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由心生,情由心發

2015-06-11 23:18衛元媛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開放式課堂審美體驗語文學習

衛元媛

摘 要:語文學習歸根結底就是一種審美體驗,是一種藝術享受,在這個體驗與享受的過程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提高對美的感受力,不知不覺地完成自我人格的升華。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語文學習的這一功效,對它的人文性置若罔聞,不斷地強調它的工具性,使之變成高考的傀儡,從而強調了語文學習的目的性——為了高分而學習,而不是為了感受去學習,為了審美體驗去學習,致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特別被動,沒有興趣,感覺乏力。如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發揮主體性,獲得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獲得人格的完善,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學習;開放式課堂;審美體驗;人格提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意蘊深厚。語文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強有力代表,是語言文學的簡稱,其主要功能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揮審美教育作用。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會獲得強有力的交際工具,還會獲得美妙的審美體驗。生命哲學創始人狄爾泰認為,生命的存在是一種體驗式的存在,而在眾多的體驗中,藝術體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生命存在。語文學習作為藝術體驗中的一種,當然擔負著印證自我存在價值,提升審美人格的重任。

誠然,當下教育界已經認識到語文作為國本教育的重要性,針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都爭相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形成百家之言,各地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但我想只要是模式,就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鉆到“套子”里,也就是說,這種教學方法是有一定禁錮性的,是不自由的。要想真正發揮語文的功用,讓學生體驗并享受這種學習過程,就不得不打破以往單一的、固化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多樣的、開放的、自主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師生共同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師能引導學生自主地進入某種學習情境,使之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讓學生有一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并充分發揮興趣與激情的審美體驗過程,從而使學生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完善并提升自我人格。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開放式課堂,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發揮主體性是至關重要的。所謂開放式課堂,不僅是授課模式的開放,也是學習內容的開放,更是學生思維的開放。授課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靈活的,不必把一些所謂的傳統授課方式生拉硬拽地強加進來,只要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的方式,我們都可以采用。同時,我們還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見解,讓學生的思維如萬馬奔騰、如八仙過海。當然,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的,更在于學生通過學習語文邊體驗邊創設而形成的,它是不確定的、多變的。而這種開放式課堂也會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學習,從學習的奴仆變成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才能充分施展,才會在語文學習中游刃有余、得心應手,達到人文合一之情景。

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學習應是耳醉其音、心感其文,當他們徜徉在這美妙的審美體驗之旅時,這種文化營造的課堂情境就與其完全融為一體,現實封閉的授課教室可以隨著學生審美感受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封閉的教室里,學生仍然可以馳騁于廣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也可以遨游那神秘莫測的太空,還可以穿越時空親臨鴻門宴的現場……很多人強調開放式課堂,就是要“走出去”,就是掙脫封閉房間對思維的束縛,而我覺得掙開束縛并不一定要真正地走出去,在現實不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放開思維,讓思維“走出去”。當然,這種課堂情境、這種思維“走出去”的形成不僅僅是教師、文學藝術營造的,更是學生主體與文學文本結合的新生境界,它的產生是多方面共通融合的結果。

當然每個學生在同一節課的課堂感受力是不同的,這和主體的個性、投入度等都有一定關系,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都一樣,我們應允許差異的存在,鼓勵不同的碰撞出現,我們要相信,在課堂學習中只要學生感受到了,體驗到了,學生就是有所得的,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審美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在同一節語文學習的情境課堂上不同學生的審美體驗是不盡相同的,情境可以感染一個人,一個人的心境同樣會改變授課情境。就好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綜合來看,一節好的開放式情境課堂應是教師營造的授課情境與學生主體審美體驗的個性心境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應生硬地把二者割裂開來,而只為了完成授課任務,只關注教師授課情境,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心境體驗,真正實現學生作為主體的“境由心生,情由心發”,這種“注重”實質就是確立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當授課情境與學生的審美心境達到有機結合,當情與境從學生作為主體的審美對象上生發出來的時候,文學藝術中的審美意象就會與學生個體融合,達到境我渾融,當學生與審美意象發生共鳴、融合時,學生作為審美主體,就會在語文學習這一藝術體驗中遍歷人生百態,嘗盡苦辣酸甜,就會在語文學習這一藝術體驗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找到真善美的真諦,從而美化、提升自我人格。

參考文獻:

張麗.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之審美體驗[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4).

編輯 王夢玉

猜你喜歡
開放式課堂審美體驗語文學習
童心 童眼 童耳
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式課堂的構建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