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2015-07-18 01:35尤東輝
科學中國人 2015年21期
關鍵詞:行政區生態效益國土資源

尤東輝

吉林東豐縣國土資源局

淺析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尤東輝

吉林東豐縣國土資源局

國土規劃本著合理利用各種國家資源的目的,充分考量經濟布局結構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由此去實現對于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治。顯然其涉及到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處理,就應該在進行國土規劃過程中樹立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生態環境。文章從這個角度出發,首先探析了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并總結和歸納了當前國土規劃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倡導要在國土規劃過程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使得國土規劃方案具備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展現出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來。

國土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

國土規劃作為宏觀空間布局規劃,其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處理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主導性計劃。長期以來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往往將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量上,忽視了處理資源與經濟,生態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由此使得現階段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因此,積極探析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必要。

一、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倡導在國土規劃過程中,樹立科學發展觀,倡導生態環境保護,是存在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原因的。具體來講可以將其歸納為如下的內容:

1國土規劃是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國土規劃在現有國土資源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對于重大建設活動進行規劃,對于區域國土資源項目進行針對性的管控,能夠適時宜的結合地區的優勢資源,實現國土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使得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達到統一的狀態,這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以強制國土資源管理的方式實現對于部分有限資源的保護,并且使得資源使用朝著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發展,可以使得國土資源利用率得以提升,這也是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的。

2生態環境保護是引導國土規劃的指導思想。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實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處理越發成為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尤其在全球性環境問題不斷出現,生物多樣性銳減,水土流失嚴重,溫室效應明顯等,都在告訴我們如果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勢必會有資源耗盡,環境惡劣的一天。為此,積極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倡導以科學發展觀去引導國土規劃,處理好國土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充分展現出國土規劃方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融合。

3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土規劃不斷追求的目標。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家越發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戰略,也開始思考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做好權衡。此時的國土規劃作為資源規劃分配的重要手段,也開始積極思考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就是說對于現階段的國土規劃工作來講,應該將如何保證當前區域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問題,如何規避國土規劃中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問題。簡單來講,生態環境保護已然成為當前國土規劃不斷追求的目標。

二、現階段國土規劃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

1行政區間意識制約生態環境保護。受到傳統國土規劃體制的影響,以行政區為單位進行規劃,強調行政區域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忽視了行政區之間的資源利用分配。這種行政區間意識的存在會造成以下困境:其一,地域之間的國土資源聯系被行政區間所隔斷,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進步;其二,行政區間要求規劃的穩定性,一般都不會擺脫自身行政區的框架,此時就難以實現與其他行政區間的溝通,這就可能出現各行政區間埋頭做好自身國土規劃,忽視了區間內造成的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問題。

2國土規劃時效影響生態環境保護。一般情況下,國土規劃作為宏觀調控方案,其時間跨度比較長,少則20年,多則30年以上。如此長的規劃時效,不僅僅要求規劃方案的預見性,還需要保證規劃指標是可調整的。但是實際上國土規劃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的是近期的資源開發,生產布局,忽視生態環境保護,而對于中長期規劃的管控也變得難以實現,這就很容易造成規劃初衷方向的偏離。這也是造成國土規劃難以踐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國土規劃固性牽制生態環境保護。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當前國土規劃的內容比較固定,目標明確化,指令性明顯,如此固性的要求顯然沒有將市場機制考慮進去,無論是市場應變能力,還是規劃效能,往往都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另外,國土規劃多數情況下關注的是最終的規劃結果,忽視了對于規劃過程的管理和控制,而生態環境保護正好是國土規劃中的重要過程部分,這樣的固定化模式也是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

4國土規劃調控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當前國土規劃調控的方式方法依然存在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具體來講,其主要表現在:其一,缺乏健全的國土規劃法律法規,難以將國土規劃納入到法律體系,不利于國土規劃的法制化發展;其二,國土規劃管理組織機構不完善,難以形成內部監控機制,也難以發揮國土規劃部門的效能;其三,國土規劃方案的權威性不強,沒有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數情況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的特點。

三、國土規劃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

改變國土規劃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現狀,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去實現國土規劃運行機制的改革。具體來講,筆者倡導積極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實現國土規劃主體的公眾化。實現國土規劃主體的公眾化,就是引導公眾參與到國土規劃中去,改變以往以國土規劃部門為主導的決策機制。這是因為:國土規劃的目標是要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力的提升,既然事關公眾利益,就應該有公眾參與到決策中去,這不僅僅充分體現出我國執政為民的理念,也能夠實現國土規劃方案的合理化和科學化發展。具體來講,應該積極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其一,國土規劃部門積極構建國土規劃民眾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多種信息溝通渠道,實現民眾與國土規劃部門之間聯系的加強;其二,國土規劃部門應該放低姿態,轉變服務模式,積極聽取民眾對于國土規劃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國土規劃方面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將其整合到國土規劃方案中去。

2促進國土規劃生態意識覺醒。針對于當前國土規劃生態意識淡薄的問題,應該積極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國土規劃效果評價機制,將國土規劃的生態效益作為重要考量尺度,避免單一從經濟角度去考量的審核和評價方式,以此去實現國土規劃生態意識的覺醒;其二,高度重視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使得國土規劃部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且積極在規劃的過程中將生態環境因素考慮進去;其三,建立嚴格的國土規劃方案審核機制,從經濟角度,社會發展角度,生態環境效益綜合考量,對于存在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國土規劃方案,應該予以駁回,避免其對于實際社會資源的不良配置。

3健全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法律。我國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法律體制的缺失,也是影響當前國土規劃工作生態效益體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在此方面進行規劃設計:其一,積極將國土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到法律保護體系中去,以此強制要求國土規劃將生態效益納入其中,以保證國土規劃工作朝著法制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其二,積極結合區域國土資源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政策,處理好區域生態環境與國土資源利用之間的關系。

4調整國土規劃調控方式方法。首先,積極引導更多的專家和學者參與到國土規劃生態效益方面的研究,將國外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引入進來,如區位論,中心地理論等,為促進我國國土規劃調控理論體系的構建打下基礎;其次,不斷改變以往的國土規劃調控模式,注重將市場機制運用其中,實現動態化調控和管理,保證其能夠結合不同的宏觀調控情況,做出適時的調整和改善;最后,不斷總結和歸納自身國土規劃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經驗,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實現有針對性的改善和調整。

四、結束語

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國土規劃是因地制宜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是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有效途徑;而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土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國土規劃追求的重要目標。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國土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國土規劃方案的生態效益將不斷展現出來,并且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1]鄭偉元.國土規劃的借鑒和創新[J].中國土地.2010(04)

[2]劉延書.國土規劃與資源環境保護[J].今日國土.2009(01)

[3]《遼寧省國土規劃》課題組.我國國土規劃的經驗教訓與戰略思考[J].國土資源.2009(04)

[4]《遼寧省國土規劃》課題組.發達國家國土規劃的經驗與啟示[J].國土資源.2009(05)

[5]劉新衛.基于政府職能轉變視角的國土規劃[J].國土資源情報.2008(01)

[6]劉新衛.開展國土規劃促進主體功能區形成[J].國土資源情報.2008(06)

[7]國土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題[J].國土資源.2007(10)

[8]黃勤.新時期我國發展規劃與國土規劃的關系[J].社會科學研究.2006(03)

猜你喜歡
行政區生態效益國土資源
基于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的土地資源管理模式
京字頭
漫談生態效益特性
森林生態效益評價軟件系統的研建1)
淺談信息化背景下國土資源管理模式創新
上榜派出所統計表
上榜派出所統計表
淺談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的創新路徑
國土資源的規劃管理研究
大興安嶺年創生態效益16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