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方舟:作為讀者的謙虛

2015-08-21 23:19蔣方舟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2期
關鍵詞:青燈蔣方舟大段

蔣方舟

導語:書的本質,是孤獨的作者與破碎的社會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作者發出聲響,或許幾百年后,在青燈孤照的圖書館,一個孤獨而謙虛的讀者報以應和的回響。

我目睹過很多場次的“作者見面會”,即使是比較小眾和生僻的作者,人們還是要去聽講座——重點是看看那個作者,看他和自己想象中那個人,吻合程度有多少。然后就到了提問的環節,一些人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大段大段地闡述自己的看法,最后以“你認為我說的對不對”來結束提問——其實,這不是抓住機會,而是過度關注自我,忽視作者,浪費了這個機會。

我讀過一篇文章,是“水晶先生”寫自己拜會晚年的張愛玲的經歷,那時張愛玲深居簡出,不見朋友,更不見讀者或粉絲,水晶先生幸運地得到見面的機會,他卻浪費了這個機會。

那是一次尷尬的拜會,也是一篇尷尬的文章。全篇都是水晶先生滔滔不絕地講自己如何看待張愛玲的作品、如何看章回體小說、如何批評沈從文與錢鐘書,然后張愛玲說:“噯?!薄昂苜澩??!蔽ㄓ幸惶?,水晶先生說《金瓶梅》不好,而張愛玲很詫異。水晶先生接下來又開始為自己辯護,堅持認為《金瓶梅》寫得粗糙、單調而淫穢……如果水晶先生能夠從綿延不絕的自我關注中抽出一兩秒,觀察張愛玲的反應,他是否會發現她的表情是在哂笑呢?

我在年少無知、閱讀甚少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讀者。別人看動漫,看言情小說,我不屑,我找米蘭·昆德拉、尼采的書來看,一方面是為了接受采訪時能夠引用他們的話;另一方面,也是抱著挑剔和反駁的目的,讀一兩段就在旁邊標注:“寫得也不怎么樣?!薄罢娴膯??”“我看不懂,是他表達得不清楚?”直到我上高中的一個下午,讀到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其中有一段話:“因為我跟你一樣。因為我也和你一樣孤獨,和你一樣不能愛生活,不能愛人,不能愛我自己,我不能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對待別人和自己。世上總有幾個這樣的人,他們對生活要求很高,對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p>

這段話穿透了紙張,準確地指向我的內心,讓我看到一個我未曾發現過的自己。我才意識到,讀書不是為了求異,而是為了求同,我的幼稚和自大轟然崩塌,回歸到一個讀者的謙虛。

什么是一個讀者的謙虛?中國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叫“素讀”,意思是看書的時候不帶自己觀點,腦袋空白地看。不在書本周圍砌起預備的知識圍墻,不做價值判斷,不添油加醋,不預設任何目的。如同弗吉利亞·伍爾夫所說,理想的閱讀是“不要向作者發號施令,而要設法變成作者。做他的合伙者和同伴”。

閱讀,如同走進一座陌生的建筑,或是走向一個陌生的人。然后,等待。等待他走向你,與你共享他的人生。如同《金瓶梅》中清河縣城的李瓶兒準確地找到舊金山的張愛玲。

我們閱讀,在他人的經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現一群像自己,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組成的世界。他們幫助我們抵抗脆弱的友誼、不完美的愛情、抵抗孤獨引發的脆弱等一切打擊,能夠更輕盈更遼闊地生活著。

越來越多的人告訴我,讀書這件事,最終會變得像采購一樣——不需要自己親自去實施,而有人替你完成。比如現在有很多淵博的人做這項工作,他們把一本書拆解、打爛、萃取、重塑,然后用幾分鐘的視頻節目或是廣播,把書中“有價值的內容”講給你,就像電影預告片,把打斗、爆破、激情戲全部剪輯在一起,讓你覺得看過“精華”之后,沒必要看正片。

而我將永遠拒絕讓人替我閱讀,因為閱讀是極個人化的,是可以提供給我的最大樂趣之一。書的本質,是孤獨的作者與破碎的社會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作者發出聲響,或許幾百年后,在青燈孤照的圖書館,一個孤獨而謙虛的讀者報以應和的回響。

猜你喜歡
青燈蔣方舟大段
落花有感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蔣方舟:逆風成長
天還不晚
大段合采油井層間干擾主控因素研究
十萬紅塵,獨擷一盞青燈
夢想再可笑,也勝過沒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