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眩暈癥的療效觀察

2015-07-25 03:13谷繼亮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4年17期
關鍵詞:半夏白術天麻湯利多卡因

谷繼亮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眩暈癥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88例眩暈癥患者的病歷資料,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102例(定眩湯加減+利多卡因),對照組86例(半夏白術天麻湯+利多卡因)。兩組均治療7天為1個療程,7天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療效。結果 觀察組痊愈時間、顯效時間和有效時間(0.5±0.2,1.5±0.4,2.5±0.7)天均顯著少于對照組(2.6±1.5,3.2±1.8,4.0±1.9)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92,2.903,3.011,P<0.05),提示利多卡因聯合定眩湯加減的起效時間少于利多卡因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的起效時間,兩組起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效率81.37%,對照組有效率為80.23%,兩組患者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3.031,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眩暈癥療效確切,利多卡因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或定眩湯加減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聯合定眩湯加減起效時間短。

【關鍵詞】眩暈癥;半夏白術天麻湯;利多卡因;定眩湯加減

【中圖分類號】R764 【文獻標識碼】A

眩暈癥是神經內科疾病臨床常見癥狀,作為一種主觀感覺障礙,其病因與周圍神經疾病和中樞神經疾病導致的前庭系統和小腦功能障礙有關[1]。臨床癥狀表現為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眩暈,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癥狀。為觀察和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眩暈癥的療效,筆者對本院188例眩暈癥患者進行了不同治療方法的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神經內科診治的188例眩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2例,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6.5±18.3)歲,病程2天~24年。臨床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55例,美尼爾綜合征15例,頸性眩暈32例。對照組86例,其中男23例,女63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7.5±20.8)歲,病程6天~21年。臨床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8例,美尼爾綜合征19例,頸性眩暈29例?;颊呔憩F為不同程度的視物旋轉、頭暈、惡心、嘔吐,經心電圖排除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利多卡因75~100 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緩慢靜滴,并酌情給予少量鎮靜藥、鈣離子拮抗劑,嘔吐嚴重者給予加強支持治療,總療程平均5天。加用定眩湯加減,方中天麻15 g、鉤藤15 g、石決明30 g(先煎)、女貞子15 g、甘草5 g、川芎10 g、白芍15 g、茯苓15 g、澤瀉15 g、石菖蒲

12 g、法夏15 g、白術12 g。將上述諸藥浸泡30 min后以水煎服,1劑/d,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連服10天為1個療程。加減:氣血虧虛加黃芪、黨參、當歸;腎精不足加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痰濕加膽星、陳皮;血瘀加丹參、牛膝、赤芍;嘔惡加竹茹、蘇梗、代赭石;高血壓加葛根;夜寐不安加酸棗仁、遠志、麥冬等。

對照組:利多卡因75~100 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緩慢靜滴,并酌情給予少量鎮靜藥、鈣離子拮抗劑,嘔吐嚴重者給予加強支持治療,總療程平均5天。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中半夏15 g、白術15 g、天麻15 g、甘草6 g、生姜10 g、陳皮12 g、茯苓15 g、大棗3枚。將上述諸藥浸泡30 min后以水煎服,1劑/d,分2次口服,10天為1療程。加減:氣傷血虛加用黨參15 g,黃芪15 g,當歸10 g,川芎10 g;血瘀加桃仁12 g,紅花12 g;肝陽上亢加龍骨25 g,牡蠣25 g,珍珠母130 g;痰濁重加用膽南星

12 g,竹茹6 g。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起效時間比較

觀察組痊愈時間、顯效時間和有效時間(0.5±0.2,1.5±0.4,2.5±0.7)天均顯著少于對照組(2.6±1.5,3.2±1.8,4.0±1.9)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92,2.903,3.011,P<0.05),利多卡因聯合定眩湯加減的起效時間少于利多卡因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的起效時間,兩組起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療效比較

療效比較結果,觀察組有效率81.37%,對照組有效率為80.23%,兩組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3.031,P>0.05)。利多卡因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與利多卡因聯合定眩湯加減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3 討 論

眩暈是一種機體的主觀癥狀,是一種機體對于空間關系的平衡感覺和定向感覺的障礙,其病理基礎通常為前庭部位的病變。病機為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經功能失調或腦供血障礙導致膜迷路血管痙攣,迷路神經興奮性增高,迷路積水等微循環障礙所致?;颊咄鶗a生自覺自身或外界景物轉動或晃動的幻覺,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血壓、脈搏改變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綜合癥狀。其病因為頸椎病或動脈硬化所致的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梅尼爾氏癥及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迷路炎和前庭神經炎也會導致眩暈癥[2]。為探討中西藥結合治療眩暈癥的療效,筆者對本院188例眩暈患者進行了利多卡因聯合不同中藥的分組對照研究。利多卡因治療眩暈癥的機制是通過其解除血管痙攣,擴張腦部微動脈,降少血液中凝栓物質的含量,避免血小板聚集,從而有效治療腦血管性、前庭行和內耳性微循環眩暈為臨床癥狀的疾病。古代醫書中,眩暈有多種名稱,如頭眩、掉眩、眩冒、目眩、癲眩等。中醫理論認為眩暈多因素質薄弱、憂思郁怒、飲食厚味、病后體虛致氣機逆亂、風夾痰阻滯經絡、蒙蔽清室引起,歸納起來,其病機總不越風、火、痰、瘀、虛五字,本虛標實,虛實挾雜?!兜は姆āゎ^暈》中則偏重于痰,有“無痰不作?!钡闹鲝?,提出治痰為先的方法。在臨床上須詳察病情,辨證治療,至于治法,也有從本、從標之異。急則多偏實,可選用熄風、潛陽、消火、化痰等法則治其標;緩者多偏虛,當用補益氣血,益腎養肝,健脾等法則,治其本為主[2]。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眩暈癥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進華,秦 霞,倪 艷,施 葹.半夏白術天麻湯的組方規律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05):89-91.

[2] 曲玉梅,趙錦霞,劉雪穎.眩暈癥的臨床分型與中醫辨治療舉隅[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9):133-134.

猜你喜歡
半夏白術天麻湯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結構研究
術中持續靜脈輸注利多卡因的應用進展
半夏白術天麻湯在高血壓病中的運用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80例療效觀察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甘麥大棗湯治療風痰阻絡型中風后抑郁50例臨床觀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治療約診間疼痛和預防腫脹中的作用
地西泮聯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產鎮痛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48例
利多卡因治療難治性哮喘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