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通道平行采集1H/19F二維相干核磁共振波譜新方法

2015-08-13 07:30萬瑛博李曉虹
分析化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雙通道核磁共振

萬瑛博+李曉虹

摘要[HTSS]設計了一種新型核磁共振脈沖序列1H/19F PANSYCOSY。在600 MHz核磁波譜儀上,利用1H/19F獨立調諧的HFX三共振探頭和雙接收器,實現了在1H和19F通道中同時采集二維1H1H COSY和19F19F COSY核磁譜圖。平行采集核磁技術(Parallel NMR , PANSY)可同時進行多個核磁實驗。以4,4,5,5,6,6,7,7,7九氟1庚醇為例,比較其1H/19F PANSYCOSY與常規1H1H COSY和19F19F COSY測試結果,發現PANSY在不降低影響信號分辨率和靈敏度的情況下,節約總實驗時間40%。

關鍵詞;雙通道; 平行采集; 核磁共振; 有機氟化合物

1引言

核磁共振波譜法(NMR)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化學,材料等多個領域[1~4],是鑒定有機物化學結構[5]、研究化學反應機理[6]、分析化合物成分含量[7]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檢測的是樣品中待測元素核在外加磁場中自旋能級間躍遷的能量,該信號大小與待測元素的磁旋比γ、外加磁場強度B以及待測元素數目m有關。對于指定樣品(即γ和m固定),可通過兩種方法提高其核磁信號的信噪比(S/N),一是增加磁場強度B,直接提高信號強度;二是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信號累積而噪音抵消。磁場強度B受限于硬件,儀器安裝后一般不人為改變。故常規核磁測試多采用在已有譜儀上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來提高信噪比(S/N與n成正比增加),n增加則所需測試時間延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優化信噪比,是進一步提高核磁譜圖質量的關鍵。

通常對樣品的核磁研究從一維檢測開始,針對其所含元素做1H,13C,19F,15N,31P,29Si NMR等1D NMR,獲得其化學位移,耦合裂分與譜峰積分信息。隨后,可利用二維同核相關如COSY[8],TOCSY[9],NOESY[10],INADEQUATE[11]等脈沖序列,以及異核相關HSQC[12],HMBC[13]等脈沖序列研究樣品分子內,分子間各結構單元待測核的相關。對于一些復雜體系例如蛋白質分子結構和高分子結構的測定,還可能用到三維核磁共振[14]。但這些測試無一例外,都需要依次進行,分別采集。這是由于目前核磁共振波譜儀通常僅配置單接收器,脈沖序列也都按照單接收器設計,每次僅能采集一種元素的核磁信號。在樣品檢測過程中,每次采集都需要預備期讓磁矢量回復到基態,非測定核的磁矢量通道被空置,浪費了大量時間。

為改善這種情況,2006年Kupce等[15]首次提出通過增加第二接收器,雙通道平行采集NMR(Parallel NMR, PANSY)。他們設計脈沖序列在1H和13C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 COSY與1H13C HETCOR,1H1H TOCSY與1H13C HSQC/HMQC信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平行采集多合一”(PANACEA)脈沖序列,1H和13C雙通道采集1H13C HSQC/HMBC與13C13C INADEQUATE,這些技術可應用于有機硅化合物[16]和生物分子結構分析[17,18]等多個領域,提高核磁采集效率。

PANSY在短時間內同時完成多項檢測,提高了易降解物質以及核磁原位檢測有機反應的譜圖檢測準確度,也可以減少硬件不穩定引起的實驗間誤差?,F有PANSY技術主要圍繞平行采集高頻與低頻核的二維異核相關,例如1HX與19FX HSQC/HMBC(X為13C,15N等低頻核)[19]。但關于1H/19F這兩種高頻核的二維同核相關平行采集卻未見報道。近年來

隨著氟工業的發展,運用NMR對有機氟化合物進行研究受到廣泛關注[20]。其中,1H1H COSY和19F19F COSY是對有機氟化合物結構鑒定最有效的二維核磁方法。因此本研究設計了一種新型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和19F19F COSY信號。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實驗選用模型分子4,4,5,5,6,6,7,7,7九氟1庚醇購自SigmaAldrich公司,氘代氯仿(CDCl3,99.8%氘代)購自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公司。樣品配于5 mm核磁管內,200 μL 4,4,5,5,6,6,7,7,7九氟1庚醇溶于 700 μL CDCl3。

所有1D和2D NMR實驗均采集自Agilent 公司DirectDrive Ⅱ 600 MHz核磁共振譜儀(1H和19F共振頻率分別為599.829 MHz和564.337 MHz)。該核磁共振譜儀共配置4個寬帶射頻通道,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和第三通道采用1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實現對1H和19F高頻核磁信號的處理與采集,第二和第四通道采用3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覆蓋X/Y低頻核磁信號。為完成信號雙通道平行接收,該儀器特別增配了第二接收器,在實驗過程中,第一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一或第二通道的信號,第二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三或第四通道的信號。實驗使用5 mm HFX三共振探頭,如圖2所示,1H,19F兩個高頻核信號經由分頻器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三射頻通道,實現1H,19F的同時采集和去耦,X核低頻信號正常通過第二通道完成采集及去耦。該探頭元件中去除了所有含氟材料,以避免產生氟背景噪音。

1引言

核磁共振波譜法(NMR)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化學,材料等多個領域[1~4],是鑒定有機物化學結構[5]、研究化學反應機理[6]、分析化合物成分含量\[7\]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檢測的是樣品中待測元素核在外加磁場中自旋能級間躍遷的能量,該信號大小與待測元素的磁旋比γ、外加磁場強度B以及待測元素數目m有關。對于指定樣品(即γ和m固定),可通過兩種方法提高其核磁信號的信噪比(S/N),一是增加磁場強度B,直接提高信號強度;二是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信號累積而噪音抵消。磁場強度B受限于硬件,儀器安裝后一般不人為改變。故常規核磁測試多采用在已有譜儀上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來提高信噪比(S/N與n成正比增加),n增加則所需測試時間延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優化信噪比,是進一步提高核磁譜圖質量的關鍵。

通常對樣品的核磁研究從一維檢測開始,針對其所含元素做1H,13C,19F,15N,31P,29Si NMR等1D NMR,獲得其化學位移,耦合裂分與譜峰積分信息。隨后,可利用二維同核相關如COSY[8],TOCSY[9],NOESY[10],INADEQUATE[11]等脈沖序列,以及異核相關HSQC[12],HMBC[13]等脈沖序列研究樣品分子內,分子間各結構單元待測核的相關。對于一些復雜體系例如蛋白質分子結構和高分子結構的測定,還可能用到三維核磁共振[14]。但這些測試無一例外,都需要依次進行,分別采集。這是由于目前核磁共振波譜儀通常僅配置單接收器,脈沖序列也都按照單接收器設計,每次僅能采集一種元素的核磁信號。在樣品檢測過程中,每次采集都需要預備期讓磁矢量回復到基態,非測定核的磁矢量通道被空置,浪費了大量時間。

為改善這種情況,2006年Kupce等[15]首次提出通過增加第二接收器,雙通道平行采集NMR(Parallel NMR, PANSY)。他們設計脈沖序列在1H和13C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 COSY與1H13C HETCOR, 1H1H TOCSY與1H13C HSQC/HMQC信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平行采集多合一”(PANACEA)脈沖序列,1H和13C雙通道采集1H13C HSQC/HMBC與13C13C INADEQUATE,這些技術可應用于有機硅化合物\[16\]和生物分子結構分析[17,18]等多個領域,提高核磁采集效率。

PANSY在短時間內同時完成多項檢測,提高了易降解物質以及核磁原位檢測有機反應的譜圖檢測準確度,也可以減少硬件不穩定引起的實驗間誤差?,F有PANSY技術主要圍繞平行采集高頻與低頻核的二維異核相關,例如1HX與19FX HSQC/HMBC(X為13C,15N等低頻核)\[19\]。但關于1H/19F這兩種高頻核的二維同核相關平行采集卻未見報道。近年來,

隨著氟工業的發展,運用NMR對有機氟化合物進行研究受到廣泛關注\[20\]。其中,1H1H COSY和19F19F COSY是對有機氟化合物結構鑒定最有效的二維核磁方法。因此本研究設計了一種新型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和19F19F COSY信號。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實驗選用模型分子4,4,5,5,6,6,7,7,7九氟1庚醇購自SigmaAldrich公司,氘代氯仿(CDCl3,99.8%氘代)購自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公司。樣品配于5 mm核磁管內,200 μL 4,4,5,5,6,6,7,7,7九氟1庚醇溶于 700 μL CDCl3。

所有1D和2D NMR實驗均采集自Agilent 公司DirectDrive Ⅱ 600 MHz核磁共振譜儀(1H和19F共振頻率分別為599.829 MHz和564.337 MHz)。該核磁共振譜儀共配置4個寬帶射頻通道,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和第三通道采用1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實現對1H和19F高頻核磁信號的處理與采集,第二和第四通道采用3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覆蓋X/Y低頻核磁信號。為完成信號雙通道平行接收,該儀器特別增配了第二接收器,在實驗過程中,第一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一或第二通道的信號,第二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三或第四通道的信號。實驗使用5 mm HFX三共振探頭,如圖2所示,1H,19F兩個高頻核信號經由分頻器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三射頻通道,實現1H,19F的同時采集和去耦,X核低頻信號正常通過第二通道完成采集及去耦。該探頭元件中去除了所有含氟材料,以避免產生氟背景噪音。

1引言

核磁共振波譜法(NMR)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化學,材料等多個領域[1~4],是鑒定有機物化學結構[5]、研究化學反應機理[6]、分析化合物成分含量[7]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檢測的是樣品中待測元素核在外加磁場中自旋能級間躍遷的能量,該信號大小與待測元素的磁旋比γ、外加磁場強度B以及待測元素數目m有關。對于指定樣品(即γ和m固定),可通過兩種方法提高其核磁信號的信噪比(S/N),一是增加磁場強度B,直接提高信號強度;二是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信號累積而噪音抵消。磁場強度B受限于硬件,儀器安裝后一般不人為改變。故常規核磁測試多采用在已有譜儀上增加數據采集次數n來提高信噪比(S/N與n成正比增加),n增加則所需測試時間延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優化信噪比,是進一步提高核磁譜圖質量的關鍵。

通常對樣品的核磁研究從一維檢測開始,針對其所含元素做1H,13C,19F,15N,31P,29Si NMR等1D NMR,獲得其化學位移,耦合裂分與譜峰積分信息。隨后,可利用二維同核相關如COSY[8],TOCSY[9],NOESY[10],INADEQUATE[11]等脈沖序列,以及異核相關HSQC[12],HMBC[13]等脈沖序列研究樣品分子內,分子間各結構單元待測核的相關。對于一些復雜體系例如蛋白質分子結構和高分子結構的測定,還可能用到三維核磁共振[14]。但這些測試無一例外,都需要依次進行,分別采集。這是由于目前核磁共振波譜儀通常僅配置單接收器,脈沖序列也都按照單接收器設計,每次僅能采集一種元素的核磁信號。在樣品檢測過程中,每次采集都需要預備期讓磁矢量回復到基態,非測定核的磁矢量通道被空置,浪費了大量時間。

為改善這種情況,2006年Kupce等[15]首次提出通過增加第二接收器,雙通道平行采集NMR(Parallel NMR, PANSY)。他們設計脈沖序列在1H和13C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 COSY與1H13C HETCOR,1H 1H TOCSY與1H 13C HSQC/HMQC信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平行采集多合一”(PANACEA)脈沖序列,1H和13C雙通道采集1H13C HSQC/HMBC與13C13C INADEQUATE,這些技術可應用于有機硅化合物[16]和生物分子結構分析[17,18]等多個領域,提高核磁采集效率。

PANSY在短時間內同時完成多項檢測,提高了易降解物質以及核磁原位檢測有機反應的譜圖檢測準確度,也可以減少硬件不穩定引起的實驗間誤差?,F有PANSY技術主要圍繞平行采集高頻與低頻核的二維異核相關,例如1HX與19FX HSQC/HMBC(X為13C,15N等低頻核)[19]。但關于1H19F這兩種高頻核的二維同核相關平行采集卻未見報道。近年來,

隨著氟工業的發展,運用NMR對有機氟化合物進行研究受到廣泛關注[20]。其中,1H1H COSY和19F 19F COSY是對有機氟化合物結構鑒定最有效的二維核磁方法。因此本研究設計了一種新型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雙通道平行采集1H1H和19F 19F COSY信號。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實驗選用模型分子4,4,5,5,6,6,7,7,7九氟1庚醇購自SigmaAldrich公司,氘代氯仿(CDCl3,99.8%氘代)購自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公司。樣品配于5 mm核磁管內,200 μL 4,4,5,5,6,6,7,7,7九氟1庚醇溶于 700 μL CDCl3。

所有1D和2D NMR實驗均采集自Agilent 公司DirectDrive Ⅱ 600 MHz核磁共振譜儀(1H和19F共振頻率分別為599.829 MHz和564.337 MHz)。該核磁共振譜儀共配置4個寬帶射頻通道,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和第三通道采用1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實現對1H和19F高頻核磁信號的處理與采集,第二和第四通道采用300 W線性功率放大器覆蓋X/Y低頻核磁信號。為完成信號雙通道平行接收,該儀器特別增配了第二接收器,在實驗過程中,第一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一或第二通道的信號,第二接收器可采集來自第三或第四通道的信號。實驗使用5 mm HFX三共振探頭,如圖2所示,1H,19F兩個高頻核信號經由分頻器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三射頻通道,實現1H,19F的同時采集和去耦,X核低頻信號正常通過第二通道完成采集及去耦。該探頭元件中去除了所有含氟材料,以避免產生氟背景噪音。

共進行兩組1H19F PANSYCOSY并行二維相干實驗作為對照。第一組中1H1H 和19F19F COSY的間接采樣維(F1)和直接采樣維(F2)的譜寬均為50 kHz; 第二組1H1H 和19F19F COSY的直接采樣維(F2)的譜寬為50 kHz,間接采樣維(F1)的譜寬縮短為10 kHz。兩組實驗的采樣點數分別為512(F1)和10000(F2),累加次數8次,兩次實驗時間分別為87和90 min。

采用上述參數分別進行常規COSY實驗:19F19F COSY間接采樣維(F1)和直接采樣維(F2)譜寬均為50 kHz,實驗時間;1H1H COSY間接采樣維(F1)和直接采樣維(F2)譜寬均為10 kHz,實驗時間為79 min。

2.3NMR譜圖處理

使用VnmrJ3.2軟件對本實驗所有譜圖進行處理。以氘代試劑CDCl3定標至7.26 ppm定標。1H 1DNMR及19F 1DNMR FID傅里葉變換(FT)后,進行手動相位校正和基線校正。1H19F PANSYCOSY數據在傅里葉變換前,進行65536×4096數據填零,采用相移45°的Sinebell窗函數處理。常規1H1H COSY和19F19F COSY進行65536×4096數據填零,采用相移45°的Sinebell窗函數處理后進行傅立葉變換。

3結果與討論

3.11H19F PANSYCOSY實驗脈沖序列

通過編輯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平行雙通道采集1H1H和19F19F COSY,實現了1H19F并行二維相干實驗。如圖3所示,經過預備期A,1H,19F磁化矢量均恢復至基態;隨后演化期B,在1H通道施加90°脈沖對(pw),

激發并使1H的磁化矢量在d2(t1, 1H)時間內發生相干演化;接著在采集期C(t2, 1H),第一接收器獲得1H1H COSY信號;之后進入演化期D(t1, 19F),在19F通道施加90°脈沖對(pwx)激發并使19F磁化矢量發生相干演化;采集期E(t2, 19F),第二接收器檢測獲得19F19F COSY信號。由此完成了1H19F PANSYCOSY的一個數據采集周期。

對于常規COSY,一次數據采集只能通過A~B~C階段獲得1H1H COSY信號,或通過A~D~E階段獲得19F19F COSY信號。若想要獲得這兩類信號,必須分別檢測,總時間將是A+B+C及A+D+E階段時間乘以累積掃描次數的總和。設計的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利用第一檢測信號的A~B~C階段作為第二檢測信號的預備期,從而在不改變其它參數,不影響采樣效率和譜圖質量的基礎上縮短了總實驗時間。尤其當所需預備期A較長時,對實驗時間的節省效果更為明顯。這對于需要較長馳豫時間的小分子樣品,以及對于預備階段磁矢量歸零要求較高的實驗如核磁定量等意義尤為重大。對于核磁共振波譜法這種通過掃描次數增加,信號累加可以獲得更好信噪比的分析方法而言,平行雙通道采集的PANSY實驗比普通核磁實驗具有更高的采樣效率。PANSY在短時間內同時完成多項檢測,提高了易降解物質以及核磁原位檢測有機反應的譜圖檢測準確度,也可以減少硬件不穩定引起的實驗間誤差。

經過多次反復信號累加后,PANSY數據被兩個接收器分別寫入同一個FID中。根據B/D階段內COSY的相位循環先后將FID的奇數對和偶數對取實部和虛部進行傅立葉變換,可獲得1H1H COSY和19F19F COSY譜圖。若原COSY處理點陣為(1,0,0,1),則第一接收器采集信號處理點陣(1,0,0,0,0,1,0,0),第二接收器采集信號處理點陣(0,0,1,0,0,0,0,1)。

3.2氟醇的1H19F PANSYCOSY核磁分析

含氟化合物的一維1H譜,13C譜,19F譜核磁信號受1H和19F共同影響,譜峰耦合裂分復雜,且含氟基團電負性增大會影響化學位移,需要通過二維實驗確定化學結構。常用二維1H13C HSQC/HMBC等NMR信號會受到19F1H,19F13C耦合裂分并減弱,造成結構歸屬困難。文獻\[21\]中提出,19F19F耦合裂分與常見的1H1H二鍵/三鍵耦合不同,它們能感受到三鍵,四鍵乃至五鍵距離的裂分,且4JFF通常大于3JFF和5JFF。故利用19F 19F COSY可以歸屬隔位含氟單元,利用1H1H COSY可以歸屬相鄰含氫單元,氫氟交替單元可利用1H19F HETCOR或一維1H{19F}實驗確認,從而完成多數含氟化合物的結構歸屬。

如圖4所示,4,4,5,5,6,6,7,7,7九氟1庚醇含多個CH2及CF2結構單元,且各單元兩兩相鄰,便于進行1H1H及19F19F相干測試研究,故選其為模型分子。通過1H NMR和19F 1D NMR,可獲得其1H,19F化學位移,耦合裂分及譜峰面積積分信息,初步歸屬羥基1,亞甲基2、3、4,以及與亞甲基相鄰CF2 5和端基CF3 8。但CF2 6,7的19F化學位移較近,需通過19F 19F COSY來準確歸屬。

本實驗首先使用1H19F PANSYCOSY脈沖序列并行采集1H1H 和19F19F COSY二維相干信號。兩次PANSYCOSY實驗直接維譜寬均為50 kHz,間接采集譜寬分別選取10 kHz與50 kHz(等同于1H1H COSY與19F 19F COSY實驗譜寬),各用時1.5 h。50 kHz間接維譜寬的PANSYCOSY處理后如圖5A、5B、5C,其中5B為1H1H相干信號全譜,5A為5B中1.0~4.5 ppm區域的放大,5C為19F19F相干信號全譜。10 kHz間接維譜寬的PANSYCOSY處理后如圖5D, 5E和5F,其中5E為1H1H相干信號全譜,5D為5E中1.0~4.5 ppm區域的放大,5F為19F19F相干信號全譜。

隨后使用常規1H1H COSY與19F 19F COSY對4,4,5,5,6,6,7,7,7九氟1庚醇進行檢測,獲得譜圖如圖5G、5H,采集參數在實驗部分已做描述,分別耗時79 min和77 min,總時長約2.5 h。圖5D與圖5G的間接維譜窗同為10 kHz,信號分辨率相同,說明PANSYCOSY與單一采集的1H1H COSY效果一致。圖5C與圖5H的間接維譜窗同為50 kHz,信號分辨率也相同,說明PANSYCOSY與單一采集的19F19F COSY效果一致。1H19F PANSYCOSY實驗可在1.5 h獲得常規需用2.5 h的1H1H 和19F19F COSY。

圖5E與圖5F的間接采集區域如圖5B與圖5C中灰色陰影區域顯示,為譜窗中心1/5部分。保持間接維采樣點數不變,減小譜窗sw1,F1維演化時間(d2=n/sw1, n=0,1,2….ni)將延長,這會增強耦合常數較小兩個核之間的交叉峰,使得分辨率提高。故比較圖5A與圖5D的PANSY 1H1HCOSY,圖5D的信號分辨率更好,來自亞甲基2~3相關及3~4相關的交叉峰也更明顯。比較圖5C與圖5F的PANSY 19F19FCOSY,譜窗縮小引起了相關峰在間接維度的折疊,除了5仍在譜窗內未發生折疊外,6、7、8的相關峰均發生折疊至6′, 7′, 8′(8折疊兩次),圖5C中微弱的6~7 19F19F三鍵相關交叉峰在圖5F中由于折疊后避開對角線峰的影響,變得清晰可見。在PANSY19F19FCOSY中觀測到5~7,6~8,5~6,6~7 CF2的遠程相關。相關峰折疊后的辨認可根據一維譜信號(對角線峰化學位移)與間接維譜窗比對。類似技術被應用于3DNMR尤其是1H13C15N類蛋白質結構解析核磁實驗設計中,可以提高間接維采樣效率,增加信號分辨率。

由此,本實驗通過1H19F PANSYCOSY雙通道平行采集4,4,5,5,6,6,7,7,7九氟1庚醇的1H1H,19F19F相干信號,在1.5 h獲得了常規單通道檢測方法至少需要2.5 h才能得到的核磁數據,且利用間接維采樣譜窗的優化,成功地提高了信號的靈敏度和分辨率,準確歸屬了該模型分子各結構單元的1H NMR,19F NMR化學位移。

4結論

提出一種新型核磁共振脈沖序列1H19F PANSYCOSY,在600 MHz Agilent Direct Drive Ⅱ 核磁波譜儀上,利用1H19F獨立調諧的HFX三共振探頭和雙接收器,首次實現了同時采集二維1H1H COSY和19F19F COSY核磁譜圖。以4,4,5,5,6,6,7,7,7九氟1庚醇為模型分子,發現其1.5 h的1H19F PANSYCOSY實驗結果與總時間2.5 h的常規1H1H COSY和19F19F COSY實驗結果信號分辨率和靈敏度相同。即1H19F PANSYCOSY可節省40%實驗時間。由于1H19F PANSYCOSY實驗中, 1H和19F共用COSY的直接和間接維采樣譜寬sw、sw1,但兩者核磁信號分布譜寬差異很大,實驗時需要選擇合適的采樣譜寬。建議sw設置為適于19F譜寬,而sw1適于1H譜寬。19F19F COSY信號在較窄的間接維譜寬sw1中信號發生折疊,可利用對角線峰應該出現的位置與譜窗關系對信號進行復位歸屬。由此可提高間接維采樣效率,增加譜圖分辨率。

九氟1庚醇的(A)PANSYCOSY 1H1H相干信號1.0~4.5 ppm區域放大,來自B; (B)PANSYCOSY 1H1H相干信號全譜,sw=sw1=50 kHz; (C)PANSYCOSY 19F19F相干信號全譜,sw=sw1=50 kHz; (D)PANSYCOSY 1H1H相干信號1.0~4.5 ppm區域放大,來自E; (E)PANSYCOSY 1H1H相干信號全譜,sw=50 kHz,sw1=10 kHz; (F)PANSYCOSY 19F19F相干信號全譜,sw=50 kHz,sw1=10 kHz; (G)1H1H COSY全譜,sw=sw1=10 kHz; (H)19F19F COSY全譜,sw=sw1=50 kHz;(sw為直接采樣維譜寬,sw1為間接采樣維譜寬)。D/E/F圖的間接維采樣窗口為A/B/C圖的1/5,即B/C中灰色陰影區域。A/B/C圖和D/E/F圖分別來自兩個各用時1.5 h的PANSYCOSY實驗,G和H分別用時1.25 h。由圖可見,獲得D/E/F的PANSYCOSY實驗省時約40%(原總需2.5 h,現用時1.5 h),且其信號靈敏度和分辨率不低于同條件下常規COSY (G與H)。

Symbolm@@ 6 region; (E) PANSY1H1HCOSY full spectrum, sw=50 kHz, sw1=10 kHz; (F) PANSY19F19FCOSY full spectrum, sw=50 kHz, sw1=10 kHz; (G) 1H1H COSY full spectrum, sw=sw1=10 kHz; (H)19F19F COSY full spectrum, sw=sw1=50 kHz (sw is the spectra window of f2 dimension directly detected, sw1 is the spectra window of f1 dimension indirectly detected) of 4,4,5,5,6,6,7,7,7Nonafluoro1heptanol. The spectra of D/E/F were obtained with sw1 set to 1/5 of the A/B/C′s sw1, which is the grey region shown in spectra B and C. A/B/C and D/E/F were acquired by two PANSYCOSY experiments of 1.5 h each, while G and H each took 1.25 h. The PANSYCOSY experiment carried for D/E/F was proved to be well resolved and timesaving for both 1H1H and 19F19F correlation.

References

1LIU Xia, XIAO Ying, GAO HongChang, REN Jin, LIN DongHai.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y, 2010, 31(5): 927-932

劉 霞, 肖 瑛, 高紅昌, 任 進, 林東海. 高等學?;瘜W學報, 2010, 31(5): 927-932

2YE YangFang, ZHANG LiMin, AN YanPeng, HAO FuHua, TANG HuiRu. Chinese J. Anal. Chem., 2011, 39(8): 1186-1194

葉央芳, 張利民, 安艷捧, 豪富華, 唐惠儒. 分析化學, 2011, 39(8): 1186-1194

3LIU ShuZhi, TANG GuangShi.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4, 16 (4): 561-573

劉書芝, 唐光詩. 化學進展, 2004, 16(4): 561-573

4ZHU Hang, LAN WenXian, LIU MaiLi. Chinese J. Anal. Chem., 2013, 41(7): 1000-1005

朱 航, 藍文賢, 劉買利. 分析化學, 2013, 41(7): 1000-1005

5JI ZhuSheng, LIU MaiLi, HU JiM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04, 32(11): 1421-1425

紀竹生, 劉買利, 胡繼明. 分析化學, 2004, 32(11): 1421-1425

6ZHOU Li, XU LiJin, GONG HanYuan. Acta Chim. Sin., 2014, 72(4): 447-455

周 麗, 徐立進, 龔漢元. 化學學報, 2014, 72(4): 447-455

7YU Shan, GUO QiangSheng, WANG HuiLin, GAO JianPing, XU Xu. Chinese J. Anal. Chem., 2015, 43(1): 69-74

禹 珊, 郭強勝, 王會琳, 高建平, 許 旭. 分析化學, 2015, 43(1): 69-74

8Aue W P, Bartholdi E, Ernst R R. J. Chem. Phys., 1976, 64(5): 2229-2246

9Braunschweiler L, Ernst R R. J. Magn. Reson., 1983, 53(3): 521-528

10Trippleton M J, Keeler J. Angew. Chem., 2003, 42(33): 3938-3941

11Bax A, Kempsell S, Freeman R. J. Am. Chem. Soc., 1980, 102(14): 4849-4851

12Bax A, Ikura M, KAY L, Torchia D A, Tschudin R. J. Magn. Reson., 1990, 86(2): 304-318

13Bax A, Summers M F. J. Am. Chem. Soc., 1986, 108(8): 2093-2094

14Li L, Zhang B, Wyzgoski F, Li X, McCord E, Rinaldi P L. ACS Macro Lett., 2013, 2(2): 141-145

15Kupce E, Freeman R. J. A M. CHEM. Soc., 2006, 128(30): 9606-9607

16Kupce E, Wrackmeyer B. Appl. Organometal. Chem., 2010, 24(12): 837-841

17Chakraborty S, Paul S, Hosur R V. J. Biomol. NMR, 2012, 52(1): 5-10

18Pudakalakatti S M, Dubey A, Jaipuria G, Shubhashree U, Adiga S K, Moskau D, Atreya H S. J. Biomol. NMR, 2014, 58(3): 165-173

19Kupce E, Cheatham S, Freeman R. Magn. Reaon. Chem., 2007, 45(5): 378-380

20Twum E B, Gao C, Li X, McCord E F, Fox P A, Lyons D F, Rinaldi P L. Macromolecules, 2012, 45(13): 5501-5512

21Li X, McCord E F, Baiagern S, Fox P, Howell J L, Sahoo S K, Rinaldi P L. Magn. Reson.Chem., 2011, 49(7): 413-324

AbstractA new pulse sequence was established to obtain the twodimensional NMR spectroscopy with parallel acquisition of 1H1H and 19F19F correlations (1H19F PANSYCOSY) using a 600 MHz broadband radio frequency probe as 1H and 19F receiver channels independently. This technique was illustrated with homonuclear COSY experiments on 4,4,5,5,6,6,7,7,7nonafluoro1heptanol, giving simultaneously 1H1H and 19F19F correlation spectra, which were later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r COSY spectra acquir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1H19F PANSYCOSY data showed the same resolution and signal sensitivity as the regular 1H1H COSY and 19F19F COSY while saving 40% of the experiment tim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for 1H19F PANSYCOSY signals along the indirectly detection dimension, a narrow spectral window was set up in favor of the 1H chemical shifts range. The resulted 19F19F COSY signals were folded along the indirectly detection dimension and the signal resolution was improved.

KeywordsParallel acquisi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9F19F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Received 20 March 2015; accepted 15 May 2015)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21305098)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tallomics)將于2015年9月9日至9月12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主席為柴之芳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張新榮教授(清華大學)。

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是是國際上金屬組學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每兩年一屆。在我國舉辦這樣的學術研討會,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地位。

會議將以金屬組學及相關研究領域為主題,交流金屬在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應用,巖石圈和生物圈的金屬相互作用,生物學中的納米材料,分析方法學和分析儀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論文投稿截止日期為2015年6月10日,摘要模板可在會議網站上(http://metallomics.antpedia.com)下載。摘要投稿需電郵到會議組秘書處郵箱(metallomics2015@ihep.ac.cn),投稿成功后將會收到會議組的確認郵件確認。

聯系方式:

會議秘書: 李玉鋒博士, 王萌博士

會議郵箱: metallomics2015@ihep.ac.cn

猜你喜歡
雙通道核磁共振
基于可調直流穩壓的實用雙通道電源設計
DSP在磁共振數據接收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陳舊性前交叉韌帶斷裂膝關節退變影像學研究
超聲檢查在類風濕關節炎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螺旋CT與核磁共振在肝臟囊性占位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智典DDR2 800 2GB/4GB
基于微流體脈沖驅動控制技術的微量試劑分配方法及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