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情知識:襄漢漕渠是我國古代南水北調工程的最早嘗試

2015-08-15 00:47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5年13期
關鍵詞:方城趙光義埡口

“襄”是古襄州(今襄陽)的簡稱,“漢”指漢水,《宋史》中對襄漢漕渠的開鑿有明確記載。北宋趙匡胤定都汴京(今開封)后,為“廣軍儲,實京邑”,解決軍隊吃糧問題,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運視為經濟命脈。當時的汴河,是連接黃河、淮河和長江的主要內河航道,但只能解決長江下游的糧食和物資運輸,而長江中上游和漢江、湘江一帶的糧食物資,必須繞道江淮由運河轉運京都,十分不便。10余年后,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皟烧慵全I地,歲運米四萬石”,漕運更加重要。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正月,西京轉運使程能上書,提出自南陽下向口(今南陽夏餉鋪一帶)筑壩置堰,攔截白河引水北上,越過方城埡口,經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達京師汴京,與南方的湘潭漕渠連貫起來,解決南方糧物北運京師之急需。趙光義采納程能建議,下詔征發民工及官兵10萬人,施工月余,浚渠百余里,經博望、羅渠、少柘山(今二龍山),抵達方城縣城東西八里溝一帶。然而在方城埡口,由于地勢漸高而水不能至。適逢白河上游連降暴雨,石堰沖毀,漕渠開挖就此停止。公元988年,趙光義決定再次開鑿襄漢漕渠,引白河水北上,但終因地勢懸絕而最終擱淺。從此以后,這段由白河至八里溝的百余里襄漢漕渠便沉寂在歷史的風塵中。襄漢漕渠可謂我國古代南水北調工程的最早嘗試,也為今天的南水北調工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借鑒。經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相關專家多次來這里考察,最終確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方城段的走向與宋代襄漢漕渠的走向基本一致,兩者相距約100米。

猜你喜歡
方城趙光義埡口
秋風
從楚方城到萬里長城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趙匡胤怎么死的
等一棵樹落葉子
聚力碧水攻堅 護航美麗方城
雙龍巷人物之二趙光義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ROARINGWILD壹方城店
人大專題詢問之“方城樣本”
贊馬關石埡口碉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