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

2015-06-11 15:21周萬揚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生命語言實驗

周萬揚

生物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每位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在新課程下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更是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下是我多年來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見解。

一、導言引趣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亦是如此。上課開始,教師應富有激情地應用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的語言開課,它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們的大腦皮層迅速建立適宜的興奮灶,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如在八年級緒論中講述“生命是什么”時,我的導言是這樣設計的:從其結構上看,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形式;用數學的語言表述,生命是數字的延伸(1+1=3);從物理的角度說,生命是物質最高級、最復雜的運動形式;用化學的語言來說表述,生命是有序化學反應的進行;從政治上看,生命是一種資本,有了這種資本,你才能不斷創造價值,失去了這種資本,一切都無從談起,當你擁有這種資本時,就應該很好地利用它,使之增值,不能任其消失。大文學家莎士比亞對生命的描述更具有文學色彩: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尚,力量是多么無窮,儀表和舉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生命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種帶有趣味性的導言,學生聽了都不由自主被吸引住,他們想不到“生命”竟有如此多的含義,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教學能順利進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激趣

沒有問題的學習,是盲目無效的學習;在教學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進行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用與生物學相關的生產生活常識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第六章《遺傳和變異》的教學時,我對學生提了以下問題:為什么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子孫生來會打洞;為什么女兒色盲,其父親一定是色盲呢?綿羊“多莉”是克隆來的,人也可以克隆嗎?這些問題一下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其他還有:為什么望梅能止渴?為什么葵花朵朵向太陽等,均可用以創設問題情境。同時,要鼓勵學生問問題,做學問最怕沒有疑問,有疑才有思,而思正是行的起點,教師要提高學生對問“問題”的興趣,消除學生懶得問“問題”,怕問“問題”的思維情緒,激發學生想問“問題”的欲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利用問題情境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語言導趣

講授生物知識時,不但要注重語言的科學性,還應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學中用與生物學相關的文學形象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如講述物質出入細胞膜方式時,可將自由擴散比喻為能漂浮的貨物順水而下,主動運輸比喻為不能漂浮的貨物必須船載逆流而上。有時利用生動有力的數據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講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過度繁殖時,教師激情講述: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野心勃勃,稱雄稱霸,想把地球占領。請看一組數據:家蠅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產卵1000個,如果這些卵都能成蠅,那么一對家蠅夫婦在一年內的后代就能覆蓋整個地球表面。一只草履蟲一年內繁殖的后代可達7.5×10[109,]個,這個數量的草履蟲用一個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直徑的大空球也裝不下……當學生聽到這些形象直觀的數據時,不得不對生物的繁殖能力驚嘆不已!通過教師形象貼切的比喻,并運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把生物學知識形象地表達出來,語言富有感染力,學生聽課就津津有味,增加了聽課的樂趣,課后也余味無窮,且記憶牢固。

四、實驗培趣

傳統的生物實驗只是驗證課本上的知識,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我在實驗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大膽設想,讓驗證性實驗上升為探索性實驗,并且為他們創造條件,去探索、實施他們想要做的實驗,把注意力從注重實驗結果轉移到實驗方案的設計思路及方案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法等方面上來,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例如“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這一實驗,課本上要求用0.9%的生理鹽水溶液,可能會有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濃度的鹽水溶液或同濃度的其他溶液(如蔗糖)來替代?有了這樣的疑問,就要鼓勵他們通過實驗來解答。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遭受挫折,就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獲得成功,這樣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并得到更多鍛煉。例如在“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這一實驗中,有無光的條件下植物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用對比實驗教學,教師要善于找準學生興趣的最佳觸發點,因勢利導,使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實驗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在獲得成就感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更積極、廣泛的學習興趣,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協調的發展。

五、媒體增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形并茂、動靜結合、色調鮮明等特點,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中的“注入式”“填鴨式”,能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時對一些微觀的現象或暫時觀察不到的現象,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再現,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例如:對“細胞分裂”“細胞分裂生殖”的過程的講解,由于這是微觀知識,如只靠教師講解,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但學生看不見、摸不著,很難感受到,只能靠死記硬背去掌握,效率很低,且易出錯。而使用多媒體,在程序中輯錄了由電腦模擬的錄像,隨時可放給學生看。對“動物胚的發育過程”,我利用軟件制作了動畫,較為逼真地顯示了蛙胚的發育過程,并可根據需要分階段顯示。這樣一來,將本來微觀的內容通過錄像、動畫等方式宏觀化,增強了內容的真實感與表現力,使學生由直觀印象再上升到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其他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植物的蒸騰過程的實驗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示。多媒體教學能把視、聽、嗅、味、觸等各種類型的感官知覺和思維活動同時組織到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有助于增強感知的效果,增強學習的興趣。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生命語言實驗
做個怪怪長實驗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