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不沉悶,“春風”吹又生

2015-06-11 07:05陳紅軍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流行文化春風學習興趣

陳紅軍

摘 要:流行文化作品有許多借鑒了經典文學,其中流行歌曲與偶像劇、游戲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對經典文學不感興趣的時候,充分利用流行文化中可利用的元素促進經典文學的教學。課堂,利用流行文化促進經典文學教學;閱讀,利用流行文化促進經典文學閱讀;寫作,利用流行文化促進對經典文學的理解,全面提升經典文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流行文化;學習興趣;教學效果

社會上的流行文化有許多或取自經典的文學,或是受到經典文學的影響,從流行歌曲到影視劇,從《百家講壇》的易中天“品三國”到網絡上流行的各種玄幻小說、歷史架空小說。這些流行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一些青春偶像明星所唱歌曲和所出演的偶像劇。這些流行文化可以借鑒經典文學,經典文學為什么就不能借鑒流行文化來促進教學呢?

有調查顯示,學生對于流行文化中的東西十分敏感,而且作用很大。英國牛津大學在400多名10歲到12歲兒童中做了一次單詞拼寫調查,結果讓教育學家大吃一驚。只要與流行文化沾邊,再難的單詞似乎也難不倒他們,而那些與流行無關的詞匯,即使是日常用語,他們也很難把它拼寫正確。接受調查的孩子們幾乎毫不猶豫地就能拼寫出“大衛·貝克漢姆”,但當讓他們拼寫英國大文學家“簡·奧斯汀”的名字時,只有8%的人能把它正確拼寫出,一些孩子甚至認為“莎士比亞”是兩個單詞。由此可以看出,流行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之大以及經典文學在學生心目中日漸衰微的地位。

既然流行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作用那么大,許多流行文化作品又是借鑒了經典文學的,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流行文化來促進經典文學教學。

要利用流行文化首先要對流行文化進行了解。在與學生的對話及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當屬流行歌曲和偶像劇、游戲了,因為這些有各類學生喜歡明星的參與,同時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

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和偶像劇、游戲這三者中,流行歌曲中經典文學的成分更多,受經典文學的影響更大。鑒于此,在教學經典文學之時,最多的是利用了流行文化中流行歌曲的可借鑒元素,促進經典文學教學。

一、課堂——利用流行文化促進經典文學教學

書中的許多課文與流行文化是有關聯的,不僅有古文,還有現代經典作品,這些都可用流行文化來促進教學。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著,滿文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懂你》:“你靜靜地離去,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多想伴著你,告訴你我其實多么的愛你?;o靜地綻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臉,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边@歌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描寫父母對兒女的愛,《背影》也是朱自清站在兒子的角度來描寫父親的愛;《懂你》里的子女深深地感受到了對父母的愛,但卻沒有表現出來,《背影》也一樣,其中就有這樣的語句,“這時我看見他的背景,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p>

朱自清的散文是公認的佳作,父子間的感情也真摯感人,可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些遠,與我們這個時代整體的社會情感氛圍不一致,與學生對父母的情感不一致,很難使學生感受與理解當時他們父子的感情。這個社會,人們談得最多的、最公開的是男女之情,父子之情是含蓄的、內斂的;這個年紀的學生又是處在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他們渴望獨立,渴望與大人之間有一個平等的地位,渴望能夠讓別人理解,但他們還無法完全獨立自主,處處受制于大人,于是他們往往用自己最獨特的眼光與方式看待社會、事件與感情。用文字或行動表達真摯的父子之情,他們在思想上較為排斥,甚至認為這是可笑的與不可理喻的,因此學生很難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甚至個別學生對朱自清的流淚嗤之以鼻。

這樣的學習,既理解了課文,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教育,讓學生從細微處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學生勾起心底對父母最溫柔的愛,讓學生明白不管心里多么愛父母都是需要表達的,讓學生意識到親情跟愛情一樣是人類永恒的話題。

美國迪斯尼公司根據《木蘭詩》改拍了一部動畫片《花木蘭》。教學《木蘭詩》前先讓學生讀了很多遍,布置學生背誦。沒有正式講解分析之前讓學生觀看動畫片《花木蘭》。學生對這部充滿了喜劇因素的電影都非常喜歡,看得是前俯后仰、樂不可支??赐觌娪昂?,請學生根據課文《木蘭詩》談談這部電影改編得是否成功。學生在討論回答的過程中,很快就理解了故事情節,隨后把重點放在討論電影與詩的不同上。

電影是集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等多種藝術因素于一身的綜合藝術,更多的是通過攝影畫面具體直接地訴諸人的視覺,給人以直觀的情節,難以引起觀眾的想象。任何一部電影作品,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該怎么處理,都取決于編劇與導演的個人理解,他們的解讀有時候會誤讀,有時甚至與原文學作品相違背。電影《花木蘭》中出現的花家祖先與小蜥蜴,這應該是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解讀。這種解讀很大程度上削減了花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本身所具有的品質與內涵,這即使不能說是一種誤讀,起碼也是一種偏差。

文學是通過語言文字這唯一的媒介塑造文學形象的。文字不能直接訴諸人的感官,正因為這樣,它給人以更多的想象,內涵因此也要豐滿得多,不同的人對同一部文學作品會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痹姼璧恼Z言又是文學語言中最凝練、簡潔與優美的,幾句話能給人以無盡的想象與聯想,也給人帶來無盡的音律美。

電影與原著的對比教學之中,兩者的不同就顯示出來了。課文中一些精彩的描寫,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電影場景沒有表現,而詩中的刻畫卻是細致而入微,生動地刻畫了木蘭的戰爭準備與戰地生活,豐富了木蘭的形象,也給人以無盡想象,充分體現了詩歌的豐富性和文字無與倫比的魅力。

流行文化進入校園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教育者對此無法回避,只能面對。利用流行文化促進經典文學教學,既有利于對原著的教學,又有利于學生認識流行與經典。

二、閱讀——利用流行文化促進經典文學閱讀

學生對于閱讀總是沒有什么方向性和選擇性,他們往往根據別人的推薦或是流行而去閱讀一些比較低俗、惡搞的小說和漫畫等。事實上,無論是誰對于自己所不熟悉的、無法作出選擇時總是會選擇自己所知道的,這就是廣告效應。很多的流行文化其實已經為我們作了這樣的宣傳,只要我們多加注意、多加引導,學生就會有興趣去閱讀。

有一位歌手叫海鳴威,他唱的一首歌叫《老人與?!?。這歌手的名字同美國著名的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只有一字之差,而歌曲名則與海明威的諾貝爾獲獎小說同名,這無形之中就為我們的經典文學閱讀作了很好的宣傳。一些學生在談論流行歌曲時談到這首歌,在沒有教師任何刻意的布置之下,有一位學生就讀了這部作品。

上課時有意無意地說了某個同學讀了與流行歌曲同名的《老人與?!?,一不小心就讀了一部諾貝爾獲獎作品。當說到這歌曲與小說之間的關系不大時,有一位學生就說其中有幾句是有關系的。讓她起來做介紹時,她說她也看了,歌曲中有幾句都是與小說有關的,如“愛所維系的生命線,在風浪中搖曳”,看了這部小說之后對于這句歌詞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能明白在風浪中搖曳的生命線是如何體現老人的堅持的,也能明白這愛是如何在風浪中堅持的。

一部《老人與?!?,篇幅短小,簡潔的敘事風格,“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的“硬漢”精神影響著世人。在初中,教師很難有機會叫學生去閱讀,學生也不一定會感興趣?,F在通過流行歌曲的宣傳,學生也有了興趣,也就會有人去閱讀了。不管學生是如何閱讀,會閱讀到什么深度,他們起碼了解了有這么一部小說,有這么一個在精神上不可戰勝的老漁夫。有些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因為不理解去看了導讀,那么他們對于這部小說的理解也會更深一層。

我把要求改為學生去談一談對《三國演義》的了解。許多學生都聊QQ,QQ中有一個《QQ三國》的游戲。本人也曾進入這個游戲的訓練營玩過。在這個訓練營中有許多的三國人物,如許攸、荀攸、袁紹、陳宮等;這其中的一些游戲任務也與《三國演義》的內容有關,都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哪怕不能閱讀全文,起碼能了解其中的一些片段。我就從了解學生聊QQ、玩“QQ三國游戲”開始,然后告訴學生游戲中陳宮曾救過曹操,本想跟隨曹操的,后來卻投靠了呂布,呂布兵敗被俘后,曹操有意讓陳宮進入自己的帳下,卻不料陳宮寧死都不降曹操,這是為什么呢?要想了解具體內容就去看《三國演義》,看不完整本的可以看其中的某個片段,談談某個人物或是某場戰爭,在課堂上談一談“我眼中的××”和“我眼中的××戰爭”。

流行文化再怎么具有時代性,其基礎有一大部分是建在傳統文化之上的,除了上面所說的兩才之外,還有林俊杰的《曹操》、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好好利用這些流行文化因素,對于學生的經典文學閱讀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寫作——利用流行文化促進對經典文學的理解

在利用流行文化閱讀經典文學的基礎之上,再利用流行文化中的一些因素促使學生寫一些有關經典文學的作文,以便使學生對經典文學有進一步的了解與理解。

朱自清的抒情美文《春》學生在小學時已經學過,初中再出現,到底該如何處理才能讓學生在小學的基礎上有所挖掘與提升呢?我們也利用了一首叫《春》的歌來進行比較。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春帶給我們萬紫千紅,趕走了大地的殘冬,春帶給我們醉人的暖風,吹動了花一般的夢。你聽枝頭小鳥輕輕唱這是愛的歌頌,她教人們盡量的愛,別辜負一片春色濃。春帶給我們戀火熊熊燃燒起每個人的心胸,你聽枝頭小鳥輕輕唱這是愛的歌頌,她教人們盡量的愛別辜負一片春色濃。春帶給我們戀火熊熊燃燒起每個人的心胸?!边@首歌的旋律比較沉緩,不為學生喜愛,歌曲內容與朱自清的《春》如出一轍。讓學生聽了歌曲之后,再讓學生把它們進行比較,寫成作文《春天來了》。對于常見的事物,風也好,雨也好,學生是不太能感覺到的。經過文章與歌曲的強化后,學生能注意到春天的景色,能看到平??床坏降氖挛?。寫作中,很多學生大量借鑒原來學過或背過的文章,又兼用自己獨特的眼光與感覺領略春天之美,寫成作文之后,通過他們自己的作品與原著的對比,更能感悟到作者的文筆之美。還有個別學生賦予了“春”深刻的含義。有學生寫春天來得悄無聲息,自己長大成熟了,自己的成長也如春天一般悄無聲息。

曹穎唱的《虞美人》,其中有李煜的詞兩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兩首詞從表達的感情來說是比較悲傷的,但是曹穎卻唱得很輕快。學生在背誦《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的同時,把這首歌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寫一篇評《曹穎的〈虞美人〉》。因為對曹穎的不喜歡,學生批評起來都表現出異常的熱情。他們聯系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點評歌曲的處理不恰當,討論歌曲背離了原詞的情感基調。思想的火花是在不斷地碰撞中產生的,在對歌曲進行評論的時候,學生既對詞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詞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注意到在表現一首詩詞時要與原作保持一致。

對文學作品進行寫作評論是有較高難度的,利用流行文化不僅降低了難度,也提升了學生的興趣與理解力,畢竟學生最喜歡的是那些明星們與娛樂文化。

經典文學因時代隔閡而被冷落,課堂教學要想宣傳經典文學借助流行文化的春風不失為上策。張愛玲,一個“出名趁早”才華橫溢的女作家,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她呢?李安一拍《色·戒》,一下子就掀起了張愛玲熱。流行文化很大一部分來自在于經典文學,我們巧妙地利用流行文化,借流行文化之力來促進我們的經典文學教學,在娛樂流行的同時,給學生一個相對高貴典雅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張馨心.當前我國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

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流行文化春風學習興趣
春風沉醉的夜晚
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