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將珍珠串起來——談英語課堂的過渡方式

2015-08-15 00:53蔣孝臣
新課程(下) 2015年5期
關鍵詞:珠峰習題課堂教學

蔣孝臣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新課程標準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僅體現在它的內容上,更體現在它的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復制教科書所呈現的一切,而是憑借它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新的課程要求教師樹立一種新的教材觀,摒棄那種“教教科書”的課程,學會“用教科書教”。在新課改進程中,首先涉及課堂教學需要怎樣的教學設計問題。課堂教學設計若跟不上新課改理念,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天的英語課堂,我們都會精心設計導入,呈現,內容講解,討論,總結等教學步驟,常規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在相應的步驟中得到解決。

教師對每一環節的設計過程,好似精心打磨晶瑩的珍珠,付出了智慧和心血。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教學步驟的設計固然相當重要,但如果每個環節各自獨立,不連貫,缺乏整體感和條理性,學生會很難對整體課堂形成連貫的思維。所以每個步驟之間的銜接過渡也是不可忽視的,散落的珍珠需要用絲線一粒一粒地串聯在一起才能變成一件吸引人眼球的精美飾品。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以下幾種簡單易行而又效果不錯的課堂銜接方式:

一、利用圖片過渡

在英語課堂中,為了加強直觀性教學,教師經常會向學生展示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在選擇圖片的過程中,不僅應該考慮該圖片與當前內容的關系,還應該考慮是否對進入下一環節有幫助,而且也可以對圖片進行一定的修改和加工,使其發揮最大效用。

比如,新概念“A polite request”一課,內容關于作者將車停到了非停車區,沒有收到罰單,卻收到一張寫有善意提醒的紙條。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打算從“park”引導到“no parking”,再引導到課文內容。在講解“park”一詞時,我給學生呈現了這樣一張允許停車的圖片。

問:“What can you do if you see such a sign?”

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呈現下一張圖片(只需在原圖上加一條斜線),并且提問:“What can you do if you see this sign?”

呈現“no parking”這個詞組之后,問學生“If you park your car here,what may happen?”

然后,展示下一張警察給罰單的圖片,再問:“The driver in the picture has to pay the fine,what about the one in our text?”

這樣不僅可以呈現課文中的關鍵詞組,還可以很順暢地引入到課文。

二、利用問題過渡

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提問是有技巧的,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提問時機,精心設計提問難度,靈活運用提問方法。老師所提問的問題不僅要對前面的內容有總結作用,還要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在牛津英語教材“about ORBIS”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打算從ORBIS醫生們無私幫助貧困眼疾患者的課文內容提升到“How can we help people in need?”這個話題上來,以此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觀點,并同時進行一些情感教育。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環環相扣的問題起到了承上啟下,拋磚引玉的作用:

1.在講解完課文內容,進行復述的時候,問“What does Dr.Ma want to say to us?”

2.醫生的話中有“donation”一詞。問“ORBIS doctors are sending donations to people in need.Do you know who is sending donations to ORBIS”?由該問題引出擴展閱讀,向學生展示一段課文之外的相關閱讀。

3.在閱讀內容的最后有“The volunteer doctors on the plane are very great since they are helping the unlucky.”一句。再問,“People who have eye diseases are very unlucky.Who else is unlucky?”

4.“Close your eyes,and think about what your bedroom,your living room,and your classroom are like.”然后給學生展示一些貧困地區孩子們生活現狀的圖片。問:“What are theirs like?”

5.討論: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通過這樣的層層挖掘,可以順利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閱讀過渡到對現實的討論,在不經意間,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利用習題過渡

教師一般會在新課開始前使用適量的習題對上節課教學內容進行復習,或者在新授內容結束時以此進行鞏固訓練。穿插在課堂中的習題可能會使一氣呵成的課堂設計有被割裂的感覺,顯得有點突兀。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只要進行少許加工,習題也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比如,在“Because it’s there”一課中,新課前的復習內容是定語從句,如何使用which,who,that等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而新課的內容是關于攀登珠穆朗瑪峰。在復習題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The mountain______is the highest one in the world,is in Asia.

完成練習后就可以“順便”問:“What’s the name of this mountain?”這樣既可以復習前面的語言點,也可以不著痕跡地過渡到了珠峰。

同樣在這一課,我給學生準備了一篇關于“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的擴展閱讀,在設計讀后練習時,有這樣一個填空:

______,from______,was the first woman to get on the top of Mount Qomolangma from the_______.

完成練習之后,就可以從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聯系到第一位成功登上珠峰的男性。這樣一來,復習,課前閱讀,正文等環節就可以很自然地聯系到一起。教學步驟的切換也不會顯得突然。

在平時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還有其他一些貫穿課堂的方法,而且這些不同的途徑也不是單獨使用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相輔相成。這樣的穿針引線會將智慧的珠粒藝術地串聯在一起,使課堂變得渾然一體,各個步驟密不可分。流暢的過渡,看似不經意的環環相扣,不會使學生的思維被打斷,而是貫穿成一線,在不知不覺中跟著老師的引導,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需要教師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是當前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而課程教材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減輕學生負擔不是單純地少布置作業,而是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想方設法把課堂上活,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得更快、更輕松。從平時的教學中,我深切體會到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將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新能力,才能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節自然流暢、行云流水的英語課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讓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高度集中較長時間,從而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1]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6.

[2]陳琳.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3]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4.

猜你喜歡
珠峰習題課堂教學
從一道課本習題說開去
咦?珠峰“身高”在變?
尋找珠峰的“腳”
一道課本習題及其拓展的應用
抓住習題深探索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長高的珠峰,是怎么測“身高”的?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