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氣類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

2015-08-15 00:45楊,初壯,李娟,孫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專業英語研究生學術

崔 楊,初 壯,李 娟,孫 亮

(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吉林吉林132012)

專業英語以表達專業概念、理論與事實為主要目的,遵守英語的語法體系和翻譯方法,特別注重客觀事實和真理,表達準確、精練和正式,具有很強的專業性[1-3]。專業英語課程作為我校研究生必修課程,是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4]。

研究生專業英語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更注重對研究生在專業知識獲取、國際學術前沿成果借鑒、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提供更為有效的語言教學,進而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科研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

為全面推進我校研究生教育創新改革,切實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本文針對研究生了專業英語的課程特點及目前的授課現狀,提出了“學術講座”模式ALM(Academic Lecture Mode)的教學方法。我們藉此樹立研究生專業英語為專業科研服務的理念,優化課程教學手段,轉變學生既有的英語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科研興趣,提高學生對各自科研領域的探索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1 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研究生專業英語在教學理念上仍以“重英語、輕專業”的思路為主,對能力培養,特別是對研究生今后從事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知識獲取等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

授課內容方面,國內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采用一些固定模式的教材。但專業教材內容陳舊,不能夠反映本領域的科研熱點;學生不了解國際的學術規范,不知道如何投稿,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和發揮[5]。授課方法方面,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如何根除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增進課堂教學活力,適應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研究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擺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2 “學術講座”教學模式

2.1 ALM模式的目的

所謂“學術講座”教學模式ALM,就是圍繞學生今后的科研課題,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本專業領域的國際最新進展,借鑒國際學術前沿成果,進而提高其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并促進其科研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建立專業英語是為專業科研服務的理念,真正意義上提高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科研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

2.2 ALM模式的任務

1)培養學生主動讀寫英語的能力

我們通過調研學生的研究課題分類,積極聯系導師了解學生的研究方向,緊密聯系學科專業,鼓勵研究生獨立獲取相關領域的國際先進學術論文文獻;通過多篇文獻對比閱讀(以精讀為主),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動態及發展趨勢;獨立形成學術專題,并以書面形式完成。

2)培養學生主動聽和說的英語交流能力

根據學生研究領域的不同,劃分一系列相關學術課題講座系列,并專門開出學時為學生提供上講臺交流的機會;將學生獨立完成的學術專題形成PPT,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可邀請導師參加)進行類似國際學術會議的交流;要求同類課題的學生進行提問和討論,并對報告作出評價。

3)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考核評價體系

構建“讀寫能力考核+聽說實踐考核+考試考核”的綜合評價模式,主要由書面報告成績、同類課題同學評價、教師考核成績和考試成績等四部分組成。該評價體系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實踐效果,改變以往重理論輕能力的一卷定成績的現象,將學生的主動學習成效與考試成績相結合。

2.3 ALM對研究生培養的作用

開展學術專題式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使學習始終在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中進行。同時,教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課堂講授英語語法和修辭等傳統知識的時間,更多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主動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使得學生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ALM模式同時強調學生科研過程中的合作交流。通過對課題研究的深入,知識面的拓寬,逐步形成對涉及領域的理解,然后通過講座的形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的交流既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又鍛煉了學生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2.4 ALM的特色及創新

(1)特色—強調專業知識,務必學以致用。ALM旨在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科研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實用性強。圍繞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注重學術前瞻性、英語基礎繼承性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實踐性,英語學習的目標明確,緊密結合專業的特色鮮明。

(2)創新—樹立學英語為專業科研服務的理念。ALM既教師授課內容的專題化,也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研究領域文獻綜述的專題化,為研究生在專業知識獲取、國際學術前沿成果借鑒、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提供更為有效的語言教學手段。

3 實例分析

本文以我校電氣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新能源發電中的風力發電(Wind Power)專題為例介紹ALM的實施過程。

1)教師提供研究方向,學生完成查新

授課教師首先與研究生導師及同課程教師之間的教研活動,確定風力發電的研究方向。學生據此查閱相關英文文獻,并形成查閱結果關鍵詞。

2)根據關鍵詞劃分專場主題

我們對關鍵詞進行分類,確定以下4個Topic:①Wind Resource Investigation;②Wind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③Wind Farms and the Grid;④Driving Force and Preferential in Wind Power Field。

3)合理分配學時,安排相關討論

每個專題費時約30分鐘,15分鐘 Lecture,15分鐘Discussion,確保參與討論的學生能夠有充分交流的時間,并結合考核量化標準對報告作出評價。

4)吸取經驗并完善實施細則

每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邀請部分學生及其導師參加,及時總結經驗,并根據信息反饋合理調整學時或者專題的個數。

4 結語

本文提出的“學術講座”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自身素質,挖掘學生科研潛質,給學生提供多方位展示平臺,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具備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科研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同時對其它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也能夠起到良好的借鑒作用。

[1]陳曉娟,雷宇凌.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吉林: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8,28(3):42-44.

[2]李文娟,周美蘭,戈寶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探究[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S1:67-69.

[3]蔣陸萍.“電力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法[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4):101-103.

[4]王建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的思考[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2008(24):195-196

[5]李俊梅.重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J].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6(5):131-133.

猜你喜歡
專業英語研究生學術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長學制醫學生全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高職輪機專業高中職銜接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護理專業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創新需要學術爭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