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的運用

2015-08-11 20:06周振
新課程·小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熱情主體小學生

周振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堅持“以學生為本”,并通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促使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保證。

一、細心研究學生主體,有的放矢開展教學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細心研究學生主體,才能進一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的備課,不只是研究教材,不只是設計教學策略,更要研究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通過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從學生所熟悉的知識層面上“溫故知新”,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練習“山羊分腿騰躍”這一動作時,先組織小游戲,讓學生分組做“跳人羊”游戲,讓學生覺得上課如同游戲一般開心、快樂、放松,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講解要領,讓學生嘗試“山羊分腿騰躍”這一動作,而其他學生觀摩、探討、交流和實踐,教師再給予正確的示范和適時的糾正,讓學生進行自我比較,從而使學生在游戲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并在練習中得到成功跨越的享受與學習的快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備課過程中將細心研究學生主體作為重中之重,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將學生主體的運用盡量做到極致。

二、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币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師在小學生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組織生動而有趣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參與熱情的提升,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比如,跑步,是相對枯燥單調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按教材要求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與目標,那么,學生勢必會興趣索然,不僅不可能有參與的熱情,更不必說主動性的發揮了。鑒于此,教師可以將“跑”設計成“障礙跑”,讓學生在跑的過程中跳過跳皮筋,跳過跳箱蓋,跳過方墊,還要繞過“人墻”,這樣一來,學生在練習跑的過程中,就興致勃勃,充滿了樂趣。在興趣的激發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就主動發揮自主性,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其效果無疑是立竿見影的。

三、積極創設良好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作為低齡化的小學生,其情緒會被老師所完全左右,所以,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帶微笑、情緒高昂時,學生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并在教師的進一步正確引導下,引領小學生漸入佳境,并成功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練習跳高時,可以先以規范而優美的示范動作引發小學生竭力模仿的欲望,然后,向學生講解動作要領,要求學生大膽來“跳”。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眼神表情和動作語言(豎大拇指或V形“勝利指”)來讓學生得到無聲的肯定和贊美,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又如,教師帶領學生練習以50米跑為主的體育項目時,可以讓學生輪流當“裁判”,組織學生自己統計和比較秒數,通過比較,成功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從而促進學生在競跑中自我發力,積極提高體育成績。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情緒的調動、教學情境的設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有效克服了體育運動可能給學生所帶來的厭倦與無趣感,促進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將研究學生作為備課重點,從而為加強學生的主體運用提供了前提,使現代教學理念的貫徹執行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張珍珍

猜你喜歡
熱情主體小學生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熱情的樹
那一年的春風
“熱情”的沙漠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你有沒有熱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