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分享,不是占有

2015-06-11 19:11賈龍弟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端木蕻良誓言東北

賈龍弟

在一堂市級公開課上我執教了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因為是一篇抒情散文,我把“通過朗讀品味語言體察作者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作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整堂課我抓住“泛濫”一詞,以“體味作者精準的語言”為核心,從“為何泛濫:切入土地”、“如何泛濫:細讀情感”、“泛濫之極:發出誓言”幾個板塊展開教學,幾個板塊都是圍繞著“走進課文,感受情思”來進行的,也就是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

“端木蕻良在文學創作中強調,文學要有力量,要有力度,在他的文章當中,我們常常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存在?!雹龠@種“有力量”的言語風格在本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我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中反復、排比等修辭的“力量”,短句、整齊句式,以及修飾語及動詞的“力量”,領悟“虛詞”不虛,“實詞”有力的個性化言語表達,以及這些文字之下的泛濫情感,從而把握端木蕻良作品的“力度”,應該說,這個部分學生也確實感受到了作者對家鄉土地噴涌的激情,從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我能感受到這一點。

我很得意,認為時機已到,順勢拋出了一個問題:“走在東北的土地上,你聞到了土壤的香氣了嗎?你聽到了空氣中歡喜的聲音了嗎?”學生的回答很一致:“沒有!”我追問:“為什么?”學生回答得很干脆:“我們又不是東北人!”、“我們又沒有經歷過九一八!”、“我們又不是端木蕻良!”、“我們又不是草原的兒子!”、“我們又沒有端木蕻良的經歷!”……一個個“又”字打在我的心上,叩問著我的課堂,我茫然,聽課教師嘩然。

在評課環節,大家普遍認為學生的“聞不到,聽不到”已經表明我的教學是失敗的,因為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到作者描繪的東北大地,沒有和作者“感同身受”,也就不會擁有作者那樣的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如果我能讓作者在課文中“泛濫”的情感也在學生心中“泛濫”起來了,這種“泛濫”的情感,繼而就會改變了他們平時的嗅覺和聽覺系統,和作者“感同身受”起來,自然也能聞到 “土壤的香氣”,也能聽到“空氣中歡喜的聲音”。

聽起來好像就是這么個邏輯。當時,我也覺得大家說得蠻有道理的,自己的教學可能確實沒有深入,以致學生并沒有走進文本,走進作者,“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最終和作者“感同身受”,人我難分,這確實是閱讀的忘我境界,理想境界。但是,事后又想想,好像并不是這么簡單。

一、學生能擁有作者一樣的情思嗎?

閱讀散文,我們是希望學生在閱讀之后,擁有和作者一樣的情感嗎?如果是,那么,在學生的情感到了和作者一樣的“泛濫”程度,當然有可能會像作者那樣產生感覺變異,所謂“景為情生”是也。但是,讓學生擁有和作者一樣的情思,現不現實呢?

王榮生教授說:“散文中談論的所思,表達的所感,是‘這一位作者依其獨特的境遇所生發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感觸、思量?!雹谒?,閱讀散文,離不開寫作的那個人,散文表達的就是作者一種情境性的情思。因此,閱讀散文必須要“識人”,我們面對的是端木蕻良的一篇散文??纯炊潭痰摹锻恋氐氖难浴芬晃木褂?8個“我”,作者是那么情不自禁地要站出來說話,要描繪自己眼中的東北景物,要抒發自己對東北土地的泛濫情感,作者的個性是如此之張揚。確實,“現代的散文,卻更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了”③,作為個人“獨特的境遇”下的一種獨特表達,端木蕻良是在一個特別的日子——紀念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作為一個特別的人——一個仍然流浪在關內的東北人,一個一生都在抒寫土地眷戀的草原之子,此人此時的情感“泛濫”得緊,最終“泛濫”成文。我們不是端木蕻良,我們更不是那個時刻的端木蕻良,因此,我們無法擁有那樣的“泛濫”情感,我們自然也寫不出如此有“力度”和“力量”的誓言。學生的一個個“又”,倒是切中了散文文體特點的要領,敲醒了沉醉在文本情感中的我,也敲碎了我“人(作者)我(學生)合一”的美麗企圖。要讓一群江南的學生,和當時的端木蕻良“感同身受”,對東北土地也有泛濫的情感,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教不會的。季羨林在散文《幽徑悲劇》中一再強調:“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薄斑@棵古藤的滅亡在我的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边@種“當事人當時情”,可謂道盡了散文中作者情感的個人性和理解的艱難性。

即使我們出示當時的背景材料,即使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走進了作者當時的情境,學生還是學生,學生絕不會成為端木蕻良,學生只是真切感受到了此刻作者的情感泛濫而已,但絕不是“感同身受”,絕不是擁有,更不是占有。正如李海林老師所言:“讀散文,就是以己之心,體貼作者之心”④,是“體貼”,不是“占有”。當然,我們并不否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但那只是“熏陶感染”,那只是一種審美情感的“熏陶感染”,而不是“實用”的“占有”,因此你帶不走它,你帶走的只是抽象化了的思想情感。

“作者之所以寫散文,是要表現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與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薄吧⑽牧髀蹲髡叩男撵?,讀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閱讀散文是心與心的碰撞、交感?!雹菀簿褪钦f,欣賞散文,我們是在分享作者的私有的人生經驗,是以己之心體貼作者之心,我們不能占有作者私有的人生經驗,我們只能去理解,去感受作者的這種人生經驗,如此而已。就像每一個進入畫展的觀眾,你可以欣賞,可以和作者分享這種美,甚至你還可以對這種美表示認同或不認同,但是你不能企圖占有它,把它帶回家。

二、學生能看到作者眼中的獨特景致嗎?

正因為個性化的作者和獨特的境遇,使得散文中的人事景物經過了作者思想情感的過濾,成了“高度個人化的言說對象”⑥,也就是說,散文中的“人事景物”只歸屬于作者個人私有,不是人人都可擁有的。散文的兩棲性決定了散文所寫的事物“客觀”存在,端木蕻良筆下的那些東北景物確實是有的,但又不僅僅是這樣,這些景物一旦進入《土地的誓言》,早已是經過作者獨特的情思過濾過,甚至變異了的,要不然東北那么多景物,作者為什么單單寫這幾個呢?要不然為什么其他東北人就聞不到黑土地的香氣,聽不到空氣中的聲音呢?

同是寫黑土地,南方人王瑞春眼中的黑土地卻是另一番景象:“肥得流石油,肥得鉆人參,肥得冒泡,肥得插根筷子能開花,肥得種把石子就結果?!闭媸强鋸埖每梢?,俏皮得可以,是酣暢淋漓的“肥”。而端木蕻良眼中的黑土地卻不僅僅是一個“肥”字可以說得盡道得明的,雄渾奔放,五彩斑斕,“沉郁”“深厚真實”⑦,沒有了王瑞春筆下心中“開花”似的輕松描寫,之所以有如此差異,實在是因為作者不同,境遇不同而已。

看來,東北這塊土地的“強烈香氣”,只為端木蕻良的鼻子開放,東北這塊土地上的“歡喜聲音”,也只有端木蕻良的耳朵才能聽到,而且,可能只是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之時的瞬間幻覺。我想,如果沒有九一八事變,如果端木蕻良沒有離開家鄉,流浪關內,那么,即使是端木蕻良也不一定聞到聽到,甚至也就沒有了《土地的誓言》這篇散文。閱讀這篇散文,“我們領略的與其說是北方大地的無限風光,不如說是作者心中連天的巨浪?!雹鄬W生心中自然沒有這種“連天的巨浪”,也就自然沒有端木蕻良眼中“北方大地的無限風光”。同樣,面對江南的土地,端木蕻良的心中也不會有“連天的巨浪”,江南的土地,可能只會勾起作者對東北家鄉更深的思念,江南土地的香氣和空氣中歡喜的聲音并不對端木蕻良開放,甚至也不對此時教室里我的那些江南學生們全部開放。

既然我們不能看到聽到作者筆下“土壤飄香,空氣歡喜”的獨特景致,那就讓我們分享作者情到深處土也香的奇妙體驗吧。

三、由此引發的對散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上面的課,因為是同課異構,另一位教師在這篇課文的最后設計了一個寫作延伸,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法,也寫一寫家鄉的土地。大家普遍認為這個環節很好,把閱讀和寫作結合了起來,是一個有效的延伸拓展環節。

但是,一定的言語形式實現一定的言語內容。要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法寫家鄉的土地,其實是學不會的,因為我們碰到的是同樣的難題,學生的心中還沒有“連天的巨浪”。那樣有力度的詞句,那樣的反復,那樣的排比,那樣的直抒胸臆,難道僅僅是形式嗎?沒有情感的泛濫,沒有熾痛的熱愛,能寫出那樣的句子嗎?因此,只有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土地也擁有像端木蕻良那樣的情感,學生才會使用課文那樣有力量的言語形式,否則,那只是一種偽寫作,不是出自學生情感表達的需要。有些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的情感,甚至還未完成對這塊土地作為自己“故鄉”的確認,熱愛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沒有徹骨的愛,也就沒有失去時徹骨的痛苦,也就不會有這么噴涌的愛的激情,也就不會有“泛濫”的“有力量”的言語表達。因此,學生在無法“占有”作者泛濫情感的情況下,寫作訓練只能蛻變為單純的技巧操練。

其實,翻看語文專業雜志,這樣無視散文個性特征的設計隨處可見。王國榮老師《〈土地的誓言〉的情感教學嘗試》在課堂上“合唱國歌,升華愛國情”。李祥軍老師《〈土地的誓言〉教學設計》、劉宏業老師《〈土地的誓言〉教學實錄》、蘇彩宋老師《視學情,譜教情——以〈土地的誓言〉為例談語文教師的情感生成》,都不謀而合地引用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來升華愛國情。其實,這些設計都是想“升華”散文中作者私人化的思想情感,使其變得“高大上”,變得“大眾化”,變得人人都可以“占有”。這種不把散文當散文教的行為,必然“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即‘走到作者之外?!迸艿健白髡咧狻?,也就消解了散文作為獨抒性靈的文類特征,“往往導致空洞地談論,往往導致教師及被教師牽引的學生在課堂里說些假大空的話……‘把人文上成了非人文”⑨。

對這個課例的反思,讓我認識到,雖然散文是中小學教材中的主導文類,但是散文閱讀教學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雖然在2006年語文教學界已經提出了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后又出現了很多研究散文教學的文章,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但是,對于散文這種文體,對于散文教學,我們很多一線的教師還是不甚了了,自行其是,所以誤教的很多,可嘆的是自己誤教了還不知道,包括我自己。

散文教學教什么?這個討論多年的問題,看來還是個問題,至少現在還是如此,而改進是艱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專家們的理論和一線教師的實踐還需要不斷地磨合。但是“散文教學所處的困境,也就是中小學教師幾乎每天都要遭遇的困境”⑩,因此,我們無可回避,我們只有知難而進。在促進散文教學的真正改觀上,我們沒有退路!

————————

參考文獻

①孔海立:《端木蕻良傳》,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頁。

②⑤⑥⑨⑩王榮生:《中小學散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9期。

③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系》導言,周紅莉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經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頁。

④李海林,王榮生:《散文教學要從“外”回到“里”》,《中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2期。

⑦端木蕻良:《我的創作經驗》,《萬象》,1944年4卷5期。

⑧鄭麗娜:《論端木蕻良小說的浪漫抒情的詩性特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2期。

[作者通聯:浙江平湖市黃姑中學]

猜你喜歡
端木蕻良誓言東北
端木蕻良與重慶復旦大學的情緣
誓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誓言
有一句誓言叫忠誠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誓言
“端木蕻良”筆名背后的故事
大東北的春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