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香古色李家村 “穴居”生活顯特色

2015-06-05 00:32
科學之友 2015年1期
關鍵詞:財主窯洞李家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臨縣南部的黃河岸邊,距離磧口古鎮僅5千米。這座有著550年歷史的窯洞村矗立在黃土高坡上,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特殊的土窯洞式古建筑,造就了當地村民別具特色的“穴居”式生活,令人大開眼界。

“漢墓”村落雕刻晉商歲月

李家山村主體建筑以明清時期窯洞為主,依約七十度的山坡而建,從山底一直建到山頂,疊置十一層,一氣呵成,形成了“立體村落”。因為黃土高原的土層結構是垂直肌理,易崩塌,受雨水沖刷而導致的山體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石質排水溝,最高的落差有30~40米。村內道路也不強調整齊劃一,該繞就繞,該轉就轉,整體構思既寬松又嚴密,達到了“疏可跑馬,密不插針”的意境。這里風格鮮明的“明柱廈檐高圪臺”建筑風格極具特色,磚雕木刻做工精細,外表裝修十分講究,建筑形式多種多樣,橋、廟、房、廳、堂、廈、窯、照壁應有盡有。

寧靜俊秀的李家山得以聲名鵲起,仰仗于畫家吳冠中。吳冠中于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風時驚呼這里像“漢墓”,他說:“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后來,吳冠中將干溝萬壑黃土中的李家山繪入了經典之作《群虎圖》,如今這幅畫的拍賣價高達500萬元人民幣。

李家山原名叫陳家灣,因為李氏晉商遷入并逐漸興盛而改為此名。據《李氏宗譜簿》記載,在明朝年間,一位名叫李瑞的人攜家眷從臨縣上西坡村遷至此地,而后山東、河南的逃荒人士也相繼來此定居,李氏家族到清中葉成為大戶。如今,這里以張、齊、何、李姓人家居多。

李家山還留傳這樣一段故事:由于山村坡陡、耕地少,農業難獲發展。不過,當時的磧口古鎮是黃金碼頭,商阜異常繁榮,李氏先輩就利用這一條件,專門養駱駝跑旱路運輸,最終發了大財。據歷史資料佐證,當時的李家山有東西兩大財主,東財主李登祥,人稱“祥財主”,在磧口開的“德合店” “萬盛永”;西財主李德峰,開的“三和厚”店,在山西名噪一時。

遵照晉商行規,外出經商時家眷只能留在原籍。為了安置家屬,財主們請來風水先生,準備在李家山村的坡地上大興土木。李家山村隱于大山深處,空靈幽雅,村落遠望如展翅的鳳凰,左右兩側為鳳翼,風水上稱為“鳳凰展翅”,再加上四面環山的地勢,風水先生看后嘖嘖稱贊。于是,東財主的家在鳳身上修建,西財主的的家則在鳳右翼上修建,而鳳的左翼,仍保留著舊村。

現今,東西兩家財主的建筑成為了整個村莊的精華部分。東財主院的兩層窯院建造于1866年,其大門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裝飾最豪華的。西財主的窯院比東財主的規模更大,其中的新窯院又稱為子壽樓,據說是西財主出資幫助侄子修建的,院內地窖采用階梯狀下挖,不同于一般窯院垂直狀下挖,高超的建筑質量讓各路建筑專家稱贊不已。

目前,李家山村400多孔窯洞里居住著760多口人。村里的清代建筑群雖有些破破爛爛,但保存基本完好,整個建筑依黃土山坡而建,毗鄰黃河,全部以水磨磚對縫砌筑,木刻、磚雕、石雕以及精美匾額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五臟俱全“的穴居生活

和獨特建筑群交相輝映的還有一處絕境:李家山的麒麟灘。相傳在清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一個村民家的母牛產下一頭怪胎,適逢其妻難產,以為是怪胎作祟,遂將怪胎打死。不久其子夭亡,黃河暴漲,沖出一片灘地。村中老人斷言,母牛產下的是麒麟,村民害怕打死祥瑞被官府怪罪,遂舉家逃往陜西。為紀念此事,當地人便將這塊灘地命名為麒麟灘?,F今,人們依舊能看到那灘上遍布奇形怪異的黃河石,異常壯觀。

遠眺李家山村,村落依山勢而建,民居以窯洞為主,多數為四合院,沿著坡壁呈階梯狀分布,一層窯洞是上一層窯洞的前庭,有的窯洞甚至直接建在下層窯洞的窯頂,盡管數量眾多,但卻并不擁擠??此齐S意的布局,卻完美地結合了山勢的坡度與走向,展示出一種智慧之美,這里也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后的穴居生活地”。

窯院的大門多位于左前方,院內挖有地窖,用于貯藏土豆、蘿卜、紅薯等作物。窯院內有的還有碾和磨,當地民諺稱“左青龍、右白虎,碾就是龍,磨就是虎”——所以碾和磨分別在院的左側和右側。

窯院的正房多用于住人,廂房可住人也可存放糧食,倒座房(中國傳統建筑中與正房相對的,坐南朝北的房子,因此又稱南房)一般用作牲口棚和柴草房。因為廈檐出挑距離較短,檐下無法容納灶臺,灶臺便安置在正房末端與廂房之間的空地上,再支個頂,就成為了夏天使用的廚房。

村里經常是幾孔窯洞圍成一個院落,可晾曬農作物、堆放勞動工具和石碾子等,也是鄰居串門的最佳場所。不管隔得有多遠,這邊坡上院子揀棗子的村民,只要愿意,照樣能和對面坡家門前端著碗吃飯的村民打招呼、拉家常。由于當地人說話語速快、調門高,乍一聽,還以為他們在對山歌。

特別為人稱道的是,據說有深受“下水道災難”的城里人來到村里后,對這個小山村擁有的完善道路網絡和排水系統深感敬佩:村落的中心區域路面全由青石板鋪就,石板按照“兩平一豎”的原則依次排列,條石砌棱,塊石鋪面,連接著戶戶庭院;山坡上,磚石護坡更是修得整齊,沿著護坡蜿蜒而上的小路從溝底一直升到山上,因黃土高原土層結構是垂直肌理,易崩塌,所以村中為防止水土流失而修的排水溝隨處可見,有些排水溝高達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幾乎與地面垂直。如今,雖然這些排水系統看上去破敗不堪,但依舊發揮著不小的作用,村里從未出現所謂的“排水人禍”,讓人由衷佩服李氏先輩們的聰明與智慧。

溝壑中的原始民俗畫卷

整個李家山除了風景如畫外,還保留著眾多原始習俗。

村里唯一的宗教祭祀場所位于“鳳嘴”上,也就是山村最南端的天官廟。天官與地官、水官并稱為道教“三官大帝”,每年的正月十五,李家山村民都要慶賀天官誕辰,以祈求天官賜福。天官廟是座規模不大的四合院,主殿座落在近兩米高的石臺上,中間供奉天官,西側一間供奉觀音。觀音像前的供桌上放著簽筒,相傳若在此求得一支上上簽,整年都會好運連連。

用黑炭壓紅紙,也是當地村民較獨特的習俗之一。每年新春時節,當喜慶的氛圍洋溢在全村,每家每戶不僅會在每副門窗上貼對聯,甚至不足一米的雞舍也是如此。窗臺的下面會貼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黑漢在此”,按照當地風俗,這張字條也可用一塊黑炭壓張紅紙代替,更有甚者索性直接放塊黑炭,以達到辟邪去害的作用。另外,村民很少在門上張貼福字,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張二指寬的紅紙條,上面寫著“新春年夜吉年夜利”。

關于婚禮的風俗習慣是當地人最為考究的。從迎娶新娘的那一刻起,規矩就已經開始。首先,新郎必須騎著騾馬迎娶心愛的新娘,這是因為當年李氏先輩靠騾馬販運貨物發跡,作為紀念,這種習慣保留至今;其次,婚禮上的新郎要披著兩條嶄新的被面,紅色代表男方,綠色代表女方,誰壓在最上面就代表誰是未來家庭的主導者,所以像這樣搶著把自己被面壓在最上面的爭執在婚禮上很常見;最終,胸前代表男方的紅色被面通常壓在上面,后背代表女方的綠色被面都會壓在下面,表示未來新家庭中男女平等。而在結婚儀式上,親朋好友會隨意給些禮錢,多少視與新郎家人關系親疏而定,禮錢和贈品則會被主持人大聲念出來;另外,新娘的弟弟要捧上火燒給新郎吃,新郎則要送些喜錢給他。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竟然還存在著最原始的“以物易物”風俗。周邊的村子中,通常都有一些專門從事以物易物交易的人,他們延續著早期的生活習慣,把自家多余的糧食換成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這種生活方式多是由于經濟發展滯后、交通不便、物產不豐富等因素造成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態在8種以上,這些無論豪華的清代建筑群,還是穴居生活的土窯洞,無不附著中華民族的靈魂,它確系民族的東西。正如專家所說,這兒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和豐厚的黃河文化。

猜你喜歡
財主窯洞李家
“稱霸”試衣間
王勇智斗財主
目不識丁
李家正 釉·畫
陜北窯洞民居
數到一萬捉迷藏
時鐘是彎成一圈的尺子
大西北的窯洞
在延安,窯洞依然受青睞
在延安,窯洞依然受青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