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2015-08-12 16:39張玉珠
檔案天地 2015年8期
關鍵詞:晉察冀邊區阜平阜平縣

張玉珠

阜平縣位于太行山東麓,保定市西部深山區,全縣總面積2496平方公里,轄6鎮7鄉1個社區管委會,總人口21萬人。阜平為全山區縣,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209個行政村、1131個自然村點布在這里的巍巍群山之中。

阜平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早在1925年這里就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了勞苦大眾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反剝削壓迫的斗爭。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進駐阜平,在阜平建立了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在華北大地上樹起了第一面工農武裝割據的旗幟。

1938年,晉察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召開,選舉產生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從此,阜平成了晉察冀邊區的首府,成為晉察冀邊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阜平人民和子弟兵一起,不畏強敵,浴血奮戰,擊退了日寇八次“掃蕩”和圍剿,成為晉察冀邊區唯一不被日寇長期占據的“完整縣”,阜平被譽為“每個村莊都是堡壘,每個人民都是戰士,絕非輕易撼動”的“模范根據地的模范縣”。

解放戰爭時期,阜平是穩固的解放區,上千名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數千名民工隨軍支前,數千名地方干部隨解放大軍南下,開辟新解放區,阜平成為支援全國各大戰場的戰略基地。1948年4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率中央機關來到阜平,在阜平工作生活了45天。期間,黨中央、毛主席為全國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整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了粟裕部暫不過江的決策;在《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中,提出了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國主張,重彩描繪出新中國的藍圖。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阜平光輝的革命歷史。阜平是中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祥地,中國第一個統一戰線的抗日民主政權創建地。是中國第一部《毛澤東選集》誕生地,第一批晉察冀邊幣和人民幣的印刷地。是《人民日報》的發源地,是解放戰爭時期全國土地改革的實驗地……。

伴隨著長達25年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這里積累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這些檔案資料一部分存放在阜平縣檔案館,因年代久遠紙質變黃變脆,破損嚴重,亟待整理搶救;一部分散存在民間,亟待搜集征集歸檔。

應當說,特殊年代造就的紅色歷史是黨和人民最為寶貴的財富。深入挖掘整理革命歷史資料,打造晉察冀紅色文化品牌,運用紅色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響力,教育下一代,使革命傳統發揚光大,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祖國的繁榮昌盛服務,是檔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何將“死”檔案變為“活”檔案,使局限性極大的館藏檔案有效為社會所用、資政惠民,是擺在檔案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009年,阜平縣榮臻教育促進會會長殷子烈提議說:晉察冀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十分珍貴,趁一部分當事人還健在,要搶抓時機采訪、搜集資料。否則當事人一天比一天少,資料一天比一天損壞嚴重,無法收集齊全,更談不到被社會利用,會落下終身遺憾。

“十一五”初期,經過縣檔案局的積極努力,阜平縣向國家發改委、國家檔案局申請全國重點檔案搶救補助項目,組織人力,投入財力,進行搶救。

期間,時任局長張玉紅帶頭和大家一起,每天在檔案室里逐本逐頁翻閱館藏檔案,根據資料內容,分類編號、登記、造冊、分別存檔。然后根據破損程度,采用裱糊、脫酸、字跡加固、復原等手段,搶救館藏革命歷史檔案。同時,檔案館又新購置了檔案裝具,新建了特藏庫,改善存檔設施設備,并制作了部分電子版檔案。盡管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但仍未能實現把館藏“死”檔案變“活”,有效為社會利用、資政惠民這一最終目標。

經過多方面的探索、研討,為了從根本上實現把“死”檔案變為“活”檔案,真正作到館藏檔案有效為社會所用,在認真總結前期搶救檔案工作經驗基礎上,阜平縣檔案局決定用編寫紅色檔案叢書的形式復原館藏檔案,他們的想法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隨即建立健全了縣搶救革命歷史檔案、編寫紅色檔案叢書領導小組,縣委書記親任組長和編委會主任,并充實了編寫人員。

一場整理、編寫《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全面搶救革命歷史檔案,將“死”檔案變“活”的戰役全面打響。

一場戰役,兩大戰場。叢書編寫人員肩負疏理館藏檔案、分類編輯成冊和繼續到民間搜集資料、整理核實歸檔、充實叢書內容兩大重擔。

阜平縣檔案館館藏重點檔案585卷冊,這些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如書山字海、內容浩繁。整理編寫人員在認真查閱匯總的基礎上,決定將館藏檔案科學劃分為十五大類,分別編輯成書。

以檔案資料為依據編成書談何容易。整理編寫人員在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由于年代久遠,大量的紙質檔案資料變黃變脆,翻閱時需要象繡花一樣謹小慎微;有的檔案資料是舊文體、繁體字,需要專門人員認真對譯為白話文、簡化字;有的檔案資料破損嚴重、殘缺不全,需要查閱相關資料、采訪當事人、知情人,反復論證,以使缺漏內容得到補充完善;也有的檔案資料對同一事件說法不一,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反復核實,以求編寫內容絕對真實可靠。

翻閱過陳舊書報檔案的人都知道,這些存放年久的紙質檔案翻閱時會散發出特有的氣味。起初,這種氣味使好幾位編寫人員身體感到不適。主編張玉紅由于接觸舊檔案多,而且翻閱時間長,曾幾次頭暈、嘔吐,但他仍咬牙堅持工作。同事們勸他干半天歇半天,不要累垮了身體。他卻誠懇地說,翻閱革命歷史檔案資料,想想先輩們吃的苦、受的罪,現在這點困難實在算不了什么。在他的影響下,參編人員都自覺克服困難,堅守工作崗位,盡最大努力,完成好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

這里是沒有炮火和硝煙的戰場,但整理編寫人員卻像革命先輩那樣拼搏奮戰,用高度負責的工作精神,縝密嚴謹的工作態度,真實準確地記錄下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

為征集社會上散存的有關晉察冀邊區的革命歷史資料,縣檔案局采用電視講話、專訪、制作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同時還編印征集革命歷史資料函6800份發往各地,力求做到凡屬相關資料應收盡收。

在此基礎上,整理編寫人員深入各地為核對資料、豐富內容而四處奔波。不管是赤日炎炎的酷暑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數九寒冬,只要工作需要,編寫人員會馬上行動,奔赴采訪地點。山區的道路坑坑洼洼,崎嶇難行,許多地方不通車,但大家從不松懈斗志,步行也要到現場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近七年來,他們的足跡踏遍了本縣的山山水水、每一個村莊,還走出大山,赴北京、天津、石家莊、張家口等地尋訪當事人或知情者。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采訪和征集到的大量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對完善館藏檔案、充實叢書編寫內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照“叢書”編輯部的計劃安排,2012年上半年,“叢書”第一套七部十卷送印刷廠,進入排版、校對階段,以保證7月1日前出版發行。在關鍵時刻,主編張玉紅89歲的老母親病重臥床,不能自理,需要兒女們在家護理伺候??紤]到已是時間緊、任務重的特殊時期,張玉紅只好說服家屬回老家伺候病母,自己仍堅持在崗工作。盡管同事們多次勸他休息幾天,并保證做好各自的編寫校對工作,但張玉紅一天也沒休息,老家有急事一定要讓他回去時,他就下班后回去處理家里事,第二天又按時返回編輯部審閱書稿,商定修改意見。

從2009年1月叢書編寫人員陸續上崗到2012年5月開機印刷,歷經12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第一套七部十卷終于按計劃出版發行。

經中央文獻出版社審定,第一套叢書七部書名分別為《紅土地》、《神仙山作證》(上、下篇)、《功臣錄》(上、下篇)、《神仙山下衛生勁旅》、《北上南下》、《抹不掉的記憶》(一、二卷)和《晉察冀日報社在阜平》。

這套叢書和讀者見面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各級領導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使參編人員倍受鼓舞。大家一天也沒有休息,迅即投入到叢書第二套、第三套的整理編寫工作中。

為了確?!稌x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編寫工作的延續性,2013年初,阜平縣政府決定:讓已退居二線的縣檔案局原局長,叢書主編張玉紅繼續主持叢書編寫工作,充分體現了阜平縣委、縣政府對紅色檔案叢書的關注和支持,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叢書”參編人員的信心。

編輯該叢書費時長、參與人多、耗資量大,從搜集、整理入選資料到分類、核實、編輯成書,可以說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幾位主要編寫人員均已年近七旬,身體狀況欠佳,面對繁重的編寫任務,他們毫無怨言,每天堅持在工作崗位。副主編孫健全老伴身患帕金森病,行動不便,洗衣、做飯等家務活都是他一人承攬。同時還要和兄弟一起,伺候照料年齡已9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親。面對繁重的家務活兒,自己也已67歲的他始終如一、堅守崗位,每年都出色完成交給他的編寫任務。副主編吳自明負責執筆編寫《邊區紅村》一書,由于工作量大,他感到身體明顯不適。但為了確保按時完成編寫任務,他硬是堅持了三個多月。2015年5月29日,《邊區紅村》1—4卷、200多萬字定稿付梓后,吳自明才住進河北醫大三院,檢查結果是得了嚴重的腎病綜合癥。副主編馬進福身患胃病,但他仍堅持編寫工作,待病重時到醫院檢查,已經到了胃癌晚期。他在病危時還叮囑同事:“很遺憾,我不能和你們一起參戰了,請大家一定要完成全套叢書的編寫任務”。他還將第一套“叢書”視為傳家寶留給兒女們作紀念。馬進福對搶救革命歷史檔案、編寫紅色檔案叢書所表現出的癡迷、執著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參編人員的心,大家都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副主編顧品文是編輯部的“老大哥”,他在致悼詞中代表所有參編人員表示決心:一定不辜負馬進福同志的期望,化悲痛為力量,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奮力拼搏,一定把紅色檔案叢書的編寫任務及出版發行工作全部完成。

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努力,《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第二套四部七卷現已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書名為《抗日模范縣》、《邊區紅村》1—4卷、《阜平土改》、《大生產和抗災自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了一份厚禮。

《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第一套、第二套共十一部、十七卷,900多萬字,內附1700多幅照片和300多張圖表,史料珍貴、內容浩繁,涵蓋了晉察冀邊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歷史,真實、全面地反映了晉察冀邊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謳歌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戰略思想和偉大革命實踐活動,頌揚了那些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而英勇奮斗、歷盡艱辛的革命先輩和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

《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的編輯出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極大影響,其詳實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已充分現顯檔案有效被社會利用、資政惠民的獨特作用。2013年,阜平電視臺開辦“尋根晉察冀”專欄,因缺少翔實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編制節目進度遲緩。后來,他們找到縣檔案局,以“叢書”資料為依據,撰寫稿件、掃描圖片,并聘請幾位“叢書”主編、副主編為特邀“講述人”,很快就完成了八集電視紀錄片“尋根晉察冀”的編排制作。2014年以來,阜平檔案局接待了上百起求要“叢書”的單位和個人,他們當中有從事研究的學術專家,也有許多革命先輩的后人;有黨政群團的在職干部,也有在校的教師、學生。為擴大社會利用檔案的影響,盡管“叢書”書價昂貴,但縣檔案局都免費滿足了大家的需求。今年以來,各新聞媒體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紛紛開辦有關專欄。僅中央電視臺就有多個頻道來人索要紅色檔案叢書,由此可見編寫紅色檔案叢書的必要性和影響力。

實施編寫《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如此宏大規模的工程,決非易事。參編人員深刻地體會到:要保證“工程”實施并能順利完成,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有一位鍥而不舍、有膽有識、拼搏進取的模范帶頭人,離不開有一支耐住寂寞、甘于奉獻、業務能力強的編寫隊伍,離不開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

目前,《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參編人員又投入到“叢書”第三套的編寫工作中。(第三套四部書為:《晉察冀邊區法律法規文件匯編》、《晉察冀日報文摘》、《晉察冀邊區歌曲戲曲集》、《晉察冀邊區部分資料匯編》),人們期待著這部反映晉察冀邊區革命歷史的“全書”早日面世。

編寫《晉察冀邊區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深信:下大力挖掘晉察冀文化,弘揚晉察冀精神,有助于廣大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不忘歷史,煥發革命激情,擔當歷史重任,萬眾一心,拼搏奮斗,為實現偉大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猜你喜歡
晉察冀邊區阜平阜平縣
我家的小貓 咪咪
襪子也瘋狂
——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學校襪子娃娃社團活動
河北省阜平縣脫貧成效及經驗淺析
阜平輝綠巖飾面石材礦廢石利用簡析
訪河北阜平農家
阜平縣栗園莊金(銀)礦化帶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
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女性婚姻問題的考察
阜平扶貧需引進社會管理創新思維
彭真的《關于晉察冀邊區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報告》
簡論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兵役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