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2015-06-11 23:18王維新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繼父單親單親家庭

王維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開放社會中多元文化的沖擊,近年來,單親家庭逐漸增多。單親家庭學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性,較之完整家庭的學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現偏差。因此,探討單親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很有必要。

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在認知、情緒、社會發展、人格發展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偏差更為突出。如:智力和學業明顯落后;容易憤怒、恐懼、悲傷;關系失調,封閉自卑,主觀偏見;性格和性別異化等。

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兩個方面。家庭因素中,教育的不良傾向;孩子教育中不當的做法。學校因素中,老師教育語言不慎,往往與單親家庭聯系起來,這會在孩子心中投下陰影,而同學的歧視對單親家庭學生的傷害很大。那么,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策略呢?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

分工有序,責任到人,跟蹤調查,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用愛心撫慰創傷。分門別類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等跟蹤調查,詳細記錄,并做好保密工作。定期與家長聯系,掌握單親家庭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表現和社會活動中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二、溝通交流,幫扶引導,促學生心理減負,使其健康成長

通過“愛心援助工程”問卷調查,歸納分析,個案記載,談心溝通,幫扶引導。要求幫扶教師尋找最佳時機,按照“了解熟悉學生—發現歸納問題—解決問題”三步走,每步都建立談話記錄,每步都要求幫扶教師針對個案談話分析反思,調整思路,撰寫總結。通過與單親學生深度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了解家庭婚姻破裂的事實,不以單親家庭為恥或感到特殊。幫助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意識上的偏差,學會寬容他人,扔掉沉重的家庭包袱,走出心理誤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鼓起學習、生活的勇氣。

三、制止不當的歧視或冷嘲熱諷,用師生情、同學友誼等愛心彌補親情

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用語。單親學生對一些“愛”“離婚”“沒人要的孩子”等字眼是相當敏感的,因此要特別留意與學生談話的內容,制止其他學生歧視或諷刺,對“某某人沒有爸爸或媽媽”的話題應立即加以制止。一方面,應鼓勵同學間形成友好互助的氛圍,相互照顧支持,不要諷刺、取笑單親家庭學生;另一方面,動員熱情、富有愛心的學生主動與單親家庭學生交往,相互促進。使單親家庭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投身于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中,從而淡化親情缺失造成的負面影響,感受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別幸運。

四、創造豐富的活動環境,用愛心消除自卑,用鼓勵喚醒自信,放飛理想,張揚個性,發揮特長

積極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定期在班里組織一些展現個性特長的活動,如朗讀比賽、歌詠比賽、書畫比賽、作文比賽、體育比賽等;開設“心語信箱”,讓他們敞開心扉,吐露心聲。還可召開“真情在我身旁”“誠信伴我行”“感恩”等主題班會,借助這些活動,使單親家庭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也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學會寬容理解,懂得感恩回報,明白誠信是做人之本;構建發揮特長的平臺,他們當中有的能打一手好球,有的能吹一手好笛子,有的能寫一手好字,有的能畫一幅好畫。

五、轉變觀念,促使重組家庭和諧發展、愛意融融

因為單親學生多因家庭變故而生,特別是農村,因為父親或母親的離去,使一個家庭變得殘缺不全,失去了生產生活能力,有時還導致家庭主力失去生活的信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方法是進行家庭重組。然而,家庭重組并非易事,他們顧忌周圍的議論,特別不愿聽到周圍的任何議論。特別是孩子更認為找到后媽或后爹是一件很丟人的事。他們很想得到父愛或母愛,但在他們心目中又不愿接受繼父或繼母的愛。因此,他們與僅有的親人之間也產生了莫須有的鴻溝,使本來薄弱的家庭越來越薄弱,真可謂悲之又悲。教師通過家訪、談心、積極為繼父或繼母與子女間的隔膜情感牽線搭橋,融化他們之間非血緣的情感隔閡,填平他們之間非血緣的情感隔閡的鴻溝,使他們之間非血緣關系的親情紐帶連接起來,讓有繼父的孩子也能真誠地叫繼父一聲“爸爸”,有繼母的孩子也能親昵地喊一聲“媽媽”。由于疏通方法得當,繼父或繼母與孩子都樂于接受,從而促使重組家庭中充滿了融融愛意。

六、積極參加團體公益活動,培養學生較強的人際適應能力,學會愛心回報

組織單親家庭學生參加團體公益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單親學生平時不善于和同學交往,與父母關系也不和諧,常常缺乏同情心,更不懂得回報愛。學校通過舉辦“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他們學會了關愛別人,無形中也提升了自我,開闊了胸襟,讓自己走出陰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七、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壓力,有的來自于家庭,有的來自于學校和社會等。因此,依靠單方面的引導是不夠的,必須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進行個案研究時,除了和學生談心外,也很重視和家長及時聯系。通過培訓會、座談會,既了解了學生在家庭中的動向和心理問題,又反饋了學校的建議和情況。教師把學生和家長“一一對應”,學生、家長的問題同時得到圓滿的解決。

愛是永恒的主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別是對缺乏父愛或母愛的單親家庭學生,其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愛。關愛他們的生活,關愛他們的學習,關愛他們的家庭,關愛他們的點點滴滴。只要我們擁有嚴父慈母般的愛,定能為單親家庭的學生營造一片“愛”的藍天,讓他們展翅飛翔,我們也堅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參考文獻:

陸榮標.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8).

編輯 王夢玉

猜你喜歡
繼父單親單親家庭
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職業學校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研究
一頭賣不掉的牛
單親媽媽以愛的名義把女兒拉下水
單親媽媽張柏芝
“隱性單親”對兒童的危害及其解決途徑
關于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問題的思考
和繼父一起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