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轉識成智”到“由智化境”

2015-06-11 07:05丁劍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困惑意境

丁劍

摘 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對更多的機遇。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前提下,高中政治課教學可從“轉識成智”和“由智化境”兩個環節入手,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切實達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主旨。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困惑;意境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挑戰與機遇

(一)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學的“陣痛”

1.新高考改革之惑

改革,是改變、變革之意,常指改變舊制度、舊事物。浙江高考改革已拉開序幕,三門必考科目加三門選考科目的高考新模式,無疑是一項重大變革,在打破傳統文理分科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但對于早已習慣在分數的統領下,被動接受學校和學科選擇的學生和教師而言,則充滿了疑惑與困惑。

(1)學生的疑惑

對于剛步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面對新的高考模式,他們既有迎接挑戰的興奮,又有面對挑戰的困惑。為此,筆者做了一個小范圍的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是關于新高考改革及政治學科的教學。

調查卷的部分內容如下: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204名學生中,有明確未來職業選擇和規劃的僅有67人,而從他們的意愿出發,都希望接受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方面的課程培訓。在“是否會選擇政治學科作為選考科目”一欄中,有82名學生選擇了“會”,還有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沒想好”,甚至有學生課后直言困惑,無論是對職業規劃、選考科目還是政治學科本身都感覺不知該如何取舍。這樣的調查結果既說明當前對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匱乏與缺失,也顯示出習慣于被動應付考試,缺乏主動選擇權的高中學生,在面對新高考改革時,所表現的迷茫以及對高中政治課程定位的疑惑。

(2)教師的困惑

在新課程改革繼續深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政治教師已經意識到“改變”以及生活化元素運用的重要性。無論是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設計的呈現、教學內容的展示、教學過程的銜接,還是教學評價的反思,都融入了創新特色和時代特點。

與此同時,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隨著學生自主選擇的增強,新的困惑也開始產生。譬如,培養學生政治學科興趣與引導學生選考政治學科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如果有,那么,該如何平衡作為高考選考的政治學科和作為學考的政治課程之間的關系?崔允漷教授把好課標準歸納為十二個字“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而新高考改革是否會給部分學生造成誤導,使他們輕視政治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在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彌補并銜接好教學內容與課后練習的脫節?在選考科目與大學志愿填報日益緊密聯系的情況下,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認識與學習是否會更趨功利化色彩?在新高考多元化選擇的驅動下,政治教學高效課堂改革在實踐中是否依舊舉步維艱?

2.政治教學的現實之痛

高中政治學科應該是一門兼具時代感、實效性和主動性的課程,是一門學生參與度高、素材現實性強的課程。在新課程改革積極推進的這幾年,原本“一言堂”,老師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有所改觀,以導助學、先學后教、“情境”課堂、教學生活化等創造性模式層出不窮。換言之,高中政治學科應該是一門育人至上的學科。但遺憾的是,在現實操作過程中,“唯分至上”的觀念仍然流行,尤其表現在高考重壓之下,無論是學校的考評、學生的意識,還是家長的評價,都將考試分數的多少作為老師授課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為追求分數,將本該生活化的課堂變成了學生埋頭背誦和練習的“練兵場”。另一方面,有部分老師為趕課程進度,在講解完課后練習的同時,將新課內容草草帶過,匆匆收場,既沒有講解教學重點,難點也未突破,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這種片面追求分數和趕進度的現象在現實課堂中并不罕見。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憧憬”

1.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并提升,學生參與政治課程的熱情與興趣日益濃厚

經過多年的新課程改革,無論是教學觀念,還是課堂設計,都呈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課堂演練的過程中,為趕教學進度,完成教學目標,落實重難點,教師仍然把控著課堂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而學生只是課堂教學的“傾聽者”。即使是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設計,也往往充斥著浮夸、嘈雜的討論氛圍或與課堂內容不相融的、完全“形式化”的情境設置。

新高考改革強化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與需求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科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將會對習慣于控制課堂主導權的老師以引導,促使他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將課堂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將課堂設計與學生主體相融合,將課堂效果與學生反饋相結合,從而打造真正高效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

2.學校的考核不再“唯分論英雄”,教師的課堂自主性更強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探索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成長的高考模式。這將促使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不再純粹用分數來衡量,而是趨向于構建更科學、更人性化的考評體系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成果。

在全新的考評體系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評價反饋所占的比重將提高,新課程改革的課堂執行情況在這一考評體系中也將有更全面的展現。新的教師考評體系的構建與執行,必將調動政治教師的教學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推動新課程改革在高中政治課堂的進一步發展。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探索

(一)“轉識成智”的落實

“轉識成智”,顧名思義是指將知識轉化為智慧。蔡春老師在著作中曾提到“識知”的概念。他將“獲得知識”概括為“識知”,認為教育必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情境化,將學生被動、機械接受的“惰性知識”轉變為主動、自覺接受的“活性知識”,并加以靈活運用。教育要從知識范型轉向智慧范型,而高中政治教學也應該體現智慧的精髓。

1.教師是智慧課堂的“引導者”

關于智慧的定義,眾說紛紜,筆者搜索了一下,大概有如下的解釋:智慧是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政治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課堂“主導者”正逐步向智慧課堂的“引導者”轉變。

筆者在上《經濟生活》的《股票、債券和保險》一課時,恰巧碰到央行宣布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于是在周一的教學設計中增加了“模擬實景演練”的環節。課堂上,我先讓學生根據央行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這一信息,預測當天股票市場的走向,然后進行四人小組的股票操盤模擬演練。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最新的時事素材,將課堂情境化、生活化,調動學生主體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由此可見,在智慧課堂的范疇中,教師只是問題提出與問題探究的引導者,是引領和督促學生“活化知識”的智者。

2.學生是智慧課堂的“踐行者”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個性高度發展,并趨于成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求知欲強,對社會充滿好奇與警覺。隨著他們文化知識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自我意識和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更為強烈。伴隨新高考改革的推進以及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高中學生將不滿足于定位在課堂教學的被動接納者。尤其作為一門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的課程,學生顯然更愿意在課堂上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倡導屬于自己的觀點,迸發更具自我和時代特征的精神火花。

(二)“由智化境”的提升

1.情境的創設

人的思想意境的提升離不開特定的物質情境。高中生自我意識的表現欲較強,自我能力的擴張要求也更為強烈,而自我意識的發展必定來自于對一定信息的獲取、判斷和分析。在知識爆炸式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從網絡、電視等公共傳媒中獲得海量的信息元素。但是,因為缺乏實踐的經驗和對社會的體驗,高中學生往往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長期以來形成的“象牙塔”的封閉式學習培養模式,也導致整天沉溺于題海戰術的學生缺少直面社會的鍛煉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政治課堂就成為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直面社會的最佳教學平臺。

2.意境的渲染

“意境”一般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而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意境”則表現為價值領悟力的進一步提升。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主動參與非常重要。在教師的情境創設的氛圍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與判斷,與此同時,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反思,逐步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并在反思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境界的升華

政治課堂教學的“境界的升華”,是指學生由自發的學習動機轉為自覺的學習要求。即通過情境的創設與意境的渲染,使學生從為考試分數而學習政治課程,逐漸轉變成為實現自我提升而參與政治課堂的自我意識的覺醒。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應對

(一)以“不變”應“萬變”

當新高考改革拉開帷幕的時候,有人不禁大喊“狼來了”,更有人擔心高中政治課將以選修拓展課為主,政治必修內容的地位將一落千丈。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到底該何去何從?筆者認為:以“不變”應“萬變”是最好的解決之道。這里的“不變”是新課程改革繼續推進的不變。無論高考政策如何變化,思想政治學科的育人主旨是不會變的,因此繼續政治高效課堂改革的探索是應對新高考改革的必然。

(二)借力發力,破繭成蝶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和實效性都很強的課程,注定它在新高考背景下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新課程改革加大了選修課的分量,而兼具社會性和時代感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選修課的開設和拓展上更有學科優勢。借著高考改革的春風,相信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必將有一番新的作為。

參考文獻:

[1]楊志敏.生活邏輯與主題學習: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理念與實踐[M].北京:解放出版社,2014.

[2]黃蘭珍.此岸 彼岸:一位政治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追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蔡春.個人知識:教育實現“轉識成智”關鍵[J].教育研究,2006.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高中政治教學困惑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巧妙選擇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學
小學國學教育之我見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達賴的“困惑”與解惑之道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