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龍縣蒜菜坪錫鎢礦礦體特征簡述

2015-08-04 16:13唐永昆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云龍縣錫礦層狀

唐永昆

[摘要]:云龍縣蒜菜坪礦區地處崇山西側大斷裂與溫泉斷裂夾持部位,崇山西側大斷、裂溫泉斷裂為區內主干斷裂,崇山西側大斷裂在漕澗鎮一帶被第四系掩蓋,對礦區地層、次級構造和地貌形態的發育具有明顯控制作用[1]。

引言:礦區位于大理市云龍縣城225°方向,平距約40公里處,行政區劃隸屬云龍縣漕澗鎮所管轄。1973年5月-1986年有色地質三一0隊在云龍縣鐵廠礦區、志本山一帶進行錫異常查證及深部資源評價[3],為該區進一步找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大地構造位置

該區位于青藏滇緬印尼巨型“歹”字型構造體系中部的瀾滄江褶皺帶內,系東南亞錫礦帶東支—滇泰錫礦帶的北延部分[2]。

區內構造活動頻繁,在地史發展過程中,由于東西向擠壓作用,形成了瀾滄江、崇山、漕澗、溫泉等多條長期活動的骨干斷裂。此外,尚有一系列與骨干斷裂呈“入”字型相交的次級構造,形成了瀾滄江礦帶即夾持于漕澗斷裂與溫泉斷裂之間,平面上表現為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3](圖2-1)。

二、礦區地質

(一)地層

礦區位于云龍錫礦帶中部而緊鄰溫泉斷裂,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淺變質或未變質的砂板巖、灰巖及深變質的混合巖類[4]。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為坡積、殘積、沖積物,主要由泥、砂及礫石組成,分布于礦區地表及溝谷,厚度0-20m。

2、寒武系上統柳水組(∈3l)

根據巖性,劃分為上、下兩段,總厚>875m。

(1)上段(∈3l2)

深灰、淺灰色中厚層狀至厚層狀微至細晶灰巖夾深褐色泥質粉砂巖。厚>257m。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

(2)下段(∈3l1)

黃綠、灰綠色粉砂巖、粉砂質頁巖為主,間夾灰色泥質灰巖,厚618m。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

3、寒武系上統核桃坪組(∈3h)

根據巖性,劃分為上、下兩段,總厚>1917m。

(1)上段(∈3h2)巖性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狀微晶灰巖及鮞狀灰巖,底部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狀泥質灰巖夾灰綠、黃綠色厚層狀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厚1050m。

(2)下段(∈3h1)巖性為灰綠、黃綠色變質粉砂質頁巖、粉砂巖為主,夾多層灰巖、泥灰巖。厚>867m。

4、崇山群川塘組下段(Pzc1)巖性主要為灰白色花崗片麻巖,局部為眼球狀片麻巖,厚>132.9m。

(二)、構造

礦區內為主干斷裂派生的次級斷裂構造為F1、F2、F3,分述如下:

1、稱勾山斷層(F1)

長約4km,在漕澗鎮附近被第四系掩蓋。斷面傾向北東,傾角52°。其形成與燕山晚期花崗巖體的接觸面有關,該斷裂是導礦構造,NNE向張裂隙是貯礦構造,北東盤下降,南西盤上升,為正斷層。

2、分水嶺河斷層(F2)

分布于分水嶺河一帶,全長8.5km,斷面傾向北西,傾角55°,巖石破裂,有牽引褶曲,缺失花崗巖邊緣相,南東盤向東錯移,性質為張扭,為一正斷層。

3、分水嶺斷層(F3)

分布于分水嶺一帶,全長1km,斷面傾向東,傾角65°,巖石破裂,有牽引褶曲,地層缺失,性質為張扭,為一正斷層。

(三)、巖漿巖

受區域構造影響,礦區內巖漿巖發育,礦區范圍內出露燕山期花崗巖體及華力西期輝綠、輝長巖脈,分述如下:

1、燕山期花崗巖體

主要出露于礦區家鐘山及稱勾山一帶,巖體形態呈巖株、巖脈產出。巖體北緣以二云母二長花崗巖為主,向南則以黑云母花崗巖為主,由北而南有白云母、電氣石、斜長石等礦物及錫礦化呈小幅度的遞減,而鉀長石略增,石英脈及副礦物則變化不大。

2、輝綠巖

巖體形態呈巖脈產出,有17條巖脈。由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組成,具細晶結構,偶見綠泥石化。

(四)、變質作用和圍巖蝕變

區內主要為區域變質作用,在此基礎上經多期構造動力、熱力及變質熱液和深熱源的作用,在構造發育地段或應力集中部位發生強烈交代形成了混合巖及與之有關的錫鎢礦化(礦體)。其中以硅化和電氣石、碳酸鹽化與礦化關系密切。

三、礦體地質特征

通過地質勘查,通過各種勘查工程的揭露,礦(化)體均賦存于稱勾山巖體邊緣部位,目前在探礦區內已經發現并圈定了1個礦體,編號為KT1。(見表1-1)

KT1礦體,位于礦區東南部稱勾山一帶。礦體主要賦存于寒武系上統核桃坪組上段(∈3h2)巖性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狀微晶灰巖及鮞狀灰巖,底部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狀泥質灰巖夾灰綠、黃綠色厚層狀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與燕山期花崗巖接觸帶及其附近,礦體產狀與圍巖一致,呈近NE走向,傾向313°,傾角60-62°。工程控制長約200米,傾向控制延伸40米,礦體厚度1.02-1.20米,平均厚度1.12米,呈似層狀、透鏡狀,礦體頂板為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底板為花崗巖,局部見電氣石石英脈,Sn平均品位0.41%,W03 0.19%,均以原生錫礦為主,伴生礦產為鎢礦。

四、礦體地球化學特征

(一):從大地構造位置看,稱鉤山一帶位于滇緬“歹”字型構造之收斂部位,巖體、巖層因遭受強烈的擠壓而發生變質,稱鉤山就是屬于這一大構造中的瀾滄江變質巖系。稱鉤山工作區主要是由砂板巖、片巖、片麻巖組成的巖系。重點工作區是花崗巖體與圍巖接觸部位,因其具強烈的熱變質作用和蝕變作用。

(二);從成礦構造上看,稱鉤山同屬馬來西亞成礦帶的北延部分,目前在云龍錫礦帶上已發現多處大、中、小型礦床(點)。因此,從帶上著眼,此區應為一個找礦遠景區,這是對稱鉤山開展找礦工作的前提。

(三)從本區重砂異常上看,稱鉤山有11號異常出現(圖2-2)。分布于花崗巖體與圍巖接觸部位,錫石呈黑色、褐紅-褐色,多為不規則棱角狀顆粒,最高含量0.1g。樣品中一般伴生鎢礦物,具一定找礦意義。

(四)從礦區外圍稱勾山錫礦詳查區Sn化探異常上看,Sn異常最高1000ppm,最低10ppm,證明該區實有錫鎢礦化顯示。

(五)從含礦層位上看,本區礦體(礦化體)主要產于核桃坪組與花崗巖體接觸部位及其附近,這恰好與石缸河含礦層位一致。

(六)從以往地質工作情況看,WO3最高品位0.24%,Sn最高品位0.49(%)為該區下一步找礦工作帶來了很好的信息[3]。(圖2-2)

五、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一)礦床成因

錫石—石英—白鎢礦(電氣石)型,是礦區的主要礦床類型,賦存于構造裂隙中。礦床(礦體)的展布與區域構造線相一致,表明混合巖化作用在區域變質的基礎上漸次演變而來。但混合巖化僅能造成局部重熔或礦化,難以形成具工業價值的礦床,勢必有其它成礦因素。經分析在混合巖化過程中,由于變質熱液的參與使地殼深部錫、鎢質及硫活化并沿構造薄弱地帶遷移上升,到混合巖化后期熱液階段使礦質逐步富集,隨著構造活動的頻繁,促使礦質進一步富集,從而形成了該類型礦床。故其成因應為混合巖化~高溫熱液礦床。

(二)找礦標志

燕山期花崗巖體與寒武系上統核桃坪組上段在接觸帶附近因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矽硅化、電氣石化化、云英巖化、黃鐵礦化是重要的找礦標志。

主要參考文獻:

[1]、云南省地質局第一區測隊 《1:20萬永平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R] 1979.

[2]、云南省地質礦產局 《云南省區域地質志》[M] 1990.

[3]、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〇隊 《云南省瀘水縣石缸河錫鎢礦床詳查報告》[R] 2009.

[4]、云南南方地勘工程總公司 《云龍縣蒜菜坪錫鎢礦詳查實施方案》[R] 2011.endprint

猜你喜歡
云龍縣錫礦層狀
高鐵含錫礦氯化及還原-硫化焙燒試驗研究
云南白族古鹽村的歷史變遷與文化遺產保護——基于大理州云龍縣順蕩村的田野調查
世界錫礦時空分布規律及成礦作用
湖南柴茅嶺錫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預測
軋制復合制備TA1/AZ31B/TA1層狀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研究
我國錫礦開發利用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建議
兩級結構層狀Ti-TiBw/Ti復合材料擴散焊及其拉伸行為
高韌性抗層狀撕裂Q345FTE-Z35鋼板開發
層狀雙氫氧化物處理工業廢水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