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關系社會穩定

2015-09-10 07:22章友德
新民周刊 2015年25期
關鍵詞:兒童農村

章友德

一組數據讓人揪心,在我國,留守兒童犯罪率已經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以上。調查還表明,中國的兒童自殺率也早已是世界第一。貧困和饑餓并不是他們犯罪和自殺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才是中國兒童犯罪和自殺的主要原因?

故鄉不再

留守兒童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因為缺少情感系統支持引發的一系列成長問題。缺少情感支持的孩子往往攻擊性強,最容易滑向犯罪的邊緣。如果我們不去關注今天的留守兒童問題,明天我們的城市與鄉村就會為今天的不作為共同付出巨大的代價。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調查表明,2014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已經超過54.77%。傳統中國已經真正成為一個由陌生人構成的現代城市社會。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7年中,中國的城鎮化率迅速提升。在每年近1%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的人口中,產生了巨大的留守兒童群體。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6100多萬留守兒童,幾乎構成世界上一個像英國、法國那樣的大國人口規模。這其中3000多萬寄宿生中60%是留守兒童和205萬獨居兒童。

以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為例,全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超過1557萬,也使河南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數量達到242.75萬。再以發生自殺事件的貴州為例,目前貴州有630萬農民工在外面打工,留守兒童達到116萬。全國婦聯發布的2013年調查報告顯示,貴州省有超過40%的農村兒童處于留守狀態。

不僅是貴州等西南地區存在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在中國,幾乎每個地區,留守兒童都是一個巨大的真實的存在。如何對留守兒童給以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支持,直接拷問著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

2014年5月,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白皮書稱,“千萬留守兒童一年到頭見不到爸媽”。白皮書指出留守兒童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為什么中國的城市化產生了非常巨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城市化是一個經濟吸納農村人口,而社會卻排斥農村人口的城市化模式。而現存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則是形成這一嚴重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社會結構可以用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中提出的“鄉土社會”一詞來概括。幾千年的中國文明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部農業文明史。農業文明形塑的社會最大特征就是社會的不流動?;谏鐣牟涣鲃?,鄉土社會幾乎成為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會。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差序格局社會。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傳播,傳統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多重轉型疊加,更使傳統中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社會變遷。數億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流動,改變著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由于劇烈的社會變遷,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正在淪陷,已經成為一個現代的城市社會。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轉型加快?!吧鐣D型”這一概念很好地描述了中國所發生的整體性、根本性的社會變遷。

無法忽視的危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進行的社會轉型本身既是對傳統制度的一次顛覆,也是一次重要的社會制度創新。1949年后我國建立的國家與社會高度合一的社會開始分化,社會對國家的依附型特征開始發生改變。但在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轉型的同時,原有的戶籍制度所形成的身份制度等依然在發揮社會排斥和隔離功能,這使中國依然面臨城鄉二元結構和新二元結構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挑戰。在經濟、社會轉型的當下,中國社會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中國的社會分化加劇,有可能轉化為社會的斷裂。數量巨大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等的存在,以及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犯罪等問題不斷加大的社會失衡,嚴重影響到中國的社會秩序和穩定,不斷發生的各類公共安全事件改變了人們對國家的安全預期,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總體增加和嚴重的趨勢。區域、階層、城鄉間的不平衡發展趨勢,日益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加劇了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與沖突,直接影響著社會穩定與和諧。各種社會矛盾在轉型中國的凸顯,反映出單一的經濟增長并不能解決中國所有的發展問題。社會轉型期一系列的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反映出社會、經濟轉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暴露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許多深層次矛盾。

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的經濟、社會結構,更是產生了留守兒童這樣突出的社會問題。如何化解社會快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制度性和體制性社會矛盾,需要我們創新社會治理理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民對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待建設的基層社會

轉型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突出表現在中國的基層農村社區,特別是像貴州等中西部農村地區?,F代社區治理的基本經驗表明,社區治理已成為當前社會建設的基礎和突破口。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打破城鄉二元和新二元結構的制度藩籬,需要執政黨全面深化改革來強力推進。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亟需通過改革各種體制改革重構國家與社會關系;亟需通過培育社會組織促進多元主體的社會參與;亟需政府轉變職能提供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來滿足全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增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回應和解決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突出的社會問題。

國內外社區治理的豐富實踐,可以給中國解決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提供許多啟示,如多元主體共治模式、民主治理理念、參與合作機制、政府職能轉變邏輯、公民社會成長路徑等。這些啟示對于我國今后的加強社會建設,不斷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制定更加公平的社會政策提供可供參考和選擇的途徑和建議。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通過社會建設來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已經是轉型中國面臨的重大現實挑戰。如何對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給以制度性的社會支持,亟需我國的社會治理的創新。

其實早在1990年,在聯合國召開的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就明確提出為了兒童的福祉和社會的幸福,必須采取“兒童優先”的發展戰略。無論是政府,還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對兒童的生存、生活和發展給予優先保護。落實“兒童優先”戰略,首先必須強化政府的責任,進一步建立適度普惠型的兒童福利體系和面向兒童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兒童監護的行政監督和司法干預相銜接的機制。

就在4名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一周后,即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在貴州開展調研。習近平指出,要抓住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問題,實打實地做,循序漸進地推。要通過推進就業創業,發展社會事業,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不斷打通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路子。

要從根本上解決類似于畢節留守兒童自殺的各種社會問題,需要中國不斷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制度,需要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只有這樣,執政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兩個百年的發展目標。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概況

全國婦聯于2014發布《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該報告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其中,小學(6-11歲)學齡階段兒童的數量為1953萬,占農村留守兒童的32.01%;初中(12-14歲)學齡階段兒童的數量為995萬,占農村留守兒童的16.30%。從地區分布來看,農村留守兒童不僅廣泛分布于中西部經濟不發達的省份,而且也分布于江蘇、廣東、山東等東部經濟發達的省份。調查表明,農村留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總體狀況良好,絕大部分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但部分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相對較差。

猜你喜歡
兒童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留守兒童
贊農村“五老”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