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恩施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初探

2015-06-11 13:23劉欣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恩施州恩施村干部

劉欣

摘 要 恩施州作為落后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十三五規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基層黨組織現狀、經驗做法,提出提高恩施州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恩施少數民族地區 基層黨組織

民族問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問題,民族工作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的重要工作。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欠發達地區,29個少數民族。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不會有湖北的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要在我國現行標準下,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也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就要求恩施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提高恩施少數民族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更好地服務民族地區科學發展大局,為2020年全民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恩施州基層黨組織發展現狀

1、自然條件的制約。

民族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物質基礎相對薄弱,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一地區的發展水平和全國其他地方早已存在的差距還存在。自然條件的嚴酷、交通的不發達和信息的閉塞,造成恩施少數民族地區的相對封閉性,社會發育程度低。由于地方財政困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缺乏必要的物質支持,“無錢辦事”的現象十分普遍。

2、基層黨組織人才的匱乏。

恩施州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先天不足,大多數村沒有集體經濟,村干部待遇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人才難覓的問題。同時,現有的基層黨組織缺乏戰斗力、凝聚力,存在“懶、散、軟、弱”的現象,后備干部缺乏,現有干部人員老化。特別是村支部書記的選拔有很大的困難,農村合適的人選少。

3、基層黨組織人才的能力欠缺。

一些基層黨組織、基層干部、基層黨員在服務群眾方面的能力素質方面,與群眾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基層黨員干部對群眾缺乏感情,服務群眾的自覺性不高;做群眾工作方法簡單,不會運用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對黨的群眾工作政策缺乏學習,運用政策的能力不強;還有一些基層黨員干部文化素質偏低,這也直接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水平。

二、恩施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的經驗做法

1、大膽探索,不斷完善和改進農牧村基層黨組織三位一體的基層治理模式。

恩施州探索構建的“村醫村教進班子、法律顧問進鄉村、農民辦事不出村”為抓手的“三位一體”基層治理模式,村里優秀的醫生和教師進入村“兩委”班子,有利于建設多方參與的組織體系,更好地發揮在鄉村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律師進村、覆蓋鄉村的法律顧問制度,有利于建設基層法治秩序體系,推進鄉村依法治理進程。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村級這個國家治理體系的末端進行網上辦公,既惠民便民,又能提高管理和服務效率。

2、以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為中心,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恩施州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一定的實效。一是以產業發展為落腳點,發展好集體經濟。以恩施市芭蕉鄉戽口村為例,全村上規模的茶葉生產加工公司20多個,同時茶產業帶動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村民的收入都達到了小康水平,二是選好基層黨組織的“領頭羊”。選好支部帶頭人,建好支部班子,選拔有能力有遠見支部書記帶領全村村民脫貧致富。戽口村的支部書記是全村最先種茶賣家的村戶,通過他的帶動,全村200多戶都加入進來,成立集體茶產業園區,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三、加強恩施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1、健全民主決策和保障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運行保障

一是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在決策規則和決策程序上,制定完善相關的工作規則,健全完善綜合性黨組織領導下的事務決策機制,在決策程序上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綜合運用財政預算、社會募集、集體收益再分配等途徑,有重點地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層黨組織的辦公條件和辦事人員的工資待遇,使基層黨組織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二是健全黨員教育管理體系。改革黨員教育管理體制,實行開放性、一體化的黨員教育管理,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和平臺,準確把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黨員的學習需求,開展創意黨組織生活,增強黨內生活吸引力。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采取開通手機短信平臺、建立黨員微信圈與黨員論壇、設立網絡黨校、網絡 E支部和黨支部“QQ 群”等方法,推動黨員教育管理信息化。

2、健全基層黨組織選人用人機制,激發基層黨組織隊伍的活力

一是完善獎勵機制,把村“兩委”干部的績效報酬與村“兩委”班子評先評優等次掛鉤,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同時可以從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鼓勵鄉鎮和村組織干部下大力氣挖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潛力的途徑,解決完善村干部獎懲機制問題。重用工作高效快捷、貼心服務群眾的干部,調整不勝其職、不在狀態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擇優汰劣機制。二是創新村干部流動機制。村干部發展和出路不僅僅關系到村干部個人,更關系到農村基層的和諧和穩定,創新村干部流動機制,推進千部隊伍出路多元化。采取消化、轉任、考錄、吸收、引導等辦法,為村干部個人發展暢通渠道,拓寬出路。對愿意干、敢于干、能干事的人才吸引到基層黨組織隊伍中來。

參考文獻:

[1]劉永哲,高興國,曹殊.不斷提高民族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新時期以來甘肅地方黨建的新探索之四[J].甘肅理論學刊,2010.05.

[2]周豐.城鎮化背景下基層黨組織構建多樣化路徑探析——以 J 區“1+X”黨組織構建為例[J].新西部,2015(27).

(作者單位:中共恩施州委黨校)

猜你喜歡
恩施州恩施村干部
恩施州創新開展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大賽
恩施石油:黨建為經營賦能
村干部帶頭 流翔高鈣助力 共建大美鄉村
山西旅游扶貧示范村干部培訓班開班
“改變”讓城市更“優雅” 恩施州老舊小區“變身”記
這里的村干部,是這樣“上班”的——略陽實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當前村干部職務犯罪高發的思考
恩施年俗——點路燭
恩施州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質效的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