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綠了 職工笑了

2015-07-09 23:50
綠色中國·B 2015年5期
關鍵詞:林業局林區林場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以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確保森林資源總量增加和著力解決國有林場國有林區職工就業和社會保障為主要目標的這項改革,像春風一樣將吹遍中國大地。

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投入渠道不暢。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培育森林資源任務,雖為事業單位卻實行企業化管理,經費自收自支,“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沒有明確的支持政策和穩定的公共財政投資渠道。國有林區產權虛置,政事企不分,林區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森林資源消耗,導致可采資源枯竭、森林和濕地面積減少、自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產業結構單一、經濟轉型困難,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局面。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就到了盛夏。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試點情況如何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本刊記者從北到南走訪了部分國有林區,試圖為大家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國有林改革

圖景。

全面停伐的黑龍江國有林區

2014年4月1日,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在全國率先試點全面停伐。如今一年過去了,黑龍江林區產業轉型進展如何,職工的生活怎樣?記者近日來到東北邊陲原始大森林深處一探究竟。

在柴河林業局九寨林場,記者走過山門,順著河谷,在密林中一口氣跋涉了40多里路,仍未走出林場邊界。一個最基層的小林場尚且如此,黑龍江林區面積之廣袤,由此可見一斑。無際林海不正是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嗎?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就成為停伐后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的一項戰略抉擇。

九寨林場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是《智取威虎山》故事發生地。為讓游客體驗《智取威虎山》電影中的震撼場景,春節假期剛過,柴河林業局旅游公司副經理馬廣君就帶領林場職工,趁著旅游淡季趕建威虎廳。4月底時,威虎廳順利竣工。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黑龍江氣溫大幅回升,林區森林旅游迎來小高峰。九寨景區門票實行半價優惠,允許開車直接進山,引來大批游客。人們興致勃勃地涌入威虎廳,與栩栩如生的楊子榮塑像合影。在其他林區景點,“五一”人氣也很旺。山河屯林業局鳳凰山景區“早春登山賞雪游”,短短3天就接待游客6500多人次,創歷年“五一”游客接待新紀錄。

據初步統計,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僅黑龍江林區重點景區就接待游客近2萬人次,收入超過566萬元。如今,數以萬計放下斧頭的伐木工人,紛紛建起家庭旅館,架起觀光雪爬犁,當起導游。

系列森林生態產品則是停伐后黑龍江林區奉獻的另一份重禮。在海林林業局產業發展園區,記者見到營林工出身的焦孝營。今年42歲的焦孝營在上世紀末國家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后,就做起黑木耳、松子等林副產品批銷生意。去年他投資上千萬元,在園區建成堅果、菌類、谷類3套生產線,開展生態林產品精深加工。僅他一人就吸納了50多位林場轉崗職工就業。在山河屯林業局三木制藥廠,記者看到林區常見的刺五加、五味子等中藥材,被加工成片劑、膠囊。三木制藥廠有27個中成藥產品,全部就地取材。去年停伐后,制藥廠擴大生產規模,又吸納了來自林業局貯木場、纖維板廠的16名轉崗工人就業。生產廠長吳旭國說,三木正與國內知名大藥企洽談合作,計劃依托別人的銷售網絡,迅速將自家優質產品鋪向全國。

在柴河林業局威虎山飲品公司自動化流水線車間,記者見到林區取之不盡的松子、野山核桃,被加工成松仁露、野生山核桃露等罐裝飲料。公司負責人說,飲品公司“威虎山”牌3大系列11個生態產品已暢銷全國。柴河林業局還以飲品生產為核心,培育了10個龍頭企業,形成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現已開發出7大系列68個品種,取得了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總局旗下的黑森旅游集團共接待游客915萬人次,創收50.23億元;旗下的黑森綠色食品集團在全國建立“黑森”品牌旗艦店20個,綠色食品銷售額達50億元。黑龍江林區人不賣木材賣生態,依舊靠山吃山,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靠山吃山,砍樹賣錢,現在要保護生態,靠林區無際的林海致富。在黑龍江林區,停伐一年來,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加速向生態產業、非木產業轉型,去年總產值完成477.7億元,林區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向森林資源撫育、森林管護、林下經濟、非木產業轉崗分流,已逐步安置富余人員9.3萬。停伐導致的不少新難題正被逐步破解。

積極轉型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今年4月伊始,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結束了長達63年的采伐歷史,各林業局開始積極探索轉型發展之路。數十年的采伐,讓林區人形成“木材就是資源,離開木材就沒有了依托”的思維定式。停伐了,沒有了木材資源,今后的路怎么走?林區人一時沒了主心骨。

危機就是轉機,轉機就有生機。綽源林業局轉變發展思路,在中草藥種植、畜牧業、森林旅游、礦泉水開發等綠色產業上下功夫。

在林下中草藥種植方面,綽源林業局在原有1000余畝種植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返魂草、芍藥等中草藥產業發展,計劃利用兩年時間重點在育林林場至烏丹村總長22公里的公路兩側再打造林藥間作基地3000畝,實現林下中草藥的規?;N植和市場化運作。林業局鼓勵職工自投資金開展中草藥種植,并根據實際情況為有種植意向的職工提供種植區域。同時,內蒙古森工集團計劃投資50萬元,在綽源林區建立林區中草藥種源科研示范基地,助推綽源中草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綽源林業人還把發展目光投向森林旅游業。綽源林區有國家AAA級森林公園,有烏丹河、摩天嶺、青嶺湖等著名景點,可開展高山濕地生態游、歷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今年,綽源林業局結合自身優勢搭建投資平臺,加快國家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的開發建設進度,并根據自然環境和林區人文風俗,增加一些具有林區特點的觀賞、游玩項目,打造綜合性休閑娛樂餐飲基地。綽源還以梨園山莊為中心,做好周邊道路提升和綠化美化生態環境工作,并選擇適合的空地養殖家禽,供游客參觀和食用。前不久,綽源國家森林公園還迎來了呼倫貝爾唐朝戶外俱樂部的40余人旅游團前來開展登山攝影采風活動,成為綽源林區停伐后的首批森林旅游采風團。

在綽源林業局的支持下,林區各單位也紛紛轉變思路謀求轉型發展。貯木場主任陳振義說,貯木場今年購進8000余根柞木段栽培黑木耳,并利用貯木場區的空閑地種植芍藥和返魂草,還計劃搭建日光溫室大棚發展反季節蔬菜。育林林場也從河北省購進麝香鼠,搞起了特色養殖。

綽源林業局還依托嶺西水草豐美優勢大力發展牛、馬、羊養殖,打造養殖基地,鼓勵翠嶺林場干部職工飼養牛、馬、羊。林業局為翠嶺林場提供25萬元無息貸款作為啟動資金,5年后還本,并為其提供了3年優惠越冬飼草,促使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翠嶺林場部分職工通過養殖基地的建設,實現轉產分流再就業。

部分林區職工在林業局的鼓勵和支持下,還開了飯店、林家樂、雪糕小作坊等,有的還當上了林政檢查站的管護員。綽源林業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分流就業、轉產轉型,確保企業停伐“停得住、不反彈、能致富”。

生態旅游搞活了白云山林場

在江南的春色里,浙江省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萬木蔥蘢、清流潺潺,迎來了又一個生態游的高峰。這個已近“九十高齡”的國有林場,歷經興衰變遷,乘著國有林場改革的春風,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

白云山生態林場創建于1927年,是浙江省最早一批建立的國有林場。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成立了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事業單位,經營總面積3.95萬畝。從20世紀末開始,隨著林場停止采伐,這個自收自支型的國營單位斷了經濟來源。

“因為資源銳減、人員增加,林場職工收入朝不保夕,生活難以為繼,許多職工不得不另謀出路。到2007年改革前,林場已負債290多萬元?!被貞洰斈?,現任林場場長毛小榮依然心情沉重。

“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國有林場的定位不清?!丙愃惺虚L黃志平說。不事不企、不工不農、不城不鄉的尷尬身份,使國有林場長期處于邊緣化境地。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成為當時林場境遇的真實寫照。

2007年,白云山林場成為浙江首批進行改革的林場之一?!皣辛謭龈母锏年P鍵就是‘定性定編定經費,財政兜底解決林場后顧之憂,釋放發展活力?!闭憬×謽I廳副廳長楊幼平說。

本著保障林場生態、改善職工民生這個出發點,浙江省在國有林場改革過程中,從功能定位、財政投入、理順體制等多方面一路開綠燈,為林場改革創造條件。借助改革政策,根據生態公益林占比94%且地處市郊的實際,白云山林場被確定為公益性國有林場,按照準公益類事業單位管理。發展目標由“解決職工基本保障”,轉變為“培育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質量,提供生態產品,建設生態屏障”。林場職能也由發展“砍樹經濟”轉變為“看樹經濟”。

改革過程中,林場采取定編不定人的靈活方法,通過自然減員逐步過渡到核定編制。201名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職工遺屬、計劃外職工均得到妥善安置,沒有人因改革而下崗。

“改革之初林場作出承諾,一定不能讓一個林場人失業。他們在林場最艱難的時期不拋棄、不逃避,幾代人為林場建設付出了努力。如今改革完成,承諾兌現?!泵s說。得到財政保障后,職工工資由原來的年均2.1萬元提高到7.6萬元;基礎設施、森林培育、機構經費、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等全部納入市財政預算??吹搅謭龈母锏淖兓?,在外打工的老職工何蘇茂第一時間趕回來競聘上崗。

收獲了改革的紅利,白云山人卻沒有就此滿足。他們設定了新的目標:建設成為生態林場、城市林場、平安林場、民生林場、活力林場“五型林場”。按照這個發展方向,白云山林場憑借區位優勢,積極營建森林公園。林場通過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年森林采伐量從10年前的3000立方米,到目前完全停止經營性采伐,森林蓄積量從2007年的18.6萬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28.3萬立方米。2006年以來,林場各項資金累計投入2.3億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成森林公園入口綜合區免費向市民開放,每年吸引80多萬市民前來旅游、休憩。

“既然確定了國有林場的公益屬性,那就要讓更多群眾能感受、共享林場的生態效益、綠色福利?!闭憬×謽I廳廳長林云舉認為,國有林場既要改革也要發展,開發森林旅游是林場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浙江,像白云山林場這樣明確公益性質定位的林場已有86個。

保障民生的撫州國有林場

走進江西撫州,從地方黨政領導的欣慰,到改革參與者的釋然,再到林業干部職工的笑臉,你可以隨處、隨時感受國有林場改革帶給這里的積極變化。

羊年春節,對于東鄉縣甘坑生態林場的干部職工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元月,退休職工領到了改革后的社保工資,瞬間從之前的405元,提高到2000多元。3年的危舊房改造有序推進,70平方米的樓房、90平方米的平房,相繼入住。醫療保險也全部落實。

新年的鞭炮燃放得熱烈而持久。73歲的吳才生,退休工資從800多元調到2870多元,提筆寫下春聯:拆危房不忘好政策、住新屋感恩共產黨,橫批:共產黨萬歲。

與他一樣歡喜的,還有林場69歲的退休職工黃元生。他在林場干了44年,2003年退休領起了每月120元的生活費。生活艱難,職工們就到縣里上訪,“鬧一次工資加20”;他還曾3次到省林業廳上訪,認定那是管他的最高部門,“要上吊也去找棵大樹”。

黃元生的退休工資現在是2030元,老伴每月拿到1800多元,生活頓時變得寬裕。老兩口住著改造后90平方米的房子,過起了含飴弄孫的幸福生活。

一項涉及近萬人的改革,社會滿意、林場滿意、職工滿意;一項支付了7.4億元成本的改革,沒賣一棵樹一畝地一片山一間房;改革前職工頻頻堵門上訪,改革后干部職工握手言歡。每一天,撫州58個納入改革的單位都有好消息傳來。心定才能謀事。后顧之憂解除,干部職工一心一意保生態、培資源。

改革前,撫州國有林場成了社會的邊緣群體,不城不鄉、不事不企、不農不工,不要說發展,生存都困難。國有林場有事業性質、沒事業編制,工資要自收自支,累計債務約4.9億元,1748人沒有參加養老保險,2168人沒有參加醫療保險,東鄉縣甘坑林場連續13個月不發工資。

“要想保住一方生態,必須善待這批職工?!睋嶂菔谐崭笔虚L于秀明說。

始于2011年4月的這場改革,2014年9月強勢推進。撫州市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下轄發展改革、財政等11個部門。目前,改革已實現重組、定性、保障、減員、剝離、轉換、安全、穩定8個到位。全市國有林場從47個重組為28個,其中公益型24個;公益型林場核定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編制583個;納入改革的9351名職工,實現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全覆蓋;妥善分流安置職工4379人,辦理特殊工種提前退休623人;場辦學校和醫務所剝離移交地方;公益型林場編制內人員和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生產性用工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沒有出現群訪等重大信訪情況,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林場滿意,職工滿意,社會滿意。撫州市林業局黨委委員、調研員傅明說:“各方的擔心懷疑,變成了皆大歡喜?!?/p>

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改革剛剛拉開序幕,改善生態與改善民生是本次改革的根本目的。從記者的觀察中不難看出,政府承擔改革成本,林區職工分享改革紅利,社會收獲生態保障,確實達到了多贏的效果。也只有這樣,這項涉及千萬林區職工和國家生態安全的改革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猜你喜歡
林業局林區林場
記游哈林區(節選)
省林業局舉行系列活動慶祝建黨100周年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淺談大楊樹林業局森林防撲火工作的現狀及對策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林場住宅
溫室桃樹周年管理歷
黑棗樹周年管理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