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擲最后用力“鞭體”的提出及做功特征研究

2015-08-04 06:13劉連山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廣東韶關512005
韶關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鍵詞:能量轉移

劉連山,王 玲(韶關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韶關512005)

投擲最后用力“鞭體”的提出及做功特征研究

劉連山,王玲
(韶關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韶關512005)

摘要:以投擲最后用力階段人體運動器官工作形式為主要研究因子.從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和運動力學等方面,對投擲的最后用力階段中不同時相瞬間,各鞭體所執行的任務和分工與合作的工作形式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得出:在最后用力的極短時間內,共有八條鞭體同時參加做功,并對八條鞭體進行了命名和分類的最新提出;鞭體的提出為投擲最后用力階段的復雜技術進行了解體簡單化,對投擲最后用力技術的指導和掌握以及教學訓練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投擲;鞭體;最后用力;肌肉群;支撐鞭打;能量轉移

庖丁解?!繜o全牛,是因為庖丁已有精湛、嫻熟的解牛技術.如果人們對投擲最后用力技術也能達到庖丁的解牛技術,那么,對投擲最后用力技術分解研究也將會顯得非常簡單.因此,要更快掌握投擲最后用力技術,對最后用力階段各環節的工作特征以及人體各運動器官參與做功的形式必須有系統的認識,并且知道肌群做功的合理性順序,對最后用力機體組織的分工與合作方式能有更精確的了解之后,自然能把復雜的最后用力技術解體為簡單化.文中重點研究了最后用力時人體各肌群參與做功的特征,對不同時相瞬間運動器官的不同任務進行了“解?!毖芯?,以及解體后的肌群進行了命名和分類,鞭體最新提出在日后的其他運動項目研究中,希望對運動生理學專業人士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鞭體”的提出與分類

1.1對鞭體和鞭打的敘述

“鞭體”是一個抽象名詞,像一條鞭子的機體.是指人體在運動時的身體或身體上的某些運動器官、骨骼、關節及其附著的肌肉和韌帶,或者關節與關節之間連成一個單體或一條復合鏈式的組織,并且能夠把能量依次疊加并傳遞的導體,稱之為鞭體,鞭體是由鞭根、鞭根末梢組成.人們在運動生物力學上把這種克服阻力或自體位移過程中,肢體依次加速與制動,并使下一環節或末端環節產生極大速度或能量的動作形式稱為鞭打動作,鞭體的做功形式就是鞭體鞭打動作的表現形式[1].當鞭體長度在一定的范圍內時,鞭根越粗鞭體末梢越細,產生在末梢上的速度越大,能量也越大,與大關節帶動小關節,大肌群帶動小肌群的合理性做工形式一致.

圖1 人體骨骼

1.2鞭體的分類與命名

從人體骨架結構圖肌肉的組成和骨骼分布分析(見圖1),可根據鞭體軸數量的多少可分為單軸鞭體和多軸鞭體.單軸鞭體是指只有一條軸的肌體,由于髖關節的特殊性構造,把髖關節體(骨盆)定為單軸鞭體.多軸鞭體是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單軸組成的肌體[2].人體在投擲最后用力中共有八條鞭體組成的網絡鞭體參與做工,即兩條最長鞭體、一條網絡鞭體、一條軀干鞭體、一條肩軸鞭體和一條單軸鞭體.從人體上肢依次往下命名為:①右上鞭體:有腕關節w1、肘關節z1、肩關節 j1三關節組成;由右側臂肱骨、尺骨(橈骨)、手掌(腕骨、掌骨、指骨)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②左上鞭體:有腕關節w2、肘關節z2、肩關節j2三關節組成;由左側臂肱骨、尺骨(橈骨)、手掌(腕骨、掌骨、指骨)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③肩軸鞭體:由左側j1肩胛骨、左側鎖骨、胸骨、右側鎖骨、右側j2肩胛骨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④軀干鞭體:由頭A、頸椎B、胸椎C、腰椎D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⑤髖軸鞭體亦稱單軸鞭體:主要由髖關節k1-k2(骨盆)組成.雖然髖關節由髖骨的髖臼和股骨頭組成,但是髖關節囊較厚,并且很緊張,關節窩深且受到髂骨韌帶、趾骨韌帶、坐骨韌帶和股骨頭韌帶的加固而使髖關節堅固性大,靈活性小,近似完整的一塊大骨頭即類似杠桿的作用[3],因此稱之為單軸鞭體.⑥左下鞭體:有髖關節 k1,膝關節,踝關節三關節組成;由左側股骨、脛骨(腓骨)、足掌(跗骨、跖骨、指骨)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⑦右下鞭體:有髖關節k2,膝關節x1,踝關節h1三關節組成;由右側股骨、脛骨(腓骨)、足掌(跗骨、跖骨、指骨)以及其附著的肌肉韌帶組成.⑧網絡鞭體:網絡鞭體呈“x”型,是由左上鞭體、軀干鞭體、右下鞭體和右上鞭體、軀干鞭體、左下鞭體交叉形成網狀的鞭體,即②-④-⑦與①-④-⑥相交組成的鞭體.按照鞭軸組成的長短,人體中又可分為次長鞭體l1和最長軸鞭體l2(見圖2)[2],即由右上鞭體、右半肩軸鞭體、軀干鞭體和右下鞭體構成了最長軸鞭體,也稱為右長鞭體(與右長鞭體對稱的鞭體稱左長鞭體,筆者以右手作為投擲臂研究,因此把左側忽略).由右上鞭體、右半肩軸鞭體、軀干鞭體和左下鞭體構成次長鞭體.次長軸鞭體是推動與配合最長軸鞭體做功,在產生力量與爆發能量整個過程中,次長軸鞭體是起關鍵作用的.在最后用力階段不同時相狀態最長鞭體和次長鞭體的任務與工作方式呈復合工作形式階段不同其任務有所不同.

圖2 鞭體線路圖

2 最后用力階段不同投擲項目各鞭體工作特征的分析

2.1推鉛球最后用力過程中各鞭體參與工作的形式

2.1.1推鉛球最后用力階段的起止點

在人體即將完成滑步時右下鞭體的鞭根末梢 a1觸地前(以右手為投擲鞭體為例,下同),左下鞭體即將觸地的瞬間,右長鞭體仍然保持著原來的側滿弓形不變狀態,肩軸鞭體與髖軸鞭體還保持著“十”字交叉扭轉狀態.這時候人體是僅僅依靠滑步獲得的速度和力量來促使身體的位移.雖然在左腳著地前髖軸鞭體右端在右下鞭體向上的鞭打推動下,向投擲正前方向會有一定的轉動,但那時候左下鞭體還沒有著地形成強有力的網絡鞭體的雙支撐,因此,推鉛球真正的最后用力是從左下鞭體末梢a2著地瞬間到鉛球離開右上鞭體末梢b1止的這一段時間.

2.1.2左下鞭體與左上鞭體協調配合的工作特征

投擲最后用力是由最后用力的準備加速部分和最后用力的加速部分組成.當左下鞭體末梢a2觸地后,膝關節經過極短的時間緩沖后即刻向上鞭打頂撐的瞬間就出現了最后用力的加速階段.左下鞭體著地瞬間,由于左下邊跟末梢a2的快速支撐后的反作用力傳遞會使右下鞭體向上鞭打,髖軸鞭體要保持原來的慣性力量,還會繼續向投擲方向移動.又由于髖軸鞭體的左端k2被突然的制動原因,并根據骨盆的生理結構即左右兩髖的距離有25~30 cm這一特點作為軸[3],就會使髖軸鞭體的右端k1向前產生更大的速度和力量,這時候的能量傳遞方式不是鏈式鞭打的傳遞,而是以髖軸鞭體左端k2圍繞股骨頭為原點,至右端為半徑轉動的杠桿式進行傳遞.這時左側鞭體是不能出現有退讓形式的工作.為了便于理解或將來的計算,把髖軸鞭體左端獲得的能量快速傳遞到右端鞭體上的力設定為F1.根據在鞭打動作時,關節的活動順序必然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大關節首先產生活動,然后由大到小表現出活動的順序性[5].

在鞭打動作過程中應該加強大關節的作用,充分發揮大關節的潛力[6].正因為這時候已形成了左下鞭體和右下鞭體的雙鞭體支撐,右下鞭體根部的鞭體末梢a1大力的蹬伸產生的反作用力再次從鞭體末梢發力向上鞭打,通過膝關節為鞭節傳遞到髖軸鞭體右端k1的力設定為F2.因此就有,左下鞭體產生的力量(F1)與右下鞭體產生的力量(F2)經過交聚產生濃縮的爆發力設定為F3.F3產生的能量匯聚到軀干鞭體的軸——脊柱骨上,再通過脊椎骨傳遞到肩軸鞭體上,即當F3靠近或快靠近肩軸鞭體時候,左上鞭體開始屈肘向左外側下擺動,這時候的肩軸鞭體與髖軸鞭體交替扭緊,右長鞭體l1已形成了滿弓姿勢,交替緊張與滿弓姿勢已形成了一觸即發狀態.

2.1.3網絡鞭體能量爆發的形式

當左上鞭體擺至左側下至冠狀面時立即制動,由于制動迫使左側肩軸鞭體的突停,能量從左側肩胛骨傳到左鎖骨,再到胸骨繼而傳到右側鎖骨,最后到右肩胛骨的橫向鞭打,經過一系列的鏈式傳遞后暫停在肩軸鞭體右端J1聚集更濃縮的力設定為F4.倘若左側肩軸鞭體這時的制動無力,網絡鞭體就會在此關鍵時刻進行以軀干鞭體軸為轉動軸,使網絡鞭體以力偶“互追”的退讓性做工形式消耗能量,最終事倍功半.所以這時候的右下鞭體的蹬伸(轉蹬)要與左下鞭體的頂撐進行同時用力,即左下鞭體末梢a2與右下鞭體末梢a1會同時向上進行鞭打傳遞,肩軸鞭體與髖軸鞭體從快速的平行過度到最后一次的相交扭轉“十”狀態,但是這時候的相交扭轉是左側肩軸鞭體J1經過了180°轉動后,變成了肩軸鞭體右端J2正對著投擲方向的扭轉,而髖軸鞭體偏左側方進行固定形成了強有力的左側支撐制動,速度、力量比肩軸鞭體要較早制動,所以肩軸鞭體匯集了F1、F2、F3、F4四個力量合成設為F5.F5最后通過極大力量和速度后,使產生的巨大能量從右上鞭體末梢b1處把鉛球爆發出去.即推鉛球出手瞬間,網絡鞭體呈“火”字形爆發能量.

鞭體用力的協調性越好,就越感覺不到身體某個部位發出的力量特別大,原因是網絡鞭體在極短時間內把各條鞭體的力量同時爆發的原因,更科學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候好像沒有用上力鉛球反而推得還更遠,而往往覺得使出的力量特別大時,鉛球卻推得不遠的疑問之最好答案,其實就是用力技術合理與否以及掌握技術程度的體現.

2.1.4軀干鞭體末梢是決定器械飛行方位的導航體

還有一個經常會被人們忽視的方向鞭體——軀干鞭體,因為軀干鞭體的鞭根末梢是頭部A和頸椎B,頭部和頸椎共同構成了方向性的鞭體.就在最后用力的合力即F1、F2、F3、F4把F5推向右上鞭體末梢的同時,軀干鞭體末梢A和B會突然制動,產生的力量方向是與右側鞭體的力量方向一致,當軀干鞭體末梢向左偏時,鉛球會向右側偏離,形成了較大力量的分解;當軀干鞭體末梢向下(埋頭)偏時,鉛球會向地面方向推出,推鉛球變成了向下按鉛球的不合理技術;當軀干鞭體末梢向后仰時,鉛球的方向不會偏離投擲方向,但是容易使人體后仰(倒體),迫使身體做退讓性工作,不利于發揮投擲者應有的力量,從鞭體的運動方向分析,如果軀干鞭體與右側鞭體在最后用力時發生方向性分開,器械運動方向就會與人體正前方向發生排斥,這就是為什么投擲時不可忽視頭部動作的道理[6].

2.2擲標槍最后用力過程中各鞭體參與工作的形式

2.2.1左上鞭體的工作形式

擲標槍最后用力的左上鞭體的擺動軌跡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右側鞭體能量的爆發.當最后一步右下鞭體末梢a1落地時,左上鞭體仍然擺動在投擲方向的正前方位置,右上鞭體末梢b1及標槍重心仍然離軀干鞭體重心投影點較遠,即右側鞭體矢狀面與投擲方向的矢狀面還是保持著交叉步那種超等長用力姿態的相交或等長的平行用力姿態.根據做功原理,為了加長最后用力的工作距離,最短限度肩軸鞭體同投擲方向矢狀面也必須保持在平行面內.那時候主動擺動的左上鞭體擺到投擲正前方向上時立即進行快速的突停制動,把左上鞭體所儲存的能量通過肩軸鞭體傳遞到右側鞭體上.就在左下鞭體末梢a2觸地瞬間,左側鞭體的左上鞭體即刻由前上方向前左下方擺動,擺動時左上鞭體盡可能完成伸直或稍微屈肘的下擺用力動作.

有研究資料顯示,此時的肘關節屈曲在135°~180°之間較合理,根據最后用力階段非投擲臂對成績有較大的影響的相關研究顯示,可得出左上鞭體末梢正前上方擺至前左側下方要成大圓弧形的擺動,當左上鞭體擺至與肩軸鞭體、髖軸鞭體成一正面時立即突停制動,控制左上鞭體不讓其繼續后擺的大幅度擺動[7].左上鞭體能在合理范圍內的大幅度擺動有利于提高發力效果,會使器械飛得更遠.合理控制好左上鞭體擺動軌跡是最好改善和有效預防我國運動員在最后用力階段,非投擲臂的路線、方向和時機,糾正“劃小圓弧”,“走捷徑”的技術問題[8].

2.2.2網絡鞭體末梢的雙側支撐工作形式

當兩腳著地時已形成了左右兩側下鞭體的雙支撐階段,左下鞭體這時候的主要任務是協調配合左上鞭體已獲得的能量,即左下鞭體的鞭根末梢觸地的同時積極向上做鞭打的頂撐,由此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左側鞭體的突停制動產生的力量并不單純是踝關節a2的蹬伸力量,而是有左上鞭體產生的能量向下快速傳遞的復合力量.兩個力量急劇凝結后又迅速爆發時,右下鞭體根部末梢a1做快速有力的蹬轉(或轉蹬),產生向上的鞭打力量匯聚到髖軸鞭體的右端k1,那時候左下鞭體與右下鞭體呈“人”字形傳遞路徑再次經過軀干鞭體向肩軸鞭體爆發傳遞,髖軸鞭體與肩軸鞭體從接近平行到平行,再從平行到相交成“十”狀態的有順序協調配合后,最后以左側鞭體為轉動軸,那時左上鞭體停留在體側,肩軸鞭體從左側向右側做鞭打的力傳遞后,集中在網絡鞭體上,由網絡鞭體做功完成傳遞到右上鞭體的復合用力,把標槍從右上鞭體末梢b1上儲存的巨大能量上爆發出去.在整個最后用力階段的力量傳遞,能量的疊加時間都是非常短的,據研究資料顯示,我國運動員最后用力平均時間是0.35±0.05 s,其中滿弓形成的時間是0.08±0.01 s,鞭打用力的平均時間是0.07±0.02 s[9].

由于爆發能量的時間極短,右側鞭體鞭打的速度又快,需要注意即時動作的真實性,即當髖軸鞭體與肩軸鞭體再次過度到相交替時,網絡鞭體的工作形式容易給人們造成一種假象,就是說有少許人誤認為這時網絡鞭體的左側鞭體在做退讓工作,由于把左側鞭體與右側鞭體作比較,錯誤地把左側鞭體當成為軀干鞭體軸(垂直軸)做轉動的運動方式,尤其是在觀看投擲最后用力技術的錄像或光碟時,攝影角度的原因會使這種“退讓性”工作顯得更加突出.這也科學地回答了為什么看田徑投擲項目比賽的直播或光碟錄像時候,感覺到運動員在最后出手瞬間,身體的左側總是呈退讓性的假象動作姿勢,這與攝像拍攝的位置有關系.

2.3擲鐵餅最后用力過程中各鞭體參與做工的形式

2.3.1各鞭體的加速時間和距離相對較長是由長軸鞭體所決定

擲鐵餅的最后用力階段各鞭體做功的形式同推鉛球、擲標槍類似,但由于鞭體軸伸展稍大的原因,會使加速的時間和距離較長些.最后用力的技術階段同樣分為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階段和最后用力加速階段.因此,在初始加速階段盡量增加加速距離,適當加長鐵餅從最低點位置至鐵餅離手之間這一段用力工作距離,由于工作距離增加,用力的時間也相對會增加,那么如何從盡可能長的距離(S)上竭力縮短用力時間(T),那就非常有必要鍛煉和發展各鞭體的鞭打力量.最后用力階段是鞭體做功產生巨大能量作用到鐵餅上最重要時段,保持鐵餅在合理的飛行軌跡條件下,用力時間越短,鐵餅獲得的能量就越大,出手速度越大,對鐵餅的飛行遠度越有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增加鐵餅用力的工作距離也并不是越長越好,應根據個人的身材和專業素質合理控制,做到因人而異.

2.3.2髖軸鞭體與肩軸鞭體出現第二次相交扭轉是鐵餅出手前的標志

當旋轉到最后一圈右下鞭體末梢a1落地時瞬間,左側鞭體末梢a2觸地支撐制動,即髖軸鞭體的左側k2被突停住時,能量即從髖軸鞭體的左端以杠桿轉動形式快速傳遞到右端,又由于髖軸鞭體的右端F1受到右下鞭體用力的蹬伸(或轉蹬)鞭打,能量受到右下鞭體末梢a1的反作用力作用下,即刻會快速向上鞭打傳遞,使到髖軸鞭體右端能量劇增(F1+k2),因為右側髖軸鞭體被側拉成了側弓且被推向了前面,形成了有力的“滿弓”狀態后左上鞭體的運動軌跡是從右上擺向前正中投擲方向后,左上鞭體微屈肘繼續擺至腋下高度位置時就立即制動;右上鞭體則從鞭體末梢鐵餅質點上至肩軸鞭體右端是呈直線,沒有屈肘跡象,在左下鞭體末梢a2的頂撐與右下鞭體末梢a1的蹬伸(或轉蹬)以及髖軸鞭體的主動用力帶動右上鞭體即將要向投擲方向做鞭打前,肩軸鞭體與髖軸鞭體經過復原后再次扭轉交成“十”狀態,即原先是肩軸鞭體的左端在前變成了肩軸鞭體的右端在前的“十”狀態,最后通過網絡鞭體以“犬”字形把鐵餅從右上鞭體末梢b1上爆發鞭打出去.

2.3.3左側鞭體為固定轉動軸是決定網絡鞭體最終做功質量高低的形式

固定轉動軸是指鐵餅出手瞬間身體圍繞之轉動的軸.在投擲鐵餅的整個過程中,都是以左側遍體為支撐轉動軸,左側鞭體制動的快,也是旋轉動作技術質量高的體現.其實,左上鞭體在最后出餅這極短的時間內,左上鞭體相對于右上鞭體有可能出現兩種做功形式,一種是呈“關門式”的做功形式,關門式做工時,左側鞭體軸為固定轉動軸,肩軸鞭體+右上鞭體軸為轉動半徑.左上鞭體向后擺動時力的方向也向后.右上鞭體在網絡鞭體的鞭打下產生兩個方向的力,一個力向前的右側鞭體,一個力向后的左側鞭體.固定轉動軸的定位是最終決定網絡鞭體是進行動力性做工或是退讓性做功的形式.

關門式的用力形式是左側完成了突然制動動作,對鐵餅飛行的遠度有利.另一種是內耗(退讓)做功形式,其形成的原因是以軀干鞭體軸代替左側鞭體軸為轉動軸,使得右上鞭體向前用力時,左上鞭體就向后撤的退讓性工作,恰是左側鞭體轉動軸半徑的1/2距離,造成右上鞭體向前鞭打的加速距離較短和力量較弱的結果,由于出手速度減小而影響鐵餅飛行的遠度.而“內耗”用力形式是沒有制動動作的退讓做功,至于出現哪種做功形式就取決于左側鞭體是否有合理的定位支撐.肩軸鞭體振動鞭打傳遞的合力,是使右上鞭體從軀干后向前呈“牽拉”的用力形式,使右上鞭體末梢把鐵餅牽拉向投擲方向的鞭打出手,用力仍然是以左側最長鞭體為轉動軸即為圓心,以肩軸為半徑的關門式用力方式.參與做功的各鞭體組成的網絡鞭體在最后用力瞬間,其能量傳遞與釋放是呈“犬”字形爆發,鐵餅是從網絡鞭體右上末梢b1處被爆發飛出的.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投擲最后用力階段,用鞭體描述用力時的工作特征為當前研究領域中是最新提法.最后用力階段共同參與做功的鞭體有八條,其中最長軸鞭體兩條即左側鞭體與右側鞭體,呈“八”字型分布;次長軸鞭體有兩條即左上末梢至右下末梢,呈“X”字型分布;網絡鞭體、軀干鞭體、髖軸鞭體(單軸鞭體)和肩軸鞭體各有一條.

(2)投擲最后用力鞭體的提出是遵循人體解剖學特征科學.鞭體的最新提出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投擲最后用力階段,人體各肌群組成的鞭體數量與運動形式,更新了原來只有兩條鞭體的說法,能更快地掌握投擲最后用力技術.明確不同鞭體參與工作時各自的主要任務,鞭體之間存在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協調配合的工作特征以及鞭體做功是遵循大關節帶動小關節,大肌群帶動小肌群的發力順序的運動生理學理論,符合科學.

(3)鞭體末梢的最大做功時,單軸鞭體要小于多軸鞭體.即根據落地時鞭體末梢不但有緩沖的頂伸力量產生,而且具有向上鞭打力量的做功形式,在實際的投擲中,左下鞭體在力量與速度大小都不變的情況下,控制左下鞭體的屈膝程度在一定范圍內,要比直腿落地支撐的鞭打能力的質量更高,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左下鞭體軸中膝關節的損傷.

(4)在不同的投擲項目中,最后用力階段網絡鞭體爆發能量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推鉛球呈“犬”字型爆發,擲標槍的能量呈“滅”字型爆發,擲鐵餅的能量呈“大”字型爆發.

3.2建議

(1)對于不同投擲風格的運動員可以采取不同的最后發力方式.認為投擲最后用力是主動用力,則以髖軸鞭體為力源,以左下鞭體為固定轉動支撐點,力量傳遞方式是髖軸鞭體首先發力,經過軀干鞭體往上傳遞到肩軸鞭體,最后到右上鞭體,實現了下肢鞭體與地面形成力與反作用力的網絡鞭體效應.認為最后用力形式是被動用力,也是以左下鞭體為支撐,右下鞭體末梢蹬伸用力,再通過單軸鞭體和軀干鞭體傳遞到肩軸鞭體,最后到右上鞭體末梢b1把器械爆發離手,研究得出,主動發力產生的力量與速度相對要比被動用力形式要大.

(2)為了便于學習交流,需要人體科學教師進行多維實驗.建議更多的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和人體解剖學專家,對投擲最后用力階段各時相測出數據,并把各階段鞭體的用力參數測定記錄,不同鞭體所做的功率能用數學模型表達或計算出來,為更多的術科教學或訓練隊專業人員所用.

(3)建議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或教練員指導運動員訓練時,應尊重投擲者的不同用力風格.從新鞭體的角度分析,兩種用力形式都遵循了科學,不存在著發力錯誤之言,應根據學生或運動員最后用力技術存在不同的弱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各鞭體的爆發力量,以期取得更好成績.

參考文獻:

[1]趙煥彬,李建設.運動生物力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百度.百度圖片[EB/OL].[2015-05-07].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1m=-1&c1=2&fr= a1a1&word=%C8%CB%CC%E5%B9%C7%F7%C0%BD%E1%B9%B9%CD%BC.

[3]張金成,謝正陽.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置換治療運動性髖損傷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4):723-727.

[4]孫有平,隋新梅,錢風雷,等.基于sEMG的男子旋轉推鉛球運動員單支撐階段肌肉用力特征研究[J].體育科學,2010,30(1):44-50.

[5]張東兵.最后用力階段非投擲臂的擺姿對投擲成績影響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2):105-113.

[6]智勇.國內外男子標槍運動員最后用力技術運動學特征的對比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5):103-107.

[7]王新坤,崔朋濤.優秀男子鐵餅運動員擲鐵餅最后用力階段非投擲臂速度變化的運動學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2):92-94.

[8]董海軍,張桃臣.我國優秀男子鉛球運動員最后用力的運動學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6):95-99.

(責任編輯:歐愷)

中圖分類號:G8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OO7-5348(2O15)12-OO35-O6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者簡介]劉連山(1970-),男,廣東南雄人,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Body WhiPs”in Acting in the Final Exertion of Throwing

LIU Lian-shan,WANG L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1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AdoPting human anatomy,exercise Physio1ogy and sPorts mechanics,this artic1e main1y studies on the tasks Performed by each“body whiP”and its working forms in the fina1 exertion of throwing.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actua11y eight“body whiPs”in acting in the shortest time of the fina1 exertion,more than the two chains(body and throwing arm)as the Past said.In addition,this artic1e names and c1assifies these as eight“body whiPs”.The 1atest ProPosa1 of“body whiPs”P1ays an imPortant ro1e in the simP1ification of comP1icated ski11s in the fina1 exertion of throwing,guidance and mastering of such ski11s and im-Provement of throwing resu1ts.

Key words:throwing;body whiP;fina1 exertion;musc1e grouP;suPPort the whiP;energy transfer

猜你喜歡
能量轉移
基于實時多步優化的批發市場大規模電力用戶存儲調度模型
蓄電池組能量轉移型均衡充放電控制策略研究
蓄電池組能量均衡控制及SOC估算方法研究
電荷泵鎖相環系統級功耗估計
Bi—Er—Tm共摻硅基玻璃的超寬帶發射特性
基于納米金與納米銀簇間表面等離子增強能量轉移效應特異性檢測microRNA
Eu3+、Gd3+共摻雜Sr2SiO4熒光粉的液相沉淀合成及能量轉移發光性能*
碳納米微粒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轉移測定鉻(Ⅵ)
基于CUK雙向變換器的串聯電池均壓法
能量轉移型鋰電池組均衡電路的設計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