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作文批改中進行師生交流的內容選擇

2015-06-11 17:57蘇世英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寫作方法基礎知識

蘇世英

摘 要:作文批改過程中進行師生間的交流是必要的。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這樣的交流,應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及思想和情感的引領等。

關鍵詞:基礎知識;寫作方法;思想情感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來說,寫作是一種思想的表達,表達自己的耳聞與目睹、所思與所想,而來自教師對這種表達的評判——即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同樣也是一種思想的表達,表達自己對學生寫作的觀點,二者共同構成表達的主要雙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教師可采取書面、口頭、等第、評語、綜合等多種較為軟化、寬松的形式。這就決定了寫作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均應把學生作文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并借助該平臺進行寫作相關內容的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里寫作相關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

語文基礎知識涉及語言與文字學習的方方面面,表現在學生寫作中即可綜合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俗語有“基礎不穩,大廈不牢”之謂,表現在學生寫作中也是這樣,語文基礎知識學習不扎實,會嚴重影響寫作水平的發揮。因此,穩基固本應成為師生交流的首選內容。

例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至第四學段學生應“累積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學生掌握3000個左右的漢字,用以寫作一篇600~800字的作文,完全不應成為問題。但事實是,對相當一部分初中學生來說,所掌握“會寫”的漢字基本不達標,表現在作文中則是錯別字連篇。盡管這與學生過去多年學習中的基本功欠缺有關,非初中教師一時之力可以糾正,但教師批改學生作文時進行錯別字糾錯應是第一步。又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寫作應“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表現在學生作文中,語句不通、病句、錯句等現象屢見不鮮。如有學生寫到,“數學對我不感興趣”,如非故意制造此種效果,則明顯詞序不當,導致主客體混亂。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過程中,將學生的錯病句進行典型收集交由學生討論修改,并指出其錯誤之處與修改方法是必要的。這會幫助學生扎實基本功學習、牢固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會促使學生在寫作時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學生寫作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當也是常見的問題之一。一逗到底最常見,使用混亂不新鮮,都會影響文字的表意效果。如有學生想借用引文表達“學習須勤奮”之意,卻在引文之后加句號,寫成“‘業精于勤荒于嬉。這就是說,學習必須要勤奮”,把一個完整的句子硬生生拆成兩個句子,造成了引文的割裂,直接影響到意圖的表達。所以,作文批改中結合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教師強化標點符號教學,也是必要的。

二、寫作方法的指導

為在考試中寫作部分不失分或得高分,很多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某種寫作方式的強化訓練。這固然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套路,可在短時間內洋洋灑灑成就一篇較成功的考場作文,但同時也造成了另一種后果,每個學生都用同樣的套路來寫作,卻難以寫出彩;即是說,學生的寫作因其模式固定、思維僵化,陷入了寫作困境,明知某些寫作方法不妥卻不知該如何改進,因而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與“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卻無處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情況。

對此,教師要在批改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引。例如,引用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學生多能夠在寫作中做到引用他人詩句等,來強化自己的觀點表達,或者來增加文采,深厚底蘊,增強感染力等,卻多做直接拿來使用的明引,不能達成其“運用之妙”。這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熟悉其他引用方式,并以其靈活運用博得閱卷老師眼球,獲取較高分數收益。如暗引,即不說明引文出處、不直接使用原文的間接引用。歷年中考中這樣的句子很多,如“無際雪域,在一串馬蹄印前,翹首而望的岑參在送別”,即于無聲處化用了唐代詩人岑參的主要事跡。又如單引與雙引,前者指所引用詩句本來成雙,引用時只因應所需引用其中一句。如“有一種叫做歲月的東西……當我試著想要捉住它,它卻義無反顧地流逝了,于是想起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鬃釉捠恰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這里只引用前半部分,既借此表達自己對歲月易逝的感嘆,也便于行文的流暢;后者指將所引用詩句原句進行巧妙移用,對原有意向重新組合,以達成某種效果。如某中考作文中考生借用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名句并引用白居易詩句寫出的句子,“江南的流水進了白居易的《憶江南》,流出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即直觀地彰顯了江南風景的秀美。

三、思想情感的引領

初中生的年齡多在十二至十五周歲之間,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一定的思考。盡管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思考還不能做到全面,甚至難免失之于片面與偏頗,但也不得不承認,學生的看法中有時既會有真知也會有灼見。如有學生寫作文《假如我是老師》,即寫到:“假如我是老師,我絕不對學生發火,那意味著我的無能;我也絕不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罰抄課文,那樣重復的勞動里,沒有學生期待的成功?!辈荒懿徽f,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話是觸動了教育隱痛的。作為教師,不得不對其表示肯定。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同時,還應有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坝H其師,信其道”一語即凸顯了情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學生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是一個基本的要求。這樣也極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將自己的情感世界與情感問題甚至情感矛盾,進行委婉表達。這就需要教師以一雙慧眼進行識別并及時對其進行引領,幫助學生及時回歸應有的正確軌道。這也是語文教師“解惑”與“育人”之責的應有之意。

總之,教師在進行學生作文批改時,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會使其寫作根基穩固,關注寫作方法的指導會使其寫作柳暗花明,而與學生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則會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健康思想與情感態度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月.從師生交流的平臺看中學作文批改新思路[J].課外語文,2014(6):121.

[2]王松江.初中生參與作文批改之我見[J].快樂閱讀,2012(29):40-40.

編輯 孫玲娟

猜你喜歡
寫作方法基礎知識
清律的基礎知識
研究性論文摘要的寫作方法
書面表達中從內因角度分析的寫作方法
網絡新聞寫作方法與技巧芻議
掌握基礎知識
掌握基礎知識 不懼電磁偏轉
基礎知識:“互聯網+”的基本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