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教學在社區家庭訪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5-08-05 04:04張群朱冬菊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社區護理

張群 朱冬菊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一種讓學生從“做”中學,從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將體驗式教學嘗試應用于社區家庭訪視教學中發現,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體驗式教學在知識傳授方面效果相當,但在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素質、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的效果顯著,但實踐中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缺乏及考核方式不完善等不足,有待改進。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家庭訪視;社區;護理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從“做”中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使其能夠從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情景創設、體驗感悟、團隊互動等有針對性的活動設計,激發、調整、升華學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與潛能[1]。體驗式教學在國外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其實踐模式和思想精髓也成為了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在我國的護理教學中也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社區家庭訪視是指在服務對象家庭里,為了維持和促進健康而對服務對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交往活動,社區家庭訪視對社區護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要求較高,其培養,應從護生抓起,為此,我們嘗試在社區家庭訪視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

1教學設計

1.1學生分組

將實驗組59名學生隨機排序01~59號,再按次序號將學生分為9~10人每小組,共6小組,并由每小組成員自行推薦小組長1名,負責該小組整個體驗教學的組織和計劃。每個小組的9~10名學生又在小組內自行分工,分別負責資料查閱、幻燈片制作、道具的設計和制作、體驗教學情境的設計、體驗教學匯報演示等任務。

1.2時間安排

該學期社區護理課程的行課周次為1-14周,共28學時,社區家庭訪視的內容被安排在第8周。由教師提前4周開始安排該次體驗式教學,開學第4周完成學生分組和各小組體驗教學內容分配;第5周了解學生分工和資料查閱情況;第6周了解學生體驗教學情景設計情況;第7周了解學生匯報演示準備情況。且整個準備環節,實驗組學生各小組組長與教師保持溝通。

1.3內容安排

教師在開學第4周安排學生按照教學大綱自學家庭訪視相關內容,并隨機將6個訪視家庭分配給各小組,各家庭分別為:高血壓患者、關節炎患者、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患者、吸煙患者和老年性癡呆患者家庭。各小組用4周時間準備,設計一個與選定家庭相關的小組成員全體參與的家庭訪視情景展示,各小組成員被要求全部參與到家庭訪視各環節,可以扮演社區醫生、護士、患者、家庭成員或保安等角色。其中該次體驗式教學的家庭訪視類型統一為評估性家庭訪視,其目的為收集該患者家庭的一般資料并繪制家系圖。

1.4學時分配

按照該班社區護理學課程教學大綱,社區家庭訪視這部分內容共2學時,100分鐘。整個體驗式教學時間分配為:教師課前安排(5min)+各小組家庭訪視演示(60min)+教師每小組點評(12min)+教師總結性發言(5min)+學生當堂完成課內同步練習題(10min)+學生當堂填寫教學效果評價表(6min)+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打分(2min)。

1.5場地安排

各小組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自行設計教學情景,并用小組成員全體參與表演的方式完成體驗教學內容展示,上課地點為我院護理實訓中心,在課前將體驗場地安排為一個扇形小劇場形式,左右下三邊各放置兩排長凳。上方和中間位置空出來,布置成一個家庭病床的形式,包括病床、床頭柜、沙發、書桌、椅子等家具,甚至有各小組根據各演示情景用廢舊報紙自行設計并制作的香煙、煙斗、酒瓶、電視、手機、拐杖等道具。

1.6體驗流程

各小組在10分鐘演示時間內完成:訪視前電話預約→入戶后自我介紹→解釋目的→評估家庭成員一般狀況(要求訪視護士與該小組成員扮演的每一位患者家庭成員溝通)→簡要記錄與繪制家系圖相關的訪視內容→結束家庭訪視。

2考核方式

本次課及其課后作業成績在本學期《社區護理學》課程總成績100分中占10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一樣被要求在教學結束前完成一份課內同步練習題和教學效果評價表,課后完成一份家系圖的繪制和教學心得體會的書寫。對照組和實驗組一樣,在社區家庭訪視教學結束前,采用課程負責教師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分別調查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各組教學效果的評價。兩組學生在教學考核成績和理論知識的擴展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在溝通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素質、啟發性思維、應變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自學能力等的培養方面,實驗組學生自評教學效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3 效果評價

3.1 教學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知識傳授方面,采用學生自學為主的體驗式教學法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無顯著差異。但體驗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素質、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對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的效果顯著,這和夏同霞[2]趙遠蓮[3]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體驗式教學中,教學形式更直觀、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關,而且在教學準備階段,由學生根據教師擬定的體驗方向自行設計劇情和道具等,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挖掘學生的潛能,設計出別出心裁、寓教于樂的各種表演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3.2 存在問題

主要包括:①師資力量不足:需要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教學設計及組織能力,但目前護理專業師資力量整體較薄弱,難以滿足需求;②環境條件不具備:目前大多在實驗室進行,較缺乏適于在理論教學中開展分組教學的小型教室、電腦、環形座椅、小型黑板等特殊教學環境;③部分學生學習觀念難轉變:習慣了以系統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的部分學生,難以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④考核方式不成熟:受各學科成績計算方式的制約,目前還較缺乏對學生各項綜合能力進行考評的成熟考核體系。

總之,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應用廣泛,常因其過程新穎、趣味性高,有助于激發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體驗先于認識,更接近真實生活而廣受學生歡迎。體驗式教學在社區家庭訪視部分內容中的教學實踐表明,體驗式教學法,不僅可以使護生通過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還能夠提高其溝通交流、團結協作、自學和實踐等能力。在未來的教學探索中,我們需要從師資力量的培養、學生習慣的養成、學習環境的改善和考核方式的配套等方面努力,在操作層面和控制層面更加細化,在未來的社區護理教學中積極探索體驗式教學的新機制,以進一步完善體驗式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渭絨.體驗式教學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J].新西部,2009(8):195.

[2]夏同霞,張亭亭,江智霞等.體驗式教學在護理美學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1559-1561.

[3]趙遠蓮,江智霞,吳永清等.體驗式教學在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00-1102.

作者簡介:

張群(1978~),女,四川仁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社區護理。

猜你喜歡
體驗式教學社區護理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分析體驗式教學在中職會計課中的應用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中西醫結合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