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川區耕地土壤養分現狀與變化趨勢

2015-08-19 01:32邱柳
安徽農學通報 2015年15期
關鍵詞:變化趨勢土壤養分現狀

邱柳

摘 要:該文通過對測土配方施肥化驗數據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基本摸清了通川區耕地土壤養分現狀及變化規律,并提出了相應的土壤肥力改良措施。

關鍵詞:土壤養分;現狀;變化趨勢

中圖分類號 S1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5-71-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ngeable Trend of Soil Nutrient in Tongchuan District

Qiu Liu

(Soil Fertilizer Workstation of Tongchuan,Dazhou 635000,China)

Abstract: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data and the second soil survey data,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ngeable rule of farmland soil nutrients in Tongchuan District,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soil fertility.

Key words:Soil nutrient;Current Situation;Changeable trend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土壤養分是土壤供給作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質基礎,也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1-2]。自1982年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以來,由于耕作制度、種植結構和施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土壤肥力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3]。通過對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2011-2014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所采集的土壤樣品進行養分含量測定,并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初步摸清了通川區耕地土壤養分現狀及其變化趨勢,為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科學施肥和耕地質量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1 土壤養分現狀分析

1.1 土壤養分總體情況 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采用常規方法對3 268個代表性土樣的pH值、有機質及氮、磷、鉀元素的含量進行測試分析(見表1)。結果表明:通川區耕地土壤養分在一定范圍內變化,不同養分指標的變異情況不同。從平均值看,有機質含量為17.77g/kg,屬于較缺水平;速效鉀、有效磷、全氮、堿解氮含量分別為87.09mg/kg、18.75mg/kg、1.02g/kg、103.74mg/kg,屬于中等水平;pH值為6.19,表現為微酸性。從變異系數看,pH值的變異系數最小,為16.96%,可能與農業種植模式和種植區域比較穩定有關;有效磷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127.68%,這與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差有關;其余各指標的變異系數均在30%以上,說明土壤養分含量在空間分布上呈現不均勻狀態。

表1 通川區耕地土壤的養分情況

[項目\&pH值\&有機質

(g/kg) \&有效磷

(mg/kg)\&速效鉀

(mg/kg)\&全氮

(g/kg)\&堿解氮

(mg/kg)\&平均值\&6.19 \&17.77\&18.75 \&87.09 \&1.02 \&103.74 \&最大值\&7.60\&58.60\&191.60\&594.00\&2.61\&276.00\&最小值\&5.30 \&4.7 \&0.40\&11.00 \&0.31 \&22.00 \&標準差\&1.05 \&6.72 \&23.94 \&55.08 \&0.31 \&34.34 \&均值的標準誤\&0.02 \&0.16\&0.56 \&1.30 \&0.01 \&0.81 \&變異系數(%) \&16.96\&37.82 \&127.68 \&63.24\&30.39\&33.10 \&N\&3268\&3268 \&3268\& 3268 \&3268\&3268 \&等級\&微酸性\&較缺 \&中等 \&中等 \&中等\&中等\&]

1.2 各土種養分含量統計 根據四川省的土壤分類系統,通川區土壤可分為5個土類,10個亞類,19個土屬,38個土種。從養分測定結果平均值看,不同土種養分含量差異很大,這與土壤自身的理化性狀及施肥量有關。pH在各土種間的變化不大,總體處于偏酸的狀態,其中紅棕紫砂土和卵石黃泥土偏中性,pH值分別為6.9和6.7,黃砂田和紫潮泥田的酸性最強,pH值均為6.1;紫潮泥土和黃紫泥田的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22.37g/kg、21.3g/kg;紫潮泥田和冷黃泥田的有效磷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15.14mg/kg、14.87mg/kg;紫潮泥土和大泥田的全氮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1.42g/kg、1.32g/kg;黃砂田和紫潮泥土的堿解氮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118.84mg/kg、117.81mg/kg;紅棕紫黃泥土、紫潮泥田和紫潮泥土的速效鉀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99.2mg/kg、95.93mg/kg、91.03mg/kg。

2 土壤養分變化趨勢

2.1 土壤酸堿度 土壤酸堿度是土壤的重要的基本性質,對土壤養分的存在形態、有效性,土壤的物質和能量轉化以及作物生長都有巨大影響。土壤pH值在6~8范圍時,養分的有效態含量較高;pH值在6.5左右時,磷的有效性最高;pH值>6時,K+、Ca2+、Mg2+易被土壤膠體吸附[4]。從表2可知,通川區70.89%的耕地土壤處于微酸性(pH5.5~6.5)范圍內,適宜大多數作物的生長;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相比,pH值為6.5~7.5的中性土壤面積降低了18.58%,pH值為5.5~6.5的微酸性土壤面積增加了36.21%??赡茉蛟谟冢阂皇鞘艽髿馕廴?、酸雨增多的大環境影響;二是大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鉀、硫酸鉀)和化學酸性肥料(如過磷酸鈣);三是大棚設施栽培,田塊缺少雨水淋溶,加劇了土壤酸化的過程。

表2 通川區耕地土壤酸堿度分級

[級別\&pH值范圍\&酸堿性\&占總耕地的比例(%)\&增減

(%)\&近年\&二普\&1\&>8.5\&堿性\&\&\&\&2\&7.5~8.5\&微堿性\&0.02\&13.47\&-13.45\&3\&6.5~7.5\&中性\&28.32\&46.90\&-18.58\&4\&5.5~6.5\&微酸性\&70.89\&34.68\&+36.21\&5\&<5.5\&酸性\&0.77\&4.95\&-4.18\&]

2.2 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作為土壤養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的生產力,因此,掌握好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其變化,對耕地土壤改良利用具有重大意義。從表3可知,全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在40g/kg以下,其中“缺”和“較缺”水平的耕地面積比例為70.22%;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相比,土壤有機質在中等以上水平的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在中等以下水平的耕地面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說明通川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原因在于:耕地復種指數的提高,有機肥投入的減少,造成土壤養分耗竭,以及大面積的秸稈焚燒和化學除草劑使用,降低了土壤碳回歸指數[5],從而導致土壤有機質缺乏。

表3 通川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分級

[級別\&范圍

(g/kg)\&水平\&占總耕地的比例(%)\&增減

(%)\&近年\&二普\&1\&≥40\&豐\&\&\&\&2\&30~40\&較豐\&3.54\&32.48\&-28.94\&3\&20~30\&中等\&26.24\&48.85\&-22.61\&4\&10~20\&較缺\&62.87\&18.67\&+44.20\&5\&<10\&缺\&7.35\&\&+7.35\&]

2.3 土壤有效磷 磷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土壤中大部分磷都是無機狀態(50%~70%),只有30%~50%是以有機磷形態存在的。土壤有效磷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其含量的高低反映了土壤供磷能力的強弱。如表4所示,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中等以上水平的耕地占61.44%,處于“缺”和“較缺”水平的耕地占38.56%;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了較大提升,雖然處于“較豐”水平的耕地減少了21.1%,但處于“中等”水平的耕地增加了27.27%,僅有0.33%的耕地處于缺磷狀態。由于不同的輪作模式和耕作方式造成通川區部分區域有效磷含量降低,但總體趨于“中等”水平,這與二次土壤普查后重視磷肥的推廣應用有關。

表4 通川區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級

[級別 \&范圍

(mg/kg) \&水平\&占總耕地的比例(%) \&增減

(%) \&近年 \&二普 \&1\&≥40\&豐\& \&\& \&2 \&20~40\&較豐\&1.62\&22.72\&-21.10\&3 \&10~20 \&中等\&59.82\&32.55\&+27.27\&4\&5~10 \&較缺\&38.23\&33.84\&+4.39\&5\&<5\&缺\&0.33\&10.89\&-10.56\&]

2.4 土壤速效鉀 鉀元素不僅影響作物的產量,而且對作物的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土壤中約90%的鉀是難溶態鉀,以原生礦物形態存在于土壤粗粒部分,植物很難吸收利用,故全鉀含量并不能反映土壤的供鉀水平,因此通常以速效鉀含量作為判斷鉀素豐缺的依據。由表5可知,通川區耕地速效鉀含量在主要集中在50~100mg/kg范圍內,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與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相比,處于“缺”和“較缺”水平的耕地面積減少了11.67%,有效鉀含量處于“豐”和“較豐”水平的耕地增加了5.11%,處于“中等”水平的耕地增加了6.56%??傮w看來,通川區土壤速效鉀含量有小幅度的上升,但是水平仍然不高。原先處于較高含量水平的耕地,由于施肥結構不合理,長期不施或少施鉀肥,導致鉀素失衡。

表5 通川區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分級

[級別\&范圍

(mg/kg)\&水平\&占總耕地的比例(%)\&增減

(%)\&近年\&二普\&1\&150~200\&豐\&4.41\&\&+4.41\&2\&100~150\&較豐\&12.95\&12.25\&+0.70\&3\&50~100\&中等\&59.71\&53.15\&+6.56\&4\&30~50\&較缺\&20.50\&34.60\&-14.10\&5\&<30\&缺\&2.43\&\&+2.43\&]

2.5 土壤全氮 土壤全氮包括所有形式的有機態氮和無機態氮,反映了土壤中氮素的總儲量及其存在狀態,它與作物的產量在某種條件下有一定的正相關。因此,了解土壤全氮的含量不僅可以作為施肥的參考,而且可以判斷土壤肥力。由表6可看出,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分布在“中等”和“較缺”2個水平,比例為67.11%;處于“較豐”和“豐”水平的比例僅占12.6%;還有20.29%的土壤處于“缺”狀態。第二次土壤普查時,處于“較缺”和“較豐”2個水平的耕地比例最大,而此次評價這2個水平的耕地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處于“較豐”水平的比例下降了20.11%,“較缺”水平的比例下降了6.6%,而處于“中等”水平的比例則增加了16.77%??傮w來說,通川區土壤全氮含量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與有機質含量變化具有一致性。由于土壤氮素的含量與生物積累和分解作用的相對強弱,以及氣候、植被,尤其是水熱條件等因素有關。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施用氮肥時應注意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合理耕作,科學施肥,通過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來提高全氮含量。

表6 通川區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分級

[級別\&范圍

(g/kg)\&水平\&占總耕地的比例(%)\&增減

(%)\&近年\&二普\&1\&≥2\&豐\&2.65\&7.07\&-4.42\&2\&1.5~2\&較豐\&9.95\&30.06\&-20.11\&3\&1~1.5\&中等\&40.11\&23.34\&+16.77\&4\&0.75~1\&較缺\&27.00\&33.60\&-6.60\&5\&<0.75\&缺\&20.29\&5.93\&+14.36\&]

2.6 土壤堿解氮 土壤堿解氮包括無機態氮(銨態氮、硝態氮)及易水解的有機態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質氮)。堿解氮含量高低反映出土壤近期內氮素供應水平,是決定科學施肥的一個重要依據[6]。如表7所示,通川區土壤堿解氮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處于“豐”和“缺”水平的耕地比例僅為15.81%。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堿解氮含量處于中等以上水平的耕地比例為71.36%,而此次調查處于該范圍的耕地比例下降到65.98%;表現為“較缺”和“缺”水平的耕地比例上升到34.02%,而表現為“豐”水平的耕地比例上升了7.89%。土壤堿解氮含量與土地的利用方式密切相關,造成堿解氮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每年作物收獲物從土壤中帶走一定量的氮素營養,作物產量越高,帶走的氮素營養就越多;二是硝態氮不能被土壤吸附,容易失漏或流失,特別是在缺氧條件下,容易被還原成氣態氮,揮發損失;三是施肥方法不科學,造成氮素營養的損失,如表層施肥、淺層施肥等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等。

表7 通川區耕地土壤堿解氮含量分級

[級別\&范圍

(mg/kg)\&水平\&占總耕地的比例(%)\&增減

(%)\&近年\&二普\&1\&≥150\&豐\&8.39\&0.50\&+7.89\&2\&120~150\&較豐\&21.48\&40.58\&-19.10\&3\&90~120\&中等\&36.11\&30.28\&+5.83\&4\&60~90\&較缺\&26.60\&28.64\&-2.04\&5\&<60\&缺\&7.42\&\&+7.42\&]

3 結論

土壤養分測試結果表明,通川區耕地土壤養分總體屬于中等水平,土壤偏微酸性,有機質普遍較缺,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不高,且在空間分布上呈現不均勻狀態。與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效磷含量有較大提升,速效鉀含量有小幅上升,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含量略有降低,土壤酸化趨勢明顯,說明隨著耕作措施的不斷改進和化肥投入量的不斷增加,土壤養分狀況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針對土壤養分變化趨勢,建議通川區在農業生產中大力發展綠肥,增施有機肥,全面推廣秸稈還田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促使土壤肥力持續穩定提高,并積極搞好土壤肥力監測,建立完善施肥指標體系,構建科學施肥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滕長才.共和縣農田土壤養分含量現狀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4(4):233.

[2]王霞,韓鳳蘭,董天明,等.臨河區耕地土壤養分現狀及變化原因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1):60-62.

[3]謝建華,趙雪.肥東縣土壤養分現狀與評價[J].農技服務,2010,27(6):712-713.

[4]關連珠.土壤肥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5]陳旭清,寧建美.松陽縣耕地土壤養分變化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3(7):885-886.

[6]王激清,李君,劉社平.冀西北地區農田土壤養分現狀、變化與評價——以宣化縣為例[J].干旱地區資源與環境,2010,24(8):158-163.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變化趨勢土壤養分現狀
昆明地區降水、氣溫及極端天氣的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產出與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