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性意識

2015-08-15 00:51
語文天地 2015年4期
關鍵詞:意識語文課堂

陳 權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從“教”向“學”的方向轉變,傳統教學思想中“以教師為教學主導”的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新的教學理念則注重將“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迫學習”轉變為“學生探索學習,教師引導誘導”,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主體意識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

主體性意識是指每個人具有獨立的行為能力和人格,對于事物會進行主觀性的探索、思考和學習。而主體性意識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主要有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的思想行為,等等。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教育的價值取向主要有兩種類型:即價值觀體現和內涵體現,而人通過對這些價值的評估和判斷,最后進行自我價值提高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中國傳統教育學的教育價值通常過于注重后者,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和獨立性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一、面臨的問題

1.教師培養方法欠缺

很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批評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自覺性。其實學生不自覺、不積極并不單純是學生自身造成的,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到教師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已經將語文定義為文科方面的學習,而文科方面一貫追求的是“死記硬背”,所以教學中“照本宣科”也就成了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并且教師迫于教學計劃的壓力以及教學時間的緊缺,教學進度過快,導致學生不能從一系列教材中篩選出教學的重點。

2.教師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

“學問”是“學”和“問”的綜合體現,它的定義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老師提問”的表面意思,也有“學生提問,自主學習”的內在價值。部分教師知道課堂問題的重要性,但是卻不注重提問的方式,在課堂上不斷提出大量的問題,而學生的思路由于這些問題,并不能解放出來,依舊是跟著教師的思維,最后學生自身的疑問和思考不能及時解決,這是教學中不給學生提問機會造成的。

3.學生沒有發揮主體性的空間

目前的教育制度是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和方向的,學生嚴重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而有時教師教學時提出問題后不經過學生思考就立刻解答并展示出來,并要求學生記下解答過程,以便應對紛至沓來的各種類型的考試,學生“身經百戰”,看似了解題目,但是如果題型進行部分的變通,他們就難以舉一反三。這種教育過程看似有效,實際是導致學生學習過于追求形式的罪魁禍首。

二、培養的途徑

1.鼓勵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

雖然受到教學計劃的影響,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充足時間去自主思考,但是學生在課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即讓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教學評估。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觀念新穎、角度獨特的思想和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點評,在保證提問學生積極性和探索興趣的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行為上互相影響,達到一個學生主動帶動整個班級發現問題的效果。

2.注意課堂提問中的角色轉換

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的傳統定位,是學生學習過于被動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教師去適當地打破這種現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將被動轉化為主動,讓學生學會自問自解的學習方法,或者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而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對換有助于教師的角色定位由“良師”成功轉變為“益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熱情。

3.組織學生進行課余活動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地點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由于語文教學具有很好的靈動性和文化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兩個特點,將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轉移到探索發現和自主學習中來。例如:針對課前預習內容和課后反思的問題,開展課余辯論賽,讓學生不斷地對一個問題進行擴展思考,而其他學生則可以根據一個學生的觀點進行分析和聯想,以保證全體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支持的理由,這是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一種提高。

現代社會需要的不是單一化統一思想的人才,而是多元化、自主創新的綜合人才,主體性意識是一個優秀學生具備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體現,它也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細心培養。而高中語文教學為學生主體性意識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和資源條件,語文教師要利用這一平臺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影響,最終達到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的。

猜你喜歡
意識語文課堂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甜蜜的烘焙課堂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