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015-06-11 22:21張娟娟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香菱讀書情境

張娟娟

閱讀,就是讀者以眼看、口誦,從書面文字符號或其他書面符號中理解并獲取意義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如果語文教學中激發和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能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不讓學生在狹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然而現在的初中學生厭學情況日趨嚴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科本身缺乏吸引力。在教師心目中的閱讀興趣更是“忘卻淡化”。這又怎么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呢?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第一線的教師該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以我淺薄的認識,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明確閱讀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目標是人們行動的航標所在,沒有目標的行為,如同斷了線的風箏,漫無邊際的亂飛,結果只是徒勞而已。學生學習也是如此,要想讓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學習,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為什么學習?為誰而學?學它做什么?將來對自己有何作用?只有明確上述內容,學生才能克服閱讀中的一切困難,排除不利因素,才能持之以恒地學下去。與此同時,要多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持久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有動力、有定向。否則,學習將成為一句空話。

二、讓學生品嘗輕松自主閱讀的樂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遍喿x本身是一種精神享受,而不是成為一種逼迫、一種痛苦。那么老師就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經過必要的準備后,老師帶學生到閱覽室或者在教室里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并想想為什么要摘抄。課后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教室里展示出來,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互相欣賞、口頭點評、各抒己見,這樣他們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原來想讀書的學生閱讀興趣更濃,原來被迫讀書的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也變得積極主動,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三、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教學,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教師應充分利用,在關注教科書的同時關注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課外知識。教師應依據大綱,根據教材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讀書,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經久不衰,中學課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誘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由學習選段到閱讀整部經典。例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之后,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后,成功逃脫了嗎?結局如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自覺地去閱讀這部長篇小說。又如在教學《香菱學詩》一文時,讓學生不僅驚嘆于林黛玉的深厚學識和教育藝術,也深深為香菱的虛心好學、刻苦勤勉所感動,從心底里認為黛玉是一個循循善誘、教學獨到的好老師,香菱是一個樂學、善學、苦學的好學生。那么香菱是個什么人?為何那么熱衷于作詩?為何不找圓滑世故的寶釵學詩,而要找性情孤僻的黛玉求教呢?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能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尋求答案的欲望。如:夜晚,一間房屋里坐著幾個人在聚精會神地讀書,突然停電了,看書的人一一到另外一間備有蠟燭的房間里讀書,唯獨老張仍然留在原來的房間里津津有味地讀著書,他難道有“特異功能”嗎?學生面對這種情境,思維的翅膀展開了,求答的欲望產生了,有的學生會按照“習慣性思維”——晚上讀書,自然要有燈光,無燈光在黑暗中怎么讀書這條路徑去思考,當然對老張不可思議;而有的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同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結合起來,排除“習慣性思維”模式,答案明晰了:原來老張是個盲人,他讀書不需要燈光。通過這樣的設境,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廣度。

總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育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究的問題,它將以更新的角色呈現在教育舞臺上。

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香菱讀書情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我愛讀書
香菱的故鄉情結與生命救贖
保準有人追
香菱:一個被拐賣孤女的自救之道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