內容與膠黏劑和木工機械有些地方類似,內容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這樣通過討論既增加學生對前兩門課程相關內容的復習,又不會因為內容有交叉引起學生的反感;而且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同時讓學生通過PPT的制作,上臺講解,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才培養能力,使學生形成知識的整體觀、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非常重要,使學生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的目的。

在教學手段的改進中,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工具,如通過網絡、QQ或微信等手段與學生交流,通過課程上網平臺,達到與學生進行空間交流的學習氛圍,這樣在網上將人造板的前沿和熱點問題與學生討論【4】。以增加學生對人造板行業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既有利于老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改變了枯燥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厭倦學習的狀態。

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想學、愛學,更有助于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資助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教改課題——人造板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項目編號:JY1302056

參考文獻:

[1]張求慧 張揚 張德榮 馬爾妮.“人造板工藝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4(3):70-72.

[2]呂金海.高等學校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J].農業與技術,2008(5):169-171.

[3]姚利民 段文彧.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2013(8):60-64.

[4]王傳責,武恒,張雙燕,董宏敢,涂道伍,吳良奎.人造板工藝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1)5044,5122.

猜你喜歡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數據結構》中“插入”算法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
論體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意義和作用
論《測控儀器電路》課程建設
改革創新(二)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