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天堂 一步地獄

2015-09-10 07:22
電腦愛好者 2015年3期
關鍵詞:驅動程序網卡機箱

AMD顯卡驅動為何問題不斷

自從AMD收購ATI將A卡頹勢挽回,HD5000和HD7000系列都有不錯的表現。但AMD顯卡軟件層面差一點,驅動程序沒有NVIDIA給力??赡蹵卡用戶不同意此說法,A卡驅動究竟弱在哪里?

更新慢測試版居多

使用NVIDIA顯卡,在驅動程序層面會十分省心。NVIDIA一般一個月推出一款正式版驅動,如果沒有什么特殊需求,用戶只需不斷更新最新版驅動即可。就算不更新,使用較老版本的驅動程序也沒有太多問題,而在AMD顯卡方面就不是這個情況。

AMD顯卡驅動雖然也在不斷更新,不過多是BETA版本的測試驅動,通過微軟操作系統認證的WHQL驅動少之又少。另外顯卡驅動程序在具體游戲上存在BUG的現象難以避免,但是比起對手的反應速度,AMD顯卡驅動程序DEBUG的速度實在讓人無語。NVIDIA推出GeForceExperience后不論是驅動程序本身還是一些附屬功能都可以像智能移動設備的APP一樣自動更新,而AMD始終沒有可以與之對抗的完整方案。

廠家在推出新版本驅動程序時總會糾正一些游戲程序的BUG,但是AMD的驅動程序卻始終對一些老游戲問題“視而不見”,這也是不少用戶不滿的原因(圖1、圖2)。

更換最新Omega或尋找特定版本

針對這類問題其實也有可以解決的方案,只不過稍顯麻煩而已。一些老游戲使用新驅動會出現游戲程序無響應問題,這在DX11版本的暴雪游戲當中尤其明顯。針對這樣的問題用戶可以去下載版本號13.1的驅動程序,這款驅動出生于2013年初,很老不過異常穩定,完美應對A卡在一些游戲當中出現的游戲程序未響應問題。

最新的R9/R7顯卡無法安裝13.1,可以選擇升級到最新的14.12 Omega驅動程序,這是一款近幾年來AMD顯卡程序最大的革新版本,AMD在其中解決了很多以前遺留的兼容性問題(圖3、圖4)。

性能瓶頸和資源問題

4K顯示技術最早由電影行業提出,當時規定支持4096×2160分辨率的超高清電影屬于4K影片級別。4K顯示技術后來不斷普及到民用領域,進入PC顯示器后最終3840×2160分辨率成為主流,被稱為Quad Full HD,是Full HD的1920×1080分辨率的四倍。

目前4K普及最大的問題不僅在配置能否跟上4倍增長的分辨率上,更嚴重的問題在資源方面。除了寥寥無幾的幾個4K分辨率演示視頻片段外,我們有機會獲取的4K視頻片源幾乎為零??晒┰诰€觀看或者下載的影片能夠達到1080P已屬不易,顯示器空有超高分辨率卻無片可看實在尷尬(圖1、圖2)。

模擬分辨率技術體驗4K

如果我們實在拿不準我們是否已經做好4K的準備而在選購時猶豫不決,其實可通過軟件實現模擬的4K環境,判斷自身電腦是否可滿足超高的分辨率。臺式機上面兩大顯卡品牌NVIDIA和AMD都擁有這樣的高分辨率模擬技術。

NVIDIA在2014年重磅推出Maxwell架構,與GTX 980/970一起降臨的還有動態超級分辨率(DSR)技術。DSR是用來做什么的?簡而言之,DSR能夠以更高、更細膩的分辨率渲染游戲,然后把畫面智能地縮放至顯示器的原生分辨率,因而可在任意屏幕上為玩家提供4K(3840×2160)或以上畫質的圖形效果。NVIDIA能做AMD也跟上了,最新的Omega驅動中AMD也引入了類似的技術,名字叫做視覺超分辨率技術(VSR),與NVIDIA的DSR技術在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東西,都是把每一幀圖像按照4K分辨率渲染,再以1080P分辨率的方式輸出到顯示器上,以此達到讓圖像細節和抗鋸齒表現更好的效果(圖3、圖4)。

開啟方法

最初只有GTX 980/970支持DSR,要安裝GeForce344.11WHQL或以上版本的驅動程序,點擊GeForceExperience 2.1.2中的優化即可,基本上游戲內支持用戶界面縮放的游戲都可以順利啟動。其實就算GeForceExperience不支持的游戲,也可以選擇進入NVIDIA控制面板的3D設置中把DSR縮放系數(1.2倍~4倍)選擇為自己想要的數值,然后在游戲中就能出現對應的分辨率。在新版本GeForce驅動程序中逐漸放開了支持DSR的顯卡型號,基本目前所有主流的NVIDIA顯卡都能享受這一技術。

AMD最新的Omega驅動并沒有把VSR選項集成到3D設置中,而是放在了顯示器屬性中。開啟VSR之后直接把顯示器原生分辨率給提升了,一款原生1080P分辨率的顯示器開啟VSR之后提升到了最高3200×1800分辨率了,刷新率維持在60Hz。由于只是在最新Omega中的初次嘗試,支持VSR的AMD顯卡依然比較少,目前只有R9 295X2、290X、290和R9 285四款顯卡支持。比較詭異的是不同顯卡所支持到的最高分辨率各有不同,能夠真正支持到3840×2160以上分辨率的只有最低端的R9 285顯卡,這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覺(圖5、圖6、圖7、圖8)。

開啟感受

盡管命名不同,兩種顯示技術開啟后給人的感受高度一致。首先在Windows桌面上提高分辨率確實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比如筆者使用這臺24英寸的1920×1080的顯示器選擇DSR的1.78倍縮放后直接可以實現2560×1440分辨率。不過縮放后所有字體都變得稍微有一些模糊,有籠罩在一層薄霧中的感覺。

游戲內可開啟更高分辨率,不過性能下降顯著。在1920×1080分辨率下《狙擊精英3》、《地鐵2033》、《神偷4》的幀數分別是127.7fps、46.2fps、56fps,開啟AMD的VSR后降低到了65.1fps、33.7fps和33.67fps,降幅甚至已達到50%。

不過也有確實的好處,在1080P顯示器上運行高分辨率游戲,我們完全可以放棄游戲內的所有抗鋸齒效果,實際游戲畫面當中任何鋸齒似乎都蕩然無存。具體可以聯系到蘋果手機iPhone 4最初推出視網膜屏幕的感受,你確實很難在畫面當中找到肉眼可見的鋸齒邊緣了。

SATA-Express和M.2接口

SATA-Express是目前SATA 3.0接口之后的SATA接口,不過對應設備幾乎沒有上市,過寬過大的體積實在不合潮流。SATA-Express接口不給力,對存儲設備要求高的用戶都將希望集中在目前的M.2接口上。但在主流的Z97芯片組中應用M.2接口,真的有用嗎?

眾所周知,主流平臺的PCI-E 3.0通道只有CPU提供的16x最為快速。M.2接口之所以快,就是因為可以使用PCI-E通道傳輸,但是CPU提供的16x PCI-E 3.0通道是被顯卡使用的,只要拆分就直接降到8x,為了存儲性能犧牲顯卡性能得不償失。為此不少廠商將M.2的通道轉移在芯片組提供的PCI-E通道上,但速度比CPU提供的PCI-E通道慢了不少。不僅如此還需要橋接器,轉換了一次的速度更難以保障。而且主板的PCI-E通道也很緊張,諸如集成網卡等設備都要至少占用1x導致通道拆分。M.2接口目前最理想的使用環境是X99等旗艦平臺,由于處理器能提供最多40x的PCI-E 3.0通道,單獨拆分4x給M.2設備使用綽綽有余(圖1、圖2)。

小機箱的空間問題

小機箱正在DIY領域流行,但對比傳統機箱在散熱性能和擴展性上都要差些。如何避免這類問題呢?比起傳統平臺,小平臺的組建更具學問,在選購初期就要全面考慮兼容性和散熱問題。

平臺散熱問題

由于空間太小,一般Mini-ITX機箱很難像大機箱那樣前后上下全部配備風扇,設備本身的散熱性能一定要出色。在Mini-ITX機箱內部放不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熱管+鰭片的散熱器是Mini-ITX主流。但這類散熱器一般所占空間較大,能否和機箱及其他周邊設備兼容是個問題。

選購Mini-ITX平臺首先從CPU散熱器開始,確定了CPU散熱器就可以查看所選主板是否與這款散熱器兼容,重點關注點就在供電部分的散熱片是否會擠壓熱管、鰭片下邊緣是否會和內存沖突。此外如果是迷你塔式散熱器,機箱的處理器散熱器限高也需考慮在內(圖1)。

USB 3.1和板載USB 3.0插座

USB 3.1接口不僅帶來了正反皆可插的使用便利,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供電能力使其前途一片光明。目前在移動領域USB 3.1的普及已成定局,越來越多的手機和平板都開始出現它的身影。目前最新的主板出現了這種接口,如微星最新的Z97A Gaming 6就整合了USB 3.1 Type-C接口。不過目前主板提供的USB 3.1端口都是由第三方控制器提供的,一般只提供一個確實顯得是少了一些。不過考慮到USB 3.1的普及趨勢,目前新購主板選擇帶有這種接口的是正確思路。

板載USB 3.0插座并非主板后I/O區域的普通USB接口,而是主板上的19pin插座。此插座如果與支持前置USB 3.0插針的機箱一同使用可提供完美的USB 3.0接口速度。選擇主板和機箱目前都需認準是否含有專用的USB 3.0插座,而并非那種USB 3.0延長線(圖3、圖4)。

顯卡適應性

如果組建HTPC,Mini-ITX平臺的顯卡問題較簡單。但目前很多人既希望PC小又期望實現高圖形性能,這種小平臺被愛好者俗稱“小鋼炮”。在本來就很小的機箱中塞入一款高性能顯卡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從GTX 670開始到現在的GTX 750/750ti和更強的GTX 970,目前都擁有超小體積的迷你顯卡出售。由于這幾款顯卡都擁有出色的性能功耗比,廠家只要擁有不錯的技術實力,完全能夠將其長度壓縮至17cm左右,滿足Mini-ITX平臺的需要。

現在的非公版顯卡為了散熱性能和超頻潛力,習慣將顯卡越做越長、越做越厚,更有甚者做出越肩式設計。不僅是小機箱難以容納,一些超長顯卡甚至ATX機箱都不兼容。我們在選購時應該本著夠用的原則實事求是,不要盲目追求體積過大的顯卡。即便是正在使用ATX平臺的用戶也不妨考慮一下小體積顯卡,今后更換Mini-ITX平臺可以直接沿用現有顯卡(圖2)。

充分利用主板的網絡功能

高端的網卡方案開始流行于游戲主板上,我們如何選擇呢?802.11ac和千兆無線網卡似乎在數據上已經不輸于有線網絡,但實際使用效果卻總差一些。要彌補這一步之遙其實并不難,我們只要在網絡設備上下一番工夫即可。

選擇更好的設備

雖然都叫802.11ac,但無線性能卻相去甚遠,這是為什么?一些主板仍然使用單天線無線網卡,這實際上只能提供理論上500Mbit/s的數據流。在考慮到單天線帶來的不穩定性和無線網絡衰減,實際距離千兆有線網絡的效果相去甚遠。

要想實現較好的無線網絡效果,主板的無線天線通道至少要到2根,也就是2×2 MIMO。這樣不僅速率倍增,而且穩定性也更有保障。高端主板一般選用3×3 MIMO的無線網卡,這樣所能實現的網絡速度才有可能和有線網絡相媲美。當然,我們選擇的無線路由器也至少需要支持3×3 MIMO以上的通道,才能完美發揮主板上無線網卡的性能(圖1、圖2)。

Killer網卡的游戲性

除了無線功能,目前一些板載了Killer網卡的游戲主板也很火爆。Killer網卡相比傳統的Realtek集成網卡有更穩定更出色的表現,特別是應對一些情況下的網絡丟包現象有奇效。不過很多用戶購買主板后只是簡單安裝了網卡驅動程序,對應的網絡管理軟件并未安裝。Killer網卡的精髓其實在附帶的網絡管理軟件上,它可以針對具體每一款游戲設定獨特的網絡方案,應對丟包等網絡問題主要也是通過這個管理軟件來實現。

其實已有不少高端主板選用Intel的高階集成網卡,按廠家的說法是“在Intel芯片組中使用Intel網卡才是最佳方案”。不過在不安裝獨立的網絡管理軟件時,Intel的高階集成網卡的表現要超過不少第三方網卡方案,對于不安裝管理軟件或懶得每款游戲都去程序中設置的用戶,選用Intel集成網卡I218V這樣的主板更合適??傮w看Intel的集成網卡更可靠,而Killer網卡更激進,具體哪個方案適合我們,還需用戶自己定奪(圖3、圖4)。

猜你喜歡
驅動程序網卡機箱
在DDS 中間件上實現雙冗余網卡切換的方法
Server 2016網卡組合模式
計算機硬件設備驅動程序分析
讀編往來
基于MPC8280的CPU單元與內部總線驅動程序設計
NI發布兩款NI CompactRIO擴展機箱
現代計算機(2009年9期)2009-12-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