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中二”,邊成長

2015-06-01 03:07本刊編輯部
中學生天地(A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同學老師

本刊編輯部

你會臆想自己是電影或漫畫里的主角,肩負著與眾不同的使命嗎?

你會偶爾自言自語,吐出類似“熱血”“破滅”“發狂”等非日常用語嗎?

和別人發生爭執時,如果你沒法在語言上反駁對方,是否想過跟他(她)決斗?

你覺得自己有憂郁癥,什么事都往消極方面想嗎?

你會憤世嫉俗,認為有些人變壞不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而是社會造成的嗎?

……

對以上問題,如果你的回答大多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就是“中二病”患者。

“中二”是日語對“初中二年級”的稱呼,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中二病”就是初二年級青少年的某些病態自我意識。其實它并不僅僅限于初二年級,也未必算得上真正意義的病,它只是一種謔稱,所有的“癥狀”都是我們在青春萌動期可能出現的叛逆現象——當然,大多數人都是這么成長起來的。

既然大多數同學都可能患上這種“病”,那么,無論你是輕度患者,還是重癥病人,抑或自認為是局外人,對這個常常照面、時時碰見的“中二病”應該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吧?come on!

七嘴八舌說“中二病”

下面我們進入討論環節(嘿,話筒準備好了嗎),在座的同學,你們知道“中二病”嗎?“中二病”的癥狀是什么?你身邊有“中二病”患者嗎?

別急別急,現在我就把話筒交給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一起砸過來吧!

鈴音未歌:我明明沒有唱功,卻報名參加中國新聲代;明明文筆不好,卻想成為作家;沒有巧手,卻想要開一家手作店;明明沒有好身材,卻想穿Lolita裝玩Cosplay……這就是我,可是“中二”有什么不好呢?至少,不會被污濁的現實毒害。

蘿卜:(舉手)我也有“中二”的同學!課上老師問他剛才怎么打瞌睡了,他答曰剛才身體進入了自動修補程序……

穆國扶風:哈哈,我也有,在期末復習階段,大家都在如火如荼、廢寢忘食地做作業,我們的老師也在如火如荼、廢寢忘食地給我們找作業,我們學(xīn)識(hěn)淵(shǒu)博(là)的語文老師廣哥,終于找出一套塵封已久、快要成精的試卷,封面還是黃皮的!我們攻克了“看拼音寫字”,用不多的詞匯造出了仿句、排比句,之后的題目,竟然是對對子:《答謝中書書》中的“猿鳥亂鳴,沉鱗競躍”并不是對偶句,請把它改為對偶。作為語文課代表,我深深地知道這道題目是讓我們把“猿鳥”改成借代形式,“沉”是形容詞,“鱗”是魚身上的,所以我大筆一揮,寫了個“肉翅”,“肉”形容質感,“翅”是鳥身上的,千古絕對??!但是廣哥看到以后,臉拉得比鞋拔子還長……

肥羊駝:我來給大家優雅地示范一下如何“中二”地說出“我發燒了”:“我體內的力量在燃燒!我以發燒之名,解除你的封??!”

白島:“我是神,我說要有光~”于是樓道內的聲控燈全亮了。別誤會,這可不是我,是我的“中二病”朋友哦。

李昀珊:說同學“中二”的弱爆了啊,我跟你們說,我就是一名活體“中二病”患者!小時候我一直認為自己有一種超能力——隱身。老師講課的時候,我感覺無聊了,就會施展法術。于是,教室里突然響起一個奇怪的聲音:媽咪媽咪轟!所有的同學都朝我這個方向看來,不過沒關系,我已經隱身啦!但是大家并沒有我想象中那種震驚,反而發出一陣狂笑。我心想,大家難道不應該膜拜我嗎?后來,老師把我叫去問話了。我就把自己如何施展法術的過程說給老師聽,她聽了也大笑不止,連說我太可愛了,還說我沒法在學校好好施展法術,可能與學校地理位置有關。所以后來,我再也沒有在學校施展過我的法術!

亂心霧雨:前面各位所說的“事跡”在我眼里算不上“中二病”,只是有些搞笑罷了?!爸卸 睉搶儆谝环N“幻想病”,當你意識到自己的“中二”幻想是多么傻的時候,那就說明你成功畢業了,它的真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的,唯有你自己“染病”,才會在“中二”的時候真正了解什么是“中二”,以及什么是“中二”的樂趣。

下面我們有請過來人——曾經的“中二病”患者,請他們說說自己當年的“病情”?;蛟S,現在正在“患病”的同學,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少走彎路,盡早康復!

你們不理

我一直覺得自己足夠低調了,能很好地隱藏在人群之中,沒想到有段時間竟然成了大家指指點點的對象。當時我喜歡上了一個女生,我們在網上認識,我在中國的南端,而她在遙遠的北方,只能通過視頻看到彼此,飽受那種朦朧好感的折磨,我腦海里老是浮現她的音容笑貌。那時我最愛的一本書就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因為我覺得自己特別能理解維特,有堂課上老師提到維特,用那種特程式化的敘述“作為一個還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人……”這讓我特別生氣,腦子一熱就站起來反駁,當被問及有什么特別的看法時,我一下子卡殼了,當時就逃出了教室。

走出教室后我沒回家,而是拐到了學校附近的一條斷橋上,那條斷橋與另外一條通往學校的德安橋是平行的,離得也很近。我就站在斷橋最前端,望著碧幽幽的河水,開始思索這“愛而不得”的人生,理所當然,想得最多的就是死。要不要死?怎么死?死與生各具什么意義?這一類形而上的思考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徘徊。

半晌后,隱約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喧鬧聲。抬頭往左邊看去,只見德安橋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學生,一雙雙眼睛都朝這里望。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為隱約聽到有人在喊“跳河啦”“自殺啦”。然后下一秒,我就聽到曾經教我們科學的老師在橋上高呼:“許志輝!你給我回來!”那一嗓子嚎的,我差點沒站穩……

那天晚上,一個朋友就給我打來電話,說我像個瘋子,于是我故意在電話這端胡言亂語,不知是被嚇的還是氣的,他趕緊掛掉電話。聽著電話里傳來的“嘟嘟嘟”聲音,我感到無比孤獨,心想:算了,既然你們不理解我,就干脆離我遠一點,我并不需要朋友。

也許是那種孤獨的狀態激發了我的閱讀欲望。之后一段時間里,我瘋狂地讀書,各類小說、心理學、藝術類……我都來者不拒。雖然我還是有點抗拒朋友的關心,但我也發覺從前看到的世界,不過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當初那些“我以為”就像懸浮的塵埃,只是飄浮著都沒有落到地上來。

小編插話:當你在心中構建出一個全然自我的世界,陷入對生死、自我、他人和身邊事物的苦思中時,不妨回過頭來想想,那時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那些潛藏在生活中的美好,還需要自己一點一點親手去挖掘。

我是一個早熟的人,不過,我把這份早熟深深地藏了起來。在別人眼里,我害羞內向,很好相處。直到那一晚,我終于爆發了。

那天是我15歲的生日,可是沒一個人記得,我很失落。寢室熄燈后,我默默地爬上床,戴上耳機。那陣子我愛聽廣播,總是聽到很晚。

主持人溫柔的聲音在電波那頭誘導著,我本來埋在心里別扭至極的糟糕感覺,就在那個瞬間爆發了,按照主持人說的聯系方式,我連夜給電臺發了郵件:

我覺得好奇怪,為什么漸漸長大了,身邊的女生都變得矯揉造作起來:她們每次接電話的時候都要裝模作樣地說“你好”,還拖著長長的尾音;她們在男生面前裝淑女,在宿舍里卻瘋得不行;她們在課堂上頻頻點頭表示專注,其實根本就沒聽懂老師講的難點;最可惡的是,既然討厭一個人,何必非要裝得跟她關系很好,有的女生口口聲聲說“某某那人不行,有一次……”,然后還若無其事地跟那所謂“不行的人”一起吃飯,一起回家。我恨透了這些虛偽的家伙,還不得不裝作理解她們,其實我很想大聲咆哮:

A,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做白日夢,寫一大堆無病呻吟的小說在班里炫耀,搞得自己像個才女!

H,你不過一次考試拿了全年級語文第一,就覺得了不起?主動幫我改作文,還學老師一樣寫評語,可笑的是,還有兩個錯別字!

D,你能不能別開口閉口酸不拉嘰的文藝腔,不吃這不吃那,走路還一扭一扭的,矯情得要死……

寫完這封“咆哮體”的郵件,我暢快了不少,這才是我很想說卻一直沒有說出口的話,有個發泄的地方真好!沒想到,不久主持人就在電臺里認真地給我作了回復,語氣一如平時的溫柔。兩年多過去了,不少細節已模糊不清,但有一段話我卻記得特別清楚,仿佛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換個眼光看別人,善于欣賞不同類型的人,即便是暫時讓你覺得不爽的人。這樣你才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人群中,而不至于格格不入。

換一種角度來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接電話先說“你好”,是一種禮貌;不在人前“瘋得不行”,也是一種禮貌;盡管聽不懂但還是認真聽老師的課,更是一種禮貌。換個角度來看,她們都是優秀的女孩:A的作文經常被老師拿到班上朗讀,還在??习l表了不少作品;H是真心想要幫助我,我卻覺得她故意炫耀;我討厭D真正的原因,是我在她生日的時候送了禮物,而她竟(敢)忘了我的生日……

雖然這些道理很簡單,我卻花了很長時間慢慢地、一點點才想明白?,F在,我在校電臺擔任播音員呢,每次讀到同學們的來信,我都會想起從前那個傻傻的自己。

小編插話: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沒那么多“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每個人都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才不會磕磕碰碰。至于“君子”“淑女”,做不做無所謂,只要真誠待人,都會被接納。一個健康成熟的人是可以包容、理解別人的,學會包容和理解,也是長大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過去我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過年走親戚。在我看來,這種往來走動顯得很沒意思,虛偽矯情。特別是每次飯桌上,眼看著一幫同齡人,甚至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們,不管認識不認識對方,都積極主動地向長輩敬酒或飲料,我就渾身不自在。

吃完飯,客廳里那叫一個熱鬧。親戚們坐一塊兒聊天。明明自家孩子考得很不錯,卻一個勁在那裝低調:“改天讓我們家孩子向你家xx請教題目??!”“哎,你家孩子成績那么好,哪里用得著??!”老媽三番五次暗示我要跟親戚們打招呼、聊聊天,熱絡一下,我嘴上說好,可心里除了詫異就是反感:明明不熟還要裝作很聊得來,虛偽。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我只能低頭玩手機。

晚上媽媽堵著我問:“吃飯的時候怎么一點禮貌都不懂,你看看你,哪里有姐姐的樣子,是書都白讀了,還是你有什么不滿?這次考試也是,你心思都花到哪兒去了……”

她一張一合的嘴巴就跟倒豆子的竹筒,我也裝了滿匣子話想回敬:又不是所有人都靠真本事取得成績,肯定也有很多打小抄的,只是沒被逮住而已。說不定今天來做客的弟弟妹妹們也在其列。那個寫書的某某,一路抄不也把自己抄紅了,大人們只會看結果,誰關心過程?

人情世故,在我的字典里就是虛偽的代名詞。虛偽的問候,虛偽的面孔,虛偽的言行。而相應取得的成績,又有幾分是真的呢?

這之后,我終于有機會逃離被媽媽掌控的生活——我開始到外地一所寄宿學校上學,兩周才能回一次家。一開始,我自然是暗自竊喜,然而沒過多久,我就因為想家偷偷哭了一次,我以為自己掩飾得很好,后來卻在自己課桌里看到室友留下的小紙條,上面寫滿了安慰的話,我的淚腺又一次全線崩潰。我將那張紙條小心折好收在我的“百寶盒”里,開始回想過去的那些日子,為什么我老是抱著懷疑別人的態度,把所有的問候打入“冷宮”呢?說真的,當你坦然接受那些問候時,胸口也是暖暖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多少溫暖的瞬間。

小編插話:與其一門心思挖掘一件事的消極面,不如多想想它的積極之處。笑臉總比冷臉好,其樂融融總比低頭玩手機好,懷疑別人成績的真假性,不如迎頭趕上用實力說話。在人際交往中不吝嗇你的真心,必然也會收獲一份暖意。

還在很小的時候,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化工廠爆炸新聞,當時就對炸藥產生了濃厚興趣,它有惡魔般的力量,而我覺得自己就是能控制惡魔的人,于是我決定要自己制作炸藥。上初中后,一開始接觸化學,我便著了魔似的迷上了。偷偷地買了氯酸鉀、硫磺、紅磷、鋁粉、鎂粉等化學品,按照網上教的方法配制炸藥。每次“研制”完成,我會找個偏遠的地方“試驗”,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暴露。

后來被大人發現這件事是某一天晚上,我在家悄悄“配藥”,向瓶子里填塞藥粉的時候,突然“轟”的一聲躥出火苗,瓶子瞬間融化。我驚慌失措,胡亂滅火,直到火被撲滅,才發現自己的雙手被重度燒傷,我被家人送去醫院,并不得不綁著繃帶過了兩個月??傊?,這次意外的事故徹底泄露了我的“秘密”,爸媽覺得我是玩脫了,他們跟看管犯人似的盯我的梢,每天放學回家,還要把我的書包翻個底朝天,零花錢也被嚴格控制,生怕我拿去買制作炸藥的原材料。

老師對我說:“做這個事情,以后能幫你考上大學嗎?”父母對我說:“你再這樣折騰下去,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命給玩沒了?!币灿型瑢W問:“這個東西這么危險,你研究它到底有什么意義?”這樣的高壓,反而讓我跳將起來:“我一定要搞出點名堂來,讓你們發覺自己看走了眼!”我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做出炸藥來,但家里是不能再搞實驗了,于是我就偷偷到朋友家搞,再偷偷把成品帶回家。

后來,我又有了幾次被請去警局“喝茶”的經歷,漸漸明白這樣半懂不懂根本達不成目標,于是我決定靜下心來好好鉆研化學。初中三年,我吃透了高中化學課本里的內容,接下來自學了3套大學有機化學教材,光是“炸藥合成”就記了兩本筆記。

在這門學科里,我越前進就越覺得這是一門無止境的學問。過去靠著想象為自己制訂目標的輕狂,就像一個氣球,被現實徹底戳破了,要是沒有后來這些鋪墊,我想大家也不可能讀到關于我研發火箭的故事了。(注:2013年胡振宇和他的伙伴們在內蒙古科左后旗的一處荒漠成功發射了第一枚由大學生自制的探空火箭,其后胡振宇注冊了中國首家制造航天產品的民營公司)

多么可愛的“中二病”??!林老師更愿意稱它為“美好的心靈探險之旅”,探索自我,探索世界。別怪同學“裝”,那是大家在成長過程中嘗試各種“角色范”,看看哪個“好玩”,看看哪種“范”更適合自己,在心中采擷各種特點,最后“合成”獨特的自我風格。

不是有句話叫“誰認真誰就輸了”?應該說,如果你把同學對某一種“范”的偶爾嘗試當作人家真正的風格,那你就錯啦!每種“范”都有它的生命力,不妨好好欣賞和對待哦!在親戚面前像個小大人一般,完全可以理解為人家在體驗“成人范”呢。

在林老師看來,這就是大家在成長過程中的冒險。不過,嘗試事關生死的冒險就讓人擔心了,雖然我挺理解這個年齡段的朋友們其實是在進行關于生命的“哲學思考”,不過,能悠著點嗎?就像一篇文章中說的,當我們羨慕明星的光芒時,得想到有多少付出同樣努力的人最后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他們的人數可能是前者的N倍。

以不傷到自己,不傷到他人為“邊界”,在此“邊界”之內,安全地冒險,請盡興!

你們的朋友 林 莉

猜你喜歡
同學老師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同學
同學情
追老師
請假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