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伍爾夫相遇

2015-09-10 07:22胡藝珊
讀書 2015年3期
關鍵詞:耶夫斯基陀思感受力

胡藝珊

遇到伍爾夫是一種有意味的閱讀經驗。在這里,我說的不是伍爾夫的小說,而是她的散文或者文學批評隨筆。在《偉大的書—西方經典的當代閱讀》中,鄧比意識到:“伍爾夫的文字美麗、獨特、高貴……其偉大之處毫無疑問,而且對文學人文這樣一門西方經典的概論課程來說,是個光輝燦爛的終點。在那本書里可以聽見整個西方文學傳統呼吸的聲音?!?/p>

鄧比的話印證了許多人不約而同的閱讀經驗。讀伍爾夫的小說,最初,難免感覺全是情緒、情緒、情緒。但與其小說意識流的迷離朦朧不同,伍爾夫的隨筆卻輕靈活潑、妙趣橫生??梢哉f,伍爾夫的隨筆在批評文章中是最感性、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好讀”的。

當然,“好讀”不是標準。關鍵是品位、智慧、才情,以及行文中所顯示出的感受力—除卻視野和見地,幾乎所有的讀者在讀伍爾夫隨筆時,都強烈地感覺到了這種獨特的、無與倫比的感受力。正如鄧比所說,伍爾夫“寫作時總是處在神經極度敏銳的狀況,而且筆下永遠離不開心情和感受的各種狀態”,“她是天才,但也奇怪又瘋狂”。對于伍爾夫而言,這種敏銳到極致的感受力是與生俱來的,是只屬于伍爾夫的。這是伍爾夫寫作的福音,也是伍爾夫命運的魔障。

在我閱讀伍爾夫的時候,我感興趣的是她寫作家作品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顯示出伍爾夫為福斯特所稱道的“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學感受力”。當然,同樣讓人驚嘆的還有伍爾夫超越常人的閱讀量。

這里,英國作家先不要說了,說說伍爾夫談到的俄國作家吧。盡管伍爾夫對英國人能否理解俄國文學表示懷疑,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丟掉的可能是最微妙的風格和個性特點,但還是相信有非常有力、非常感人的東西留下來了。那么,這種有力而且感人的東西是什么呢?在《俄國人的角度》一文里,伍爾夫這樣寫道:

靈魂是俄國小說的主要特點,在契訶夫的作品中精細微妙,可以有無數種的幽默和病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則更深邃博大,易患上暴烈的疾病和狂熱,但仍然是首要問題……我們是靈魂,受折磨的、不快樂的靈魂……

而在托爾斯泰那里呢:

生命支配著托爾斯泰,就像靈魂支配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在所有鮮艷奪目的花瓣中心伏著這只蝎子—“為什么生活?”書中總有某個奧列寧、皮埃爾或者列文,集所有經歷于一身,把世界放在手上把玩,即使在享受這些的時候,他也不停地詢問這有什么意義,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我們的快樂中夾雜著恐懼,在三位偉大的俄國作家中,托爾斯泰最令我們著迷,也最令我們不快。

這就是伍爾夫筆下的俄國文學,這就是伍爾夫感覺中的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最有個性的作家都在這里了。當然,還有普希金。伍爾夫以她最詩意最高屋建瓴的理解力,說出了俄羅斯文學最令人著迷的特點—靈魂。而這,也正是我們在讀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托爾斯泰的作品時強烈地感覺到的。

不是嗎,當我們讀著契訶夫的小說或者還有戲劇,耳畔掠過《櫻桃園》里那仿佛從天邊外傳來的琴弦崩斷似的聲音,心情也因著這聲音而憂郁而縹緲而寂靜;當我們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隨著他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一起感覺壓抑、緊張、痛苦并且心被揪得很緊很緊(不是嗎?在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時,誰都感覺到了那種喘不過氣來的窒息和壓抑);當我們跟著托爾斯泰的皮埃爾和列文們(不是吉提,不是娜塔莎,也不是安娜)一起問,“人為什么活著”、“這有什么意義”的時候。當我們合上書,抬起頭來,在秋日的暖陽下,心變得迷惑、沉靜而充盈,伍爾夫曾經感覺到的,我們也感覺到了。只是,伍爾夫捕捉到了。伍爾夫,也只有伍爾夫,以她獨特的感性文字寫出來了。

毫無疑問,伍爾夫的批評隨筆,無學究氣和八股氣,無高雅微妙的理論,更無被布魯姆譏諷為“洋溢著道貌岸然的陳詞濫調”的“虛偽套話”。這樣的批評,以感受力喚醒了感受力,讓我們的思維變得靈動開闊、富有彈性,使閱讀和欣賞變得更靠近心靈,也更屬于自己。

因此,一旦遇到伍爾夫,就永遠地遇到了。對于伍爾夫這樣一位如鄧比所謂“是天才,但也奇怪又瘋狂”的作家,有一點是重要的,那就是,“你要么就‘深刻地’讀她,要么就根本什么也沒讀到”。

猜你喜歡
耶夫斯基陀思感受力
卷首語
詩與感受力(創作談)
創享空間
茨威格是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茨威格是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賭博牽制大文豪
傳世名著的背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