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生態文化在庫區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5-07-05 18:08廖嚴
綠色科技 2015年5期
關鍵詞:庫區綠化生態

廖嚴

(重慶市云陽縣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重慶404500)

1 生態文化的認識理論

生態文化是現代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林業的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是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沒有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支撐,是缺乏先進文化內涵的林業,就不能稱為現代林業。

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隨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尖銳化,為了使環境的變化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化的方向發展,人類必須調整自己的文化來修復由于舊文化的不適應而造成的環境退化,創造新的文化與環境協同發展、和諧共進。生態文化還包括持續農業、持續林業和一切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態產業、生態工程、綠色企業,也包括有綠色象征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游,以及綠色生態運動、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諸多方面。

生態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選擇。建設生態文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21世紀人類新的文化選擇,是人類發展的綠色道路。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以否認自然價值為特征的文化,造成自然價值的嚴重透支,導致以生態危機為表現的文化危機,出現人類不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形勢。這也促使人類選擇新的文化,選擇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文化。

生態文化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新階段。人類文化經歷了自然文化一人文文化一科學文化這三個階段,現在將向生態文化的方向發展。生態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樹立現代生態和諧理念、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加強生態道德倫理宣傳教育。

2 生態文化在三峽庫區生態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生態文化是重慶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生態建設是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生態文化對重慶生態建設具有推動作用。

云陽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重慶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重要高地,最近10年來,生態文化在庫區生態建設中有著顯著地位并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江河綠色生態長廊基本形成

圍繞“一江四河”水系繪制藍圖,大力推進沿江、沿河綠化建設,精心實施沿江“布綠工程”、依河造林、圍橋造景、設景建園等綠化美化工程,聘請國家西北林業規劃設計院等科研院所的林業專家,對長江兩岸的綠化工程,進行高起點科學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地突出打造庫岸防護景觀林帶、生態經濟林帶、生態防護林帶“三帶”。形成了獨具云陽特色的生態長廊、風景長廊、文化長廊,為三峽庫區生態建設作出一定示范作用。

2.2 森林建設提升了城市宜居環境

堅持“城市、近郊、遠郊”三位一體和“公園、果園、田園”三園共生的創建理念,不斷發掘和豐富森林城市文化內涵,為廣大群眾搭建起休閑娛樂,感受生態文化的廣闊平臺。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人文格局,同時結合云陽的人文歷史,深度挖掘巴渝文化,把歷史文化融入到森林城市生態文化建設中來。新建森林屏障2萬畝,建成了龍缸、四十八槽、棲霞宮、歧耀山、龍脊嶺等4處森林公園,建立完善濱江、云頂、生態植物園等3處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和民德廣場1處歷史教育基地,濱江大道、移民大道、云江大道等城區主次干道的綠化用地面積均達到40%以上。積極開展綠化單位,綠化小區,綠化市街創建活動,涌現出了濱江花園、云陽中學、外灘小區、財政局宿舍小區、城鄉建委等一大批綠量足、綠化景觀效果好的居住區綠地和單位綠地。

2.3 構筑了道路、水系、農田綠色林網

堅持以城鄉道路、水系和農田為框架支撐,精心打造了覆蓋城鄉的綠色林網,全縣基本形成了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城鄉生態網絡,有效控制和改善了城市熱島效應,維護了城鄉生態安全。

(1)打造道路林網。堅持沿路建林,將60km的城市大道打造成高低錯落、色彩豐富、四季常綠、鮮花常開、視覺美感強的綠色景觀工程。重點打造渝杭高速公路云陽段80km景觀林帶,在高速公路兩側寬30~300m的紅線范圍內,集中連片造林6萬畝,形成了一條壯觀的景觀林帶。以適地適樹、優化配置的原則,全面推進省縣道路林蔭化、生態化、景觀化,在有條件的地段實行雙排或多排造林,完成了云利路、云開路省道綠化和盤九路、雙塔路、沙上路、鳳外路等16條縣鄉道綠化1200km。

(2)水系森林工程按照“水系園林化、塘庫花果化、水保規范化、功能多樣化”、“水邊有林、岸邊有果、四季有花、常年有綠”的“四化”、“四有”目標,重點抓好飲用水源水庫周邊和江河兩岸綠化,打造江河庫岸新景觀。完成梅峰、白蠟槽、九道、復興、七一、工農、中心等33座水庫以及南溪河小流域的綠化。

(3)打造農田防護林網。堅持因害設防,經濟效益和防護效能并重的原則,大力實施森林工程建設。全縣在農村通過營造速豐林、經濟林,生態林等,在各鄉鎮街近郊形成了林網交錯的農田林網,在廣大農村營造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農田林網建設景觀。

2.4 森林生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1)建設近郊生態林園,在云陽新縣城近郊的黃石、人和、巴陽、雙江、青龍、水口、盤龍、鳳鳴等鄉鎮街建成5萬畝優質柑桔、枇杷、桃李、葡萄等休閑采摘生態果園示范區,促進了森林生態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2)建設遠郊綠色田園,在農村建成并推出了一批集種植、養殖、休閑、觀賞為一體的綠色田園觀光區,如雙土鎮的“大可生態梨園”、農壩鎮的“生態藥園”、江口鎮的“生態板栗園”、養鹿鄉的“生態佛手園”、人和鎮劉家壩的“花卉林木生態基地”等。為農民群眾提供了創收致富的好平臺,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5 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通過加強的撫育管護和提高林地保存率,提高森林覆蓋率10%,減少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60km2,生態環境也將得到顯著改善。農村造林堅持以城鎮周邊、沿河、沿路及成片荒山造林為重點,疏林地補植補造和低效林改造同時建設,保持了水土,綠化了荒山,水系、河流、塘庫等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有效減少了洪澇、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等自然災害。特別是長江兩岸綠化,有效防治了三峽庫區的水土流失,加強植被的恢復,增強防水保水能力,減少了對水庫、河流的污染。同時對保障航運安全、美化庫區景觀環境也發揮了重要的保護作用。通過實施“一池三改”等農村基礎配套工程,有效改善了庫區群眾的居住環境,形成了庫區農村整潔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風尚。

3 庫區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民的共同參與,因此,在庫區生態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一些問題:一是公眾對生態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和參與不夠,生態文化建設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文化建設,但是目前公眾在參與生態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高,生態意識和保護生態的行為不規范。二是庫區生態文化開發建設產品單一、短缺,生態文化建設產品應是十分豐富,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開發建設的產品卻是非常單一,與人們的文化需求還有差距。三是庫區生態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庫區主要區域處在山區大農村,經濟基礎薄弱,生態文化建設中科普基地、場館及宣傳科普的標識、標牌、解說牌等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4 對策與建議

4.1 提升生態文化建設地位

從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幫助生態文化建設,切實加大對生態文化建設的投入加強各類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現有生態文化設施的配套設施逐漸建立規范的解說系統,不斷強化各類生態文化的生態教育、科普宣傳功能。

4.2 加強生態教育,提升全民生態意識

制定生態文化建設宣傳教育中長期計劃,明確宣傳的目標、任務和內容,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以普及生態環境知識和增強保護意識為目標的生態環境教育。尤其要抓好青少年生態知識教育,組織市民開展以認識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教育活動,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法人、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干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培訓,提升生態文化人才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也可向社會招募一些志愿者作為公園的生態知識宣傳員,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到自然、生態知識的教育普及,廣泛增強公眾的生態責任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深入人心。

4.3 開發生態文化產品,滿足社會需要

重視對生態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提煉,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開發一系列人們樂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建設的內涵,向社會提供更多、更有意義的生態文化產品,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以發揮生態文化在庫區生態建設更大的作用。

[1]何靈太.生態文化與生態文學譚_中國區域生態文化研究[EB/OL].[2012 - 02 - 15].http://blog.sina.com/s/blog _50b5983010ydor.html.

[2]王永文.關于建設現代林業的幾點思考[EB/OL].[2010-01-21].http://blog.sina.com/s/blog_4efeba740/00gion.html.

[3]程偉文.加強生態文化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2(20).

[4]胡春姿,俞 暉.我國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建設探討[J].林業經濟,2007,10(15).

[5]吳樹新.生態文化建設及環境教育[J].中國發展,2007,12(25).

猜你喜歡
庫區綠化生態
江埡庫區魚類群落組成和資源量評估
朱屺瞻《綠化都市》
“生態養生”娛晚年
河南丹江口庫區滑坡危害性評價及防治對策
住進呆萌生態房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中國科學技術館之屋頂綠化
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公投在即
我愛綠化
丹江口庫區舊石器考古調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