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隔的文明

2015-07-20 02:51安徽楊鍵
名作欣賞 2015年19期
關鍵詞:王維陶淵明山水

安徽 楊鍵

無隔的文明

安徽 楊鍵

《不死者》《古時候》《多年以后》《荒草不會忘記》《跪著的母子》這五首詩大抵寫的都是與自己的文明中斷以后的痛苦。我們自己的文明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中國人的心是通于無常的。

民國詩僧八指頭陀在他七八歲還是個放牛娃的時候,有一回,正在河邊放牛,忽然看見河邊的桃花給風一吹就落下了,他就落下淚來,沒過多久就出家了。明代才女葉小鸞厭繁華、愛煙霞,她是在婚前五日故意死去的。那天小鸞神清氣爽,念佛之聲歷歷在耳,須臾在母親臂中而逝。小鸞的心也是通于無常的。另一個人叫董說的人,也同小鸞一樣厭繁華、愛煙霞,無師自通地敏于無常。董說有各種奇行怪癖:他愛焚香孤坐,愛舟居聽雨,有看山癖、泉石癖、云霞癖、焚書癖,酷嗜鐘聲,喜與寺為鄰,常慟哭,常后悔。

通于無常有什么好處呢?就是人的心可以保持空性的狀態。我們的心都太滿了,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什么空人?!翱铡痹谖覀兊臍v史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陶淵明和謝靈運是六朝的空,王維是唐代的空,辛棄疾是宋代的空,倪云林是元代的空。陶淵明的貢獻我以為有兩樣,究其根本,都是在空上的貢獻:一是他寫出了《歸田園居》《歸去來兮》這樣的作品,二是他對“桃花源”的命名。六朝時期的另一個空人是謝靈運,但他的空是很不徹底的,我稱之為半個空人,雖然如此,他也能比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更清楚、更有智慧地看到山水才是人的退守與歡樂之地。唐代的空人有很多,但王維和白居易是最大的空人;蘇東坡和辛棄疾是宋代的空人,王通稱其為“放人”,他在四十一二歲的壯年退隱農村,在那里閑居了二十年左右。倪云林一生只畫太湖、枯石、枯樹,無為到了極處,他的山水是那樣隱忍、啞默、蘊而不露,就那么幾座山,幾棵枯樹,就那么一條不算寬闊、不著一筆的河水,卻能寄至味于淡泊。云林是那種追求無痕的畫家,他因淡到極處,舍到極處,而豐富了起來。云林在他的時代所做的就是放棄,其實就是留白。他放棄了家里的財產,寄情山水,去太湖歸隱,徹徹底底做一個漂泊之人,做一個無家、無國之人,并用他在太湖上漂泊的二十年向我們證明:國家可以變易,山水精神則永恒常在。這些空人其實都是通人:陶淵明通于桃花源,王維通于終南山,蘇東坡通于陶淵明,倪云林通于太湖水,吳鎮通于漁樵心。說到這里,我才發現,陶淵明、謝靈運、王維、辛棄疾、倪云林等,其實都是作為山、作為水來存在的。說到山水,其實它就是中國人的人生。因為只有在山水里,才有正常的人生;只有在山水里,才有空性的人生。

中國有幾個特別偉大的時代,都是崇尚空性的時代,漢、唐、宋皆是如此。我們這個時代崇尚有,崇尚金錢決定一切,所以很難有感通,沒有感通也就沒有偉大的興起。初唐時的寒山、王梵志是純空之人,王維是接近了純空,白居易是虛實相間之人,韓偓、韋應物是向空學習之人??諑缀踟灤┝颂拼?,宋代亦復如是,黑白山水,單色瓷器,連皇帝都信奉空性,因為他相信文人,而文人正是來留白的。雖然也受難,也生死,但一個時代都往素淡、瑩凈處走。那么元代的空人是誰呢?主要是倪云林、曹知白、吳鎮。云林后來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去與太湖這樣大的空白相融相通,最后畫出了那樣虛淡、清瘦、無為的山水??瞻左w現在視覺藝術上,文字反而減弱了,似乎只有馬致遠等人。直到民國我們都還有空人,如弘一法師,這個時代似乎沒有什么空人了,也就很難有通人、有偉大的興起。唯有空才能通,唯有通才有偉大的興起,沒有偉大的興起就不可能有偉大的文學、偉大的藝術。

因為我們偉大的古人的心是空的,所以我們的漢語才是一種與萬物沒有隔閡的語言,所以我們的文明才是一種無隔的文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變得不通天,不通地,不通草木,不通生死,所以我們的白話新詩雖然有近百年的歷史,依然得要重建我們漢語的空性、韌性、靈性,重建我們漢語的宮商角徵羽,重建我們漢語的桃花源、逍遙游,與歸去來兮,乃至最終重建我們漢語的山水精神與禮樂精神,似乎這些才是安頓我們身心的密碼。這幾首詩都寫于十幾年前,我那時就是這樣想的嗎?

作 者: 楊鍵,詩人,著有詩集《暮晚》《古橋頭》,獲首屆劉麗安詩歌獎,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年度詩人獎,首屆宇龍詩歌獎。

編 輯:趙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王維陶淵明山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山水間》
趙雷:忘我于山水之間
山水朋友
楠溪江:陶淵明筆下的“古樸天堂”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論“持之以恒”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