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藝術教育

2015-06-11 22:31張紅梅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師生藝術教育

張紅梅

摘 要 互聯網作為一種高速信息傳播工具,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風靡全球,滲透到大學教育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著日益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新的形勢,大學藝術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的影響,促進大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關鍵詞 互聯網 大學藝術教育

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為璀璨的科技景觀,是時代進步與發展的產物,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ヂ摼W成為人們學習、娛樂的重要渠道。而高等學校是人才和信息高度密集的地方,大學生必然成為網絡沖浪的主力軍,他們既是未來的社會群體,也是網絡社會的主體?;ヂ摼W不僅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態度和方法。因此,只有不斷對大學藝術教育進行改革性的探索,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一、互聯網環境下大學藝術教育發生的積極變化

毋庸置疑,互聯網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與享受。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幫助大學生的學習觀念、效率觀念、全球意識等迅速更新,為他們不斷接觸新事物、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的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互聯網豐富了大學藝術教育的教學素材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環境下,對任課的老師的要求非常高。按《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劃分,不同的專業課程多達幾十種。如果作為藝術專業的一般從藝人員,能懂其一至二門,就完全可以勝任工作。而作為藝術教師則不然,由于工作性質、教育目的及教育對象的不同,就客觀的對他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例如如音樂教師,除了大面積開好基礎課之外,由于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的日益頻繁,教師的業務范圍也要拓寬到演唱、多種樂器的演奏、表演、創作、組織合唱(樂隊)、排練、指揮、評論等十幾種,而且還必須達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方能比較自如的開展工作。因此課程的教學效果基本上是由任課老師的藝術修養來決定,給任課老師造形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和負擔。由于互聯網信息儲存量大,資源整合能力強,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很多藝術作品的圖片、音頻和視頻,教師的資料變的更為充實和豐富,視野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寬,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加強。另外,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中局限于一本教材學習的單調局面。

2、互聯網拓展了大學藝術教育的教學手段

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寬了藝術教育的渠道和手段,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優越的物質條件,構建出開放式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遠程教學系統,讓更多的同學能夠選修到符合自己興趣愿望的藝術課程,通過即時通訊技術,不同地點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表演、交流和討論。課后,教師還可以將自制的課件、上課視頻的精彩片段和許多文本類資料掛到網上,讓那些接收能力較差、反應較慢的同學,能夠重溫上課的內容,自學以補不足,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最終達到均衡發展的目的。人們可以通過電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等方式進行交流,尤其是博客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的應用更是為大學藝術教育方法的創新提供了技術平臺。以博客技術為例,博客作為個人信息的網絡發布平臺,可以成為個人言論的出版平臺,進行思想交流與溝通。目前大多數老師擁有個人博客,面向學生及時發布信息,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同時為學生解答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使得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3、互聯網提高了大學生藝術學習探索的積極性

藝術沒有一成之規。學生天性活潑,思想活躍,對藝術的理解往往會跟老師產生一些差異?;ヂ摼W的開放性,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檢索和分析,轉化到對新知識和新理論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前進,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網絡教育淡化了傳統教師的信息源或傳播者的單一角色,突出現代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導航員和指導者角色。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適應、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教會他們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查詢和檢索知識,教會他們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知識、組織知識、整合知識,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完成知識的內化。幫助學生學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信息海洋中自由自主地航行。所以學生的認知策略、學習態度和方法的形成有賴于教師的幫助。教師更多的是一名向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诨ヂ摼W的教學模式更大限度地體現學生自己的意愿。對新鮮事物的感知是人類的天性,讓學生上網查找瀏覽未知的信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學生可以更為生動具體地了解和學習由問題所帶來的知識內容,這強化了學生在問題求解過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4、互聯網使得師生互動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師生互動通常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式,表明了教師和學生雙方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程度。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有問題要問教師,可能出現教師正忙或找不到的現象。另外,有的學生愛面子或具有其他一些性格、氣質,如害羞等,師生交流遇到了障礙。而網絡教育具有時空異步性、虛擬性等特征,正好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ヂ摼W技術滲透到教育教學中,異地同步、異步互動教學都成為可能,從而帶來了師生互動實質性的變化?;又黧w由教師轉變為師生共同擔任,師生互動內容由單一變為豐富、途徑多元,師生互動的受益面變得寬泛,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師生互動,學習無所不在成為可能。網絡平臺創設出適合師生互動的虛擬空間,比如教師博客、學習社區等。在網絡空間里,教師可以有序安排教學內容、安排練習活動等,讓所有學生在課堂內外進入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合作、探究,形成一種自主探究教學氛圍。在輕松環境下,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相互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分組操作,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在觀察與探究能力、在對比與交流中提升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互聯網為師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展示平臺

在傳統藝術教育中,師生的藝術實踐除了少數的學校課余活動外,基本沒有其他途徑。而且真正最后參加活動的學生也是經過了層層選拔,只占到了大多數學生中的極少數。這些做法都違背了藝術教育的普及的初衷?;ヂ摼W的發展為師生提供了新的展示平臺,博客、主頁成為自媒體,師生可以隨時把自己的作品以文字、音像的形式上傳到網上,在自娛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好友的欣賞與批評指正。這種以作品為導向的互動交流,不僅可以激發出作者更大的創作熱情,更可以在群體內激發出頭腦風暴,加深學生對藝術原理、藝術技法的探索與創造。

二、互聯網環境對藝術教育的消極影響

網絡作為信息社會的技術新生兒,具有這種“雙刃劍”的特征。由于網絡的特殊性和網絡發展的不完善性等諸多因素,網絡對大學藝術教育亦產生了些消極影響。

1、教師不能合理利用網絡環境進行教學

利用互聯網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是比較新穎的教學形式。而大多數從事藝術教育老師,自身缺乏理工科的教育背景,因此,在應用互聯網上課的具體過程中存在很多原始的做法。比如有的教師只是把教案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在網絡環境下展現出來,并沒有真正地體現影像和聲音的綜合運用。有的教師太注重網絡環境下花哨的教學樣式,使學生完全受制于視覺、聽覺刺激,對課堂的主題沒有深入的了解。還有的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邊點擊鼠標邊講解,學生完全處于聽眾的位置,很少參與討論和思考,沒有建立自己學習的思維。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是得不到提高,學習習慣還是不會有所改變。

2、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中存在不能正確利用網絡的問題

盡管學校加大網絡基礎建設投入,為利用互聯網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利用網絡的情況所做的調查卻發現,學生目前還不能正確利用網絡環境來進行學習。大多數學生上網是用于聊天、娛樂和交友,真正用于尋找資料、發郵件和在線學習的占比比較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把教學活動擴展到課堂之外,以他們所喜愛的網絡方式開展教學。比如提出話題,布置作業、搜索資料、進行討論。學生和教師也可以通過e-mail和論壇的方式,探討學習中的問題,發表一些看法,甚至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出一些建議。教師也可以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跨越學生中個體差異給教學難度和進度帶來的障礙。

3、學生容易在網絡環境中出現信息迷航問題

網絡是把雙刃劍,由于學習資源的極其豐富,學生面對大量信息可能會產生網絡迷航現象,類似于大海中航行時迷失方向而不知所措的現象,因此教師在篩選、組織、傳遞學習資源方面的指導作用特別重要。洛扎克曾經說過,信息太多反而會排斥觀念,使人在零散的事實面前六神無主。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前收集和查閱大量與教學有關的資料,選取一些相關的網站、網址等提供學生們參考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信息泛濫還會誘導大學生用“看”的方式而不是用“想”的方式認識世界,使其思辨的意識、思想的深刻性常常會依賴網上現存的知識和邏輯結構而遲鈍,造成大學生思維獨立性、敏捷性的不同程度的下降,引起大學生思維水平整體下滑。

4、學生容易在網絡環境中失去自控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直接幫助學生選擇和理解作品,指導和監督學生進行學習。被認為降低了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互聯網的信息過度泛濫,卻也容易使學生失去自控。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過程具有無組織性。一旦來自教師的幫助和監督減少,部分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可能接觸到網絡上的一些無良信息。同時,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電子文本為特征的閱讀日益廣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看到人們在閱讀,它是以簡單輕松甚至娛樂性為主的一種閱讀形式,這種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式為特征的“淺閱讀”將致使思維能力弱化,最終導致文化底蘊的散失。因此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

霍斯曼在《藝術與學?!芬粫兄赋觯骸皩W生的成長離不開藝術,我們不能把藝術作為學生每年一次或幾次地進行愉快旅行的地方。學生必須在他們自己的生存環境中時時刻刻都看到藝術,藝術作為學生表達興趣、愉快、希望、需要、情感的方式,應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被ヂ摼W環境下,藝術教育不再只是選修課上老師給學生介紹幾位藝術家及欣賞幾部作品,而是通過的新型的信息傳遞方式對學生進行著春雨潤無聲的藝術素養教育;教師從忠實于教材的傳統授業者,轉變為以教材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多方面拓展學生知識的開拓者,從保守的教書匠轉變為適應信息文化發展謙虛的終身學習者。并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性格特征,尊重學生積極地價值取向,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其良性發展;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關系,從管理者角色,轉變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伙伴。

參考文獻:

[1]江濤.中國互聯網特點及對藝術教育的影響[J].巢湖學院學報,2004(6).

[2]倪政林,李家森,蘇平.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研究[J].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3]鄧雙林.大學藝術教育中的系統性思維建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猜你喜歡
師生藝術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紙的藝術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麻辣師生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